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论文和设计-王荣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包括:烘箱、PVC覆膜机构、保护膜覆膜机构、复合压紧机构、夹持机构、暂存机构、榫槽成型机构、发泡剂注入机构、铝箔覆合机构和隧道发泡箱。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覆膜、榫槽成型和发泡的连续自动化生产,板材质量好。在覆膜前基带通过烘箱进行加热,使基带均匀预热,降低基带表面温差,提高覆膜质量;热状态的基带对薄膜进行适当的传热,使薄膜整体微微软化,从而更牢固地覆合在金属基带表面;隧道发泡箱内的输送带和定型传送带能够连续性的基材实现夹送的作用,并且还提供施压与承压的作用,保证基材在喂入后,形成封闭的空间,以便于发泡。

主设计要求

1.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A),用于对基带进行加热,所述烘箱(A)具有入口和出口,在入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A2);PVC覆膜机构(C),设置在烘箱(A)的出口处,用于在基带表面覆PVC膜;保护膜覆膜机构(D),设置在PVC覆膜机构(C)的后方,用于在PVC膜表面覆保护膜以形成复合基带;复合压紧机构(E),设置在保护膜覆膜机构(D)的后方,包括固定轧辊(E1)和活动轧辊(E2),多个所述固定轧辊(E1)呈上下设置,所述活动轧辊(E2)设置在固定轧辊(E1)的上方,并且可相对下方的固定轧辊(E1)上下移动,所述活动轧辊(E2)的两端设置有推动活动轧辊(E2)移动的气动组件;夹持机构(F),设置在复合压紧机构(E)的后方,包括夹持平台(F1)、夹持块(F2)和压紧组件(F3),所述夹持块(F2)设置在夹持平台(F1)上方,所述压紧组件(F3)推动夹持块(F2)相对夹持平台(F1)上下移动;暂存机构(G),用于收卷和放卷复合基带;榫槽成型机构(H),设置在夹持机构(F)的后方,包括用于在复合基带的两侧形成向上弯折结构的成型模具;预热机构(I),用于对复合基带进行加热;发泡剂注入机构(J),设置在预热机构(I)的后方,用于在复合基带的凹形腔内注入发泡剂;铝箔覆合机构(K),设置在发泡剂注入机构(J)的后方,用于将铝箔覆合在复合基带的发泡层上;隧道发泡箱(L),所述隧道发泡箱(L)内设置有输送带(L1)和定型传送带(L2),所述定型传送带(L2)设置在输送带(L1)的上方,所述定型传送带(L2)的下带面与输送带(L1)的上带面之间形成板材定型区。

设计方案

1.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箱(A),用于对基带进行加热,所述烘箱(A)具有入口和出口,在入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A2);

PVC覆膜机构(C),设置在烘箱(A)的出口处,用于在基带表面覆PVC膜;

保护膜覆膜机构(D),设置在PVC覆膜机构(C)的后方,用于在PVC膜表面覆保护膜以形成复合基带;

复合压紧机构(E),设置在保护膜覆膜机构(D)的后方,包括固定轧辊(E1)和活动轧辊(E2),多个所述固定轧辊(E1)呈上下设置,所述活动轧辊(E2)设置在固定轧辊(E1)的上方,并且可相对下方的固定轧辊(E1)上下移动,所述活动轧辊(E2)的两端设置有推动活动轧辊(E2)移动的气动组件;

夹持机构(F),设置在复合压紧机构(E)的后方,包括夹持平台(F1)、夹持块(F2)和压紧组件(F3),所述夹持块(F2)设置在夹持平台(F1)上方,所述压紧组件(F3)推动夹持块(F2)相对夹持平台(F1)上下移动;

暂存机构(G),用于收卷和放卷复合基带;

榫槽成型机构(H),设置在夹持机构(F)的后方,包括用于在复合基带的两侧形成向上弯折结构的成型模具;

预热机构(I),用于对复合基带进行加热;

发泡剂注入机构(J),设置在预热机构(I)的后方,用于在复合基带的凹形腔内注入发泡剂;

铝箔覆合机构(K),设置在发泡剂注入机构(J)的后方,用于将铝箔覆合在复合基带的发泡层上;

