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听返回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听返回抑制,听-视返回抑制,检测任务,辨别任务
视听返回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珊珊[1](2007)在《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cross visual and auditory modality inhibition of return)是指当线索呈现在视觉(或听觉)通道时,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靶子呈现在听觉(或视觉)通道的情况下出现的反应时延长现象。所以就存在着视-听返回抑制(V-A/IOR)和听-视返回抑制(A-V/IOR)两种组合方式的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中央重新定向事件(central reorienting event,CRE)是指在外周线索和靶子出现的中间间隔插入几个连续呈现的突现亮点作为中央注视点重新线索化。本研究分为一个预备实验和两个正式实验。预备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检验被试对左右音箱发出声音的区分度,并以此来考察听觉实验任务难度的大小。正式实验均采用2*2*3*3的被试内实验设计。正式实验1(A)和正式实验1(B)分别考察了在线索-靶子模式下的检测任务中是否存在视听返回抑制和听视返回抑制以及CRE的呈现方式对其的影响;正式实验2(A)和正式实验2(B)分别考察了在线索-靶子模式的辨别任务中是否存在视-听返回抑制和听-视返回抑制。正式实验1的结果显示,在检测任务中,确实存在着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证明了实验模式并不是影响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出现与否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视觉、听觉通道具有差异性,视-听返回抑制与听-视返回抑制具有不同的机制,他们的出现与否不仅受到外周线索化方式的影响,还会受到不同的SOA与CRE的影响。正式实验2的结果显示,在辨别任务中,不存在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证明了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不具有普遍性,为Spence等人的注意效应具有通道特异性,但是在特定的任务需求中,会存在相互连接的理论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胡克松,包燕[2](2006)在《视听通道间返回抑制的认识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返回抑制是指对原先所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所做反应表现出的滞后现象。综述视听通道间的返回抑制特点、现在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本领域研究存在的争论,提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5-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hibitionofreturn(IOR)”,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并手工检索来源于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相关英文资料。资料选择:视觉、听觉及跨通道返回抑制研究文章。纳入标准:返回抑制;排除标准:触觉返回抑制等与本文无关的文章。资料提炼:检索到文章50篇,对检索到的18篇关于视听通道间返回抑制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排除触觉返回抑制,非通道间研究等与本文无关的文章。资料综合:早期的返回抑制效应研究开始于视觉领域,继视觉领域返回抑制的发现后,人们在听觉,甚至触觉通道都观察到了这种效应,在通道间也发现了这种效应。①不同通道对返回抑制的影响:视通道返回抑制效应比听通道的大,且这种模式与反应方式无关;视觉/听觉靶子强度都影响返回抑制大小,当靶子强度较弱时返回抑制效应大些;通道间线索化效应比通道内的弱。②视、听通道间的相互作用:在觉察任务中,视觉和听觉线索对视觉靶子有线索化作用;定位任务中,视觉通道具有通道特异性,而听觉通道则具有超通道性;辨别任务在听觉线索-视觉靶子条件下有跨通道线索化作用。③眼动和扫视以及中心重新定向:在靶子出现之前,注意能否回到中心注视点,对听觉返回抑制的产生与否影响很大。④视听通道间的神经科学研究:上丘脑对视觉、听觉和触觉事件作反应,并以独立或联合的空间地图形式对通道进行编码,参与声音的扫视加工以及其他跨通道注意现象的加工。结论:现在一般认为返回抑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跨通道现象,能够保证高效的注意目标搜索。对跨通道返回抑制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将最终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通道间返回抑制的本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6年10期)
视听返回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返回抑制是指对原先所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所做反应表现出的滞后现象。综述视听通道间的返回抑制特点、现在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本领域研究存在的争论,提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5-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hibitionofreturn(IOR)”,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并手工检索来源于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相关英文资料。资料选择:视觉、听觉及跨通道返回抑制研究文章。纳入标准:返回抑制;排除标准:触觉返回抑制等与本文无关的文章。资料提炼:检索到文章50篇,对检索到的18篇关于视听通道间返回抑制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排除触觉返回抑制,非通道间研究等与本文无关的文章。资料综合:早期的返回抑制效应研究开始于视觉领域,继视觉领域返回抑制的发现后,人们在听觉,甚至触觉通道都观察到了这种效应,在通道间也发现了这种效应。①不同通道对返回抑制的影响:视通道返回抑制效应比听通道的大,且这种模式与反应方式无关;视觉/听觉靶子强度都影响返回抑制大小,当靶子强度较弱时返回抑制效应大些;通道间线索化效应比通道内的弱。②视、听通道间的相互作用:在觉察任务中,视觉和听觉线索对视觉靶子有线索化作用;定位任务中,视觉通道具有通道特异性,而听觉通道则具有超通道性;辨别任务在听觉线索-视觉靶子条件下有跨通道线索化作用。③眼动和扫视以及中心重新定向:在靶子出现之前,注意能否回到中心注视点,对听觉返回抑制的产生与否影响很大。④视听通道间的神经科学研究:上丘脑对视觉、听觉和触觉事件作反应,并以独立或联合的空间地图形式对通道进行编码,参与声音的扫视加工以及其他跨通道注意现象的加工。结论:现在一般认为返回抑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跨通道现象,能够保证高效的注意目标搜索。对跨通道返回抑制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将最终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通道间返回抑制的本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听返回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珊珊.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胡克松,包燕.视听通道间返回抑制的认识与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