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论文_白宝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属,结构,骨架,重氮化,氧化亚铜,糠醛,丙酸。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白宝生[1](2018)在《有机/无机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好的循环性能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当前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但是石墨提供的比能量(372 mAh/g)是有限的,所以寻找比能量大且循环稳定性好的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在所有的无机过渡金属化合物中,Si材料由于其理论比能量大(4200 mAh/g),工作电压低和储量丰富等特点而被广泛研究。但是循环测试中发现,Si材料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导致Si材料粉化,这不仅造成活性物质层与集流体发生分离,更重要的是活性物质层发生断裂阻碍了电子转移,而且在与电解质接触中会形成不稳定的SEI膜。以上因素导致循环中Si材料容量衰减特别快和差的循环性能。本文以碳纤维布为基体材料,采用电沉积和400°C退火两步简单的方法制得退火碳布镀铜集流体,与纳米硅做成半电池,在210 mA/g电流密度,电池初始容量1250 mAh/g,40次循环后容量保有率98%。循环性能的提升归因于粗糙的镀铜层在退火过程中产生的孔洞和铜突起,这种表面结构为Si材料的体积膨胀提供了缓冲空间。过渡金属氧化物M_xO_y(M=Fe,Co,Cu等)具有理论比能量大(约是石墨的2~3倍)、工作电位低和价格低廉等优势,但是循环性能很差。对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改性方法主要是从纳米化和制备复合材料两个方面。以Cu_2O为例,本文以碳纤维布为基体材料,通过一步简单的水热法在碳纤维表面生长出碳包覆的Cu_2O纳米球的复合独立电极材料(Cu_2O@C/CC),该复合材料可直接作为负极材料,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Cu_2O@C/CC复合电极循环60周期后可逆容量为590 mAh/g;即使在1 A/g大电流密度下,仍然有280 mAh/g的可逆容量。Cu_2O@C/CC复合独立电极良好的循环性能归因于碳包覆层形成的核壳结构抑制了Cu_2O的体积膨胀和碳纤维布提供的3D导电网络促进电荷转移。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以金属离子作为连接中心与有机物配体连接形成的配位化合物。MOFs材料的金属中心和有机配合物均有负载电荷的能力,因而具有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潜力。虽然MOFs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但是导电性差和循环中结构稳定性依然是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3D空间结构的[Mn_(1.5)(HCOO)_3]_∞MOFs材料的合成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通过物理表征研究了[Mn_(1.5)(HCOO)_3]_∞的空间构型和表面形貌;将其作为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30周期后可逆容量为280 mAh/g;即使在1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仍保持为125 mAh/g。同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表征充电态和放电态的[Mn_(1.5)(HCOO)_3]_∞电极材料,解释了其充放电的机理及结构稳定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8-02-01)

李秀秀[2](2017)在《基于后过渡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水氧化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利用并固定太阳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光合作用。光合系统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固定CO_2产生氧气的重要作用方式,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固定太阳能和人工催化水氧化产生O_2。因此,合成具有优良性能的水氧化催化剂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具有半夹心结构的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由于空间结构新颖,便于修饰,易于溶解,还能够调节氧化还原性能而受到广大研究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已有很多报道都有力的说明半夹心结构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水氧化的能力。本文合成了几种过渡金属与有机配体的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结构的设计、合成、表征和性能检测来证明该种类型的化合物更适于作为水氧化催化剂,并能更好的稳定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增加化合物的活性。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一、合成了新的基于金属钌的半夹心化合物[η-6-CyRu(L)(H_2O)](L为配体4-吡啶-2-乙烯基-8羟基喹啉,Cy为对甲基异丙基苯)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到了该化合物的晶体数据以及各项特征数据。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该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能,对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二、用金属有机化合物β-萘酚偶氮对苯磺酸钠(L2)与后过渡金属铜、镍、钴、锰的硝酸盐水合物合成了新的金属偶氮类化合物,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特征,并研究了它们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通过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发现在这四个化合物中,Co的偶氮类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能最好。