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非点源论文_叶宏萌,袁旭音,林皓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非点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非点源,农业,流域,负荷,喀斯特,辽河,西山。

农业非点源论文文献综述

叶宏萌,袁旭音,林皓[1](2019)在《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评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已经成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污染源,具有显着的时空差异性。首先介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产生原因和特点,并针对农业非点源导致的氮磷流失风险进行介绍,包括风险评估方法(辨识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性的研究。总结国内运用氮磷及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已较为普遍,但尚局限于关键源区的筛选,并多集中于农业小流域或者局部的林业区,缺乏关键期的筛选。因此,今后亟待结合不同水文期的差异加强氮磷及综合流失风险的时空差异研究。(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郑淋峰[2](2019)在《丹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与景观格局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丹江流域发源于秦岭南坡,土层较薄,易被侵蚀,且流域坡耕地面积大,占总耕地面积的65%。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丹江流域主要污染形式为农业非点源污染。本文基于GIS、RS技术,探讨植被格局、土地利用格局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响应关系。通过对水质、植被、土地利用的研究,分析丹江水质污染现状,揭示丹江植被变化规律,并反演出丹江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模拟出2020年、2030年土地利用,最终得到非点源与景观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1)丹江流域上、中、下游监测点及排污口水质满足地表水标准,但是总磷、氨氮类农业非点源污染贡献率更高,具有较大的污染风险。年际变化而言,丹江流域水质变化稳定,季节化差异不明显,但是溶解氧差异明显: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夏季微生物繁殖直接影响水中溶解氧降低;7年共84次监测中,有82.14%处于清洁状态,16.67%处于轻度污染,且丹江流域污染以总磷和氨氮类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为主。(2)丹江流域植被恢复良好。流域年均NDVI呈现波动增长,最终稳定在0.71附近;NDVI季节性变化呈现“拱形”,与降水量趋势有很高的相似性;未来将呈现正持续性增长;估算出丹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得出丹江2002年、2015的平均覆盖度分别为60.3%和71.2%;植被景观特征:中、低覆盖度更加破碎,反映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优势度、丰富度降低;而高、极高覆盖度更趋于整体化,优势度和丰富度增加。(3)丹江流域城镇化加速明显。草地为该研究区的基质景观,草地面积>林地面积>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水域面积>未利用地面积;土地利用增长最快的是2005~2013年的城镇,变化率达到4.465%,降低最快的是2000~2005年的耕地,变化率为-0.785%;模拟出2030年的土地利用,相比2010年,城镇和林地分别增长了 4846 hm2、4276 hm2,草地减少9423 hm2;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区域破碎化,丰富度和优势种降低,景观的延展性、连接性变差,但是景观相互接触更多,多样性增加。(4)丹江流域农业非点源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有更好的响应关系。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与植被景观关联度排序上:氨氮>总磷>总氮>硝氮,农业非点源与土地利用景观都关联度排序上:氨氮>总磷>硝氮>总氮,但是均有较好的关联度;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与植被景观,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与土地利用景观的响应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通过引入植被覆盖度指数优化总磷与景观格局的回归模型,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最终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四个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科学的景观格局调整;通过计算模拟2030年的土地利用,进而估算,仅在土地利用的演变下,计算丹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变化,得出丹江源头依旧会是农业非点源的“重灾区”,总氮污染最为严重;根据丹江流域特点,提出上游生态保育,中游生态开发,下游生态恢复的治理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付饶,韩冬梅,杨旖旎[3](2019)在《农业非点源控制的美国经验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正处于攻坚期,但部分政策一定程度上缺少具体执行标准和规范,难以执行到位,法律法规碎片化、分散且难以评估执行效果。本文从美国治理非点源的国际经验出发,梳理了联邦层面的法律法规、农业环境管理机构的运作形式以及州层面流域管理规划和非点源控制计划。最后,根据国际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建议要求各省在农业规划中加入推进农业流域治理清单;二是建议制定流域地表水质达标规划,实现点源与非点源联合管理;叁是建议形成最佳管理实践规范技术指南,并对执行者进行相应补贴,形成监管机制;四是建议建立农业绿色补贴制度,鼓励地方形成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李辉耀,周建红[4](2019)在《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源污染负荷主要由点源污染(Point Pollution)与非点源污染(Non-Point Pollution)两部分构成,其中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商业污染、畜产污染;非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内街道路面、乡镇内农用耕地、自然环境内山林原野等。随着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提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近年来中国点源污染的排放情况严格控制在了相应的指标范围内,湖泊河流等水体的主(本文来源于《世界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张昊天,周忠发,刘贤梅,但雨生,蒋翼[5](2019)在《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平坝区境内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求喀斯特地区非点源污染源,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对红枫湖流域平坝区境内进行水系提取及流域划分,调查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畜禽散养、农村生活污水3大非点源污染源,并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乡镇TP、TN、COD、NH_3-N 4种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并利用GIS空间技术分析了各乡镇污染贡献度。