隧道发泡箱(L),所述隧道发泡箱(L)内设置有输送带(L1)和定型传送带(L2),所述定型传送带(L2)设置在输送带(L1)的上方,所述定型传送带(L2)的下带面与输送带(L1)的上带面之间形成板材定型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覆膜机构(C)包括PVC卷材安装轴(C1)、基带前导引辊(C2)、基带后导引辊(C3)和PVC膜压合辊(C4),所述基带前导引辊(C2)和基带后导引辊(C3)呈前后设置,所述PVC卷材安装轴(C1)设置在基带前导引辊(C2)的上方,所述PVC膜压合辊(C4)设置在基带后导引辊(C3)的上方,所述PVC卷材安装轴(C1)与基带前导引辊(C2)的上下距离大于PVC膜压合辊(C4)与基带后导引辊(C3)的上下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覆膜机构(C)还包括冷却机构(C5),所述冷却机构(C5)设置在基带前导引辊(C2)于基带后导引辊(C3)之间,且位于两者的连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覆膜机构(D)包括保护膜安装轴(D1)、上压合辊(D3)和下压合辊(D2),所述上压合辊(D3)和下压合辊(D2)呈上下设置,所述保护膜安装轴(D1)设置在上压合辊(D3)的前方且位于上压合辊(D3)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覆膜机构(C)与保护膜覆膜机构(D)之间设置有横向导引机构(D4),所述横向导引机构(D4)包括导引架和两个横向导引辊,所述导引架设置在下压合辊(D2)的前方,所述横向导引辊可移动地安装在导引架上,且位于下压合辊(D2)的轴向方向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还包括基带调整机构,所述基带调整机构包括张紧辊,多个张紧辊呈上下平行设置,其中一张紧辊设置在所述烘箱(A)的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所述第一模具组包括用于夹持在复合基带侧边的上压轮(H3)和下压轮(H4),所述上压轮(H3)设置在下压轮(H4)的上方,所述下压轮(H4)设置有使复合基带的侧边形成弯折部的倾斜面(H5);所述第二模具组包括用于夹持在弯折部内外两侧的内压轮(H12)和外压轮(H10),所述外压轮(H10)上设置有凹槽(H11),所述内压轮(H12)上设置有用于将弯折部压入凹槽(H11)内的凸缘(H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呈前后设置有多组,所述下压轮(H4)的倾斜面(H5)的倾斜角度沿复合基带的移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模具组呈前后设置有多组,所述外压轮(H10)的凹槽(H11)深度和内压轮(H12)的凸缘(H13)宽度沿复合基带的移动方向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成型机构(H)还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多组传动压辊组,每组传动压辊组包括呈上下设置的上压辊(H1)和下压辊(H2),所述上压轮(H3)固定在上压辊(H1)上,所述下压轮(H4)固定在下压辊(H2)上,所述内压轮(H12)和外压轮(H10)设置在上压辊(H1)与下压辊(H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机构(G)包括底座(G1)、转动架(G2)、收卷轴(G3)和放卷轴(G4),所述转动架(G2)转动安装在底座(G1)上,所述收卷轴(G3)和放卷轴(G4)转动安装在转动架(G2)上,所述收卷轴(G3)与放卷轴(G4)的转动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墙面板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集成墙面板是由金属饰面板,聚氨酯或改性酚醛及铝箔或铝玻纤布发泡复合而成的。是一种用来装饰房屋的内外墙面、家装吊顶、墙体隔断的产品,因其具有环保、安装快、美观大方的特点被普遍使用。

