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溶型储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溶,碳酸盐,斜坡,塔河,盆地,潜山,白云岩。
岩溶型储层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郭振华,罗瑞兰,张满郎,俞霁晨[1](2018)在《川中高磨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岩溶型储层特征及开发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震旦系-寒武系气藏是世界上地质时代最古老气藏之一,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大气田后,近半个世纪后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的高石1井、磨溪8井在获高产工业气流以来,已发现超万亿方天然气储量规模。基于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进行储层定量描述、溶蚀孔洞分类及裂缝识别,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沉积微相、岩溶特征、裂缝形成期次及单井动态产能特征,分析不同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储渗能力,讨论论证气藏单井高产因素,提出合理开发建议。结果表明:(1)在剖面上震旦纪-古生界划分为叁套层系,下层为前震旦纪的裂谷体系,为垒堑式断裂样式;中层为下古生代伸展-走滑体系,为负花状、阶梯状断裂样式;上层为上古生代坳陷体系,为隆坳样式。(2)高磨地区在震旦纪位于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东侧的台地边缘带,在灯二和灯四期发育藻灰泥丘、砂屑滩及云坪沉积,储集岩石类型主要藻凝块云岩、藻粘连砂屑云岩、砂屑云岩、岩溶角砾岩和泥粉晶云岩;在在寒武纪龙王庙期演化为台地相碳酸盐岩的内缓坡带,为颗粒滩、潮坪及舄湖沉积,储层主要为砂屑云岩、鲕粒云岩及其他颗粒云岩。(3)灯影组优质储层在早期台地边缘的丘滩沉积基础上,受桐湾期表生溶蚀改造,形成溶蚀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白云岩储层。不稳定试井曲线多表现为多区复合模型,试井近井区渗透率平均为7.5mD,试井等效渗透率平均为1.16mD,动态表现连通范围有限;单井无阻流量为0.2-222.3万方/天,平均为67.9万方/天,高产井主要位于缝洞较发育的台缘带丘滩、岩溶斜坡残丘带、裂缝发育带迭合区。(4)龙王庙组主要早期颗粒滩主体基础上,受加里东期层间岩溶改造,形成溶蚀孔洞型和溶蚀孔隙型白云岩储层,普遍受高角度构造缝影响形成似均质储层。颗粒滩主体区域单井测试无阻流量516~3362万方/天,具有良好的高产、稳产能力。(5)龙王庙组以颗粒滩主体发育区作为优先建产目标区,在构造高部位集中布井,延缓边水非均匀推进速度,延长气田稳产期,部署水平井,提高单井产能。灯影组优选台缘丘滩与斜坡残丘迭合区域的溶蚀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储层发育区为建产目标区,主体采用大斜度井开发方式,放缓建产节奏,滚动开发,持续优化,降低开发风险。(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期刊2018-11-14)
金民东[2](2017)在《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型储层发育规律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勘探突破,成为了当前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当前的研究虽已认识到该套储层的成因为丘滩相白云岩迭合岩溶改造作用而成,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对于该套储层的发育展布规律仍认识不清,进而限制了灯四段更进一步的高效开发。鉴于此,本文以现代沉积学、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掌握和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系统研究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型储层地质特征,并通过对灯四段岩溶作用机理和控制因素的探讨,最终明确灯四段有利岩溶型储层的发育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齐全的高石3井-高石7井区为重点解剖对象,进一步探索灯四段薄储层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取得成果如下(1)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灯四段储层主要发育于藻凝块云岩、格架云岩、藻迭层云岩和颗粒云岩中,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扩)残余粒间孔、格架间(溶)孔以及小尺度的溶洞系统。储层物性研究表明,灯四段储集体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以低孔低渗的特征。基于不同的储集相类型,最终将高磨地区灯四段储层分为针孔型、针孔-较小的溶蚀孔洞型、蜂窝状溶蚀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四类,为后文岩溶作用和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2)基于高石梯-磨溪地区丰富的叁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择龙王庙顶-寒武系底的印模地震厚度变化趋势来表征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并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主沟谷和迭合斜坡四个地貌单元。