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生论文_非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陈端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再生缘,弹词,女性,意识,独立精神,群像,浪漫主义。

陈端生论文文献综述

非雪[1](2019)在《陈端生让《再生缘》飘出茶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其社会功能及精神财富往往也不可忽视。随着饮茶习惯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蔚然成风,与茶相关的诗词歌赋逐渐从骚人的笔端晕染开。(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9年03期)

李秋月,李士金,薄亚群[2](2017)在《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六)——《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及其作者陈端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梨娘为求解脱,力主将小姑筠倩许配梦霞,不意更加铸成大错,梦霞不能移情别恋,筠倩枉担虚名,叁人均陷于痛苦深渊"[1]。何谓"更加铸成大错"?是"不能移情别恋"还是"不愿""移情别恋"?何谓"爱而又不敢爱的爱情心理"?袁编云:而它那种"美人碧血,沁为词华"的风流标格,又极为投合受过旧学熏陶的读者群的审美心态。"风流标格""极为投合""审美心态",用袁编上文的话来说,确实"不免有(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7年07期)

乐黛云[3](2014)在《无名、失语中的女性梦幻——十八世纪中国女作家陈端生和她对女性的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端生(1751?1796)出身于书香名门,她的祖父陈兆仑是雍正进士。当时被奉为一代文章宗师,是着名的《紫竹山房文集》的作者;她的父亲陈玉敦也是举人,曾任山东沿海地区登州府的地方官。母亲汪氏,是在云南为官多年的汪上堉的女儿。这些都使陈端生自幼受到很高的学术熏陶,并比一般女性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广泛的知识。《再生缘》是陈端生少女时代的作品,前十六卷写于十八、九岁,也就是1768年至1770年间,其中第一至九卷写于北(本文来源于《青春期健康》期刊2014年23期)

张雨[4](2013)在《虚构的权威与自止的声音——论陈端生《再生缘》的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追求话语权威对于向来被排挤在文学史边缘的女性作家来说,意味着一场进行于文本中的意识形态斗争。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文学传统中,话语权威大都当然地附属于主导意识形态中受过教育的男性,女性在现实中仅仅创作以女性最终屈从男性为结局的小(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3年08期)

周文娜[5](2007)在《顺从的人 倔强的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斯丁与陈端生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她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主体存在,开始在女性受奴役、被异化、遭排斥的男权社会里发出反抗之音。在她们的作品里,女性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性别符号,也不再是一个携带种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而是一个具有喜怒哀乐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她们具有了对自己生存价值的思考,拥有了把握自我、实现理想的需要与追求。奥斯丁与陈端生在自我思索的基础上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失语状态下的女性推上了前台,从女性角度来展开故事叙述,张扬了女性意识。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陈端生其人其文,力图彰显她们在表面的顺从姿态下流露出的女性意识。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奥斯丁、陈端生各自的社会环境、时代因素及个人背景出发,推导出她们在客观条件下做出了积极、主动的个人选择。第二部分借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她们对“灰姑娘”和“才子佳人”两种模式的继承与创新,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的精神需求和作家本人的女性意识。第叁部分详细分析了奥斯丁和陈端生作品中的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并兼而观照“性别倒置”这一特殊现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探析作家对男性文本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话语霸权的反抗和对以往被扭曲的女性形象的反拨。第四部分从作者的自我分裂、作者与作品中女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命运来看两位作家理智与情感的较量、遵守社会传统道德规范的思想与背叛男权社会主旋律的意识的斗争,从而揭示作家顺从与叛逆的矛盾。(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7-06-30)

王晓侠[6](2006)在《从孟丽君的形象看陈端生的女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端生《半生缘》主人公孟丽君女性意识的觉醒,具体表现在对男权秩序的叛离。受明清理学、反礼教、妇女解放启蒙思想的影响,这种觉醒的女性意识,体现的是时代的呼声。同时,陈端生在反抗男权的同时,却又不自觉地陷入到对男权的崇拜之中,她将孟丽君推上男性轨道,却忽视了女性自身的特征,这注定了孟丽君的悲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期刊2006年S1期)

佟迅[7](2005)在《从《再生缘》看陈端生的两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缘》这部弹词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作者陈端生对男女地位、价值、才能、品格等多方面的思考,抨击了“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等传统观念,颠覆了“叁纲”“五伦”等封建秩序,并对男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控诉,本文从以上叁点分析探讨了陈端生的两性观,从而印证其激进、自由思想在当世便足以惊世骇俗。(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侯硕平[8](2004)在《此“缘”堪比“红楼”美——访《再生缘》作者陈端生诞生地句山樵舍后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缘》这部长篇诗体小说,在创作上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叙 事诗和讲唱文学传统,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小 说、戏曲与曲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期刊2004年07期)

谢保成[9](2002)在《郭沫若校订《再生缘》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沉埋近40年的陈端生《再生缘》校订本,终于同读者正式见面了!这是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校订完成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   弹词《再生缘》,是清代乾隆年间女词人陈端生(1751—1796年)的未完之作,仅成十七卷,为七言长篇排律。“再生缘”的寓意,书中(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02-11-06)

宋致新[10](2000)在《女性翻身的“狂想曲”——陈端生和她的《再生缘》》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再生缘》以浪漫主义的人物和情节 ,表达了女性渴望翻身的理想 ,向男权社会提出了大胆挑战。在艺术上 ,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陈端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梨娘为求解脱,力主将小姑筠倩许配梦霞,不意更加铸成大错,梦霞不能移情别恋,筠倩枉担虚名,叁人均陷于痛苦深渊"[1]。何谓"更加铸成大错"?是"不能移情别恋"还是"不愿""移情别恋"?何谓"爱而又不敢爱的爱情心理"?袁编云:而它那种"美人碧血,沁为词华"的风流标格,又极为投合受过旧学熏陶的读者群的审美心态。"风流标格""极为投合""审美心态",用袁编上文的话来说,确实"不免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端生论文参考文献

[1].非雪.陈端生让《再生缘》飘出茶香[J].博览群书.2019

[2].李秋月,李士金,薄亚群.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六)——《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及其作者陈端生[J].艺术家.2017

[3].乐黛云.无名、失语中的女性梦幻——十八世纪中国女作家陈端生和她对女性的看法[J].青春期健康.2014

[4].张雨.虚构的权威与自止的声音——论陈端生《再生缘》的叙事策略[J].长城.2013

[5].周文娜.顺从的人倔强的心[D].南京师范大学.2007

[6].王晓侠.从孟丽君的形象看陈端生的女性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

[7].佟迅.从《再生缘》看陈端生的两性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8].侯硕平.此“缘”堪比“红楼”美——访《再生缘》作者陈端生诞生地句山樵舍后记[J].上海戏剧.2004

[9].谢保成.郭沫若校订《再生缘》的故事[N].中华读书报.2002

[10].宋致新.女性翻身的“狂想曲”——陈端生和她的《再生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论文知识图

科学技术2000年度邵阳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科学技术2000年度邵阳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附录叁 光荣榜中共井陉县委 井陉县人民政府...仕女图-仕女图 厅堂屏风边格浮雕清代韩城市...仕女图-仕女图 厅堂屏风边格浮雕清代韩城市...仕女图-仕女图 厅堂屏风边格浮雕清代韩城市...

标签:;  ;  ;  ;  ;  ;  ;  

陈端生论文_非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