现有的金属集成墙面板的制作方法中,通常需要先对金属饰板加工覆膜或转印成金属装饰卷板的成品板,再对成品板进行二次加工,以此生产用于制作金属集成墙面板的金属饰板。

例如:申请号为201710916444.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集成墙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金属板卷连续进入加工设备进行冷弯成型,步骤二,将酚醛、改性酚醛或聚氨酯连续喷洒在已冷弯成型的金属板卷的板面上,并控制温度为30℃~55℃、大气压强为0.2MP~0.35MP,使其发泡,并形成金属坯板层,步骤三,将铝箔或玻纤布连续铺放在已发泡的层面上,进行复合层压,经过乳化、凝胶、固化、熟化恒温,动态定型保压3~5分钟后连续出板,在上述步骤一之前或步骤三之后,通过热转印装置或覆膜装置向金属板卷的表面热转印或覆膜,形成装饰层,并向装饰层的表面覆保护膜,其缺点在于:由于覆膜和发泡分别在金属板卷不同的表面进行,因此还需要对金属板卷进行翻面,无法保证连续性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实现集成墙面板材的覆膜、发泡自动化和连续性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包括:

烘箱,用于对基带进行加热,所述烘箱具有入口和出口,在入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

PVC覆膜机构,设置在烘箱的出口处,用于在基带表面覆PVC膜;

保护膜覆膜机构,设置在PVC覆膜机构的后方,用于在PVC膜表面覆保护膜以形成复合基带;

复合压紧机构,设置在保护膜覆膜机构的后方,包括固定轧辊和活动轧辊,多个所述固定轧辊呈上下设置,所述活动轧辊设置在固定轧辊的上方,并且可相对下方的固定轧辊上下移动,所述活动轧辊的两端设置有推动活动轧辊移动的气动组件;

夹持机构,设置在复合压紧机构的后方,包括夹持平台、夹持块和压紧组件,所述夹持块设置在夹持平台上方,所述压紧组件推动夹持块相对夹持平台上下移动;

暂存机构,用于收卷和放卷复合基带;

榫槽成型机构,设置在夹持机构的后方,包括用于在复合基带的两侧形成向上弯折结构的成型模具;

预热机构,用于对复合基带进行加热;

发泡剂注入机构,设置在预热机构的后方,用于在复合基带的凹形腔内注入发泡剂;

铝箔覆合机构,设置在发泡剂注入机构的后方,用于将铝箔覆合在复合基带的发泡层上;

隧道发泡箱,所述隧道发泡箱内设置有输送带和定型传送带,所述定型传送带设置在在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定型传送带的下带面与输送带的上带面之间形成板材定型区。

作为优选,所述PVC覆膜机构包括PVC卷材安装轴、基带前导引辊、基带后导引辊和PVC膜压合辊,所述基带前导引辊和基带后导引辊呈前后设置,所述PVC卷材安装轴设置在基带前导引辊的上方,所述PVC膜压合辊设置在基带后导引辊的上方,所述PVC卷材安装轴与基带前导引辊的上下距离大于PVC膜压合辊与基带后导引辊的上下距离。

由于在覆膜前先对金属基带进行加热,薄膜在接触温度较高的金属基带时发生软化、变形,此时立即将薄膜压合在金属基带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压合,容易产生褶皱,因此在薄膜在进入PVC膜压合辊与基带后导引辊之间前不是直接贴在金属基带上,而是与金属基带形成一个夹角α,热状态的金属基带对薄膜进行适当的传热,使薄膜整体微微软化,产生微微热熔或产生热熔的趋势,从而更牢固地覆合在金属基带表面,而基带前导引辊与基带后导引辊的张紧作用能够克服薄膜的变形,保证覆膜平整。

作为优选,所述PVC覆膜机构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基带前导引辊于基带后导引辊之间,且位于两者的连线的上方。

