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活性鉴定论文-吕晓峰

生物学活性鉴定论文-吕晓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学活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冬酰胺酶1,增殖,宫颈癌,凋亡

生物学活性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峰[1](2019)在《慢病毒介导ASRGL1 shRNA感染宫颈癌SiHa细胞生物学活性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宫颈癌的病理发展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发病过程,涉及一系列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的失调。近20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现已成为继乳腺癌后我国女性第2大常见恶性肿瘤。宫颈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癌,大约占所有病例的75%。尽管手术和放、化疗可以增加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术后复发和耐药性等原因,目前宫颈癌死亡率依然很高。而宫颈癌疫苗主要用于一级预防,且不能覆盖所有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宫颈癌治疗手段势在必行。近些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提出,人们在宫颈癌的研究方面正致力于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基因治疗一般是针对导致病症的源头即异常基因为目标的一类生物医学诊治措施。它是通过向靶细胞中导入正常的基因或者抑制靶细胞中异常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4种基因治疗药物中有2种是治疗肿瘤的,包括: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和H101基因工程腺病毒注射液。它们的用法主要是瘤体内注射辅助放疗。新近研究发现,天冬酰胺酶1(ASRGL1)是一个新的候选肿瘤标志物,其在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卵巢癌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低表达或缺失。但在宫颈癌中,ASRGL1基因的表达和作用情况却没有相关报道。因此,我们运用免疫组化检测ASRGL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RT-PCR检测ASRGL1 mRNA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接着采用慢病毒介导的ASRGL1-shRNA感染宫颈癌SiHa细胞,使基因沉默,分析基因下调前后SiHa细胞生物学活性变化,鉴定ASRGL1基因的功能,以此评估其是否是宫颈癌的致癌基因,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实验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宫颈鳞癌及3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SRGL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ASRGL1基因与宫颈癌的相关性。2.采用RT-PCR技术检测HeLa和SiHa两株细胞系中ASRGL1 mRNA表达情况,选择其中表达量高的一株进入后续试验。3.构建和鉴定ASRGL1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4.利用ASRGL1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ASRGL1基因下调的SiHa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Celigo高通量细胞分析仪记录细胞增殖,检测感染前后SiHa细胞生物学活性。5.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SiHa细胞前后ASRGL1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Bcl-2相关X蛋白(Bax)以及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情况。6.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呈现,其中宫颈鳞癌组与正常宫颈组的免疫组化分析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慢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ASRGL1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 0.01)。2.ASRGL1 mRNA在两株细胞中均表达,但人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中的表达量高于宫颈腺癌HeLa细胞系。3.阳性克隆的PCR鉴定结果显示ASRGL1 shRNA慢病毒质粒连接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感染效率达80%以上,Western blot及RT-PCR均显示有明显敲减效应,证实成功构建ASRGL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4.利用构建成功的ASRGL1-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SiHa细胞,发现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受到抑制。5.慢病毒介导ASRGL1基因下调后,使得CDK2、Cyclin A、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结论1.ASRGL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2.慢病毒介导的ASRGL1-shRNA可以靶向敲减宫颈鳞癌SiHa细胞系中内源ASRGL1表达。3.慢病毒敲减ASRGL1基因后能明显促进SiHa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阻滞细胞于S期,进一步证明ASRGL1是宫颈癌的一个候选癌基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邓学天,毛海洲,刘丹丹,于淼,于双营[2](2018)在《重组人TNF-α在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人TNF-α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对人源TNF-α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了p Cold-TNFα原核表达载体,完成了TNF-α重组蛋白的表达,建立了两步分离纯化方案,并利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刺激实验检测了重组人TNF-α蛋白抗原性和生物学活性。[结果]利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重组人TNF-α蛋白,经酶切纯化后的人TNF-α蛋白不含标签序列,纯度达95%,收率约70%,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TNF-α蛋白,为进一步的中和抗体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何妍,王华菁,陆婷,徐依云,黄勇[3](2018)在《激活型人源化抗人CD137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生物学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鼠抗人CD137抗体,并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方法构建h CD137-p CDNA3.4真核表达质粒,经293F细胞表达纯化及鉴定后,获得CD137蛋白。制备p HAGE-CMV-MCS-IRES-Zs Green-h CD137的慢病毒,感染HEK-293FT细胞,获得用来筛选杂交瘤的CD137转基因细胞株。