通过对不同地貌单元岩溶作用强度和储层发育情况的探讨,指出迭合斜坡和主沟谷区域是最有利的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3)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完成了灯四段岩溶作用的精细研究,指出表生期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最关键因素。并结合不同的识别特征,将表生期溶蚀作用进一步细分为大陆型早成岩期溶蚀作用和海岸带溶蚀作用,指出大陆型早成岩期溶蚀作用整体决定了灯四段岩溶型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而海岸带溶蚀作用则起到调整和改善储层横向分布的重要作用。(4)结合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完成了灯四段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规律研究,并结合储能系数和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优选结果,总结了高磨地区灯四段有利储集区带判别依据,指出储能系数值≥3.0,且位于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I 1区为最有利储集区带,而当3.0>储能系数≥2.0,且位于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的I2区则为次有利储集区带。(5)通过对高石3-高石7井及其邻近井区的精细解剖,最终形成了高磨地区灯四段薄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从岩溶古地貌出发,初步筛选有利区带;随后结合30HZ低频强振幅优势分布区明确目标范围,最终通过频率衰减特征和薄储层反演技术来确定目标靶位。通过与后期新完钻井进行成果对比,认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于靖波,李忠,杨柳,韩银学[3](2016)在《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深埋岩溶型储层刻画及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已发现丰富的油气,大面积的叁维地震及垂向高分辨率成像测井资料为揭示本区深埋岩溶结构及其分布规律提供了基础。成像测井揭示出该区4种与岩溶有关的特征,分别为:溶孔、溶蚀扩大缝、溶洞充填物及溶洞垮塌角砾岩。对于叁维地震记录,受其分辨率制约,无法从一个溶洞系统中分辨出单个洞穴,而是作为一个复合体整体上表现为串珠或"羊排"状强振幅异常。利用分频技术来刻画溶洞复合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并对其体积进行半定量的估计,另外,基于成像测井及叁维地震资料的特点,并用岩心资料进行标定,从不同尺度上刻画研究区岩溶结构及其在不同深度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岩溶型储层明显受控于NW—SE向逆冲断裂,区域上则受控于所处古地貌的位置。(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邹明玥,郑荣才[4](2015)在《渤海湾盆地沙垒田潜山构造下古生界古岩溶型储层》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石油生产的重点研究区域,其中具备古潜山性质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是这一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纵深的发展,在潜山面以下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中不断取得油气发现,古岩溶型储层逐渐成为新一轮的研究重点。沙垒田潜山构造作为沙西北地区潜山面积最大的凸起,潜山的凸起幅度达200m以上,其周边被渤中、南堡、歧口和沙南4个古近纪生烃凹陷所包围,具备优越的新生、古储油气成藏条件。同时该构造以发育背斜为主,储盖层组合条件好,且油气可通过不整合面、凸起边界断层以及断层下降盘的砂砾岩体进行输导,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指向带,是非常有利油气聚集的成藏带,因而,沙垒田构造包括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亮甲山组、冶里组和寒武系在内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重要的古潜山油藏勘探目标,而潜山内的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已取得良好油气勘探效果的马家沟组,已成为包括沙垒田构造在内的整个渤海湾盆地古潜山油藏勘探急需解决的,也为最重要和最为基础的地质问题。通过对沙垒田潜山构造西北的曹妃甸地区的研究,以曹妃甸2-1-2取心井为主体,结合测井、地质、地震和多种类型的测试分析等资料和技术手段,对沙西北地区的下古生界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再结合周边地区的古潜山油藏勘探成果和资料,诸如南堡古潜山油藏,渤中古潜山油藏等,分析和归纳了沙垒田构造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特征与主要的控制因素。与此同时,通过井震结合的专门研究,总结了古岩溶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优选了储层预测方法,为未钻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评价与勘探目标选择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沙西北地区沙垒田潜山构造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以角砾化的微—粉晶白云岩为主,但是部分储层为被溶蚀了的颗粒灰岩,岩性上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岩性,特点为基质岩的岩性总体较为致密,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为主,且主体以溶蚀微孔为主,部分为孔径较大的溶孔、溶洞和溶缝,整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溶孔与溶蚀孔、洞、逢组合,在距潜山顶100m的风化淋滤带范围内,储层相对较发育,表明储层发育于古暴露期的大气水作用范围内,以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的古岩溶作用为主控因素,溶蚀作用往往沿燕山和喜山期形成的断裂发育,且越靠近断层面的部位,溶蚀作用越强烈和溶蚀孔、洞、缝越发育。