叁、通过金属铜的硝酸盐与有机化合物3-(2-偶氮吡啶)-2-萘酚(L3)制备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通过核磁、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热重(TGA)、紫外可见(UV-vis)光谱、电化学等手段分别研究了化合物的稳定性,电子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用循环伏安法检测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能,发现在pH=11时该性能最强。另外,将该偶氮类化合物应用于化学水氧化,以Ce(Ⅳ)盐作为氧化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后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催化水氧化领域有着巨大潜力,为进一步探索后过渡金属水氧化催化剂奠定了基础,也为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开发太阳能提供了更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2)

祝亚静[3](2017)在《稀土和过渡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拥有多变的骨架结构,在多个领域如气体分离和储存、催化、药物释放、传感、发光和分子磁性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热情。如今人们致力于开发多孔发光材料,期望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小分子污染物和去除水体系中的有机染料。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过程中,合理地选择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可有目的的组装具有特定化学和物理性质的MOFs。芳香族羧酸配体拥有多样的配位模式以及如氢键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等超分子相互作用,是一类在MOFs骨架的合成中使用广泛的多功能有机配体。多羧酸有机配体由于更多样的配位模式和更复杂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在MOFs研究中备受重视。例如:2,6-萘二羧酸具有多种配位模式,高对称性和结构刚性,作为优良的桥连配体可以用来构筑出具有独特拓扑结构和优异性质的MOFs。近来,具有多羧基的联苯四羧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2’,4,4’-联苯四羧酸与关注度较高的3,3’,5,5’-联苯四羧酸相比,在MOFs领域还没有被充分的探索。由于2-和2’-羧酸官能团之间的位阻作用,两个苯环平面存在一定角度,所以2,2’,4,4’-联苯四羧酸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扭曲的Π-状有机次级结构单元(SBU)。这样一个独特的SBU与几何构型多样的无机SBUs结合,可能会组装出具有独特拓扑结构的MOFs。2,3’,4,5’-联苯四羧酸具有较低的对称性,展现了独特的配位几何结构,而且基于2,3’,4,5’-联苯四羧酸的MOFs很少被报道。此外,引入第二配体是一个构筑新颖结构MOFs的重要方法。例如,在以芳香羧酸为有机配体的合成中,引入棒状有机配体4,4’-联吡啶常常有利于诱导高维数骨架的生成。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溶剂热条件下,以刚性芳香二羧酸2,6-萘二羧酸(2,6-H_2NDC)为有机配体,以稀土元素为中心合成了八个新型同构的RE-MOFs,{[RE_2(NDC)_3(H_2O)_4]·(DMF)_4}n(RE=Eu(1),Gd(2),Tb(3),Er(4),Yb(5),Dy(6),Y(7),Lu(8))。对其拓扑结构分析表明,产物为一个2,4,5-连接的叁维网络,其Sch?fli符号为(42.62.82)2(42.63.85)2(6)。对化合物1-8性质研究表明:八个化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剂稳定性;化合物1,2,5,7,8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能。同时,化合物1对小分子有机溶剂表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化合物2的活化产物2A对有机染料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尤其是对结晶紫染料(CV+)的吸附性能最好。因此,化合物1可以用来检测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化合物2的活化产物2A可以用来移除水溶液中的有机染料。这些结果表明,RE-MOFs在发光材料特别是化学传感和发光温度计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二章)2、在溶剂热条件下,以刚性配体2,6-萘二羧酸(2,6-H_2NDC)为有机配体,同时引入4,4’-联吡啶为第二配体,以过渡金属锌为中心合成了一个1D链状MOF,[Zn_2(4,4’-Bipy)(CH3COO)_4H_2O](化合物9)。在水热条件下,以2,2’,4,4’-联苯四羧酸和2,3’,4,5’-联苯四羧酸为有机配体,以过渡金属锌为中心分别合成了一个2D层状MOF,H_4[Zn_5(BPTC)_2O_2(OH)_2(H_2O)_4](化合物10)和一个3D网状MOF,[Zn(H_2BPTC)]n(化合物11)。化合物9-11均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能。这项工作表明,化合物9-11在发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叁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胡朝文[4](2017)在《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结构的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阴极发生的氧气还原反应,动力学过程缓慢,需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能垒。商业化的贵金属碳载铂(Pt/C)氧还原催化剂虽性能优异,但成本高昂、储量有限且抗中毒能力差,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的推广应用。因此,研究开发低成本、高活性以及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类沸石咪唑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s)作为前驱体,利用其周期性排列的过渡金属-氮配位结构、叁维孔道和高比表面积等优势,通过高温热解制备了具有分级孔结构的过渡金属、氮共掺杂炭材料(TM-N-C)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孔结构和元素组成对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性地设计前驱体组成和结构,调控了催化剂孔结构与活性位,实现了 TM-N-C催化剂的可控制备。