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嫩度论文_万云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牛肉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牛肉,胶原蛋白,胶原酶,肌纤维,福特,结缔组织,交联。

牛肉嫩度论文文献综述

万云飞[1](2019)在《超声与氯化钙联合处理影响牛肉超微结构与嫩度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方法处理后牛肉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指标,明确了不同处理手段对牛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乙酸、超声和加热等方法处理结缔组织,通过测定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分析了不同处理手段下胶原纤维的结构稳定性。以超声、氯化钙(CaCl_2)单独处理对牛肉嫩度等指标的影响为基础,采用适宜范围的超声和CaCl_2进行联合交叉处理,通过肌节长度、剪切力、持水性、色度和内源酶的变化确定联合处理的最佳处理条件,并尝试分析超声和CaCl_2联合处理影响牛肉内部结构的生物学机制,这将为肉品嫩化加工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文所示:(1)通过测定胶原纤维的高度、周期长度、间隙区/重迭区高度差等指标,探究了乙酸、超声和加热等加工方法对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乙酸可以使胶原纤维维持其完整结构;由于乙酸破坏了其内部交联,经过超声、加热处理后乙酸组结构破坏比匀浆组更为严重。因此乙酸、超声、加热等方法处理后改变了胶原纤维结构稳定性,促进了结缔组织的水解,改善了肉品品质。(2)通过肌节长度、剪切力、持水性、色度、钙激活酶、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的测定,探究了超声、CaCl_2单独处理对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超声对肌节长度产生一定影响但不能提高肉品嫩度,但不能显着提高肉品的嫩度、持水性及色度,也无法激活钙激活酶使其亚基降解发挥活性,因此无法降解骨架蛋白;单独CaCl_2处理可以提高肌节长度并改善其嫩度,同样对持水性和色度等指标无显着影响,但是可以激活肌纤维中的钙激活酶,使其亚基降解并发挥其对肌纤维骨架蛋白的降解作用。(3)通过第二部分的研究结果,确定了联合处理的超声强度和CaCl_2浓度。各组交叉处理下的肌节长度、剪切力、持水性、色度、钙激活酶、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的变化结果表明,联合处理方法通过超声对钙离子运动的促进作用,激活了钙激活酶亚基,使其能够发挥对肌纤维骨架蛋白的降解作用,进而显着改善肉品嫩度,同时联合处理通过降低肉样的蒸煮损失提高了持水性;联合处理虽然无法显着影响色度,但使肉品维持了消费者喜欢的鲜红色肉样色泽。各组联合处理结果对比表明,在900W/m~2超声强度和0.3 mol/LCaCl_2浓度处理下,嫩化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殿鑫,刘智钧,杨承鸿[2](2018)在《外源胶原酶对牛肉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嫩度是肉最为重要的食用品质,与肌原纤维蛋白、结缔组织、肌间脂肪以及肌肉持水性紧密相关。研究从鲜活鲫鱼中提取到一种胶原酶粗酶,首先研究了pH值、盐浓度、胶原酶添加量对胶原酶活性的影响;接着以pH值、盐浓度、胶原酶添加量为叁个因子,分别设定叁个水平,以剪切力为测定指标进行L_9(3~3)正交设计,研究其对牛肉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原酶最适pH值为6.5、最适盐浓度为0.2mol/L、胶原酶添加量与酶促反应速度呈正相关关系;胶原酶添加量、盐浓度对牛肉嫩度有显着影响,因子影响排序为胶原酶添加量>盐浓度>p H值;正交设计最适条件为pH值6.5、盐浓度4.1%、酶添加量0.3%。(本文来源于《肉类工业》期刊2018年08期)

