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燕
身份证号:4105041981****1527
摘要: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城市道路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开始对城市道路的设计进行优化和改造。在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能够抵御强降雨灾害,让我们的城市得到保护。当降雨量过大时,它可以吸收和积累雨水,必要的时候可以排放雨水,从而储存雨水、净化雨水在城市建设中得以实现。本文就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问题;建议
引言
所谓海绵城市建设,就是通过一些技术的手段的改造和优化,使得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起到吸水、蓄水的作用,有效的避免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并对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设计规划不科学,施工改造难度大,专业技术匮乏等问题。因此,研究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海绵城市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利用科学的技术对城市中的建筑、道路、绿化带等进行改造,使其可以像“海绵”一样,对雨水进行吸收、存储和消化,降低城市的内涝风险,丰富和净化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当城市发生缺水问题时,还可以利用海绵系统中蓄存的水,解决城市的用水问题。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留用雨水的能力。通过对城市各区域升级改造成“海绵体”,平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发挥其本职的功能,在发生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化作蓄水之地,容纳雨水,减少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被“海绵体”吸收的雨水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可以再次的被应用到城市的绿化灌溉、公共厕所冲洗以及洗车等其他方面,有效的缓解了城市的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从经济角度的情况来看,海绵城市的建设一方面降低了城市建设的成本和内涝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一方面还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
2绵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
虽然大多数的城市已经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引入城市的建设,但是实施的时间短,经验等不足,应用规模尚未实现。(2)在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时,没有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只是照搬国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导致达不到的预期效果。在许多的地方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相关基础设施与周围环境分离,没有考虑环境美化的后果,环境的美观效果受到了影响。(3)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不能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未能因地制宜,没有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规范。
3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其中的旱涝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地方已经形成雨季看海的现象。城市热岛、雨岛效应时有发生。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快速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的排水设施问题日趋显现,比如,排水管道的堵塞,城市管网的老化等等的问题。城市人口密集的同时还会引起水资源的不足,人类需要寻求新的水源。因此,如何的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显然就成为现在城市的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4建设海绵城市的思考
4.1因地制宜规划建设
海绵,一种抗摩擦用途的弹性材料,具有对水进行的吸收和放出,同时对水的进行净化的功能。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具有建设性具有海绵特性的城市设施,在下雨的时候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在雨后也可以将吸附存储的水加以在循环的利用。随着城市的建设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多偏向科技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环境的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对生活资源的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破坏,生态的逐渐退化等。但是对传统城市的开发和建设,使得城市下垫面过度的硬化,破坏了水的循环路径,对城市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针对每个城市不同的自然生态特征,规划建设“海绵城市”不应该照搬其他的城市的模式,而是应该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措施,才能够在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的同时,更加符合自身城市的需求,发挥“海绵城市”的最大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城市的河流分布、水资源环境、城市地质等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和经济高效的原则选择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以成都市为例:2016年通过制定《成都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定》,来规范和指导成都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只有对“海绵城市”进行加强规划和引导,才能够使“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加完善。
4.2创新海绵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完全的将其看作是一项技术工程,而应当将其看作是涉及城市体制改革的重大系统工程,必须实现生态技术与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通过协调城市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1)首先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前,应按照城市发展的目标进行事前规划,通过制度化的进行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随意性和碎片化的问题。(2)其次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关乎城市居民自身利益的重要公共事务,而城市居民又是城市生活和管理的主体,因此居民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对于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城市的主人,城市居民享有城市建设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居民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增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也变相的提高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质量。
4.3建设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海绵城市设施,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功能又具有多样化,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在城市建设中通过改变发展理念,改变以前城市建设中只强调雨水管网建设,简单通过雨水收集,管网集中排放到河道的处理方式,而是通过海绵城市设施的作用,通过对雨水的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减轻城市雨水管网的压力,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缓释。以成都市为例,今年雨季的集中暴雨,又对城市排水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建设海绵城市已经刻不容缓。“缺水、内涝、水脏,是成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因,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根据成都市特有的地理和水文条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了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车行道透水沥青、屋顶花园、市政绿道、湿地公园、立体绿化等措施,结合城市旧城改造、市政道路、城市景观工程项目,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屋顶绿化、透水铺装、多样植物的种植、增宽步道、增加了人性化设施、设置雨水花园等措施,利用周围的资源,考虑生态自然的发展,并对水资源进行明确的管理,以此来增加雨水的吸收渗透,保证水土蓬松,拓展城市建设低碳发展。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共建成8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新增公共绿地34.88万平方米,建成了中环路、三环路、府城大道等海绵型市政道路等城市海绵体,极大提高提高了城市排涝治涝能力。
结语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使用后社会效应的提升,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朱玲,徐兴,朱立国,姚华.无锡市海绵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J/OL].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6):17-18.
[2]李静.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22):47-48.
[3]蔺震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与新,2018(10):68-69.
[4]申晶,郭志伟.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初探[J].丝路视野,2017,(23):175.
[5]孙振勇,李钟宁,晁新秀.海绵城市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山东水利,2016,(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