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蛋白相互作用论文_吴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蛋白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互作用,蛋白,白蛋白,血清,药物,苯基,吡啶。

药物蛋白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刚[1](2019)在《多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多柔比星(DOX)与人类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之后对白蛋白构象和DOX释放的影响。方法 :等温滴定量热法(ITC)、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及体外释放实验研究。结果 :DOX可以与HSA发生由焓驱动的自发反应,其结合常数为8.38×104,结合位点为8.18,即每个HSA上约吸附8个DOX分子。DOX可以淬灭HSA的荧光,淬灭常数为5.9×10~3。DOX降低了HSA的α-螺旋,由48.1%变为38.3%。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与HSA结合可以减缓DOX的释放,使DOX 48h内的累积释放量低至32.38%。结论 :DOX与HSA主要由氢键和静电作用稳定吸附,吸附后改变了HSA的二级结构,DOX释放减慢,有利于DOX在血液循环中发挥持续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郭庆英[2](2019)在《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学治疗的广泛应用,癌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不断增加,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多酚类药物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除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蒽环类抗癌药物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但是其严重的心脏毒性使其成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隐患。通过研究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不同温度、共溶质和pH下的相互作用以及体外细胞毒性测定,可以确定药物与HSA的作用机制以及两种药物同时存在时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在充分的文献调研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HSA在不同温度、共溶质和pH下的相互作用。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473085)的部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细胞毒性实验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蒽环类药物与HSA在不同温度和共溶质下的相互作用,得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熵变等热力学参数,进而判断药物与蛋白结合的作用机制、作用力类型以及HSA结合药物前后的构象变化。另外,通过单一药物、组合药物以及HSA-药物复合物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确定两类药物共同应用存在协同效应。第二部分:采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氧化白藜芦醇(OXY)和米托蒽醌(MIT)协同体系与HSA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温度和pH对结合的影响。根据拟合得到的数据判定两种药物结合的关系和在HSA上的结合位置、HSA构型的变化以及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OXY和MIT与HSA的结合存在竞争性,与HSA形成复合物后药物细胞毒性增强,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时产生协同效应。第叁部分: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白皮杉醇(PIC)和MIT与HSA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光谱法得到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与熵变来判定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圆二色光谱法和动态光散射得到HSA的二级结构和粒径的变化。通过细胞实验讨论药物对Hela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PIC与HSA形成复合物后毒性增大,与MIT的共同应用时产生协同作用。第四部分: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PIC和多柔比星(DOX)与HSA的相互作用,表明PIC与DOX结合于HSA的同一位点且存在竞争性结合,比较单一药物与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时热力学参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一种药物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药物与HSA的结合。同时,讨论了两种药物对Hela细胞的影响,DOX的细胞毒性较强,与PIC共同应用时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另外,对多酚类和蒽环类药物与H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取代基位置和结构的不同会使药物在结合能力和细胞毒性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表现。(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6-01)