万红兵,祁兴磊,李海鹏,王欢,雷元华[3](2018)在《加热温度和时间对牛肉嫩度影响的主成分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加热温度及时间对不同部位牛肉嫩度的影响,该研究以夏南牛肩肉、外脊和米龙3个部位肉为例,分别代表牛胴体前、中、后躯部位肉,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熟度牛肉嫩度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剪切力测定法和质构剖面分析测定了6头夏南牛3个部位(肩肉、外脊、米龙)4个加热温度(70、80、90、100℃)6个保温时间(0、30、60、90、120、180 min)的剪切力值和质构指标,对不同加热处理牛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值、硬度、黏附性、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9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了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6.53%、24.43%、8.62%,分别代表牛肉的咀嚼特性、抗压特性和剪切特性,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9.58%,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熟度牛肉的评价过程中,以剪切力值作为主要载荷的第3主成分在肉品嫩度综合评价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并不能代表肉品嫩度的全部信息,因此不能把剪切力值作为高熟度牛肉嫩度评价的主要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与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与肉品质地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加热温度和时间对牛肉嫩度综合得分影响较大,当肉块中心温度小于80℃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牛肉嫩度综合得分整体变化比较平稳;而当肉块中心温度高于80℃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牛肉嫩度品质综合得分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中心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得分值越低。运用主成分分析减少了牛肉嫩度品质的评价指标,简化评价流程,为高熟度牛肉嫩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3期)

陈坤杰,季方芳,徐佳琪[4](2018)在《生理成熟度及牛肉肌纤维特征与嫩度关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理成熟度(牛龄)是牛肉质量分级的重要参考指标,研究牛龄与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建立牛肉质量分级标准及牛肉自动分级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选取4组不同月龄的牛肉背长肌样本,采集其眼肌区域微观图像,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出每个样本的肌纤维直径、周长和密度,然后再用质构仪测定出每个样本的剪切力,研究分析不同牛龄的牛肉肌纤维直径、周长和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剪切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牛龄的增大,牛肉肌纤维直径和周长均线性增加,而肌纤维密度则线性下降(P<0.05);同时,随着肌纤维直径和周长的增加、肌纤维密度的下降,牛肉剪切力线性增大(P<0.05)。牛龄对肌纤维直径、周长、密度及牛肉剪切力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晶晶[5](2018)在《结缔组织热变化对牛肉嫩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肉在食用前通常要进行高温长时加热,加热会改变肉的物理状态,使得牛肉更易被消化的同时口感得到改善,同时使肉品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加热过程中牛肉食用品质特别是嫩度的变化一直以来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嫩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和市场价值的衡量指标。结缔组织特性在牛肉嫩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均会影响到牛肉的最终嫩度,加热过程中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变性溶解凝胶化等,虽然胶原蛋白特性的系列变化规律已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些变化究竟是如何对牛肉嫩度产生确切影响的尚且未知,在过去诸多研究中加热过程大多单一,因此不能直观动态体现结缔组织特性对肉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所采用不同温度与时间正交对应的加热过程可以全面反映牛肉结缔组织特性及其食用品质的变化规律。通过测定牛半腱肌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质构特性、结缔组织机械强度、胶原蛋白含量及其溶解性、共价交联等指标来探究牛肉结缔组织特性以及食用品质的变化,得出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下胶原蛋白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了结缔组织特性在牛肉最终嫩度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牛肉的剪切力大小与其几何结构有关,到目前为止关于不同肌纤维方向下肉嫩差异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两方面着手探究了不同肌纤维走向下结缔组织造成牛肉嫩度差异的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达到60-100℃不同的中心温度来探究胶原蛋白特性对牛肉嫩度的影响,随着中心温度的上升,肌束膜肌内膜完整性遭到破坏,剪切力与咀嚼性下降,胶原蛋白含量、热溶解性以及共价交联相对含量增加导致牛肉弹性与粘着性上升,牛肉剪切力、粘着性、弹性和咀嚼性均构成了牛肉的食用品质。因此加热到中心温度100℃,牛肉的食用品质得以改善。(2)与加热温度相比,加热时间对牛肉最终嫩度的改善更为显着。随着水浴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牛半腱肌肉剪切力显着降低;黏着性增大,胶黏性、咀嚼性、凝聚性和回弹性减小。牛肉嫩度与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羟赖氨酸吡啶啉、蒸煮损失、水分含量、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回弹性和咀嚼性显着相关(p<0.05);肌肉的黏着性、弹性等质构特性均与共价交联显着相关(p<0.05),胶原蛋白热溶解性与共价交联无关。说明牛肉的食用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热时长与胶原蛋白特性,胶原蛋白特性对嫩度的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胶原蛋白含量与热溶解性以及共价交联量通过影响肉的弹性等质构特性来改善嫩度。(3)不同的肌纤维走向显着影响牛肉的各项嫩度指标,本节从肌纤维和结缔组织两方面出发探究肌纤维走向引起嫩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垂直于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结缔组织机械强度、硬度、咀嚼性显着高于平行方向。垂直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与结缔组织机械强度、咀嚼性、硬度和胶黏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平行于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与胶黏性、硬度、凝聚性、咀嚼性、回弹性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结缔组织机械强度呈负相关(p<0.05)。由此得出垂直方向的嫩度特性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决定,平行方向的嫩度特性由少数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变形挤压力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张宝泉[6](2018)在《不同品种肉牛肉的嫩度和酸度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牛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牛肉市场前景无限。肉牛品种如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及乳肉兼用品种各具特色。我国肉牛产业起步较晚,主要培育品种为西门塔尔牛。随机选择哈尔滨宾西育肥牛场体重相近的中国西门塔尔牛28头、安格斯牛和海福特牛各30头,作为试验动物,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且均是3岁的阉割牛。进行屠宰,按(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8年03期)