在压合前将基带冷却,控制基带温度,避免温度过高而影响覆膜后的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膜覆膜机构包括保护膜安装轴、上压合辊和下压合辊,所述上压合辊和下压合辊呈上下设置,所述保护膜安装轴设置在上压合辊的前方且位于上压合辊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PVC覆膜机构与保护膜覆膜机构之间设置有横向导引机构,所述横向导引机构包括导引架和两个横向导引辊,所述导引架设置在下压合辊的前方,所述横向导引辊可移动地安装在导引架上,且位于下压合辊的轴向方向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还包括基带调整机构,所述基带调整机构包括张紧辊,多个张紧辊呈上下平行设置,其中一张紧辊设置在所述烘箱的入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所述第一模具组包括用于夹持在复合基带侧边的上压轮和下压轮,所述上压轮设置在下压轮的上方,所述下压轮设置有使复合基带的侧边形成弯折部的倾斜面;所述第二模具组包括用于夹持在弯折部内外两侧的内压轮和外压轮,所述外压轮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内压轮上设置有用于将弯折部压入凹槽内的凸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具组呈前后设置有多组,所述下压轮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沿复合基带的移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模具组呈前后设置有多组,所述外压轮的凹槽深度和内压轮的凸缘宽度沿复合基带的移动方向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所述榫槽成型机构还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多组传动压辊组,每组传动压辊组包括呈上下设置的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上压轮固定在上压辊上,所述下压轮固定在下压辊上,所述内压轮和外压轮设置在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暂存机构包括底座、转动架、收卷轴和放卷轴,所述转动架转动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收卷轴和放卷轴转动安装在转动架上,所述收卷轴与放卷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暂存机构能够实现基带收卷和放卷同时进行,保证覆膜和发泡工艺连续进行。覆膜工艺线上,基带的覆膜面朝上;当收卷轴完成时通过转动架将收卷的覆膜后的基带卷转动至发泡工艺线上,此时该基带卷在放卷时基带的非覆膜面朝上,从而完成基带的翻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覆膜前基带通过烘箱进行加热,使基带均匀预热,降低基带表面温差,提高覆膜质量;

2、薄膜与基带在压合前两者之间具有一个夹角α,此时热状态的基带对薄膜进行适当的传热,使薄膜整体微微软化,产生微微热熔或产生热熔的趋势,从而更牢固地覆合在金属基带表面;

3、在压合前将基带冷却,控制基带温度,避免温度过高而影响覆膜后的质量;

4、压合后形成的复合基带在复合压紧机构的作用下进一步张紧、压合,使保护膜、PVC薄膜和金属基带结合更加牢固;

5、暂存机构既能够实现基带收卷和放卷同时进行,保证覆膜和发泡工艺连续进行,又能完成基带的翻面,保证发泡工艺的顺利进行;

6、隧道发泡箱内的输送带和定型传送带能够连续性的基材实现夹送的作用,并且还提供施压与承压的作用,保证基材在喂入后,形成封闭的空间,以便于发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VC覆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铝箔覆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剪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烘箱,A1-支撑辊,A2-加热组件,A3-吹风组件,A4-张紧辊,B-牵引机构,B1-导辊,B2-托辊,B3-牵引辊,C- PVC覆膜机构,C1-PVC卷材安装轴,C2-基带前导引辊,C3-基带后导引辊,C4-PVC膜压合辊,C5-冷却机构,D-保护膜覆膜机构,D1-保护膜安装轴,D2-下压合辊,D3-上压合辊,D4-横向导引机构,E-复合压紧机构,E1-固定轧辊,E2-活动轧辊,F-夹持机构,F1-夹持平台,F2-夹持块,F3-压紧组件,G-暂存机构,G1-底座,G2-转动架,G3-收卷轴,G4-放卷轴,H-榫槽成型机构,H1-上压辊,H2-下压辊,H3-上压轮,H4-下压轮,H5-倾斜面,H6-横梁,H7-调节杆,H8-调节螺母,H9-安装座,H10-外压轮,H11-凹槽,H12-内压轮,H13-凸缘,I-预热机构,J-发泡剂注入机构,K-铝箔覆合机构,K1-固定架,K2-移动架,K3-压合板,K4-铝箔卷材安装轴,K5-调节辊,K6-导向辊,K7-调节螺杆,L-隧道发泡箱,L1-输送带,L2-定型传送带,L3-加热机构,M-切割机构,M1-底架,M2-活动架,M3-切割座,M4-推动元件,M5-切割组件,M6-固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包括,

烘箱A,用于对基带进行加热;

PVC覆膜机构C,设置在烘箱A的出口处,用于在基带表面覆PVC膜;

保护膜覆膜机构D,设置在PVC覆膜机构C的后方,用于在PVC膜表面覆保护膜以形成复合基带;

复合压紧机构E,设置在保护膜覆膜机构D的后方;

夹持机构F,设置在复合压紧机构E的后方;