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粒径为300 nm的ZIF-67,高温热解制备了呈规则十二面体的Co-N-C催化剂,研究了热解温度对催化剂孔结构、比表面积、元素掺杂和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700℃时,Co-N-C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为320.1 m2g-1,微孔比例55.8%,介孔比例18.3%,N掺杂量8.33 at.%、Co纳米颗粒呈团聚状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Co-N-C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中表现出与Pt/C接近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优异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改善Co纳米颗粒分散特性、优化孔结构,进一步提高Co-N-C催化活性,采用室温种子生长法合成了粒径约为1 μm的以ZIF-8为核、ZIF-67为壳的ZIF-8@ZIF-67,通过高温热解制备了具有分级孔结构的钴、氮共掺杂炭纳米多面体(Co,N-HCNP)催化剂。结果表明,当调控Co/Zn比为0.1时,制备的Co,N-HCNP催化剂比表面积为632.5 m2 g-1,具有外部介孔-内部微孔的分级孔结构,微孔比例69.4%,非微孔比例30.6%。研究发现ZIF-8核有助于ZIF-67壳层均匀热解,从而促进了 Co基金属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N-HCNP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碱性电解质中半波电位达到0.855 V,超过Pt/C(0.846 V),稳定性和抗甲醇毒化能力亦明显优于Pt/C。最后,在ZIF-67中引入铁掺杂,设计制备了具有双活性位点的铁、钴、氮共掺杂炭纳米多面体(Fe,Co,N-HCNP)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大幅度提升。通过控制无氧环境、优化金属离子与2-甲基咪唑摩尔比、优化Fe/Co摩尔比例,首次合成了 Fe2+和Co2+均与2-甲基咪唑四配位的、具有规则多面体形貌的双金属Fe,Co-ZIF,高温热解制备了具有Fe-Nx和Co-Nx双活性位点的铁、钴、氮共掺杂炭纳米多面体(Fe,Co,N-HCNP)催化剂。研究发现,随着Fe/Co比例的升高,金属基纳米颗粒分散更加均匀,微孔比例逐渐提高;当Fe/Co比例为0.3时,制备的Fe,Co,N-HCNP催化剂具有最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在碱性电解质中,Fe,Co,N-HCNP的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超过商业Pt/C 38 mV和29 mV;在酸性电解质中,半波电位达到0.764 V,接近Pt/C(0.814 V)。(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6)

杨永权[5](2017)在《过渡金属复合材料催化转化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制备有机小分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逐渐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现象,因此,寻找理想的清洁能源并加以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常被看作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重要能源的替代品,所以,开发生物质能是现今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之举。最近,科学家们逐步开发和研究利用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转化生物质合成工业燃料和具有高价值的化学品。在众多的研究里,催化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合成高附加价值的有机小分子备受关注,这些有机小分子能被有效利用到工业、农业和制造业中。第二章中,针对催化乙酰丙酸甲酯合成γ-戊内酯、1,4-戊二醇和正戊醇的反应,我们利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了各种铜负载氧化锆的催化剂,并研究了影响该催化剂催化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铜锆摩尔比为2.5:1,焙烧温度为550°C时制备的2.5-CZ-550催化剂活性更高,因为其表面拥有更多的活性组分、丰富的酸含量和适当的比表面积。在各自最佳的反应条件下,γ-戊内酯、1,4-戊二醇和正戊醇的产率分别能达到75%、39%和13.8%。在第叁章里,针对催化葡萄糖合成5-羟甲基糠醛的反应,我们利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了各种磷酸锆负载纳米二氧化碳过渡金属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影响其催化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锆磷投料摩尔比为1:1,掺杂二氧化钛量为0.2g制备的1-ZP-TiO_2-0.2催化剂活性更高,因为其拥有更多的酸含量、更为合适的Lewis酸/Br?nsted酸比例。此外,温度的控制和催化体系的选择对催化反应的结果有显着的影响,在180°C下饱和氯化钠溶液-四氢呋喃体系中,1-ZP-TiO_2-0.2催化葡萄糖合成HMF转化率和产率分别能达到90%和50%。(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邓维,姚子健[6](2016)在《含硫碳硼烷配位的后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及其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金属含硫族化学是现代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充分展示了硫族元素和金属中心配位的多样性.综述了各类含硫碳硼烷配体的制备及其与后过渡金属化合物(主要包括第九、十和十一族金属)之间的反应性,且对相应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在金属—金属成键、小分子活化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秀云,姚晓静,王金兰[7](2016)在《半有机过渡金属叁明治化合物修饰下的石墨烯的电磁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节石墨烯的电磁性质是实现其开关器件应用的关键问题。利用第一原理计算,我们系统的研究了半叁明治有机金属叁明治化合物,TMCp-(Cp=cyclopentadienyl,C_5H_5,TM=Sc-Ni),修饰下的双层石墨烯的几何结构和电磁性质。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TMCp-基团的吸附可以向石墨烯中引入很高的磁矩,另一方面,由于TMCp-向其临近的石墨烯层转移的电子打破了石墨烯的内在电子对称性,双层石墨烯之间内建电场的存在有效地带开了石墨烯的能隙。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双边吸附F/NO_2和TMCps-分别在双层石墨烯上注入电荷和空穴,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内在电场和增加能隙,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费米面调节到导带和价带的中间。其中,研究结果发现FeCp@BLG@NO_2和FeCp@BLG@F在K点的带隙分别达到366.1meV和988.9meV。我们的研究为调制石墨烯的电磁性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期刊2016-07-01)