刘晶晶,雷元华,李海鹏,谢鹏,万红兵[7](2018)在《加热温度及时间对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及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来探究胶原蛋白特性对嫩度的影响,为中国高熟度牛肉嫩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牛半腱肌肉在60、70、80、90和100℃水浴温度下分别加热30、60、90、120和150 min,通过测定剪切力、蒸煮损失、水分含量、质构特性、结缔组织机械强度、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胶原蛋白共价交联以及扫描电镜等指标探究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嫩度的关键因素。【结果】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牛半腱肌肉剪切力降低,蒸煮损失增大,水分含量降低;总胶原蛋白和不溶性胶原蛋白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其相对含量明显增加,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其相对含量变化不显着,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增加、羟赖氨酸吡啶啉(HP)相对含量上升、赖氨酸吡啶啉(LP)相对含量下降,黏着性增大,胶黏性、咀嚼性、凝聚性和回弹性减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牛肉剪切力与蒸煮损失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水分含量、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咀嚼性以及回弹性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总胶原蛋白、可溶性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热溶解性以及羟赖氨酸吡啶啉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总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的含量与蒸煮损失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羟赖氨酸吡啶啉与肌肉的黏着性和总胶原蛋白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弹性、可溶性胶原蛋白以及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胶黏性和咀嚼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赖氨酸吡啶林与弹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凝聚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回弹性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加热温度相比,加热时间对牛肉嫩度的影响更为显着。牛肉嫩度与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HP、蒸煮损失、水分含量、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回弹性和咀嚼性有关;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与蒸煮损失和水分含量有关。肌肉的黏着性、弹性、回弹性、凝聚性、胶黏性和咀嚼性等均与共价交联有关,胶原蛋白热溶解性与共价交联无关。【结论】高熟度牛肉的食用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热时长与胶原蛋白特性,胶原蛋白特性对嫩度的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胶原蛋白含量与热溶解性以及共价交联量通过影响肉的质构特性来改善嫩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胶原蛋白和共价交联相对含量增加,结缔组织强度增加从而削弱了肌纤维对嫩度的影响,使嫩度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晶晶,张松山,谢鹏,李海鹏,万红兵[8](2018)在《不同中心温度对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及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水浴加热牛肉使其达到不同的中心温度来探究胶原蛋白特性对嫩度及质构特性的影响,为煮制牛肉嫩度特性提供理论基础。将牛半腱肌肉在100℃水浴下加热至中心温度60℃、70℃、80℃、90℃、和100℃,通过测定其剪切力、蒸煮损失、水分含量、质构特性、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共价交联以及扫描电镜等指标来探究嫩度的变化机制,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嫩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牛半腱肌剪切力、胶原蛋白的含量及其热溶解性、羟赖氨酸吡啶啉、硬度、弹性、黏着性与咀嚼性增加;赖氨酸吡啶啉、凝聚性、胶黏性和回弹性下降。胶原蛋白含量以及可溶性胶原蛋白的溶解变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牛肉的嫩度,肉的弹性和咀嚼性与胶原蛋白含量以及共价交联有关,牛肉硬度下降与肌束膜肌内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李司琪[9](2017)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肉嫩度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牛肉嫩度分析的历史,然后结合多元回归法进行实验分析,从实验中总结出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提高牛肉嫩度检测准确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7年36期)