谢丹[3](2019)在《拉曼频移检测技术用于糖蛋白传感及纳米药物与蛋白酶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蛋白参与到很多生命过程当中,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糖蛋白的异常表达往往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许多糖蛋白被作为疾病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例如,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它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因此采用灵敏便捷的方法测定糖蛋白对揭示癌症和糖蛋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糖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免疫分析法,但抗体的制备复杂耗时,稳定性差。因此,开发一种灵敏的无抗体测定方法检测糖蛋白具有重要意义。富勒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抗癌纳米药物。目前富勒醇主要通过注射途径用于癌症治疗研究,注射会带来相应的疼痛和一定的风险,绝大多数患者更愿意使用口服药物。然而,口服给药也存在挑战,特别是胃肠道中的蛋白水解酶可能与药物作用并降低其药效。因此,研究富勒醇与胃肠道中的蛋白水解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评估口服给药期间药物的活性及其生物利用度至关重要。基于SERS的频移检测技术可以实时、高灵敏监测探针和靶标之间的动态过程,是研究富勒醇和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理想工具。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糖蛋白检测传感器:由于4-MPBA具有较大的横截面以及与碳水化合物良好的亲和力,因此选择4-MPBA做为糖蛋白检测传感器的探针分子,并探究了检测过程中使用的缓冲液种类、pH值及温度条件。当4-MPBA/AgNP基底识别靶标时,4-MPBA的拉曼峰会发生可逆变化,通过此现象同时捕获和检测糖蛋白到10-12 M。最后对所构建传感器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此传感器可以很好的区分糖蛋白与非糖蛋白。2.利用拉曼频移检测方法证明富勒醇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入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相应的酶抑制剂抑制其活性区域来研究富勒醇与消化蛋白酶之间作用的特异性结合位点。与胃蛋白酶的情况不同,富勒醇倾向于优先吸附在胰蛋白酶的活性结构域中。通过对接模拟在亚分子水平上计算出不含或含有对应抑制剂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富勒醇相互作用的特异结合构型和模式,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果。根据富勒醇表面的亲/疏水分布,理论模拟结果显示,它们倾向于与带有或不带有抑制剂的消化蛋白酶的大量带电/极化残基以及少量疏水残基结合。根据实验和理论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富勒醇中羟基的数量和分布模式,有目的地设计富勒醇口服药物的亲水/疏水特性,以提高其通过消化屏障的渗透性。最后,我们研究了富勒醇对Caco-2细胞/单层的细胞毒性和透过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洪利明,刘林海,朱峰[4](2019)在《两种抗血压类药物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6-二甲基-4-苯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酸乙酯(药物分子a)和2,6-二甲基-4-甲基苯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酸乙酯(药物分子b),并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药物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药物分子与BSA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分子可以使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是形成基态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药物分子a与BSA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力(ΔH>0,ΔS>0);药物分子b与BSA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ΔH<0,ΔS<0)。(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龚含情[5](2019)在《抗病毒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以来,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常见,并且流行广,不易控制,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但是由于抗病毒类药物的发展较慢,对抗病毒类药物的认识还不充分,病毒对抗病毒药也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加强对抗病毒类药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选取了叁种抗病毒类药物(法匹拉韦、维帕他韦、伯克匹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人血清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主要的转运蛋白,胰蛋白酶相当于是伯克匹韦的靶蛋白,所以研究这叁种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伯克匹韦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在临床、药效和药物设计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结合了叁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为伯克匹韦系列抗丙型肝炎病毒类药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分为叁部分:(1)用多种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法匹拉韦和维帕他韦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与人血清白蛋白是形成了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都存在着单一的结合位点。维帕他韦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是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结合在HSA的IIB区域,法匹拉韦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是以氢键与范德华力结合在HSA中siteI的IIA里。(2)用多种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伯克匹韦与人血清白蛋白和胰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伯克匹韦与人血清白蛋白以及与胰蛋白酶都是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都存在单一的结合位点,作用力类型也相同,结合在HSA中siteI的IIA里。且伯克匹韦与它的靶蛋白类似物胰蛋白酶的结合要比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更紧密。(3)采用与伯克匹韦具相同母核的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进行3D-QSAR研究,寻找抑制剂化合物的结构信息与抑制受体蛋白活性之间的关系,设计出了11个新的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对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更高抑制活性,可以为抗丙型肝炎病毒新药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吴玲娜,詹涛,夏春华[6](2019)在《基于乳腺癌耐药蛋白介导的中药-化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及其制剂作为临床上重要治疗手段常与化学药物联合使用,因此,应关注中药与化学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是重要的外排转运体之一,参与体内诸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BCRP的表达和外排活性常受相关底物或抑制剂影响,进而改变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导致药物相互作用。本文主要就银杏、姜黄、甘草、人参、黄芪等常见中药及其主要成分对BCRP的影响及其可能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为规避临床中药-化学药物联合用药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9年02期)

李安,周小青,孙阔,杨谨如,朱勇飞[7](2019)在《药物分子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发挥作用是以药物分子与其靶标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对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检测贯穿于从新药筛选发现到走向临床的整个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药物分子与靶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手段已经从传统的生化实验方法转变为以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理论为支撑的高效、准确、多样化的技术体系。笔者从靶点发现与验证、亲和力测定、相互作用位点与结构分析几个方面对代表性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药物研发与机制探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实践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毕亚娟,张宥偲[8](2018)在《墨旱莲对SLC22A家族转运蛋白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中草药与化学药物常见联合应用于临床,有些联用会引起草药-药物相互作用,进而存在降低疗效,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研究中草药-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转运体为位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其中吸收型转运体可主(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第六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期刊2018-10-19)