结果表明:高峰镇总等标污染负荷比最高,为39. 8%,高峰、马场、乐平叁镇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之和超过80%。研究区化肥流失、禽畜散养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47%和39%,是红枫湖流域平坝区境内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对策。(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冯倩[6](2019)在《基于AnnAGNPS模型的灞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灞河是西安市的城中河,其发源于秦岭,下游与浐河相交后在高陵县汇入了渭河。灞河流域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渭河水质的优劣。灞河流域水体自净的能力远低于它所含纳的非点源污染物,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同时对西安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构建影响较大。因此,对灞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治理亟待解决。(1)本文以灞河流域为研究区,以灞入渭口作为流域出口,利用陕西省水利厅公布的2010~2017年丰水期径流日数据校验了AnnAGNPS模型模拟径流精度。年尺度下的径流深Re在-7~15%之间,Ens和R~2均大于0.90;月尺度和日尺度下Re稳定在10%以内,月尺度下率定期与验证期的R~2和Ens均大于0.85,相同的日尺度下R~2和Ens都大于0.65,AnnAGNPS模型在灞河流域径流的模拟精度较好。(2)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精度率定和验证,依据2018年5~7月的降雨事件实测数据。除过20180704的降雨事件,总氮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Re控制在±14%以内,总磷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e维持在10%~25%之间,总氮的模拟效果比总磷好。(3)Cell优化和地类演化后的模拟结果表明,灞河流域CSA取值为4.00 km~2,MSCL取值为400 m,划分Cell数873个,Reach为350。耕地单位面积总氮负荷随CSA的增大从39.06kg/ha减少到36.76kg/ha,建设用地单位面积总氮负荷从24.49kg/ha减少到23.76kg/ha,CSA的变化对各地类单位面积总磷负荷的影响不大。灞河流域从1996年到2016年地类变化明显,水域面积从17.47 km~2增加到68.10 km~2,径流量增大。(4)设置不同情景方案,进行模拟与分析,提出非点源污染管理对策和建议。极端气象条件下,5%保证率下的各地类单位面积产流>50%保证率>95%保证率,各地类单位面积总氮负荷和总磷负荷的趋势同步;部分子流域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浐河上游、荆沟峪两子流域;灞河中游、灞河上游两子流域;浐河上游、荆沟峪、灞河中游和灞河上游四子流域),总氮分别减少了3.48%、9.17%、12.65%,总磷分别减少了12.01%、12.23%、24.24%;当CN值下调10%、30%和50%时,总氮分别削减了18.15%、26.89%、38.4%,总磷分别削减率了10.09%、14.94%、23.24%;污染负荷优化后,削减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马浩[7](2019)在《辽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径流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模拟分析了辽河流域径流状况,分别运用辽宁省2012-2013年、2014-2015年监测断面日观测数据作为模型参数校验与适应性验证数据,其中模型敏感性参数调试主要包括土壤有效含水量、沟道曼宁系数以及曲线数CN值。研究表明:河流域地表径流月尺度模拟偏差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均在±12%以内,并且相关系数与效率系数均在0.80以上,径流模拟效果各评价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在辽河流域径流模拟中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理想的模拟效果;研究期间产流系数最小的为乔木林,径流深处于67.2-725.0mm范围。本研究可为关键性非点源区识别以及水质目标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唐洪松[8](2019)在《地方政府与农资经销商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理论方法,构建地方政府与农资经销商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中的行为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其策略均衡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农资市场,达到源头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目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与农资经销商的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只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二者混合策略分别为[(H1-H2)/E2,(E2+H2-H1)/E2)]和[(E2-K)/E2,K/E2];故笔者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资经销商违法销售的处罚力度和监督力度,以降低农资经销商违法销售的行为,亦应加强对农户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物品的指导和培训,同时还需要国家加大对地方政府及易于普及和推广的环境友好型农资物品研究的资金支持,并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从源头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田志强,丁春莲[9](2018)在《河套灌区总排干沟农业非点源氮污染负荷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日益突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探究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氮污染负荷状况。考虑灌区点源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和运移规律,依据总排干沟红圪卜断面2009~2014年水文水质同步观测资料,采用水文分割法研究农田排水TN污染负荷。结果表明:2009~2014年期间,总排干沟农田排水TN污染负荷平均为1 696. 49 t,占年总负荷量的31. 51%,虽然没有点源TN负荷比例高,但2012年以来农田排水TN污染负荷比例显着上升说明农业非点源污染在加剧。分析得出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农田排水量对防治农田排水污染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胡承婷,李建华[10](2018)在《西山岛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苏州市西山岛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运用优化后的输出系数法模型,对西山岛金庭镇2018年的非点源污染进行估算。非点源污染COD、总氮、总磷的年输出总量分别为91.65 t、20.14 t、4.66t。日常污水和果茶园是COD的主要污染源,生活垃圾和果茶园是总氮的主要污染源;总磷的主要污染物来源是生活垃圾和果茶园。并且根据污染负荷输出量的分析,对于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控制要集中在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果茶园污染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和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32期)

