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晶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晶,碳酸钙,钛酸钡,文石,硫酸钙,多晶,溶解度。
晶型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马朝禄,张廷金,韩树强,刘民章[1](2019)在《共晶型Al-Si变形合金熔铸工艺过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共晶型Al-Si变形合金的特点,从化学成分优化、原材料质量、熔炼工艺、熔体精炼与变质工艺以及铸造工艺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共晶型Al-Si变形合金的熔铸工艺过程控制。(本文来源于《有色冶金节能》期刊2019年04期)
丁厚远,商少明,秦高敏,赵贝贝,刘浩[2](2018)在《亚微米级四方相钛酸钡低温固相法制备及晶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八水合氢氧化钡和α-钛酸为原料,在相对低的焙烧温度下,制备出近似球形、亚微米级的钛酸钡。通过XRD、SEM、Raman和FTIR等手段对钛酸钡样品进行表征,样品具有高结晶度,颗粒均一性良好。晶型转变的初步探究表明,立方相为主的钛酸钡可以在400℃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以四方相为主的钛酸钡。(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周冰霜,李瑾,马启敏[3](2018)在《CdS的晶型控制合成及其对4-氯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化镉和硫脲为原料,不同分子量壳聚糖为模板,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制得了壳聚糖-CdS复合物(Chi-CdS),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4-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Chi-CdS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对其中间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有效负载CdS粒子。当壳聚糖的粘均分子量在48.8×10~4~7.5×10~4范围内时,制备的CdS粒子晶型为六方相;当壳聚糖的粘均分子量小于3.6×10~4时,制备的CdS粒子晶型为立方相。因此,通过简单地控制壳聚糖的分子量即可制备不同晶型的CdS粒子。4-氯酚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晶型的CdS对4-氯酚的光催化降解过程不尽相同,六方相的CdS较立方相的CdS具有更佳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S1期)
张萍,许丽,王莉[4](2018)在《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晶型与形貌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晶型与形貌的控制对于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内径约为5~6nm,外径约为9~10 nm,管长为200~300 nm的纳米管。通过XRD、TEM进行表征,研究了TiO_2纳米管在不同焙烧温度的形貌和晶型组成的转化,同时探讨不同粒径和晶相的二氧化钛粉末原料对合成TiO_2纳米管的形貌和晶型的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在水热阶段形成无定型结构纳米管,经高温焙烧后结晶度增强,转变成金红石和锐钛矿混合型。当焙烧温度为400℃时,纳米管能维持稳定的管状结构,焙烧温度升高将会导致TiO_2纳米管转变成不同尺寸的纳米棒。不同晶型和粒径的TiO_2合成原料对纳米管形貌和晶型的影响显着,金红石晶型和粒径大的原料有利于纳米管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徐文峥,庞兆迎,王晶禹,平超[5](2018)在《超声辅助喷雾法制备超细高品质HMX及其晶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超细高品质奥克托今(HMX)并研究其晶型,采用超声辅助喷雾重结晶细化法制备了超细HMX,研究了雾化率、溶剂与非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对HMX的晶体形貌及晶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HMX的晶体形貌、粒径和晶型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HMX的热分解性能。用撞击感度仪测试了原料HMX和超细HMX的撞击感度。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喷雾重结晶细化法制备的超细HMX受雾化率、溶剂与非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影响较大。