傅海安[9](2018)在《基于肿瘤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药物靶标发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一幅肿瘤基因组的总构架,但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怎样将这些大量基因组信息转化成针对癌症病人基因变化的有效治疗方法.针对这一挑战,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建立了"癌症靶标研发(CTD2)联盟".作为国家联盟的一员,埃默里大学CTD2中心着重于对癌症基因功能的研究,建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助发现新的癌症治疗靶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和高通量信息学方法的共同应用,快速检测癌症相关蛋白的分子互相作用,并构建了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OncoPPi).此网络将癌症基因与相应的功能蛋白相接,并可用于发现与肿瘤缺陷有关的作用机制、新药物靶标和新的治疗方法.这些数据已存入Emory CTD2中心的portal网站,供大家分享.Emory中心是CTD2联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盟内提供实时的数据分享,合作紧密.通过共同努力,笔者团队以及CTD2联盟的目标是发展新的一代肿瘤信号通路干扰药物,实现基因组学基础上的精准治疗.(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唐乾,苏晋红,曹洪玉,王立皓,高凌星[10](2017)在《抗艾滋病药物司他夫定与血液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药物和血液中载体蛋白的相互作用对阐明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分布、代谢和药效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稳态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动力学瞬态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艾滋病(HIV)药物司他夫定(stavudine,D4T)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血红蛋白(Hb)叁种血液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得出不同温度(300K,310K,320K)下D4T和载体的结合常数Ka(Ka的大小顺序为Hb>HSA>BSA)和结合位点数n(n均为1);分析二者结合过程的热力参数ΔH,ΔS和ΔG,叁种血液蛋白均为ΔG>0,ΔH>0,说明D4T和载体的结合是一种自发的放热过程,同时由ΔH<0,ΔS<0,推测出D4T与HSA,BSA和Hb之间的结合力都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9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FRET)分析了供体(蛋白)和受体(D4T)之间发生能量转移的可能性并计算了结合距离R0和r,其中r<7nm且0.5R0<r<1.5R0,表明从HSA,BSA和Hb到D4T之间发生能量转移的可能性很大。同时利用同步荧光,叁维荧光和圆二色谱法得出,D4T与载体结合时对载体(HSA,BSA和Hb)的二级结构无影响,且叁级构象变化不大。通过本文实验可知,HSA,BSA和Hb叁种血液蛋白均可作为运输D4T到靶位置的良好载体蛋白,这些结果为更深入研究D4T药物分子设计和抗HIV作用的应用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11期)

药物蛋白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化学治疗的广泛应用,癌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不断增加,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多酚类药物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除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蒽环类抗癌药物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但是其严重的心脏毒性使其成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隐患。通过研究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不同温度、共溶质和pH下的相互作用以及体外细胞毒性测定,可以确定药物与HSA的作用机制以及两种药物同时存在时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在充分的文献调研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HSA在不同温度、共溶质和pH下的相互作用。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473085)的部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细胞毒性实验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蒽环类药物与HSA在不同温度和共溶质下的相互作用,得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熵变等热力学参数,进而判断药物与蛋白结合的作用机制、作用力类型以及HSA结合药物前后的构象变化。另外,通过单一药物、组合药物以及HSA-药物复合物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确定两类药物共同应用存在协同效应。第二部分:采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氧化白藜芦醇(OXY)和米托蒽醌(MIT)协同体系与HSA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温度和pH对结合的影响。根据拟合得到的数据判定两种药物结合的关系和在HSA上的结合位置、HSA构型的变化以及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OXY和MIT与HSA的结合存在竞争性,与HSA形成复合物后药物细胞毒性增强,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时产生协同效应。第叁部分: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白皮杉醇(PIC)和MIT与HSA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光谱法得到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与熵变来判定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圆二色光谱法和动态光散射得到HSA的二级结构和粒径的变化。通过细胞实验讨论药物对Hela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PIC与HSA形成复合物后毒性增大,与MIT的共同应用时产生协同作用。第四部分: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PIC和多柔比星(DOX)与HSA的相互作用,表明PIC与DOX结合于HSA的同一位点且存在竞争性结合,比较单一药物与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时热力学参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一种药物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药物与HSA的结合。同时,讨论了两种药物对Hela细胞的影响,DOX的细胞毒性较强,与PIC共同应用时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另外,对多酚类和蒽环类药物与H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取代基位置和结构的不同会使药物在结合能力和细胞毒性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蛋白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吴刚.多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郭庆英.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9

[3].谢丹.拉曼频移检测技术用于糖蛋白传感及纳米药物与蛋白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9

[4].洪利明,刘林海,朱峰.两种抗血压类药物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化学世界.2019

[5].龚含情.抗病毒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模拟[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吴玲娜,詹涛,夏春华.基于乳腺癌耐药蛋白介导的中药-化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

[7].李安,周小青,孙阔,杨谨如,朱勇飞.药物分子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9

[8].毕亚娟,张宥偲.墨旱莲对SLC22A家族转运蛋白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第六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2018

[9].傅海安.基于肿瘤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药物靶标发现(英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唐乾,苏晋红,曹洪玉,王立皓,高凌星.抗艾滋病药物司他夫定与血液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论文知识图

糖尿病药物刺激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牛血清白蛋白结构图预测的蛋白酶(EnZym肉桂酸(A)与阿魏酸(B)的结构示意图预测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与药物相互...BSA与盐酸土霉素的同步荧光差谱

标签:;  ;  ;  ;  ;  ;  ;  

药物蛋白相互作用论文_吴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