显然,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断裂作用,为岩溶作用和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建立储层发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井震资料,总结了沙西北地区沙垒田潜山构造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恢复了古生界岩溶喀斯特地貌,确定马家沟组、亮甲山组和冶里组开阔台地相位的岩溶斜坡带为有利古岩溶型储层发育的相带,优选和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的目标。(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何江[5](2015)在《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型储层评价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相白云岩沉积过程中,常与硫酸盐岩形成共生序列,在亚洲、北美、中东、澳大利亚、西欧、西伯利亚等地区广泛分布。当富含CO_2等溶质的溶液沿上述可溶岩的渗透网络运移时,发生的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可形成有效油气储、渗系统,据统计,世界油气产量的10~20%与其直接相关。但在地质历史中,因硫酸盐岩易溶且不易保存,实际研究中常被忽视,目前尚缺少以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为导向的储层精细解剖实例和经验。鄂尔多斯盆地中央气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_4~马五_1亚段,沉积期发育为白云岩—硬石膏岩—石盐岩盆地,沉积后随华北地台一起抬升,经历了140余Ma表生成岩风化剥蚀期,巨厚的马六段石灰岩几乎被剥蚀殆尽,随后进入埋藏成岩阶段。马五段顶岩溶印迹主要发育于上部马五_4~马五_1亚段的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建造内,各类溶蚀孔、洞发育,迭加印支期和燕山期裂隙,形成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主要天然气储、产层。基于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建造及成因演化研究表明:目的层位主要沉积两类复合建造,一类为泥晶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组合,另一类为含硬石膏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的不等厚互层组合,其中硬石膏柱状晶呈星散状存在,硬石膏小结核常见中高成核数+中核径、中高成核数+小核径、低成核数+大核径叁种典型分布型式。上述硬石膏矿物均为局限(内)陆棚环境准同生期或早成岩浅埋藏期交代先期白云岩的产物,其数量多少取决于硬石膏开始析出时海水含盐度的高低,个体大小取决于海水中适合硬石膏生长的含盐度持续时间长短。此外,在马五_2下部及马五_3、马五_4中段,还发育鸡雏状白云质硬石膏岩和石膏岩。基于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特征研究发现:(1)硫酸盐岩溶解更加有利于白云岩储层形成:其一,岩溶水沿纵向通道下渗到潜水面后,首先使硬石膏结核水化为石膏,体积可增大30%,挤压周围基岩,而石膏进一步溶解成溶模孔,又对基岩释压,这一反复过程使溶模孔间产生大量裂碎缝。硬石膏溶模孔、裂碎缝共同组成有利的孔隙网络。另一方面,硬石膏溶解过程析离出SO_4~(2-),进入岩溶水后,可促使孔隙网络周缘白云岩扩溶,导致孔隙网络逐渐延伸、贯通,有利于地下水的循环交替,进一步增强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作用。此外,需注意的是,部分硫酸盐岩溶解对于岩溶储层形成也具破坏作用,如鸡雏状硬石膏岩富集层位,石膏遇水大面积溶蚀易形成洞穴,造成顶板岩石卸压,进而破裂垮塌,堆积基本不具孔隙的塌积膏溶角砾岩。(2)上述复合古岩溶作用相互迭加,依据岩溶类型及强度差异,可形成各类岩溶改造岩及岩溶建造岩:岩溶改造岩分为溶蚀岩、变形岩和交代岩,岩溶建造岩常见残积岩、塌积岩和冲积岩、填积岩、淀积岩。(3)基于岩溶特征识别,结合古构造及古地质图分析,进一步对前石炭纪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自西向东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岩溶台地与沟槽相间区块。各古地貌单元可识别出完整程度不一的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基于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型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储层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特定环境中沉积的含膏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复合建造。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是表生环境中复合古岩溶型孔、洞、缝的发育和保存程度,其次为埋藏岩溶及构造裂缝的迭加、改善作用。结合储渗网络发育演化及孔隙结构,划分了裂缝-溶孔型,裂缝-孔隙-溶孔型和孔隙型叁类主要储集类型,前者对储层贡献最大。储层物性较优的地层为马五_1亚段、马五_2亚段、马五_4亚段。基于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型储层评价研究发现:储层平面上常分布在岩溶台地,其古地貌平坦,慢速扩散型复合古岩溶作用发育,岩溶强度适中,岩溶溶蚀岩及伴生裂缝-溶孔型储层广泛发育和保存。