超声频率为40 k Hz,搅拌转速为400 r·min~(-1),雾化率为20 m L·min~(-1),丙酮为溶剂,无水乙醇为非溶剂,温度为30℃制备出的HMX晶体形貌最佳,晶型为β型,与原料HMX相比,超细HMX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升高17.94 k J·mol~(-1),撞击感度特性落高升高29.6 cm。(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吴送姑[6](2017)在《药物晶型转化过程分析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是大部分活性药物成分纯化的关键步骤,得到的固体产品由于分子组装模式不同会导致多晶型现象。多晶型往往会引起药物的理化性质差异,例如:溶解度、溶解速率、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晶习、粒度分布等。影响多晶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溶剂、温度、过饱和度、搅拌速度、pH值、杂质等,需要综合调控这些结晶工艺参数才能制备目标晶型。产品的粉体性质,例如:堆密度、流动性、可压性等,除了受到产品固有本质影响外,往往还受晶体的形貌、粒度大小以及粒度分布、颗粒的聚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固体颗粒并不是从溶液中直接成核和生长制备的,而是通过其他晶型转化得到,所以转晶过程对产品粉体性质影响的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很多研究者研究点集中在结晶工艺对转晶速率的影响或者是制备晶型纯度高的产品,很少有人研究转晶过程对产品的粉体性质的影响。所以本课题主要研究转晶机理和转晶过程对产品粉体性质的影响。选取了叁种模型药物:磺胺嘧啶、加巴喷丁和阿奇霉素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磺胺嘧啶粉体性质较差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由于磺胺嘧啶的精制步骤是反应沉淀结晶,由于反应结晶会产生较大的过饱和度,溶液中一直发生初级成核,使得产品粒度较小;磺胺嘧啶的优势晶面生长速率与过饱和度呈指数型关系,生长速率级数很大,导致产品成细长针状而且流动性和堆密度较低。通过反应结晶工艺调控不了产品的晶习和粒度,所以考虑通过相转化介导制备磺胺嘧啶产品,达到对晶习和粒度的控制,于是对磺胺嘧啶进行晶型筛选。根据晶体结构和分子排布规律的分析,设计和制备了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化合物、1,4-二氧六环溶剂化合物和四氢呋喃溶剂化合物。通过单晶结构解析和热重分析,发现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化合物是通道型溶剂化合物,溶质分子组装成层状,溶剂分子夹在层状之间;四氢呋喃溶剂化合物是结合型,溶剂分子参与晶格骨架的构建,溶质-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强。这些溶剂化合物的晶习和粒度比较容易调控,结晶产品容易长成块状或者圆柱状,粒度较大,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堆密度。其次,研究了磺胺嘧啶与这些溶剂化合物之间的相转化关系,磺胺嘧啶在N-甲基吡咯烷酮、1,4-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中快速转化成相应的溶剂化合物,由针状晶体转成块状晶体,转化机理属于经典溶剂介导相转化机理;而这些溶剂化合物在水或者醇类等常见的溶剂中能迅速转化成磺胺嘧啶无溶剂化合物,并且产品是保持亚稳相颗粒块状形貌和粒度大小的聚结体。转化过程中,溶解、成核和生长都是在有限的原有颗粒的空间内完成。针对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我们首次提出了溶剂渗透介导相转化机理。再次,为了验证溶剂渗透介导相转化的普遍性,对比了加巴喷丁晶型I向晶型II转晶过程与磺胺嘧啶溶剂化合物向无溶剂化合物转化的差异。本文考察了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乙腈和乙酸乙酯等溶剂对加巴喷丁转晶过程的影响。在甲醇、乙醇、丙醇溶剂中,加巴喷丁有较好的溶解度,转化机理属于经典的溶剂介导相转化;但是在丙酮、乙腈和乙酸乙酯中加巴喷丁晶型I转晶后得到产品能保持原有亚稳相颗粒的形貌和粒度。通过猜想和实验验证发现在转晶过程中有脱溶剂和自裂解现象,但是整个相转化过程中都不存在明显的溶解过程,所以转晶产品是保持原有颗粒形貌和粒度的聚结体,而且聚结体中的次级晶体是没有聚结方向的。针对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无定向自聚结溶剂介导相转化机理。最后,对比了上述相转化引起的聚结与阿奇霉素产品存在的聚结问题,系统研究了晶体制备过程中引起聚结和流动性差的原因。由于阿奇霉素晶体是不规则柱状而且粒度较大,所以聚结会导致产品堆密度和流动性较差。实验发现通过溶析结晶制备阿奇霉素产品过程中存在相转化,而且转化时固体颗粒的表面介导成核和交叉生长是导致产品聚结和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根据热力学数据,提出了抑制和避免出现相转化的方案,制备得到了单分散不聚结并且能满足性能要求的阿奇霉素固体产品。针对普遍存在的粉体流动性差和堆密度小等问题,本文对相转化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溶剂渗透相转化机理和无定向自聚结溶剂介导相转化机理,可以设计和制备出目标晶习和粒度的产品,从而改善粉体性能,提高粉体的流动性、堆密度和溶解速率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王凡,刘宇浩[7](2017)在《吡拉西坦合成方法及晶型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改进吡拉西坦的生产合成工艺,控制晶型,实现粒度料可控生产。方法选用高纯度的中间体反应物浓度,优选溶媒及配比,最终确定在异丙醇溶媒条件下,得到吡拉西坦成品。结果和讨论成品经晶型结构确认,符合热力学最稳定的晶型Ⅲ,有效控制物料粒度700-800μm在95%以上,改进后的工艺产品纯度达到98%,晶型可控,粒度可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7-08-31)
