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债务,内蒙古,效用,人才培养,英语教学,服务体系,公共服务。
公共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邓慧[1](2019)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管理策略与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技术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如何发挥其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目前高职院校关注的问题。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院校教学内容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做出一定的创新,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因而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关注。如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强化教学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12期)
李晓昀,冯贵霞[2](2019)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社会治理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着培养理念滞后、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机制传统等问题。社会治理所秉持的社会本位、多元共治、公共利益等理念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基于社会治理视角,旨在树立学生本位与多元合作的理念,形成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与人才培育相匹配的培养目标,建构多元共治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翟军亮,吴春梅,黄宏[3](2019)在《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理论框架、当代实践与未来路径——兼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组织化是农村公共性的天然载体,农村公共性是农民组织化的持续动力,两者呈现交互性建构状态,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这种交互性建构深嵌于国家—社会关系演进历程,表征为农民组织化和农村公共性建构的专业化。当代中国实践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组织整合型模式向农地"两权"分置时期的服务整合型模式的质变,正在经历向农地"叁权"分置时期的价值整合型模式质变。当前,处于多重转型期的农民组织化和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因脱嵌于农村治理生态而难以满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未来路径应建立基于公共治理,以组织整合型模式为基础、以服务整合型模式为纽带、以价值整合型模式为导向的叁位一体建构模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鸣昊,朱建君,朱伟铸[4](2019)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PPP模式的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存在投资模式单一、建造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财政压力大、效率低、亏损严重等问题。根据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和PPP模式的定义,分析了采用PPP模式建设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可行性。结合城市公共停车设施PPP模式的分类以及各个模式的特点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PPP模式进行比选。旨在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开发建设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时在选择社会资本投资方面提供借鉴,以期达到既保证政府方资本收益,又保证社会资本方效益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马晓蕾,王逸轩[5](2019)在《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以西安市火车站北广场项目的城中村改造为例,通过分析政府、村民、村委会、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剖析其行为背后的内在规律。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即集体行动中的所有利益主体都将采取最大化其自身利益的行动。其中,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需要确保城市更新项目的效率以取得更多政治效益,但在某些方面却损害了原住民的利益,有失公平,加上村委会作为政府与村民间的中间人角色产生的负外部性效应,导致村民在拆迁改造的集体行动中采取了非理性的行为。居民群体在寻求利益公平时形成了小规模利益集团来增强集体行动力,以维护自身利益。在未来的实践中,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以约束工作实践,不断完善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途径,能够真正使拆迁改造工作代表利益主体中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希望本文能为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改进提供一定思路。(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李建强[6](2019)在《竞争条件下公共交通最优出行方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种交通方式共线运行为出行者提供了便利,但也使得出行者面临最优出行方式选择问题。为了在竞争条件下对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进行科学的引导,提高出行者的出行效率并实现交通资源的最优配置,引入固定出行成本和可变出行成本概念,对步行、共享单车、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4类常用出行方式的成本问题进行研究。具体方法为:分别将4类出行方式的成本量化为出行距离的函数,然后分析平均出行成本(即出行效益)随出行距离的变化规律,分别建立了单一方式与多种方式组合联运条件下的最优出行方式优化模型,最后以成都市某轨道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当出行距离增加时,共享单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的平均出行成本具有规模效应,即出行距离增加时,其出行单位出行成本降低;在研究区域内,按照出行距离递增的顺序,考虑出行成本因素下出行者最优出行方式依次为步行、共享单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在常规公交最优选择区间,轨道交通平均成本与其差距不大,形成了很大竞争。因此,为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应提高常规公交竞争活力,如提升舒适性,减小发车间隔。(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张敏[7](2019)在《内蒙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未来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内蒙古自治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基本公共服务增量、扩面、实现城乡均等化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内蒙古应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群体差别等因素,按照十九(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8期)
金荣学,胡晓倩[8](2019)在《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模式选择和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权,新增政府投资资金发行政府债券和存量债务置换债券纳入财政预算,并严格管控在国务院分配的限额内。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我国初步建立起规范的债务预算模式。但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扩张拉动公共投资增长的动机增强,在政府主导的非债券形式掩盖下形成的隐性债务绕开了限额管理和预算监管。如何运用好预算工具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预算程序对资本性的债务支出难以真正奏效,约束地方政府债务行为需要建立资本预算。本文试图从公共产品的视角重新认识政府债务,抽离出债务投资的资本属性,为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资本预算寻求理论基础。从现实角度出发,当前应严格区分各类债务的边界,同时应优化现行预算体系,积极推动债务预算模式由嵌入式预算向资本预算过渡,实行政府债务的全面预算管控。(本文来源于《财政监督》期刊2019年19期)
冉美,孙霞[9](2019)在《激发探究思维,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议题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可调动学生积极性,落实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文章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为通过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去落实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积累实际教学事例。(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8期)
孟祥林[10](2019)在《公共文化服务: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达国家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表明,效率、效果与公平是必须强调的叁个抓手。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过程中,政府需要从具体事务中逐渐退出,只负责政策的制定,项目运作及效果评估都由第叁部门完成。在具体操作方法上,英美日德俄法澳等国家情况也存在差异,普遍化的情况是:投资主体正在趋于多元化,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的情况已经很少;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文化机构主要是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歌剧院、美术馆、纪念馆等;分权管理、第叁方评级以及第叁部门介入正在趋向常态化。发达国家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除了应该在如上几个层面加强建设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尊重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选择权;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志愿者团队;结合地方特色;保护文艺作品的版权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公共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着培养理念滞后、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机制传统等问题。社会治理所秉持的社会本位、多元共治、公共利益等理念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基于社会治理视角,旨在树立学生本位与多元合作的理念,形成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与人才培育相匹配的培养目标,建构多元共治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邓慧.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管理策略与路径选择[J].经济师.2019
[2].李晓昀,冯贵霞.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社会治理视角[J].大学教育.2019
[3].翟军亮,吴春梅,黄宏.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理论框架、当代实践与未来路径——兼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张鸣昊,朱建君,朱伟铸.城市公共停车设施PPP模式的选择研究[J].建设科技.2019
[5].马晓蕾,王逸轩.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分析[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6].李建强.竞争条件下公共交通最优出行方式选择[J].公路交通科技.2019
[7].张敏.内蒙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未来路径选择[J].新西部.2019
[8].金荣学,胡晓倩.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模式选择和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财政监督.2019
[9].冉美,孙霞.激发探究思维,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9
[10].孟祥林.公共文化服务: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