榫槽成型机构H,设置在夹持机构F的后方;

暂存机构G,用于收卷和放卷复合基带,设置在夹持机构F与榫槽成型机构H之间;

预热机构I,用于对复合基带进行加热,设置在榫槽成型机构H的后方;

发泡剂注入机构J,设置在预热机构I的后方,用于在复合基带的凹形腔内注入发泡剂;

铝箔覆合机构K,设置在发泡剂注入机构J的后方,用于将铝箔覆合在复合基带的发泡层上;

隧道发泡箱L,设置在铝箔覆合机构的后方。

如图1所示,烘箱A具有入口和出口,在入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A2,加热组件A2为电热丝。烘箱A内设置有支撑辊A1,加热组件A2设置在支撑辊A1的上方,加热组件的上方设置有吹风组件A3,吹风组件A3为风扇。

烘箱A的下方设置有基带调整机构,基带调整机构包括张紧辊A4,多个张紧辊A4呈上下平行设置,其中一张紧辊A4设置在烘箱A的入口处,基带绕经基带调整机构后进入烘箱A内。

如图1所示,烘箱A与PVC覆膜机构C之间设置有牵引机构B,所述牵引机构B包括导辊B1、托辊B2和牵引辊B3,导辊B1、托辊B2和牵引辊B3均转动安装在牵引座上。导辊B1设置在烘箱A的出口处,托辊设置在导辊BA的后方。牵引辊B3设置在托辊B1的上方,并可相对托辊B2上下移动,牵引辊B3的两端设置有滑块,滑块连接有气缸。

如图2所示,PVC覆膜机构C包括PVC卷材安装轴C1、基带前导引辊C2、基带后导引辊C3和PVC膜压合辊C4,均转动安装在相应的安装架上。基带前导引辊C2和基带后导引辊C3呈前后设置,所述PVC卷材安装轴C1设置在基带前导引辊C2的上方,所述PVC膜压合辊C4设置在基带后导引辊C3的上方。PVC卷材安装轴C1与基带前导引辊C2的上下距离大于PVC膜压合辊C4与基带后导引辊C3的上下距离,当PVC膜进入基带后导引辊C3与PVC膜压合辊C4之间时,PVC膜与基带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大小为15°-45°。

覆膜机构C还包括冷却机构C5,冷却机构C5设置在基带前导引辊C2于基带后导引辊C3之间,且位于两者的连线的上方,冷却机构C5为风机,风机的吹风方向指向基带表面

如图1所示,保护膜覆膜机构D包括保护膜安装轴D1、上压合辊D3和下压合辊D2,所述上压合辊D3和下压合辊D2呈上下设置,保护膜安装轴D1设置在上压合辊D3的前方且位于上压合辊D3的上方。PVC覆膜机构C与保护膜覆膜机构D之间设置有横向导引机构D4,横向导引机构D4包括导引架和两个横向导引辊,所述导引架设置在下压合辊D2的前方,横向导引辊可移动地安装在导引架上,且位于下压合辊D2的轴向方向的两端。

复合压紧机构E包括固定轧辊E1和活动轧辊E2,多个固定轧辊E1呈上下设置。活动轧辊E2设置在固定轧辊E1的上方,并且可相对下方的固定轧辊E1上下移动,活动轧辊E2的两端设置有推动活动轧辊E2移动的气动组件,气动组件为气缸。

夹持机构F包括夹持平台F1、夹持块F2和压紧组件F3,夹持块F2设置在夹持平台F1上方,压紧组件F3连接在夹持块F2上并推动夹持块F2相对夹持平台F1上下移动。压紧组件F3为气缸。

暂存机构G包括底座G1、转动架G2、收卷轴G3和放卷轴G4,转动架G2转动安装在底座G1上并由电机驱动转动架G2转动。收卷轴G3和放卷轴G4转动安装在转动架G2上,收卷轴G3与放卷轴G4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并且转动方向相反。

