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养分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养分,苹果园,洱海,分区,空间,青藏高原。
土壤养分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林清火,李虹,李保国,罗微,林钊沐[1](2019)在《橡胶园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合理取样数目的确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合理的养分综合管理是提高橡胶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养分精准管理的前提是详细了解橡胶园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海南典型丘陵区橡胶园土壤的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进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尺度上橡胶园土壤养分属性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但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全氮和有机质。从土壤养分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除了速效钾外,高程和修筑等高梯田明显影响橡胶园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为了获得更好的取样精度,应沿着高程落差和垂直等高梯田方向上布置较多取样样点。应用克里格方法指导土壤属性的取样效率比传统统计学方法提高约2~5倍。(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4期)
向德明,李强,黎娟,胡瑞文,彭宇[2](2019)在《湘西植烟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湘西植烟区域土壤养分特征和分区状况,采用GPS和模糊c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植烟土壤主要养分进行管理分区。结果表明:(1)湘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偏高,有效磷含量极高,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为中等水平,各项养分指标均为中等程度变异。(2)通过相关分析筛选法,选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养分管理分区指标。(3)湘西烟区可划分为3个养分管理分区,第1分区的特点是适氮、超高磷、高钾;第2分区的特点是适氮、适磷、低钾;第3分区的特点是适氮、高磷、钾素适宜。3个分区间有11项土壤养分指标含量差异显着或极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3期)
傅仲豪[3](2019)在《采伐剩余物和施肥管理对杉木生长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林树种,杉木人工林遍及我国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长期以来通过组培、扦插和分子技术等先后筛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杉木无性系,但目前有关人工林经营技术对杉木不同无性系林木生长及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依然不足。杉木采伐后能够产生树枝、树叶和树根等大量采伐剩余物,如何合理利用采伐剩余物,提高新造林地土壤养分有效性是杉木人工林培育的关键环节。此外,施肥是有效缓解杉木人工林地力下降的重要经营技术。近年来,随着缓释肥技术不断发展,缓释复合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施用缓释肥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依然缺乏。因此,本文将开展杉木无性系、剩余物处理方式和施肥等培育技术对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研究,为我国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18年春季新营造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3×2裂区试验设计,比较杉木无性系、采伐剩余物粉碎和缓释复合肥施用等3个因素对造林初期杉木苗木生长、叶片养分、土壤全量养分和土壤水溶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杉木无性系“洋-020”和“洋-061”苗木,采伐剩余物原位放置和剩余物粉碎处理,施肥和未施肥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样地。分别测量植物苗高、地径以及叶片C、N、P、K、Ca和Mg含量,土壤C、N、P、K、Ca和Mg元素含量以及土壤NH_4~+-N和NO_3~--N养分含量。同时,在每块样地30cm和60cm深度埋置土壤水溶液陶瓷头采集器,分别在6、7、9和11月份采集土壤水溶液,并测定土壤水溶液DOC、SIN(NH_4~+-N和NO_3~--N)以及K~+、Na~+、Ca~(2+)、Mg~(2+)、SO_4~(2-)等5种离子含量。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洋-061”苗高、地径均值分别为80.62cm和10.04 mm,而杉木无性系“洋-020”苗高、地径均值分别为68.13 cm和8.35 mm,表明杉木无性系显着影响苗高和地径。然而,施肥和采伐剩余物粉碎处理对杉木生长影响不显着,表明在造林初期苗木遗传特征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比采伐剩余物、施肥等经营措施更明显。杉木无性系、采伐剩余物粉碎和施肥对杉木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无显着交互性效应。(2)杉木无性系“洋-020”N、P和Mg含量分别为20.38 mg/g、0.87 mg/g和0.92 mg/g,而“洋-061”N、P和Mg含量分别为17.33 mg/g、0.75 mg/g和1.02mg/g。与杉木无性系“洋-020”相比,无性系“洋-061”叶片的N和P含量分别降低14.97%和13.79%,而Mg含量增加10.87%。同时,缓释肥施用显着提高杉木叶片P含量,降低叶片Mg含量,表明土壤P养分是杉木人工林生长的限制因子。然而,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对杉木叶片养分含量影响不显着。(3)杉木无性系、采伐剩余物粉碎处理和施用缓控型肥对林地土壤C、N、P、K、Ca和Mg元素含量的影响并不显着,且各因素间无显着交互性作用。然而,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下土壤C/N、C/P、N/P分别降低2.75%、15.31%和11.72%,但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性水平。同样,各处理土壤NH_4~+-N和NO_3~--N差异不显着。(4)施肥能够影响新造杉木人工林土壤水溶液DOC和NO_3~--N含量以及各离子含量,施肥提高30 cm土壤NO_3~--N含量和60 cm土壤DOC。此外,在60 cm土层,施肥降低土壤水溶液SO_4~(2-)含量,但提高土壤水溶液Na~+含量。同时,不同杉木无性系造林地土壤水溶液养分存在显着差异,杉木无性系“洋-020”林地30cm土壤水溶液K~+含量和60 cm深度土壤水溶液Na~+含量显着高于无性系“洋-061”。然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土壤水溶液养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着性。此外,土壤水溶液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月动态特征。综上研究表明,杉木无性系和施缓释肥对新造林地杉木生长和土壤养分具有显着影响。然而,采伐剩余物粉碎处理对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影响无显着。本研究数据仅为试验处理6个月,针对杉木人工林不同培育和经营措施对林木生长和养分影响需进一步展开长期定位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赖进红,罗兴华,苏玉柱,马驰[4](2018)在《洱海流域耕地土壤养分分析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洱海流域2697个耕地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全流域耕地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丰富,钾素较为缺乏,而磷素分布不平衡,硼严重缺乏,硫、镁和锰部分缺乏,酸化土壤面积大。