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桩土承台共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用,承载力,有限元,桩基,荷载,机理,摩擦。
桩土承台共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袁斌,韩建刚,张海康,肖彦杰[1](2019)在《基于桩土共同作用下的两桩承台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桩-土-两桩承台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其次分析比较了不同距厚比的两桩承台在共同作用下承受荷载时的力流分布和受力特征,对比了承台内钢筋的应力及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承台在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机理,为两桩承台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对于距厚比w/h_0≤1的两桩承台建议可采用空间桁架模型计算,而距厚比w/h_0>1的两桩承台则可采用深受弯的梁式体系进行计算。(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谢雄耀,黄宏伟,张冬梅[2](2006)在《深水港码头高承台桩土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深水港码头方案设计提出了3种结构形式:斜坡堤结构、单排斜顶桩板桩、双排斜顶桩板桩。本文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码头施工过程模拟,重点研究了码头平台沿水平方向位移、桩身轴力与弯矩分布,并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的2个断面,持力层分别为微风化花岗岩层与粘土层,侧重进行了不同方案比较。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出了高承台桩基受力变形特点,并总结出高承台桩桩土共同作用变形的几点规律,可为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何立明[3](2004)在《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桩筏基础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普及,桩-土-承台相互作用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考虑共同作用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大部分仍然建立在弹性分析基础之上,共同作用分析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中必须引入与地基和桩基实际工作状态相符的非线性工作性状。基于目前对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认识和现场测试的局限,本课题借助于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工作性状展开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通过桩-土-承台共同作用模型试验的设计,对承台、单桩和台单桩在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工作性状进行了研究,得到非线性工作条件下的P-S 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和基底反力等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常规桩距和大桩距条件下,桩、土的受力机理和非线性共同作用随荷载变化规律,加深了对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机理的认识。试验结果表明群桩破坏时平均基底反力大于带台单桩的平均基底反力,为桩的遮拦作用对承台下土体极限承载力提高值的理论分析结果提供了实验依据。2. 利用叁维有限元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反分析求得合理的计算参数基础上,对相关模型试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在规律上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了在合理选取土体本构模型和计算参数的条件下,叁维有限元能有效地用于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由数值模拟得到的大桩距条件下桩间土的变形和竖向应力分布规律,印证了复合桩基沉降计算中必须考虑桩间土变形的假设。承台下土体位移场的分布规律揭示了桩的遮拦作用使得土体绕桩流动的事实,说明了承台下土体有克服桩壁绕流阻力而发生侧向挤出破坏的可能性存在,对复合桩基破坏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 就已有文献资料,未见有采用模型试验结合叁非数值模拟对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进行全面研究的类似报道。由模型试验得到的桩的遮拦作用对承台下土体极限承载力提高和数值模拟得到的土体绕桩流动等成果,不仅验证了(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4-06-01)
戚科骏,宰金珉,梅国雄,王旭东[4](2003)在《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程序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固结有限层的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应的计量程序CPRI的实现过程,给出了主程序计算框图和桩土承台支撑体系计算子程序框图。通过程序PRI检验和算例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程序CPRI可以给出不同时刻桩—土—承台支撑体系的竖向位移、孔压、桩顶反力和土体反力变化的情况,从而模拟了非线性共同作用下固结的全过程。(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03年S1期)
戚科骏[5](2003)在《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来源于宰金珉教授主持的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复合桩基按强度和变形双重控制的非线性设计理论与应用》。该课题对复合桩基按强度和变形双重控制的非线性设计理论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供应用的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复合桩基在软土中应用较多,土体的固结问题就无法回避,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理论和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课题探索考虑土体固结情况下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性状,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复合桩基双重控制的非线性理论,同时也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使用MATLAB中的符号计算功能实现了有限层和固结有限层复杂计算公式的计算机推导,为复杂岩土工程理论问题分析的计算机推导作了成功的尝试。 本文假定筏板为刚性,以Biot固结有限层方法(BCFLM)计算桩—土、桩—桩、土—土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采用传递函数法模拟各桩的非线性工作性状,桩身采用一维杆单元模拟,同时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立了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分析方法。 本文根据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理论,使用C++分别编制了考虑土体固结的共同作用数值模拟计算程序CPRI(Consolidation Piles Raft Interaction)和不考虑土体固结的共同作用计算程序PRI(Piles Raft Interaction)。 本文利用CPRI分别对单桩承台、四桩承台和九桩承台的工作性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模拟桩基的沉降发展过程和不同时刻土体中的孔压、桩身荷载、承台底面土体反力的变化,分析了群桩承台的荷载在各桩顶的分布。这些计算结果符合一般规律,反映了土体固结对共同作用的影响。当考虑固结时间充分大时,CPRI和PRI两程序的计算结果吻合,从而验证了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理论的正确性,初步实现了考虑土体固结共同作用的全过程分析。 本文首次对考虑土体固结情况下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分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深化桩土非线性共同作用机理的认识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3-04-01)