如图3和图4所示,榫槽成型机构H包括用于在复合基带的两侧形成向上弯折结构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所述第一模具组包括用于夹持在复合基带侧边的上压轮H3和下压轮H4。第一模具组呈前后设置有多组,在本实施例中仅选取了一组典型的状态来说明,如图3所示:上压轮H3设置在下压轮H4的上方,下压轮H4设置有使复合基带的侧边形成弯折部的倾斜面H5,在该附图中,倾斜面H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此时弯折部与复合基带本体形成的夹角为45°。其中下压轮H4的倾斜面H5的倾斜角度沿复合基带的移动方向逐渐增大。

第二模具组包括用于夹持在弯折部内外两侧的内压轮H12和外压轮H10。第二模具组呈前后设置有多组,在本实施例中仅选取了一组典型的状态来说明,如图4所示:外压轮H10上设置有凹槽H11,内压轮H12上设置有用于将弯折部压入凹槽H11内的凸缘H13。外压轮H10的凹槽H11深度和内压轮H12的凸缘H13宽度沿复合基带的移动方向逐渐增大。

榫槽成型机构H还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多组传动压辊组,每组传动压辊组包括呈上下设置的上压辊H1和下压辊H2,上压辊H1和下压辊H2转动安装在成型机架上。上压轮H3固定在上压辊H1上,下压轮H4固定在下压辊H2上,内压轮H12和外压轮H10设置在上压辊H1与下压辊H2之间。

如图4所示,成型机架上设置有横梁H6,横梁H6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座H9,内压轮和外压轮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且两者的转动轴线为竖直设置,安装座H9通过调节杆H7连接在横梁H6上,横梁H6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调节螺母H8,调节螺母H8螺接在调节杆H7上,以调节内压轮H12和外压轮H10的安装高度。

预热机构I具有预热箱,预热箱内设置有输送管道,预热箱的上方连接有风箱,风箱内设置有电热丝和风机。

如图1所示,隧道发泡箱L内设置有输送带L1和定型传送带L2,定型传送带L2设置在在输送带L1的上方,定型传送带L2的下带面与输送带L1的上带面之间形成板材定型区。

隧道发泡箱L还连接有吸气装置,吸气装置为吸风管和吸风机。

输送带L1的输入端延伸至隧道发泡箱L的外侧,发泡剂注入机构J和铝箔覆合机构均设置在输送带的上方。

发泡剂注入机构J具有发泡剂储存箱、喷头和连管,连管连接在发泡剂储存箱与喷头之间,喷头悬置在输送带L1的上方。

如图5所示,铝箔覆合机构K包括固定架K1、移动架K2、铝箔卷材安装轴K4、调节辊K5、导向辊K6和压合板K3。移动架K2滑动安装在固定架K1上,两者之间连接有推动元件M4,调节移动架K2在固定架K1上的前后位置。铝箔卷材安装轴K4、调节辊K5和导向辊K6均转动安装在移动架K2上,压合板K3固定在固定架K1的下方。其中,调节辊K5设置在铝箔卷材安装轴K4的下方,导向辊K6分设在调节辊K5的前后两侧。压合板K3设置在调节辊K5的下方且位于输送带L1的上方,压合板K3与输送带L1之间形成铝箔压合区。

如图1和图6所示,隧道发泡箱L的后方设置有切割机构M,切割机构M包括底架M1、沿底架M1纵向移动的活动架M2、沿活动架M2横向移动的切割座M3以及安装在切割座M3上的切割组件M5,底架与活动架之间设有推动活动架移动的推动元件M4,推动元件M4为气缸。切割组件M5为圆形刀片,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活动架M2与切割座M5之间设有链条驱动组件,链条驱动组件包括链轮和链条,链轮转动安装在活动架M2移动方向的左右两侧,链条绕设在两个链轮之间,链条与切割座M3固定连接。

设计图

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038.X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699898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29D7/00

专利分类号:B29D7/00;B29C44/28;B29C65/02;B29C65/78;E04C2/292;E04C2/3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荣德铵家新型材料(福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荣德铵家新型材料(福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0300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海洋研发中心研发楼309号

发明人:王荣

第一发明人:王荣

当前权利人:荣德铵家新型材料(福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裴金华

代理机构:33246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集成墙面板材的一体化生产系统论文和设计-王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