扶庆权[10](2017)在《不同包装方式下蛋白质氧化对牛肉嫩度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嫩度是牛肉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指标。前期研究发现,蛋白质氧化的水平可能影响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的嫩度。然而,蛋白质氧化对宰后牛肉嫩度影响尤其是不同包装方式下蛋白质氧化对牛肉嫩度影响的机理还鲜有报道。因此,研究不同包装方式下蛋白质氧化对牛肉嫩度的影响机理,探讨解决蛋白质氧化对牛肉嫩度影响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不同包装方式下蛋白质氧化对牛肉嫩度影响的内在机理,并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0.01 mmol·L-1叁氯化铁/0.1 mmol·L-1抗坏血酸/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对牛肉肌原纤维蛋白进行外源氧化,探讨蛋白质氧化对牛肉理化性质、关键结构蛋白聚集以及二硫键形成对蛋白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同时对牛肉肌球蛋白进行体外氧化试验,研究氧化的肌球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以及μ-钙激活酶和细胞凋亡酶-3对氧化的肌球蛋白的降解机理,并对氧化后肌球蛋白的氧化位点进行鉴定。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包装方式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品质的影响以真空包装作为对照,研究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品质的影响。取4头宰后24h的黄牛左测背最长肌,切割成大小一致的肉块并随机分组进行托盘包装、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在4℃下冷藏成熟0、4、7、10天,并分别测定pH值、颜色、嫩度、贮藏损失、离心损失、蒸煮损失和水分分布状态,评价不同包装方式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宰后成熟过程中,与真空包装相比,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牛肉样品的蒸煮损失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贮藏损失差异显着(P<0.05);托盘包装牛肉样品的pH值较高,而气调包装牛肉样品的pH值较低;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牛肉样品的L*值、a*值、b*值和自由水含量较高(P<0.05),而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牛肉样品的嫩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不同包装方式下蛋白质氧化对牛肉嫩度的影响机理研究以真空包装作为对照,通过测定蛋白质羧基含量及氧化在肌细胞内的分布、游离巯基含量、总巯基、钙蛋白酶活性以及肌间线蛋白、肌钙蛋白-T和伴肌球蛋白的降解,研究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嫩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真空包装,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下牛肉蛋白质羰基含量上升(P<0.05),活性巯基含量下降,羰基荧光亮度较强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分布逐渐由细胞膜边缘扩散至细胞内部,表明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可以促进宰后牛肉样品蛋白质的氧化。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牛肉样品的μ-钙蛋白酶活性较弱(P<0.05),μ-钙蛋白酶自溶程度降低,其降解肌间线蛋白、肌钙蛋白-T以及肌联蛋白等关键肌原纤维蛋白的能力下降(P<0.05),表明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下蛋白质氧化加剧抑制μ-钙蛋白酶活性,从而进一步抑制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不利于牛肉成熟过程中嫩度的改善。3.体外氧化对牛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牛背部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0.01 mmol.L-1叁氯化铁,0.1 mmol.L-1抗坏血酸,0-20 mmol·L-1双氧水在4 ℃孵育24 h)对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不同程度的氧化,通过测定蛋白质羰基含量、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度、粒径,研究体外氧化对牛肉肌原纤维蛋白生化性质的影响,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交联和聚集情况,同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氧化交联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水平的增加,蛋白质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粒径显着增加,而游离巯基含量显着降低(P<0.05)。体外氧化导致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交联和聚集,运用蛋白质组学鉴定出易发生氧化的细胞部位、不同的酶以及相应酶的催化活性和结合部位,并分析出与鲜肉嫩度关系密切的易氧化形成二硫键的肌原纤维蛋白和蛋白酶。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联蛋白、钙蛋白酶、细胞凋亡酶和热应激蛋白等富含半胱氨酸,因此最易氧化形成二硫健。4.体外氧化对牛肉肌球蛋白降解及氧化位点的影响以牛背部最长肌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0.01 mmol.L-1叁氯化铁,0.1 mmol.L-1抗坏血酸,25、50、100 μmol.L-1双氧水在37 ℃孵育20 min,再加入μ-钙蛋白酶和细胞凋亡酶-3在37 ℃孵育20 min),通过测定肌球蛋白羰基含量和肌球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确定蛋白质氧化水平,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测定肌球蛋白的降解效果,并通过蛋白质组学鉴定肌球蛋白的氧化位点。结果表明:叁组处理之间的蛋白质氧化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肌球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了显着改变。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适度的蛋白质氧化有利于μ-钙激活酶和细胞凋亡酶-3对肌球蛋白的降解,并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肌球蛋白易被氧化的位点。对照组有22个氨基酸被氧化修饰,低氧化组、中氧化组和高氧化组分别有额外的10个、11个和20个氨基酸被氧化修饰。(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牛肉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嫩度是肉最为重要的食用品质,与肌原纤维蛋白、结缔组织、肌间脂肪以及肌肉持水性紧密相关。研究从鲜活鲫鱼中提取到一种胶原酶粗酶,首先研究了pH值、盐浓度、胶原酶添加量对胶原酶活性的影响;接着以pH值、盐浓度、胶原酶添加量为叁个因子,分别设定叁个水平,以剪切力为测定指标进行L_9(3~3)正交设计,研究其对牛肉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原酶最适pH值为6.5、最适盐浓度为0.2mol/L、胶原酶添加量与酶促反应速度呈正相关关系;胶原酶添加量、盐浓度对牛肉嫩度有显着影响,因子影响排序为胶原酶添加量>盐浓度>p H值;正交设计最适条件为pH值6.5、盐浓度4.1%、酶添加量0.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肉嫩度论文参考文献

