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稻与栽培稻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

杂草稻与栽培稻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

论文摘要

杂草稻较强的抗逆性以及对栽培稻的竞争优势与杂草稻的较快生长速率、较强光能利用率等地上部分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但其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对其竞争力和抗逆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试验以5个不同地区杂草稻种群为材料,以栽培稻(日本晴)为对照,测定播种后10、20、30 d杂草稻和栽培稻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和根系生理(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氧化力)指标。结果表明,播种后30 d,江苏省5个不同杂草稻种群根系形态生理均高于日本晴,杂草稻各种群的根系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分别显著高于栽培稻36. 02%~91. 45%、63. 21%~90. 02%、61. 97%~149. 30%;杂草稻各种群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氧化力分别显著高于栽培稻24. 98%~124. 43%、42. 60%~163. 30%、31. 95%~67. 37%。研究结果揭示了杂草稻在苗期具有较强的根系活性,从根系发育及代谢能力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杂草稻的竞争优势和抗逆性机制。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不同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指标的测定
  •     1.3.1 根系形态指标测定
  •     1.3.2 根系吸收面积的测定
  •     1.3.3 根系氧化力的测定
  •   1.4 数据分析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杂草稻与栽培稻根系干物重和根-冠比的比较
  •   2.2 杂草稻与栽培稻总根长和根直径的比较
  •   2.3 杂草稻与栽培稻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的比较
  •   2.4 杂草稻与栽培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比较
  •   2.5 杂草稻与栽培稻根系氧化力的比较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晓琳,朱奕乐,崔亚魁,姚俊宇,李贵

    关键词: 水稻,杂草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来源: 杂草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

    专业: 农作物

    单位: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陵科技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501656,31272080)

    分类号: S511

    DOI: 10.19588/j.issn.1003-935X.2019.03.002

    页码: 6-12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694K

    下载量: 67

    相关论文文献

    • [1].野生稻并不“野”[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6)
    • [2].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籽粒灌浆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 [3].古栽培稻生物学研究若干方法问题的检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4].考古发现的广东古栽培稻品种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9)
    • [5].不同环境因子对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发芽势影响的比较[J]. 杂草科学 2009(04)
    • [6].考古发现广东古栽培稻品名的商业利用[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10)
    • [7].自生稻对栽培稻的危害及控制措施[J]. 杂草科学 2009(03)
    • [8].漫步在中国古栽培稻走过的小路上[J]. 农业考古 2009(04)
    • [9].海南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营养品质比较[J]. 热带农业科学 2014(04)
    • [10].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地下营养竞争[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3)
    • [11].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的稻米品质鉴定与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1)
    • [12].北方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稻米 2008(03)
    • [13].水稻曾被驯化三次[J]. 江西饲料 2017(06)
    • [14].栽培稻再生性遗传及育种技术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3)
    • [15].中国农大等揭开非洲水稻低产之谜[J]. 食品工业 2017(07)
    • [16].黑龙江杂草稻资源生物学性状调查及利用策略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9)
    • [17].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的培养[J]. 西南农业学报 2012(06)
    • [18].越冬栽培稻产量性状相关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19(04)
    • [19].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调查[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4)
    • [20].杂草稻分类及起源研究进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
    • [21].东乡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含量的对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1)
    • [22].栽培稻种间育性S1基因桥梁亲本培育及分子验证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 [23].云南传统栽培稻品种waxy基因序列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1(06)
    • [24].考古遗址出土野生和栽培稻的鉴定问题[J]. 南方文物 2009(03)
    • [25].《植物细胞》:研究证实栽培稻芒缺失受人工驯化选择[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04)
    • [26].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氮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9)
    • [27].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05)
    • [28].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2)
    • [29].杂草稻对东北移栽稻群体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02)
    • [30].杂草稻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1)

    标签:;  ;  ;  ;  ;  

    杂草稻与栽培稻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