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年网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民,青年,媒体,网络,网络安全,社交,团中央。
青年网民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宝光[1](2019)在《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分享示范活动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宝光)12月4日下午,由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主办,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北京交通大学承办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分享示范活动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12-09)
张蕾[2](2019)在《青年网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成为继传统文化之后影响和改变大众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程度较多的文化载体。互联网发展历程中,青年网民一直是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可以轻松获得网络赋权,直接碰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尤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在自身内在心理与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的博弈中极易迷失,在不自觉地评价和转发中极易形成网络暴力和价值观偏差。新时代下,对于传统与现代结合最为彻底的青年网民,理应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国家主导、制度保障、媒体引导、青年自觉、市场参与,探索我国青年网民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9年10期)
孙轶群[3](2019)在《发挥青年网民在清朗网络空间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青年网民见证了我国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如今他们也成了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青年网民无疑是主力军。青年网民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想,还可以向中老年网民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运用新媒体技术传递网络正能量。(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4](2019)在《第叁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活动入围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丁丁的故事 作为一名从事网络侦查工作的90后,她在工作中主动搜集研判侵犯公民隐私、网络黑客、涉枪涉毒等犯罪线索,参与并成功破获多起网络犯罪案件。同时,她还在新媒体上宣传普及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安全知识,提升大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2、丁波(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8-26)
段钰博,常进锋[5](2019)在《“梗”:青年网民的发声新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自媒体服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生活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在青年网民群体中出现了许多全新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相较于流行语更为简洁,仅靠一些字母缩写、表情图片、符号词语便达成了一次社交活动,无法得知含义的人却会不知所云。在青年用户相对较多的哔(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8-19)
范田丽[6](2019)在《南疆青年网民社交媒体认知类型考察——基于Q方法以阿克苏市为例的田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离散化、多中心的社交媒体环境下,社会共识难以达成,网络社会的整合和网络社会治理面临风险和挑战,本研究以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人群,15~34岁青年网民为研究对象,结合Q方法问卷和实地访谈,在南疆少数民族聚居的阿克苏市进行调研,使用PQ method软件分析青年网民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有五种主要认知类型,不同认知类型既有共识,也有差异,研究主张阿克苏市网络社会治理应关注共识,弥合差异,维护网络社会的稳定和清朗。(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06期)
李颖欣[7](2019)在《青年网民的“丧文化”表达及其风格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葛优瘫”起,“丧”便成为一股独特的、流行于网络的青年亚文化风格。追根溯源,“丧”并非当前中国社会的特有产物,它是一种现代性的“共性”表现。早前“丧”就曾以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出现在欧美、日韩等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今,“丧文化”的“再现”显然与当前中国社会所处的“特殊”阶段——深度转型和现代化变革有关。本文认为,“丧文化”的流行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向,它并非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丧文化”在展演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互动、娱乐、表演、狂欢等网络社交新属性,因而受到一众90后青年网民的喜爱,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作为青年亚文化,“丧文化”的风格展演依然具备十分重要的表意功能,但社会变迁、生活方式、传播环境、媒介技术等整体性转变又导致青年的亚文实践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所以,对于“丧文化”的亚文化现象分析,不能一成不变地简单套用传统的青年亚文化研究路径。本研究在已有的亚文化研究理论和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开篇首先梳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语境变化与传播转向,试图把握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新特征。“由表及里”分析研究“丧文化”的亚文化内涵以及现实意义。从“丧文化”的戏谑风格和自反性表达中“透析”青年群体的表意逻辑,观察群体乃至社会的症候问题;重点批判和反思颓废、消极本质的“丧文化”对个体、群体乃至社会的精神侵蚀和价值消解。(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5)
杨书琪[8](2019)在《中国好网民,青年需先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和小伙伴们拍摄《廉心筑梦行》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锻炼自己,积攒更多的经验,以提高专业水平。于是,当指导老师提议拍摄一个以廉政为主题的作品的时候,我立刻着手准备。拍摄视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突发状况,我们时刻都紧绷着神经,而最让我"意外"的是我和小伙伴们创作视频的初衷在拍摄前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我看来,《廉心筑梦行》只是我们一群人的一个作品,但是从整个网络环境来看,它是大学生(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01期)
张梦晗[9](2018)在《青年网民的互动与沟通: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对外传播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在外部环境复杂化背景下,一些国际民众有主动关注中国议题的意愿,但他们通常选择社交媒体作为观察、了解中国的窗口,这与我国传统的对外传播方式形成错位。在对外传播实践中,绝大多数的互动反馈行为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形成合力,这其中善于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年网民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青年网民利用新媒体平台容易产生"群聚效应",是对外传播舆论场上的"新意见阶层",他们参与程度高,偏好精要、新颖、易传播、可以互动的对外传播表达形式。这就要求对外传播转变"灌输式"思维,以短视频渠道为重要抓手,利用青年流行文化产业增强对外传播的"内容支撑力"。重视移动端、顺应融合传播生态趋势,找到与青年网民的心理契合点,占据主动地位,创新话语策略,减少国际受众的认知障碍,增加对外传播的落地率。(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10](2018)在《电竞选手参加“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分享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句话:任何职业都需要天赋和拼搏,需要什么天赋、怎么拼搏才能描绘真实的电竞。11月20日,EDG战队选手田野(ID:Meiko)和iG战队选手王柳羿(ID:Baolan)受邀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组织举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分享活动。田野在湖南长沙雅礼中学的活动现场,王柳羿在郑州第四十七中学的活动现场都进行了主题为"电子竞技需要天赋和拼搏"的演讲。田野和王柳羿都分享了自己作为职(本文来源于《电子竞技》期刊2018年22期)
青年网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成为继传统文化之后影响和改变大众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程度较多的文化载体。互联网发展历程中,青年网民一直是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可以轻松获得网络赋权,直接碰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尤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在自身内在心理与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的博弈中极易迷失,在不自觉地评价和转发中极易形成网络暴力和价值观偏差。新时代下,对于传统与现代结合最为彻底的青年网民,理应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国家主导、制度保障、媒体引导、青年自觉、市场参与,探索我国青年网民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年网民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宝光.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分享示范活动举行[N].中国青年报.2019
[2].张蕾.青年网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9
[3].孙轶群.发挥青年网民在清朗网络空间中的作用[J].传播力研究.2019
[4]..第叁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活动入围故事[N].中国青年报.2019
[5].段钰博,常进锋.“梗”:青年网民的发声新方式[N].中国青年报.2019
[6].范田丽.南疆青年网民社交媒体认知类型考察——基于Q方法以阿克苏市为例的田野实践[J].今传媒.2019
[7].李颖欣.青年网民的“丧文化”表达及其风格呈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杨书琪.中国好网民,青年需先行[J].河南教育(高教).2019
[9].张梦晗.青年网民的互动与沟通: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对外传播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10]..电竞选手参加“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分享活动”[J].电子竞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