岩溶高地及岩溶盆地以快速管道型复合古岩溶为主,岩溶强度高,岩溶建造岩大量发育,破坏了原有储层。岩溶台地中储层纵向上常位于水平潜流带-中等溶蚀亚带中,层状复合古岩溶形成大量硬石膏结核溶模孔,且沉淀、充填作用较弱。垂直渗流带次之,虽发育较高数量的半充填溶模孔,但常被来自风化壳顶部的铝土质泥岩再次充填。水平潜流带-强溶蚀亚带岩溶强度过高,原岩被大幅度破坏形成岩溶洞穴,充填的岩溶建造岩基本没有孔隙,深部缓流带岩溶水趋于过饱和,沉淀和充填作用极强。综合评价表明,优质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岩溶台地区域,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五_1~3、马五_1~2,其次为马五_2~2、马五_4~1、马五_1~4和马五_1~1小层。(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袁晓宇[6](2013)在《玉北地区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地质—地震综合预测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麦盖提斜坡玉北地区多口探井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岩溶型储层见到良好油气显示,展现出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是由于工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体系发育,使得该区鹰山组岩溶型储层的缝洞发育规模、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储层非均质性很强。这也使得后续布置探井接二连叁的失利,该区的勘探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对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主控因素、储层纵横向展布规律及岩溶发育模式需要全面的分析研究。文中提出地质地震综合预测的思路,以地质模式与认识为宏观指导与约束,充分发挥地震资料的空间连续展布优势,开展多种技术方法的地质地震储层综合预测。通过对玉北1井叁维研究工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的地质特征研究分析,鹰山组岩溶储层储集空间多样化,以裂缝、溶孔及小型溶洞为主,发育储层类型主要包括裂缝-溶孔型、裂缝型及溶孔型叁类。断裂体系、古地貌、构造运动、岩溶作用、不整合面共同控制着岩溶储层的发育,对储层有建设性改造作用。构造运动的破裂作用造成研究区断裂体系及区域性裂缝广泛发育,它们为岩溶储层发育所需要的流体提供了渗滤通道,进而控制了地表、地下径流方向,使得岩溶储层沿断裂带发育;构造运动控制地壳的隆升和沉降,决定了研究区的岩溶古地貌形态及地层暴露程度,古地貌控制岩溶发育的有利相带分布;不整合面控制岩溶发育期次。缝洞充填作用属于破坏性成岩作用的一种,降低了储层内部的油气储集空间。通过研究区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的讨论及储层发育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鹰山组储层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是断裂体系和岩溶古地貌,因此裂缝检测与古地貌恢复是对研究区岩溶储层预测的核心。古地貌岩溶斜坡上的岩溶高地残丘区是岩溶储层发育有利区带,岩溶发育范围与潜水面位置有关,古地貌恢复与分析为寻找储层发育区带指明了宏观方向;具体的储层展布特征需要利用包含丰富地质信息的地震资料,采用多种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综合进行研究分析。频谱分解技术通过不同频率调谐振幅值反映缝洞储层的展布;倾角方位角属性可以识别规模较大的断裂系统,体曲率属性能反映地层因构造弯曲变形破裂产生的裂缝,精细相干体技术能够高精度地识别地层的不连续性,改进的蚂蚁追踪算法能有效检测因地层挤压而产生的构造剪破裂缝、扩张裂缝,综合四种方法研究结果,划分裂缝发育区带;鹰山组储层基质孔隙度低,溶蚀孔、洞对该段储层孔隙度的贡献最大,通过孔隙度反演,识别溶蚀孔洞发育区带;最后以古地貌及断裂带作为研究区储层预测参考因素之一,裂缝及溶蚀孔洞作为判定储层发育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测井储层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的评价参考,同时还结合已钻井油气显示的情况进行地震储层综合预测,确定有利勘探区域。从地质角度考虑,对玉北地区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地震综合预测结果进行讨论,并给予地质合理性解释,实现完整的地质-地震储层综合预测。储层预测技术方法在研究区应用的有效性也得到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建立鹰山组岩溶储层发育模式,为玉北地区下一步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不同类型的储集体受控于不同的主控因素,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对应着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主控因素在地震上的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地球物理信息可以辅助储层主控因素的分析,同时在地震响应特征与主控不能匹配及合理解释时,能帮助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地质-地震储层综合预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王志萍[7](2012)在《四川盆地中部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特征及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岩溶学、测井地质学、地貌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资料、野外露头、钻井、测井、试油、岩心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岩溶特征进行系统解剖,建立区内岩溶结构模式;研究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岩性、古地貌和裂缝分布特征,采用“灰关联控制因素权重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分析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的展布规律。