针对土壤养分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利用和管理对策及建议,以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持续产出能力,减少洱海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范贵娟[5](2018)在《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管理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镇级、村级两个不同尺度获取的小密度和大密度采样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四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在趋势效应以及插值模型选取上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在过去研究者试验及研究基础上试探将两种尺度空间插值结果与1:5000的大比例尺土地确权图斑进行空间数据分析,根据寿县土壤养分等级划分获取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四种养分的空间等级分布状况。通过分析等级分布在镇级和村级不同采样点密度上的差异,进而推断在更大尺度上进行采样点布置的合理采样密度和养分的精确化管理方法。本文结论如下:(1)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得:镇级和村级四种土壤养分都处于中等变异程度。(2)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可以看出:镇级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由气候、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素(自然因素)主导,人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村级有效磷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主导的,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则是由人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主导。(3)四种养分的空间格局和等级显示了土壤养分的含量情况,通过空间格局分布来看,镇级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并不能针对村级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精细化管理。大密度村级尺度下土壤养分空间插值精确。从等级分布方面来看:村级大密度采样下四种土壤养分等级分布比镇级小密度下土壤养分等级分布明显。在进行土壤采样点设置和农户田块土壤养分进行管理与研究时,高精度、大密度的合理采样点密度设置更能很好的来反映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曹建军,王雪艳,李梦天,杨书荣,许雪贇[6](2018)在《青藏高原草地管理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承包制度实施后,青藏高原地区出现了单户与联户两种草地管理方式.本研究以西藏那曲县为研究区域,对两种管理方式的土壤养分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联户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为84.31、6.87和0.59 g·kg~(-1),均显着高于单户(73.57、6.07和0.54 g·kg~(-1));垂直空间上,除单户0~15 cm土层土壤全磷的变异系数与15~30 cm土层无显着差异外,单户与联户15~30 cm土层土壤p H、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异系数均显着大于0~15 cm土层;水平空间上,单户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变异系数分别为25.7%和23.5%,显着大于联户的19.3%和18.6%.与联户相比,单户土壤养分水平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更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童倩倩,李莉婕,赵泽英,孙长青,舒田[7](2017)在《基于GIS的贵州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贵州稻田土壤养分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推荐水稻种植的科学施肥,最终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高效。【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二级分区方法,以积温、海拔、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养分作为指标,对贵州稻田土壤进行养分管理分区。【结果】以地形地貌、水稻土类型分布、有效积温、海拔为分区指标将贵州稻田土壤划分为6个一级分区,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加入土壤养分指标划分9个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结论】通过对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规划,将贵州分繁复杂的有效积温、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进行有序的归类。(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张彬[8](2017)在《基于GIS的苹果主产区土壤养分空间预测及管理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养分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土壤养分含量的精确预测及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是实现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基于空间预测和地统计学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实现因地制宜、科学种田的重要手段。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影响苹果的产量与品质,果区土壤养分管理普遍存在化肥使用量过大和施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苹果质量及其产业发展。因此深入分析苹果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土壤养分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以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苹果主产区(苹果区)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采样点数据、遥感影像、DEM数据和土壤类型等数据,分别建立研究区土壤养分数据库和影响因子数据库;采用传统统计学、空间统计学和GIS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苹果区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的一般性统计特征,分析地统计空间预测模型的适应性,并采用基于主成分加权的TOPSIS对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绘制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构建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因素对每项土壤养分的影响权重;基于C#语言和ArcEngine平台,构建苹果土壤养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结果为区域果园的养分制图,分区管理,精准施肥和果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从地统计空间预测制图角度,探索性地分析普通克里格和协同克里格对其果区养分分布制图的适应性,为县域苹果区土壤养分数字制图提供了科学方案;在养分综合评价及制图方面,提出了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土壤养分权重的客观定权法,符合数理统计规律,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并结合基于欧式距离的TOPSIS,客观、精确地研究土壤综合养分,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同时,将Pearson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到土壤养分影响因素分析中,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客观、定量地分析了影响因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权重,并初步构建了苹果土壤养分信息管理系统。