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成型论文_王军力,王海雄,谭晓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成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透镜,阵列,微结构,效应,南京市,过冷。

微成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力,王海雄,谭晓丹[1](2019)在《微尺度效应对聚合物微成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微结构器件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其成型加工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受到微尺度效应的影响,聚合物微结构器件成型的稳定性有待提高。首先,总结概括聚合物材料在熔融状态流动过程中,剪切应力大于临界剪切应力和缠解与解缠解产生的壁面滑移、表面张力不同的影响因素、产生黏性耗散多种因素的3种微尺度效应机理对聚合物微尺度填充成型的影响理论;然后,阐述了聚合物在微成型过程中微结构填充和微结构脱模过程的微尺度效应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虽然微成型加工技术的成果卓越,但是仍然需要对理论、工艺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微尺度效应及其对微成型过程的影响可以为聚合物微结构成型机理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9年03期)

徐石交[2](2019)在《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分析为研究对象,首先简单分析微成型技术,随后着重围绕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春燕,朱福平,丁娟强,尹金锋,赵燕春[3](2018)在《非晶合金热塑性微成型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非晶合金的无定形结构,非晶合金在室温下表现出高强度、高硬度、加工性能差等特征。但是,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内展现出低粘滞系数、高流动性能的超塑性特征,这为非晶合金的塑性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论述了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热塑性微成型技术的特点,对比传统晶态材料总结了非晶合金作为理想微成型材料的优势。介绍了非晶合金在微机电系统(MEMS)产业领域诱人的应用前景,并列举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在非晶合金热塑性微成型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非晶合金在微电子系统、精密光栅、微纳超疏水表面、生物芯片、微型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指明了非晶合金热塑性微成型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申了开发非晶合金热塑性微成型技术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11期)

陈学健[4](2018)在《不同成型方法在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不同成型方法会使制造出来的聚合物微成型模具有许多差别,因此,针对不同实际用途来进行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制造的研究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开展,不同成型方法的实际应用方法得到展示,其中对微注射、微热压、微挤出等成型方法进行重点探讨,并分析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赵曦[5](2018)在《“2018中国国际塑料展”10月底亮相南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赵曦)创新正在成为塑料加工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我国塑料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展示平台,“2018中国国际塑料展暨第叁届塑料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展览会”,将于10月28至30日亮相南京国际会展中心。日(本文来源于《消费日报》期刊2018-04-17)

胡满凤,谢晋,刘继楠,司贤海[6](2017)在《导光均光微槽透镜阵列精密磨削及其热压微成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薄壁LED照明依赖丝网印刷的微阵列导光板,但其表面油墨点阵易老化,且微结构很难优化。因此,在导光板表面设计出高斯分布的空间微槽透镜阵列,并采用数控微磨削技术对其进行加工,替代市面丝网印刷的2D微圆阵列。首先,用微光学原理模拟导光板导光效率和出光均匀度,优化微透镜阵列的形状、尺寸和分布。利用金刚石砂轮微尖端在PMMA导光板表面精密磨削出微透镜阵列,检测其导光效率及均匀性。最后,利用微磨削加工的微阵列成型钢模芯开发微透镜阵列的快速热压微成型工艺。微光学分析表明,微槽透镜阵列比微方形透镜阵列和微半球透镜阵列分别提高导光效率6%和15%。而且,微槽透镜阵列变间距高斯分布比等间距分布提高导光效率32%,提高出光均匀度73%。试验结果显示,微磨削可以控制微槽透镜阵列加工的表面质量和形状精度,应用于LED导光板后比丝网印刷的导光板提高导光效率7%和出光均匀度9%。此外,开发3 s的快速热压微成型工艺,可以加工出变间距和变深度的微槽透镜阵列,比丝网印刷的微圆阵列提高照度26%和出光均匀度49%。因此,微空间结构优化的微槽透镜阵列比丝网印刷的2D微圆阵列可附加出更高的微光学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23期)