将CD137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将免疫小鼠的脾脏和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ELISA方法及流式细胞术对小鼠杂交瘤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杂交瘤细胞接种小鼠,获得腹水。对抗体亚型和抗体效价进行测定,并通过竞争结合抑制实验等方法对所获的CD137单抗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鉴定。提取该m Ab杂交瘤细胞株的总RNA逆转录成c DNA,进行鼠抗人CD137抗体可变区序列克隆,构建人源化抗体重链和轻链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K-293FT,检测分析各重组人源化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结果获得1株CD137单抗(6F5),该抗体与CD137L有竞争作用。蛋白结合表位在A.A 30-100。6F5能够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且人源化后抗体的亲和力不变。结论成功制备1株CD137人源化抗体,该人源化抗体为下一步开展体内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何珂帅,章辉,张俊杰,吴亚,武晓泓[4](2018)在《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及生物学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体外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提取和培养的方法。方法:从术中取下的人主动脉组织上剥离内皮层,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AECs,利用显微镜观察其生长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法鉴定及检测细胞纯度,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检测细胞吞噬功能并检测细胞在体外的血管生成能力。结果:0.1%及0.2%的Ⅰ型胶原酶,最佳消化时间均为50 min,2 h贴壁细胞数分别(25.2±2.1)×103,(40.5±3.8)×103)个。细胞融合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呈"鹅卵石"样排列生长。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及Ⅷ因子鉴定为阳性,细胞纯度达(96.43±4.12)%。细胞内吞ox-LDL及血管生成能力较好。结论:钝性分离主动脉内皮层,辅以Ⅰ型胶原酶消化是一种较好的HAECs获取方法,酶浓度及消化时间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程薪同[5](2018)在《叁种牛干扰素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为一种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常用于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但干扰素的半衰期短,治疗疾病过程中需反复注射并且会伴随细胞毒性的副反应发生,这些劣势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探索性研制低毒、长效性干扰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为延长牛干扰素α(Bovine Interferon-α,BoIFNα)的半衰期并降低其细胞毒性,利用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具有半衰期长的特性,构建了BoIFNα与牛IgG重链恒定区(Bovine ImmunoglobulinγChian Costont Region,BoIgCγ)的重组融合蛋白BoIFNα-IgCγ;利用牛干扰素τ(Bovine Interferon-τ,BoIFNτ)具有细胞毒性低的特性,构建了BoIFNα(成熟肽氨基端前163个氨基酸)和BoIFNτ(成熟肽羧基端后10个氨基酸)的重组杂合蛋白BoIFNα/τ;同时,构建了BoIFNα/τ和BoIgCγ的重组融合蛋白BoIFNα/τ-IgCγ,期望其具有长效低毒的双重作用。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叁种干扰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了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研究。分别对叁种干扰素融合蛋白在MDBK细胞上进行毒性研究,在BALB/c小鼠、SD大鼠和荷斯坦牛50%血浆中进行体外半衰期研究,在SD大鼠体内进行半衰期研究。研究表明,叁种干扰素融合蛋白在MDBK/BT/PK-15/F81/RK-13-VSV系统中均具有抗病毒活性,抗病毒活性由高至低依次为BoIFNα、BoIFNα/τ、BoIFNα-IgCγ及BoIFNα/τ-IgCγ,在BHK-21/MDCK-VSV两种系统上无抗病毒活性;在MDBK细胞上也具有抗BEV、BPIV3的活性。叁种干扰素融合蛋白对胰酶高度敏感,耐高温和酸碱环境,但相对于BoIFNα,BoIFNα-IgCγ和BoIFNα/τ-IgCγ对酸性环境和高温环境更敏感。毒性研究表明,叁种干扰素融合蛋白均能抑制MDBK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由弱至强为BoIFNα/τ、BoIFNα/τ-IgCγ、BoIFNα、BoIFNα-IgCγ。体外半衰期研究显示,在BALB/c小鼠、SD大鼠和荷斯坦牛50%血浆中,BoIFNα-IgCγ半衰期(约24h)显着长于BoIFNα的半衰期(约12h)。SD大鼠体内半衰期实验结果显示,注射高低两种剂量的BoIFNα-IgCγ在血浆中发挥抗病毒作用时间分别是BoIFNα的1.4倍和2倍,BoIFNα-IgCγ、BoIFNα/τ-IgCγ在血浆中发挥抗病毒作用时间均长于BoIFNα和BoIFNα/τ。总之,本研究为长效及低毒牛干扰素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振宇[6](2018)在《野大豆内生真菌筛选、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内生真菌是寄生于健康植物组织或器官内的一类真菌,它们不仅在寄主体内的特殊环境中完成几乎全部生活周期而不使其患病,而且在宿主的生长、发育、代谢、进化过程中与其协同进化并发挥重要作用。野大豆(Glycine soja)是大豆是近缘种,具有繁殖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蛋白等众多优点,从野大豆体内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一般具有与其宿主生长特点相适应的特殊基因和代谢途径及产物,并对宿主产生一定影响。分离筛选野大豆内生真菌,分析其活性作用,对进一步开发具潜在应用价值的野大豆内生真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野大豆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水培试验筛选抗性和促生效果优良的菌株,并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通过超声波破碎、旋转蒸发、萃取等方法分析野大豆内生真菌发酵液对栽培大豆的促生活性成分及影响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野大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从健康的野大豆植株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真菌,来自于根、茎、叶的菌株分别为24株、12株、5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25种,其中2种来自于根,10种来自于茎,13种来自于叶,分别归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orokiniana)、毛壳菌属(Chaetomium globosum)、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2.活性菌株的筛选。采用水培法通过野大豆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抗逆的影响筛选多功能活性菌株。YD-09菌株是具较明显活性的菌株之一;YD-09菌株发酵液处理的的大豆幼苗株高增长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增加(P<0.05),并使大豆幼苗具有显着的抗盐胁迫、镉胁迫和干旱胁迫能力(P<0.05)。