论文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在野外露头调查基础上,建立野外风化壳岩溶结构剖面。野外风化壳岩溶剖面纵向上具有良好的分带性,从上而下可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等四个带,地表岩溶带较少见。按照区内角砾岩结构和成分可将区内岩溶剖面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叁个岩溶带,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特征明显,易于识别。2、以野外露头、钻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建立雷顶风化壳岩溶剖面的风化壳岩溶的识别标志,包括地层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测井特征等。3、采用“从点到面”的方法,以典型区块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分析为基础,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特征。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龙岗区块的物性最好,磨溪及元坝次之。储层的岩性与物性具一定关系,白云岩的物性比石灰岩物性好。灰岩中以颗粒灰岩物性最好。颗粒云岩和粉晶云岩为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的主要储集岩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粒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为主;溶洞不太发育,主要分布在龙岗区块,元坝区块见少量小型溶洞。4、从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特征以及古气候、古构造、岩性几个方面对比国内几个典型的风化壳岩溶型储层,认为川中雷口坡组顶面从古气候及古水文条件、有利岩性及厚度条件、风化溶蚀时间等诸多客观因素方面都比国内其它碳酸盐岩缝洞性岩溶储层的形成条件差,客观上基本不具备全面发育大型岩溶(大型缝洞)的条件,风化壳岩溶型储层整体上发育程度有限,在局部发育程度较好。5、风化壳岩溶区域上主要受岩性(层位)控制,其次为古地貌,局部受裂缝影响。粉晶云岩、颗粒云岩是最有利于岩溶发育的岩性。岩溶斜坡上的溶高坪、溶坪是有利于岩溶发育的古地貌。6、选用“印模法”和“残厚校正法”对研究区古地貌进行恢复。“印模法”以雷口坡组顶面和须叁段底面为基准面,恢复出龙岗区块、磨溪区块、元坝区块以及界石场地区的雷口坡组顶部古地貌。“残厚校正法”以雷口坡组顶面和嘉二段顶面为基准面,采用0.2的校正系数恢复出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地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雷顶古地貌整体上为西南部陡,东北部缓的斜坡。龙岗、元坝、磨溪以及界石场地区古地貌均呈现东高西低之势,岩溶叁级古地貌单元为溶高坪、溶坪、缓坡、溶洼等。7、区内裂缝以构造缝为主,特征为以高角度缝为主;宽度较小,多小于1mmm;长度多分布在5-10cm间,为中裂缝;裂缝充填程度较弱,多未充填或半充填。8、在对典型区块的裂缝发育分布特征进行“古构造应力场有限元预测方法”预测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雷口坡组顶部裂缝发育分布进行预测。认为,四川盆地中部地区Ⅰ级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川中中部的北东向构造群和东北部北西向构造群中,如遂宁-岳池以南、潼南到合川以北,西充-广安以北,以及仪陇-营山-渠县一带,均处于断层发育程度高、规模大以及构造发育程度高的地区。9、采用“储层控制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灰关联分析法计算出龙岗区块岩性、古地貌、裂缝叁个因素的权系数分别为0.38,0.32,0.30,推广到川中叁者权系数分别为0.42,0.32,0.26。这与地质分析的叁者之间关系相符。接着,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后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认为,Ⅰ级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在龙岗-元坝区块和充西-蓬溪-南充一带。Ⅱ级储层发育区分布在龙岗-元坝区块、充西-蓬溪-南充,磨溪高科1井-安平1井-磨溪3井-龙女1井井区以及潼南地区的王家1井-磨溪7井-合川12井井区。(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2-06-01)