贺武斌,贾军刚,白晓红,谢康和[6](2002)在《承台—群桩—土共同作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群桩基础中承台、群桩,和土的共同作用及其工作性状,进行了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现场群桩试验,通过安设的测试仪器对承台下基土反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等进行了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特性,对承台下基土反力的分布、群桩基础中的荷载传递规律、荷载分担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单桩的情形进行了比较。在最后提出了基于试验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高洪波[7](2002)在《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承台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桩基承台梁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本文完成了其子课题--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承台理论研究工作。桩基承台的受力不仅与上部结构荷载、材料强度、结构形式、基桩的刚度等因素有关,而且受千变万化的地基土质的制约,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到目前为止其受力机理和变形特征仍然没有完全搞清楚,从结构的安全角度以及建造的经济性来看,目前的设计方法还存在一定缺陷,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进行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承台理论研究。本文以空间桁架传力机理为基础,结合试验资料分析,推导了钢筋混凝土等边叁桩承台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塑性铰线理论,导得了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的四桩承台受弯承载力的上限解;利用承台底土反力分布,根据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导得了桩基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上限解,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化假定,得到与规范公式相类似的承台受冲切承载力实用公式,该公式能方便考虑台底土反力作用,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比规范公式好;简要讨论了桩基条形承台梁与单排桩的协同工作分析;在一些合理假定的基础上,将承台与群桩分开考虑,分别得到其刚度矩阵后进行耦合,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承台内力,算例表明,该方法结果准确,使用方便,为该类结构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2-06-16)
高洪波,赵明华,邹银生[8](2002)在《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四桩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保证桩间土和承台底紧密接触的前提下 ,假定承台底土反力已知 ,根据塑性铰线理论 ,导得了四桩承台受弯承载力的上限解 ,并与试验结果加以比较 ,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2年05期)
赖伟,熊峰[9](2001)在《群桩—土—承台结构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层状横向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并采用有限层子域方法为基础 ,建立了群桩—土—承台结构在斜向荷载作用下的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考虑了地基土的成层非均匀性和同层非均匀性以及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之间的耦合等因素 ,并将承台视为厚板组合单元 ,使分析更接近实际工作状态。算例表明 ,此方法计算方便、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1年04期)
饶红旗[10](2000)在《桩基承台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合应用弹性半无限体的布西奈斯克应力解、明特林应力解及地基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理论,推导出桩基承台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计算公式,并用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00年02期)
桩土承台共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深水港码头方案设计提出了3种结构形式:斜坡堤结构、单排斜顶桩板桩、双排斜顶桩板桩。本文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码头施工过程模拟,重点研究了码头平台沿水平方向位移、桩身轴力与弯矩分布,并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的2个断面,持力层分别为微风化花岗岩层与粘土层,侧重进行了不同方案比较。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出了高承台桩基受力变形特点,并总结出高承台桩桩土共同作用变形的几点规律,可为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桩土承台共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袁斌,韩建刚,张海康,肖彦杰.基于桩土共同作用下的两桩承台数值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2].谢雄耀,黄宏伟,张冬梅.深水港码头高承台桩土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
[3].何立明.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4
[4].戚科骏,宰金珉,梅国雄,王旭东.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程序实现[J].江苏建筑.2003
[5].戚科骏.考虑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3
[6].贺武斌,贾军刚,白晓红,谢康和.承台—群桩—土共同作用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
[7].高洪波.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承台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2
[8].高洪波,赵明华,邹银生.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四桩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J].工业建筑.2002
[9].赖伟,熊峰.群桩—土—承台结构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
[10].饶红旗.桩基承台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分析[J].福建建筑.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