3.YD-09菌株特征和发酵条件优化。YD-09菌株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丝状真菌。其最适发酵条件为:以不加碳源的PDB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乳糖4%,氯化钠1%,pH7,温度28℃,装液量50%,120rpm发酵132h。4.YD-09菌株的活性成分研究。采用超声破碎、萃取、旋转蒸法等方法分离YD-09菌株的活性成分,并运用水培法证明其活性作用,结果显示胞外大分子产物具有抗盐胁迫的能力,胞内小分子产物具有促生长效果。5.YD-09菌株发酵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YD-09菌株发酵液处理的小麦幼苗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酶活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可溶性糖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陈云雨,孙红,刘刚,胡华波,张国利[7](2018)在《人源抗ICAM-1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人源抗ICAM-1单链抗体(Anti-human ICAM-1 scFv)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应用TomlinsonI+J噬菌体抗体库,以P1抗原肽为包被抗原,经过4轮"吸附-洗脱-扩增"进行亲和富集筛选。以PCR反应、ELISA抗原交叉反应和Dot blotting实验进行阳性克隆的鉴定。scFv经原核表达和分离纯化后,以Western blotting实验、竞争ELISA实验和细胞黏附抑制实验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鉴定。Tomlinson I+J噬菌体抗体库经4轮亲和富集筛选,利用ELISA方法成功筛出4株阳性克隆。通过PCR鉴定反应、ELISA抗原交叉反应和Dot blotting实验,最终获得了1株既能与P1抗原肽特异结合又能与人ICAM-1抗原特异结合的阳性克隆J-A1。对scFv进行原核表达和亲和层析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竞争ELISA实验和细胞黏附抑制实验证实纯化的scFv具有良好的亲和活性和抗细胞黏附活性。文中成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到特异性人源抗ICAM-1 scFv,为进一步探索该抗体在炎症相关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慧丽,阙文忠[8](2017)在《U266/BOR耐药细胞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人对硼替佐米(BOR)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U266/BOR),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小剂量诱导和剂量递增联合诱导法建立耐药细胞株U266/BOR;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应用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BOR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系数;绘制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计算二者的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两种细胞的相关耐药基因mRNA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耐药系数为19.8的耐药细胞系U266/BOR;二者细胞形态上未见明显差别;U266/BOR较U266细胞生长缓慢,其G_0/G_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U266/BOR细胞中耐药基因PTPROt、Beclin 1及PTEN的mRNA表达减少,而c-Maf的mRNA含量增加,但MDR1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别。结论:成功构建人对BOR耐药的MM细胞株U266/BOR,为BOR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想细胞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陈玉华,付常振,李明英,李敬达,迟彦[9](2017)在《原核表达Lunasin的抗炎生物学活性鉴定及其对J774A.1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原核表达Lunasin(露那辛)的抗炎生物学活性,为Lunasin今后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CR扩增得到的Lunasin DNA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28,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对其诱导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小鼠J774A.1细胞培养液中Lunasin对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Lunasin对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以及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Lunasin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度达90%的Lunasin多肽。Lunasin能通过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J774A.1细胞NF-κB的活化而抑制一氧化氮合成以及下游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Lunasin对LPS诱导的J774A.1细胞TF的表达也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结论原核表达的Lunasin表现出显着的抗炎生物学活性,明显抑制LPS诱导的J774A.1细胞TF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而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姚旺林,刘理金,徐训安,丛波,张加廷[10](2017)在《损伤软骨的细胞提取、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从膝关节软骨损伤区分离出的细胞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活性进行研究,以解决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中软骨细胞来源不足的问题。方法通过膝关节镜,在软骨损伤区取少量损伤软骨组织,不含正常软骨及软骨下骨为实验组;取正常软骨组织为对照组。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作用下从实验组中提取细胞,对照组中提取正常软骨细胞。实验组细胞培养贴壁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是否与对照组软骨细胞一致。实验组细胞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与对照组对比;噻唑蓝(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生长活性;以具有专利知识产权的Ⅰ/Ⅱ型复合胶原膜为生长载体,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第3代软骨细胞,在电镜下观察两组生长活性。结果从少量损伤的软骨组织中提取的细胞为活性正常的软骨细胞,其特征及生长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损伤过程中软骨细胞未发生变性,少量损伤的软骨组织仍可获得适量软骨细胞,MTT法和电镜扫描表明,其生长活性符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要求,无需取正常软骨组织作为细胞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3期)