张涛[8](2012)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岩溶型储层形成与保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古岩溶作用,储层主要为岩溶型储层,大型洞穴、裂缝和溶蚀孔洞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岩心、钻井、分析化验数据、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建立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岩溶的识别标志,总结了岩溶储层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北部多期不整合迭加区厚层纯灰岩中优质岩溶储层发育受控于多期表生岩溶的“复合效应”,南部短期暴露地区有利储层形成受控于有利相带、古地貌、断裂-裂缝等多因素有效匹配的“联合效应”。总结了岩溶孔洞后期充填与保持的规律,建立了岩溶型储层复合-联合成因机理、地质模式与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模型。证实塔北地区存在加里东期运动及该期岩溶作用,指出早期断裂及伴生裂缝发育程度是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的主控因素,该期岩溶具有层控性,断控性,较强非均质性。该期岩溶的存在与发现,对塔河油田外围乃至整个塔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对塔河主体区储层影响最大,在构造运动阶段性发生和地层脉动式隆升的影响下,区域上形成叁套洞穴层,每个洞穴层发育期与盆地内沉积层序的高水位海平面稳定期对应,洞穴层序次为上老下新。塔河主体区发育岩溶壮年期的高幅度地貌非均质裂缝-洞穴储层,海西晚期岩溶对于奇中北部叁迭系覆盖区内影响较大,由于多期次岩溶迭加,岩溶残丘夷平作用强,处于岩溶发育的老年期,岩溶储层不发育。锶同位素在划分岩溶期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加里东中期岩溶形成的岩溶缝洞方解石,具有低~(87)Sr/~(86)Sr比值特征,~(87)Sr/~(86)Sr比值主要由围岩的重溶锶控制。海西早期岩溶形成的岩溶缝洞方解石具有高~(87)Sr/~(86)Sr比值特征,~(87)Sr/~(86)Sr比值受壳源锶和来自围岩的重溶锶控制;塔河地区洞穴充填体系包括重力坍塌、机械搬运沉积和化学充填叁类。北部以机械充填为主,南部以化学充填为主,主要受控于岩溶发育期次和古地貌特征。指出地表溶沟起源于密集落水洞的发育,地表河谷对应于近地表岩溶通道塌陷形成的表面凹坑,深埋阶段岩溶塌陷形成规模较大联合塌陷古洞穴系统,地震剖面上上显示为独特的圆形图案的断层(平面图)对应串珠状反射。利用、压力、产能流体资料对洞穴系统连通性法进行了分析。“串珠状”反射代表了优质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振幅变化率属性能较好地表征上奥陶统覆盖区岩溶型储层发育展布。振幅变化率中的强振幅变化区或条带代表了储层发育区,地震测井联合反演表明岩溶型储层主要发育在风化面以下200m左右,具有低波阻抗、低层速度、高孔隙度特征。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反射强度的方法预测洞穴系统的充填性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5-01)
倪新锋,张丽娟,沈安江,韩利军,乔占峰[9](2011)在《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近期获得重大突破的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其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岩芯、薄片、阴极发光、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测试分析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储层的基质孔渗极差,难以形成有利的储集空间,而次生孔隙(溶蚀孔洞、洞穴、裂缝等)构成了该区的主要储集空间。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储集层优势发育,是最有勘探价值的储集层。(准)同生岩溶作用、层间岩溶作用、顺层岩溶作用、潜山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是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的最主要成因,各种岩溶作用多期迭加、改造形成复合型优质岩溶储层。通过对岩溶作用过程的分析,认为储层的原生孔隙和沉积相带是次生孔隙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促进岩溶发育、控制储集体发育分布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杨海军,韩剑发,孙崇浩,王福焕,正岩[10](2011)在《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与油气勘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发育大规模岩溶缝洞型优质储层,目前已探明油气储量约2×108t。岩溶型储层以大型缝洞储集空间为主,贯穿于不整合面以下200m范围内,具有非均质变化的缝洞迭置连片且呈带状展布。这套储层既与岩溶古地貌相关,又受多成因、多期次成岩溶蚀、断裂裂缝、埋藏溶蚀迭加的综合控制,其中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不整合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横向展布规模,埋藏溶蚀是优化储集性能的关键。通过储层主控因素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储层迭合发育演化模式,综合预测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指出在勘探中要注重不同井区之间的储层类型和主控因素之差异性,优选主控因素以对勘探进行指导。(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岩溶型储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勘探突破,成为了当前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当前的研究虽已认识到该套储层的成因为丘滩相白云岩迭合岩溶改造作用而成,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对于该套储层的发育展布规律仍认识不清,进而限制了灯四段更进一步的高效开发。