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勤花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中心幼儿园273509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了十几年,也担任了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反思自己,凭着一颗爱心,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年我担任了小班班主任,由于班上有近十名不足龄幼儿,加上配班老师刚从小学转岗过来,对幼儿采用传统简单的班级常规教育收效甚微,有时根本不起作用,刚开园的一个月让我声嘶力竭,倍感疲惫。比如幼儿嘴里念着“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可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做。又如区角活动时,一些幼儿玩具到处丢,任凭老师说破嗓子也不管用。针对班级现状,我们三位老师认真研讨,反思我们的班级管理方法,结合远程网上学习内容,我认识到常规教育不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不是管住幼儿。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尝试换个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树个幼儿可以模仿的榜样,和孩子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做,和家长多沟通,班级管理工作顺手了很多。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尝试:
一、换个方式提要求,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我们希望幼儿做一件事情而不做另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看到幼儿在建构区将积塑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要乱扔积塑片,把积塑片捡起来!”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很肯定地对他说:“××,这个盒子是积塑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积塑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我们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老师用积极的方式提出建议,既可以中止幼儿不恰当的行为,又可以为他们如何做指明方向,而不至于让幼儿不知所措。
又如午餐后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一项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有追跑现象发生,老师的多次提醒往往都收效不大。于是,我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开火车好不好?”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幼儿学小动物走路、走平衡等动作,幼儿都很自觉地跟在我后面,玩得很开心,再也不用我大声喊“××,请别再跑”、“××,别爬那么高”等等。在班级常规教育中,换个方式说话,换个活动方式,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级中,幼儿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有强有弱。我们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比如:“瞧,小明的小手洗得多干净”,“看看伟伟看书后,把书放得多整齐”……树个幼儿可以模仿的榜样,能有效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处于爱模仿的幼儿的“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因此,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它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要求”变“讨论”,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把自己的身份明确地摆放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在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并与孩子们共同讨论,让孩子们自己在讨论中制定规则,从而自觉遵守。
如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我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又一个孩子说:“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妈妈了。”一些孩子却懂事地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这时马上就有孩子揭发:“是晓宇扔的!是小康扔的!”而扔玩具的小朋友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积塑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积塑送到别的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地回答到。从此,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地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老师要孩子们怎么做”变成了孩子们自主的“我要怎么做”,成功地培养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
四、家园同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有着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求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只有做到家园同步,才能使常规教育持之以恒,产生更大的作用。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幼儿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家庭提出不同的常规指导意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刚入园的几周,童童小朋友每周一来时不吃早餐,活动没精神,周三以后就有所改善。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家长单独谈话后我了解到,原来孩子周末由爷爷、奶奶带,早上陪爷爷、奶奶睡到10:00方起床,不吃早饭,午睡时随便玩,因此周一不能马上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且还因睡眠不足显得没精神从而影响活动。针对这些,我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早餐对孩子一日活动及智力的影响,充足合理的睡眠对幼儿身高、智力的重要作用等。通过谈话,与家长很快达成共识,使童童改变了周一的“不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