[1].万云飞.超声与氯化钙联合处理影响牛肉超微结构与嫩度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李殿鑫,刘智钧,杨承鸿.外源胶原酶对牛肉嫩度的影响[J].肉类工业.2018

[3].万红兵,祁兴磊,李海鹏,王欢,雷元华.加热温度和时间对牛肉嫩度影响的主成分分析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8

[4].陈坤杰,季方芳,徐佳琪.生理成熟度及牛肉肌纤维特征与嫩度关系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8

[5].刘晶晶.结缔组织热变化对牛肉嫩度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6].张宝泉.不同品种肉牛肉的嫩度和酸度的分析与研究[J].饲料博览.2018

[7].刘晶晶,雷元华,李海鹏,谢鹏,万红兵.加热温度及时间对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及嫩度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8

[8].刘晶晶,张松山,谢鹏,李海鹏,万红兵.不同中心温度对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及嫩度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8

[9].李司琪.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肉嫩度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7

[10].扶庆权.不同包装方式下蛋白质氧化对牛肉嫩度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木瓜浓度浸泡对牛肉嫩度的影...不同浸泡处理时间对牛肉嫩度的影...牛肉嫩度与反射光谱的简单回归...和木瓜蛋白酶浓度对牛肉嫩度复合磷酸盐和CaCl2浓度对牛肉嫩度复合磷酸盐和木瓜蛋白酶浓度对牛肉

标签:;  ;  ;  ;  ;  ;  ;  

牛肉嫩度论文_万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