生物学活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获得人TNF-α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对人源TNF-α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了p Cold-TNFα原核表达载体,完成了TNF-α重组蛋白的表达,建立了两步分离纯化方案,并利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刺激实验检测了重组人TNF-α蛋白抗原性和生物学活性。[结果]利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重组人TNF-α蛋白,经酶切纯化后的人TNF-α蛋白不含标签序列,纯度达95%,收率约70%,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TNF-α蛋白,为进一步的中和抗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学活性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峰.慢病毒介导ASRGL1shRNA感染宫颈癌SiHa细胞生物学活性的鉴定[D].郑州大学.2019

[2].邓学天,毛海洲,刘丹丹,于淼,于双营.重组人TNF-α在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J].生物技术.2018

[3].何妍,王华菁,陆婷,徐依云,黄勇.激活型人源化抗人CD137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生物学活性鉴定[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

[4].何珂帅,章辉,张俊杰,吴亚,武晓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及生物学活性鉴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程薪同.叁种牛干扰素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8

[6].周振宇.野大豆内生真菌筛选、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7].陈云雨,孙红,刘刚,胡华波,张国利.人源抗ICAM-1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8

[8].刘慧丽,阙文忠.U266/BOR耐药细胞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

[9].陈玉华,付常振,李明英,李敬达,迟彦.原核表达Lunasin的抗炎生物学活性鉴定及其对J774A.1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

[10].姚旺林,刘理金,徐训安,丛波,张加廷.损伤软骨的细胞提取、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标签:;  ;  ;  ;  

生物学活性鉴定论文-吕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