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探讨

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探讨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均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3h和24h集束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的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在血糖控制、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SOF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延缓或者逆转器官的衰竭,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治疗时机越早,病死率越低。

【关键词】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168-02

感染性休克,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伴休克,表现为严重感染导致的多组织器官功能的衰竭,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1]。其主要发病原因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入侵血液循环,改变血流动力学,影响体内各种免疫系统,使得大量的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组织细胞的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组织缺氧等。近年来,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3]。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集束化治疗,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9.73±2.49)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9.23±2.97)岁。实验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62.08±3.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

诊断标准:患者体温小于36℃或者大于38.℃,心率大于90次/min,呼吸频率大于20次/min,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9/L,有感染的现象,通过20mL/kg液体的复苏后动脉压小于65mmHg[3]。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主要内容有:充分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脏器功能的保护等常规治疗[3]。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3小时和24小时集束化治疗方案。

1.3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的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越低效果越好;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与SOFA的评分,见表1。

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与SOFA比较(x-±s。分)

3.讨论

集束化治疗,是依照治疗指南,当感染性休克确诊后立马展开并必须在短期内(3~24小时)立即实施的治疗手段,多重方法综合于此,形成集束化治疗[4]。此方法重点在于时间要求上,尽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前获取血培养的实施率、血清乳酸测定率、2h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h内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监测CVP和Scv02,开始积极液体复苏,并通过监测和调整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5]。在努力实现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的同时,还包括:①积极的血糖控制;②糖皮质激素应用;③机械通气患者平台压<30cmH,0;④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活化蛋白C(APC)[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极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凌诚.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3):58-59.

[2]安连朝,栗小提,王越.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早期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0):15665-15666.

[3]姚远,王甫誉,刘志新,曹月光,王仁平,方政晗.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行集束化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0):58-60.

[4]张丽.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2):95-96.

[5]张喜.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28):104-105.

[6]许中超,李土龙,叶天平.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0):1529-1530.

标签:;  ;  ;  

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