(2)苹果主产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不均,呈中等程度空间变异,且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 > 碱解氮。依据陕西省渭北区苹果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标准,果区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分别属于第Ⅲ、Ⅳ、Ⅱ和Ⅲ级,表明碱解氮含量偏低,有机质和有效磷中等,速效钾含量偏高,因此,应调整果园施肥结构,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苹果区速效钾的最佳拟合变异函数模型为高斯函数,其余叁项养分均为指数函数,基于最佳拟合变异函数模型,除碱解氮的OK的制图精度高于COK,COK对果区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的适应性更好,预测精度更高。研究区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为从东部的职田镇-蒲塬乡-土桥镇一线向中部和西部递减,低含量地区所占面积比重大;除土桥镇部分地区,碱解氮从职田镇部分地区-太镇-张洪和原底乡一线分别向两侧递减;速效钾的高、低值区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太镇西南部-郑家镇-张洪镇北部一带和原底乡南部-丈八寺镇-土桥镇为高值区,苹果区平均钾含量偏高;除太镇西部地区和原底乡南部,有效磷的大致分布趋势从城关镇-赤道乡-丈八寺镇一带向两侧递减。(3)通过改进TOPSIS和COK的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综合养分属于中等及偏低水平。苹果区土壤养分综合指数(Ci)的最低值为0.131,最高值为0.685,平均值为0.358,标准差为0.092, Ci属于中等程度变异;从综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角度,除湫坡头镇东部、职田镇中部和土桥镇等地区,Ci从西部向东部递减,高值分布区与黑垆土的分布地域具有一致性,大部分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黄绵土所在区域;果区综合养分从高到低的面积比重,分别为7.189: 20.432: 27.533: 31.217: 13.628,中等及偏低的比重占到72.378%,并主要分布在东部。(4)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苹果区有机质与高程、坡向均存在显着相关;碱解氮与坡度、坡向和土壤类型呈显着相关,与高程存在极显着相关;速效钾与高程、坡度和坡向存在极显着相关;有效磷与高程呈极显着相关,与坡向呈显着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受高程,坡向,植被覆盖度和土类的影响程度不同,碱解氮主要受叁项地形因子和土壤类型的影响,特别是高程和坡度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大小主要与地形因素有关,特别是高程因素,有效磷主要与高程和坡向有关。以Geodatabase为数据库平台,基于C#编程语言和ArcEngine10.1平台,研制了苹果土壤养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具有数据管理与浏览、属性和空间查询、专题图渲染与整饰和施肥推荐等功能,具有操作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等优点,可实现对果区养分数据的管理、基本处理和空间可视化,并能为苹果区土壤进行推荐施肥。(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李科,韩萍[9](2016)在《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基础肥力,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生草覆盖对增加土壤养分更为显着,在苹果园管理上应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20期)
李德雄[10](2016)在《不同水稻品种及种植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水稻品种及种植管理模式下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处理使土壤有机质、全钾的富集程度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积累贡献最大;翻耕处理对全磷含量的积累效果最好。转基因水稻和多年生普通野生稻密植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作用,稀植可促进全磷、全钾及速效N、P、K的增加,栽培稻可提高土壤氮素的含量,野生稻品种可提高速效磷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期刊2016年10期)
土壤养分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湘西植烟区域土壤养分特征和分区状况,采用GPS和模糊c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植烟土壤主要养分进行管理分区。结果表明:(1)湘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偏高,有效磷含量极高,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为中等水平,各项养分指标均为中等程度变异。(2)通过相关分析筛选法,选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养分管理分区指标。(3)湘西烟区可划分为3个养分管理分区,第1分区的特点是适氮、超高磷、高钾;第2分区的特点是适氮、适磷、低钾;第3分区的特点是适氮、高磷、钾素适宜。3个分区间有11项土壤养分指标含量差异显着或极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养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林清火,李虹,李保国,罗微,林钊沐.橡胶园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合理取样数目的确定(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2].向德明,李强,黎娟,胡瑞文,彭宇.湘西植烟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傅仲豪.采伐剩余物和施肥管理对杉木生长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9
[4].赖进红,罗兴华,苏玉柱,马驰.洱海流域耕地土壤养分分析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8
[5].范贵娟.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管理差异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6].曹建军,王雪艳,李梦天,杨书荣,许雪贇.青藏高原草地管理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
[7].童倩倩,李莉婕,赵泽英,孙长青,舒田.基于GIS的贵州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J].西南农业学报.2017
[8].张彬.基于GIS的苹果主产区土壤养分空间预测及管理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17
[9].李科,韩萍.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
[10].李德雄.不同水稻品种及种植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影响[J].云南农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