杨龙[7](2017)在《陶瓷微成型工艺及其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用的微成型材料为高分子和金属材料,而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将陶瓷材料应用于微成型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3YSZ陶瓷纳米粉体应用于微注射成型和光固化成型制备微型器件,并研究了微成型中的尺寸效应。本文通过3YSZ纳米粉体、石蜡、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制备了微注射成型喂料。降低固相含量,升高温度,增大剪切速率,都会降低喂料粘度;提高粉末装载量,增大剪切速率,都会提升喂料热稳定性。综合喂料粘度与热稳定性的要求,选定50%装载量为最佳配比,研究了注射温度和注射压力对该喂料成型外观和烧结致密度的影响,确定了该喂料最佳注射条件。调控脱脂及烧结工艺,制备了致密度为99.5%,特征尺寸微米级的氧化锆陶瓷喷嘴。同时,也利用该3YSZ粉体、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超分散剂SOL24000、光引发剂819(苯基双氧化膦)配制了陶瓷光固化浆料。研究了粉体含量及温度同浆料粘度的关系。探讨了烧结温度和尺寸对于器件边缘球化效应的影响。制备了特征尺寸微米级的陶瓷齿轮组。鉴于微成型器件力学性能与常规成型器件的不同,通过流延方法制备厚度尺寸在92~568μm的3YSZ薄片,研究其弯曲强度与厚度尺寸的关系,发现随着厚度尺寸的减小,样品弯曲强度逐渐增大。通过分析,发现厚度的减小有利于陶瓷样品内部气孔烧结排出,是导致氧化锆陶瓷材料微成型器件力学性能尺寸效应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江宇宁[8](2017)在《微透镜阵列导光板热压微成型工艺参数及精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薄壁LED照明灯需要3 mm厚的导光板,目前导光板表面微结构阵列主要有丝网印刷和激光加工两种制造方法,加工效率比较低且能耗高。因此,提出利用加热的微沟槽阵列模芯快速热压固态透明聚合物导光板,使工件发生热变形的微米尺度表面层流入微沟槽空间内,快速形成透镜阵列,而工件整体不变形,实现高效率和低能耗的微光学透镜阵列热压成型加工。但是,实际热压成型加工中,设备的加压压力、加压温度等工艺参数容易发生漂移,使压印成型的导光板微结构高度存在误差。本论文利用光感应照度构建热压微成型宏观表面的微阵列高度在线控制模型,并且,建立工艺专家的经验数据库与实际成型加工高度进行比对,对微透镜阵列结构导光板批量加工误差进行校正,使其微成型高度误差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首先,提出采用微槽阵列结构模芯快速热压微透镜阵列导光板的成型方法和工艺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压微成型工艺生产的V形微透镜阵列导光板相比市面丝网印刷导光板提高出光亮度14.4%和亮度均匀度4.8%,这说明了热压微成型工艺在LED照明产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后,设计热压微成型阵列在线控制系统并进行平台搭建,搭建基于光传感的在线检测系统装置,并建立了热压机、在线检测系统、控制中心之间的相互实时数据通讯硬件等。通过热压微成型工艺实验建立了工艺参数与导光板微成型高度的经验关系数据库,以及在线检测光感应照度与导光板微成型高度的关联数据库。最后,建立热压微成型高度在线控制生产模型,通过工艺经验数据库调控工艺参数,使导光板的在线微成型高度随着控制循环过程逐渐稳定在设定值范围内。结果表明,实验研究热压微成型工艺参数得出了最适合导光板成型的加压温度110℃及1 s保压时间的经验数据库;光传感在线检测系统可识别导光板微成型高度平均达到1.683μm/lux的灵敏度;而且,经过在线控制可以实现将热压微成型导光板的实际微成型高度与设定值的误差控制在平均4μm,这对高精度微透镜阵列导光板精密热压成型生产具有实际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8)