鉴于此,本文以现代沉积学、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掌握和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系统研究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型储层地质特征,并通过对灯四段岩溶作用机理和控制因素的探讨,最终明确灯四段有利岩溶型储层的发育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齐全的高石3井-高石7井区为重点解剖对象,进一步探索灯四段薄储层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取得成果如下(1)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灯四段储层主要发育于藻凝块云岩、格架云岩、藻迭层云岩和颗粒云岩中,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扩)残余粒间孔、格架间(溶)孔以及小尺度的溶洞系统。储层物性研究表明,灯四段储集体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以低孔低渗的特征。基于不同的储集相类型,最终将高磨地区灯四段储层分为针孔型、针孔-较小的溶蚀孔洞型、蜂窝状溶蚀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四类,为后文岩溶作用和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2)基于高石梯-磨溪地区丰富的叁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择龙王庙顶-寒武系底的印模地震厚度变化趋势来表征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并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主沟谷和迭合斜坡四个地貌单元。通过对不同地貌单元岩溶作用强度和储层发育情况的探讨,指出迭合斜坡和主沟谷区域是最有利的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3)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完成了灯四段岩溶作用的精细研究,指出表生期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最关键因素。并结合不同的识别特征,将表生期溶蚀作用进一步细分为大陆型早成岩期溶蚀作用和海岸带溶蚀作用,指出大陆型早成岩期溶蚀作用整体决定了灯四段岩溶型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而海岸带溶蚀作用则起到调整和改善储层横向分布的重要作用。(4)结合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完成了灯四段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规律研究,并结合储能系数和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优选结果,总结了高磨地区灯四段有利储集区带判别依据,指出储能系数值≥3.0,且位于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I 1区为最有利储集区带,而当3.0>储能系数≥2.0,且位于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的I2区则为次有利储集区带。(5)通过对高石3-高石7井及其邻近井区的精细解剖,最终形成了高磨地区灯四段薄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从岩溶古地貌出发,初步筛选有利区带;随后结合30HZ低频强振幅优势分布区明确目标范围,最终通过频率衰减特征和薄储层反演技术来确定目标靶位。通过与后期新完钻井进行成果对比,认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溶型储层论文参考文献
[1].张林,郭振华,罗瑞兰,张满郎,俞霁晨.川中高磨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岩溶型储层特征及开发建议[C].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2018
[2].金民东.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型储层发育规律及预测[D].西南石油大学.2017
[3].于靖波,李忠,杨柳,韩银学.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深埋岩溶型储层刻画及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16
[4].邹明玥,郑荣才.渤海湾盆地沙垒田潜山构造下古生界古岩溶型储层[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5].何江.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型储层评价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5
[6].袁晓宇.玉北地区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地质—地震综合预测技术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3
[7].王志萍.四川盆地中部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特征及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
[8].张涛.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岩溶型储层形成与保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9].倪新锋,张丽娟,沈安江,韩利军,乔占峰.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J].沉积学报.2011
[10].杨海军,韩剑发,孙崇浩,王福焕,正岩.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与油气勘探[J].石油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