王歌,赵晓昱,张瑾,邹林,杨立斌[8](2017)在《不同晶型二氧化锰的可控制备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MnSO_4·H_2O-KMnO_4为体系,通过水热结晶制备多晶型的二氧化锰,考察了前驱物比、反应温度、pH、时间以及掺杂阳离子对二氧化锰晶型的影响。最终,实验分别确定了制备α-MnO_2、β-MnO_2、δ-MnO_2的方案:1)n(MnSO_4·H_2O)∶n(KMnO_4)=1∶1,水热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5 h,pH为中性;2)n(MnSO_4·H_2O)∶n(KMnO_4)=3∶2,水热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5 h,pH为中性;3)n(MnSO_4·H_2O)∶n(KMnO_4)=3∶8,水热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3 h,pH为中性。研究表明,前驱物比和反应温度是影响二氧化锰晶型的关键因素,反应时间和pH主要影响结晶完整度,阳离子(K~+、NH_4~+)的存在有利于α-MnO_2的结晶。(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7年08期)
孙俭[9](2017)在《钙盐的溶解,晶型控制及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钙和碳酸钙是自然界中储量巨大的无机盐。它们的溶解性质、晶型形貌以及热稳定性关系到它们在各领域的应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CaSO_4?2H_2O在氯化盐溶液中溶解度的测定与热力学解释,实验条件在CO_2矿化过程中对CaCO_3晶型的影响,CO_2扩散控制提高CO_2气体利用率及球霰石型CaCO_3比例。另外,还利用TG-DTG-DSC分析了Ca_xMg_y(CH_3COO)_(2(x+y))的热稳定性,对Ca_xMg_y(CH_3COO)_(2(x+y))经由中间产物CaCO_3分解至CaO的分解活化能和分解机制进行了计算。在常温,正常大气压力下,CaSO_4?2H_2O是硫酸钙体系中的最稳定晶相,它是导致土地盐渍化的主要污染物。除在自然界的矿化过程外,硫酸钙的沉积在包括水质净化除垢、烟气脱硫和磷酸生产等许多工业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因此,CaSO_4·2H_2O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固液相平衡是值得关注问题。本文采用静态平衡法,在278.15K-308.15K,测定了CaSO_4·2H_2O在高浓度NaCl,MgCl_2,CaCl_2,AlCl_3溶液中的溶解度,从热力学的角度探究了CaSO_4·2H_2O在上述4种氯化盐溶液中的溶解行为。从离子对,水的活度,pH值变化的角度解释了CaSO_4·2H_2O在NaCl,MgCl_2,AlCl_3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利用XRD分析衍射考察了CaSO_4·2H_2O在4种浓氯化盐溶液中的晶相稳定性。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带来的环境变化和气候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长久发展。CO_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有效捕集与储存利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采用CO_2矿化封技术,在正常大气压力下向Ca~(2+)水溶液中连续通入CO_2,利用生成碳酸钙沉淀的方式固定CO_2。研究了溶液pH,温度,CO_2流量对生成的碳酸钙晶型的影响。在连续常压CO_2矿化封存技术中,为了提高球霰石晶型碳酸钙比例,在液面附近设置挡板发挥限制CO_2溢出的作用,提高气态CO_2向离子态的CO_2转化率。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CO_2在溶液中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此种方式CO_2可以更充分的扩散在溶液中。采用Kontoyannis方程计算生成的碳酸钙中的各晶相组成。证明在CO_2扩散控制条件下,在提高晶相组成中的球霰石的比例的同时可以提高CO_2吸收率。作为高温CO_2吸附剂的CaO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较为传统的方法是直接使用CaCO_3进行煅烧。本文采用CaCO_3和MgCO_3与CH_3(COOH)_2中和的方式制备醋酸钙镁复合盐CMA。CMA是钙基CO_2吸附剂的优异前驱体,与CaCO_3等无机钙前驱体相比较,由于大量气体的挥发使CMA在煅烧后能够留下多孔,多内部空间的CaO,因此表现出更高的CO_2吸收能力。