庞黎鑫[9](2017)在《改革创新 助力塑料加工业持续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塑料工业生产、消费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塑料加工制品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2016年,塑料加工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发展速度平稳增长,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和前景。2017年是实施“十叁五”规划的重要一(本文来源于《消费日报》期刊2017-03-02)

吕富珍[10](2017)在《微成型碟式塑化单元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的微成型注塑机的塑化单元一般采用柱塞式或者单螺杆式,但柱塞式塑化部分的混合质量较差,塑化效果欠佳,小型塑化螺杆存在加工稳定性较差、结构强度不足、寿命有限、不易输送物料以及热敏感性物料加工不易等缺点。碟式螺杆是碟式塑化单元中塑化的关键零件,因无法建立大的熔融压力,因而未能运用于传统的注塑机,而微成型注塑机所需要的塑化能力和熔融压力的要求不高,故碟式螺杆在微成型注塑机运用的可行性较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微成型注塑机的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碟式螺杆塑化理论及其成型设备的研究进展,概括基于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的螺杆塑化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包括螺杆叁维流动的数值模拟和螺杆混合性能的数值模拟,确定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与组织架构。第二章讨论确定碟式螺杆几何结构参数和端面曲线方程,根据相似性原理和生产率计算两个功能相似、运动相似的碟式螺杆和单螺杆之间的相似度;基于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以及长螺杆各功能段几何结构参数求解的方法,分析碟式塑化单元各功能段长度、深度、压缩比以及螺棱宽度的取值范围;基于直径和产量确定了端面的曲线方程式;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碟式塑化单元的叁维模型。第叁章分析碟式螺杆的工作原理和流动模型,根据柱坐标下的运动时变方程和物料的流变学理论,构建本文数值模拟分析所需的本构方程;考虑到运动复杂不利于模拟的情况,对熔体的运动做了一些简化,并基于简化后的模型,分析碟式塑化单元中熔体的流动规律,推导出在拖拽和压力作用下的速度方程和流量方程。第四章建立碟式螺杆的叁维几何模型,对叁维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定义数值模拟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利用FLUENT完成碟式塑化单元熔体输送段的数值流动模拟。从熔体入口到出口处选取了四个螺旋槽的横截面,分析熔体在不同横截面上的速度、压力、温度和剪切力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碟式螺杆的转速对塑化性能的影响。第五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几种不同参数组合的碟式螺杆的几何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提取仿真分析的质量流率、最大剪切应力和温差作为正交试验的试验指标,采用极差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最终确定微成型注塑机的碟式螺杆几何结构参数的最优组合结果。最后,以剪切速率、停留时间分布(RTD)和混合指数为指标,采用示踪粒子法(PTA)对碟式螺杆的混合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碟式螺杆的转速越大,停留时间分布函数(RTD)越佳,碟式螺杆的分布混合性能和分散混合性能越好。第六章对论文中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过程中的缺陷,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3-01)

微成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分析为研究对象,首先简单分析微成型技术,随后着重围绕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成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军力,王海雄,谭晓丹.微尺度效应对聚合物微成型的影响[J].塑料.2019

[2].徐石交.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

[3].李春燕,朱福平,丁娟强,尹金锋,赵燕春.非晶合金热塑性微成型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功能材料.2018

[4].陈学健.不同成型方法在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8

[5].赵曦.“2018中国国际塑料展”10月底亮相南京[N].消费日报.2018

[6].胡满凤,谢晋,刘继楠,司贤海.导光均光微槽透镜阵列精密磨削及其热压微成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7

[7].杨龙.陶瓷微成型工艺及其尺寸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江宇宁.微透镜阵列导光板热压微成型工艺参数及精度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9].庞黎鑫.改革创新助力塑料加工业持续升级[N].消费日报.2017

[10].吕富珍.微成型碟式塑化单元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单喷头新型微沉积成型平台Fig2-3Sing...

标签:;  ;  ;  ;  ;  ;  ;  

微成型论文_王军力,王海雄,谭晓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