农业非点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丹江流域发源于秦岭南坡,土层较薄,易被侵蚀,且流域坡耕地面积大,占总耕地面积的65%。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丹江流域主要污染形式为农业非点源污染。本文基于GIS、RS技术,探讨植被格局、土地利用格局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响应关系。通过对水质、植被、土地利用的研究,分析丹江水质污染现状,揭示丹江植被变化规律,并反演出丹江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模拟出2020年、2030年土地利用,最终得到非点源与景观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1)丹江流域上、中、下游监测点及排污口水质满足地表水标准,但是总磷、氨氮类农业非点源污染贡献率更高,具有较大的污染风险。年际变化而言,丹江流域水质变化稳定,季节化差异不明显,但是溶解氧差异明显: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夏季微生物繁殖直接影响水中溶解氧降低;7年共84次监测中,有82.14%处于清洁状态,16.67%处于轻度污染,且丹江流域污染以总磷和氨氮类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为主。(2)丹江流域植被恢复良好。流域年均NDVI呈现波动增长,最终稳定在0.71附近;NDVI季节性变化呈现“拱形”,与降水量趋势有很高的相似性;未来将呈现正持续性增长;估算出丹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得出丹江2002年、2015的平均覆盖度分别为60.3%和71.2%;植被景观特征:中、低覆盖度更加破碎,反映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优势度、丰富度降低;而高、极高覆盖度更趋于整体化,优势度和丰富度增加。(3)丹江流域城镇化加速明显。草地为该研究区的基质景观,草地面积>林地面积>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水域面积>未利用地面积;土地利用增长最快的是2005~2013年的城镇,变化率达到4.465%,降低最快的是2000~2005年的耕地,变化率为-0.785%;模拟出2030年的土地利用,相比2010年,城镇和林地分别增长了 4846 hm2、4276 hm2,草地减少9423 hm2;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区域破碎化,丰富度和优势种降低,景观的延展性、连接性变差,但是景观相互接触更多,多样性增加。(4)丹江流域农业非点源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有更好的响应关系。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与植被景观关联度排序上:氨氮>总磷>总氮>硝氮,农业非点源与土地利用景观都关联度排序上:氨氮>总磷>硝氮>总氮,但是均有较好的关联度;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与植被景观,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与土地利用景观的响应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通过引入植被覆盖度指数优化总磷与景观格局的回归模型,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最终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四个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科学的景观格局调整;通过计算模拟2030年的土地利用,进而估算,仅在土地利用的演变下,计算丹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变化,得出丹江源头依旧会是农业非点源的“重灾区”,总氮污染最为严重;根据丹江流域特点,提出上游生态保育,中游生态开发,下游生态恢复的治理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非点源论文参考文献

[1].叶宏萌,袁旭音,林皓.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评估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9

[2].郑淋峰.丹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与景观格局的响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付饶,韩冬梅,杨旖旎.农业非点源控制的美国经验借鉴[J].中国环境管理.2019

[4].李辉耀,周建红.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研究概况[J].世界环境.2019

[5].张昊天,周忠发,刘贤梅,但雨生,蒋翼.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平坝区境内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J].环境工程.2019

[6].冯倩.基于AnnAGNPS模型的灞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特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7].马浩.辽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径流模拟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8].唐洪松.地方政府与农资经销商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博弈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9

[9].田志强,丁春莲.河套灌区总排干沟农业非点源氮污染负荷估算[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

[10].胡承婷,李建华.西山岛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控制[J].南方农业.2018

论文知识图

在环境中的释放[48]一9江苏省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区农业非点源TN负荷强度统计...研究区农业非点源TN空间分布图(2...农业非点源污染统计结果①和贵州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排放强度...

标签:;  ;  ;  ;  ;  ;  ;  

农业非点源论文_叶宏萌,袁旭音,林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