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促进荞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荞麦秸秆为原料,采用慢速热解技术在300、400、500℃条件下制备荞麦秸秆生物炭吸附剂(分别记为BC300、BC400、BC500),检测其去除废水中尼泊金乙酯的效果。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荞麦秸秆生物炭的制备温度能显著影响其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效果,三种温度制备的荞麦秸秆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能力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BC500、BC400、BC300。此外,溶液中尼泊金乙酯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对吸附效果产生影响。45℃下,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为20mg/L时,BC500对尼泊金乙酯的去除率最高,达98.0%。荞麦秸秆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研究结果探明了荞麦秸秆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去除尼泊金乙酯的最适条件,以期为荞麦秸秆应用于尼泊金乙酯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娱,唐志书,贺元,宋忠兴
关键词: 生物炭,荞麦秸秆,尼泊金乙酯,吸附
来源: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试验室陕西省风湿与肿瘤类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内基金项目(2015PY10)
分类号: X703
页码: 19-22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30K
下载量: 65
相关论文文献
- [1].秸秆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研究[J]. 广西植物 2019(07)
- [2].沙棘籽渣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14)
- [3].沙棘糠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10)
- [4].沙棘果渣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研究[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8(03)
- [5].光谱法研究尼泊金乙酯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 化学研究 2018(02)
- [6].尼泊金乙酯——改性LDPE抑菌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17(12)
- [7].防霉剂对水霉菌的抑菌效果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4)
- [8].防腐剂复配优化抗藤黄微球菌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10(06)
- [9].偏最小二乘法-紫外光度法同时测定防腐剂尼泊金乙酯钠、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J]. 化学分析计量 2008(05)
- [1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J]. 实用防盲技术 2009(01)
- [11].尼泊金乙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的研制及应用[J]. 分析试验室 2011(07)
- [12].趋化因子受体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的表达[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10)
- [13].防腐剂对地衣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J]. 食品科学 2012(03)
- [14].复方克林霉素凝胶的制备及在临床中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8)
- [15].双通道尼泊金乙酯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7)
- [16].复合涂膜用于四季豆的保鲜研究[J]. 广州化工 2013(21)
- [17].原甲酸三乙酯脱水法合成尼泊金乙酯[J]. 食品科技 2008(07)
- [18].环糊精对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的包埋及其热力学分析[J]. 食品科技 2010(09)
- [19].棉铃壳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吸附特性研究[J]. 中国棉花 2018(12)
- [20].益母草合剂中防腐剂的选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2)
- [21].四种食品防腐剂对食醋中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J]. 食品工业 2012(06)
- [22].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食品中尼泊金酯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12)
- [23].珍珠明目滴眼液中防腐剂尼泊金乙酯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事 2014(08)
- [24].益母草合剂中防腐剂的选用[J]. 中国药业 2009(18)
- [25].鱿鱼丝抗真菌污染抑制剂筛选及复合优化的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6(04)
- [26].氯霉素滴眼液中尼泊金乙酯含量合理性的探讨[J]. 中国药师 2014(05)
- [27].防腐剂复配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01)
- [28].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凝胶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J]. 分析测试学报 2017(08)
- [29].食品添加剂对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6(02)
- [30].0.3%尼泊金乙酯对尿液中尿酸及清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