在文中合成了[Ca~(2+)]/[Mg~(2+)]分别为9:1和7:3两种醋酸钙镁复合盐,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热重(TGA)和差热分析(DSC)研究了醋酸钙镁复合盐的热分解过程,并与醋酸钙及醋酸镁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对比。采用Friedman和Flynn-Wall-Ozawa法对4种醋酸盐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利用IKP法计算了不变动力学参数A_(inv)和E_(inv),并对每个函数f(α)的概率进行求解,估算4种醋酸盐最可能的分解机理。(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葛亚娟[10](2017)在《碳酸钙晶型控制对促进颗粒污泥形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污泥是一种微生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生态系统的体系。利用颗粒污泥可以高效的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类似于晶体的结晶过程,反应器中絮状污泥缠绕在一起后成核,废水中污泥吸附在污泥核的表面,形成的小颗粒污泥在长大,成核的污泥也通过代谢有机物不断生长。由于颗粒污泥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成核,因此一些研究者会投加载体,或者药剂促进核的出现。Ca离子可以降低微生物的Zeta电位,减小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促进新核的出现。然而高浓度的钙离子废水进入反应器后,很多研究者发现反应器中的污泥床层变得板结,颗粒污泥的活性也在下降。本文分析污泥板结的原因,通过碳酸钙矿物有多种晶型,晶体的性质也不一样等特点,研究碳酸钙晶型改变后对颗粒污泥的影响,证实文石型碳酸钙可以促进颗粒污泥的生长。主要工作如下:1、在部分酸化基质条件下,采用低、中、高钙离子浓度的废水培养厌氧颗粒污泥,得到以直径>0.5 mm的颗粒污泥,确认颗粒污泥中含有无机矿物,分析了矿物对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构等影响,探究高浓度钙离子废水反应器可以稳定运行的原因;2、在500、1000、1500 mg·L-1钙离子浓度的条件下,比较0、3000、6000、9000 Gs磁场强度对碳酸钙晶体晶型的影响,确定6000 Gs和500 mg·L-1 钙离子浓度得到的文石含量最大,1000和1500 mg·L-1 钙离子浓度时6000 Gs磁处理后阻垢效率最高;3、在部分酸化基质培养颗粒污泥的研究下,采用乙酸基质培养颗粒污泥比较0、6000 Gs磁处理高钙废水后,研究反应器内碳酸钙的变化,污泥的颗粒化程度,确定6000 Gs磁处理废水可以使方解石转变成文石,厌氧颗粒污泥出现的时间比未改变晶型的早,反应器的稳定性也比较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5)
晶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八水合氢氧化钡和α-钛酸为原料,在相对低的焙烧温度下,制备出近似球形、亚微米级的钛酸钡。通过XRD、SEM、Raman和FTIR等手段对钛酸钡样品进行表征,样品具有高结晶度,颗粒均一性良好。晶型转变的初步探究表明,立方相为主的钛酸钡可以在400℃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以四方相为主的钛酸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型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马朝禄,张廷金,韩树强,刘民章.共晶型Al-Si变形合金熔铸工艺过程控制[J].有色冶金节能.2019
[2].丁厚远,商少明,秦高敏,赵贝贝,刘浩.亚微米级四方相钛酸钡低温固相法制备及晶型控制[J].无机化学学报.2018
[3].周冰霜,李瑾,马启敏.CdS的晶型控制合成及其对4-氯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张萍,许丽,王莉.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晶型与形貌控制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8
[5].徐文峥,庞兆迎,王晶禹,平超.超声辅助喷雾法制备超细高品质HMX及其晶型控制[J].含能材料.2018
[6].吴送姑.药物晶型转化过程分析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7
[7].王凡,刘宇浩.吡拉西坦合成方法及晶型的控制研究[C].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7
[8].王歌,赵晓昱,张瑾,邹林,杨立斌.不同晶型二氧化锰的可控制备条件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7
[9].孙俭.钙盐的溶解,晶型控制及热稳定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
[10].葛亚娟.碳酸钙晶型控制对促进颗粒污泥形成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