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论文_陈增强,王永帅,孙明玮,孙青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位,系统,最小,及非,模糊,不稳定,多变。

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增强,王永帅,孙明玮,孙青林[1](2019)在《非最小相位时滞系统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及其鲁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最小相位对象是工业控制中的典型难题,尤其当不稳定极点或零点与时滞同时存在时,系统更难实现稳定控制.基于含不稳定极点的一阶时滞对象,通过引入两个比例反馈设计了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器,分析了两个反馈的作用机理,并得到了系统模型误差的最大允许边界.当对象参数摄动时,运用仿真研究了系统的频域和时域特性,绘制了不同模型下的最大误差边界值与频率的关系.最后,通过蒙特卡罗试验验证了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器的抗扰能力优于改进的Smith-PID控制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达[2](2004)在《针对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智能内模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智能控制理论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它已是工业控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正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瞩目。本文在前人对时滞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内模控制可成功应用于含纯滞后的对象的控制,且鲁棒性强,结构简单,设计直观简便,在线调整参数少。而针对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由于存在右半平面零、极点,常常使被控对象出现超、负调现象,使用传统的线性控制技术很难消除这种特性。充分发挥智能控制策略的优点,改善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控制品质,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智能复合控制理论的精髓所在。本文首先讨论了内模控制器前馈滤波器的结构及其参数β对非最小相位系统响应产生的影响。为同时抑制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超、负调和加快系统响应,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智能内模控制系统。本文采用相消法设计内模控制器,同时在线模糊调节前馈滤波器的时间常数β和增益参数K。仿真结果表明智能调节β和增益K的办法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使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和减小超、负调得到更好的结合,同时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5-01)

孙建平[3](2001)在《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智能复合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智能控制理论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它已是工业控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正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瞩目。针对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由于存在右半平面零、极点,常常使被控对象出现超、负调现象,使用传统的线性控制技术很难消除这种特性。充分发挥智能控制策略的优点,改善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控制品质,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智能复合控制理论的精髓所在。本文作者在前人对时滞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主要工作如下:⑴在对多种智能控制理论及系统进行分析后,本文给出了“智能复合控制”的定义;提出了几种适用于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模糊PID智能复合控制算法。一方面,利用模糊控制来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另一方面,通过PID控制保证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⑵Smith预估器是解决大时滞的传统方法,但是对过程参数比较敏感。本文提出了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简化方法,研究了被控系统鲁棒性与其它性能指标的关系,通过理论等方法有效地改善被控系统的鲁棒性。对不稳定的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提出了改进型Smith预估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控制参数整定的经验公式。⑶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对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控制策略,有效地克服了由于非最小相位引起的超、负调现象。为保证控制方式的平滑转换,讨论了利用模糊推理及优化实现模型切换点的确定。⑷对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的多变量系统,提出了系统解耦应满足的条件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⑸本文研究、设计的各种智能控制策略,通过在直升机俯仰控制、化学聚合反应过程、水轮机调速等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清楚、简单,控制效果满足要求,充分体现了复合控制策略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01-06-01)

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智能控制理论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它已是工业控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正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瞩目。本文在前人对时滞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内模控制可成功应用于含纯滞后的对象的控制,且鲁棒性强,结构简单,设计直观简便,在线调整参数少。而针对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由于存在右半平面零、极点,常常使被控对象出现超、负调现象,使用传统的线性控制技术很难消除这种特性。充分发挥智能控制策略的优点,改善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控制品质,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智能复合控制理论的精髓所在。本文首先讨论了内模控制器前馈滤波器的结构及其参数β对非最小相位系统响应产生的影响。为同时抑制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超、负调和加快系统响应,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智能内模控制系统。本文采用相消法设计内模控制器,同时在线模糊调节前馈滤波器的时间常数β和增益参数K。仿真结果表明智能调节β和增益K的办法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使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和减小超、负调得到更好的结合,同时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增强,王永帅,孙明玮,孙青林.非最小相位时滞系统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及其鲁棒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2].王达.针对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智能内模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

[3].孙建平.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智能复合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计算第②组优化参数时的适应度函数曲...响应图6标称模型(b)2非最小相位时滞系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图F...响应图7Kp摄动10%(b)14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的阶跃响应...15改进Smith-PID控制的阶跃响...

标签:;  ;  ;  ;  ;  ;  ;  

时滞及非最小相位系统论文_陈增强,王永帅,孙明玮,孙青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