王丹[8](2016)在《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双光子吸收性质和生命过渡金属离子双光子荧光探针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如叁维可控双光子光解药物释放,双光子生物荧光标记,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TPFM)等。TPFM是结合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和双光子激发技术的一种新技术。与传统的单光子荧光显微成像(OPFM)相比,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具有突出的优点:定位准、穿透性强,分辨率高,同时可避免光损伤和光漂白,此外,双光子荧光显微还可以实现暗场成像和降低信噪比等。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这些特性使得其对于生物成像的发展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探针与TPFM相结合,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成像工具。但是到目前为止,能够有效地用于实际应用的双光子探针分子十分有限,这严重限制了TPFM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完善双光子荧光探针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原则,设计合成各种有效的、特定应用的双光子探针分子对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获得更大范围的应用十分重要。生命过渡金属离子双光子荧光探针材料是一个亟待深入和完善的研究领域,也是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本论文基于从头计算的量子化学理论,利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对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性质以及生命过渡金属离子(Zn~(2+),Cu~(2+))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分子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揭示探针分子结构与双光子吸收性质间的内在联系,为探索具有大的TPA截面值(δmax)和强上转换荧光的新探针提供指导原则和重要信息,并提供性能优良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备选分子。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ZINDO-SOS方法研究了一系列D-π¢-A-π-[M]-π-A-π¢-D型和A¢-π¢-A-π-[M]-π-A-π¢-A¢型镍(II)、钯(II)、铂(II)乙炔基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性质。结果表明,δT max值随着镍(II)、钯(II)、铂(II)的顺序依次增加,而金属钯(II)对单、双光子吸收光谱的蓝移有突出的贡献。中心金属和共轭有机片段之间的电荷转移在TPA跃迁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中心金属增加配体长轴方向的共轭长度,导致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增大。D-π¢-A-π-[M]-π-A-π¢-D型分子的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值(δTmax)小于A'-π'-A-π-[M]-π-A-π'-A'型分子的截面值。在D-π¢-A-π-[M]-π-A-π¢-D型分子中,利用叁苯胺端基、苯并噻二唑连接桥以及叁甲基磷配体,可以得到一个大的δT max。(5)对于A'-π'-A-π-D-π-A-π'-A'型分子,利用2,2-并噻吩端基和2,1,3-苯并噻二唑桥可以获得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4-甲基吡啶和叁甲基磷是很好的配体。这项工作为寻找性质优异的双光子金属探针奠定了基础。2.对一系列细胞内自由锌离子(Zn~(2+))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OPA,TPA和荧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对结合能(ΔE),结合焓(ΔH),吉布斯自由能(ΔG),和稳定化能(E2)的分析表明,所设计的探针分子对Zn~(2+)有高的灵敏度。OPA性质研究表明,结合Zn~(2+)后OPA光谱几乎不变。对探针的荧光性质和PET机制研究表明,除了AZn5和AZn6,其他的分子荧光淬灭,与Zn~(2+)络合后,荧光打开。这些结果表明,除了AZn5和AZn6分子外,这一系列的化合物可以成为较好的关-开型荧光成像试剂。双光子吸收过程中,大多数分子的TPA峰位于720-860 nm范围。同时,探针与Zn~(2+)络合后,其δmax有3-7倍的增长。因此,合理改变和修饰荧光团,可以得到理想的细胞内Zn~(2+)TP荧光成像探针。这系列拥有DCS基团的化合物拥有巨大的潜力,可望成为快速检测体内Zn~(2+)的优良TP荧光成像试剂。3.在5,5'-bis((E)-2-(9-methyl-9H-carbazol-3-yl)vinyl)-2,2'-bipyridine(GBC)探针分子的基础上,通过在不同活性位点的取代以及与不同端基的修饰设计了一系列新的联吡啶类锌离子双光子荧光探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DFT(TD-DFT)对该系列分子在乙腈溶剂中的几何优化、NBO分析、产物分子的稳定性、OPA光谱和电子结构、TPA性质以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计算,表明以顺式-联吡啶为中心时GBC具有最稳定的结构。这些探针分子在300-390nm范围内具有明显的OPA光谱,在600-672nm的范围内有TPA光谱,在368-530nm范围内具有荧光发射。对于大多数分子,与Zn~(2+)结合后,其OPA光谱,荧光光谱和TPA光谱红移,双光子吸收截面(d)增加。但Zn~(2+)几乎不参与光学过程,仅仅增加了分子中心部分的吸电子能力。更重要的是,5,5¢位的取代可以得到最大的d值和近红外可见的荧光发射波长,这有利于Zn~(2+)的准确识别。此外,5,5'位点端基给电子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光谱的红移和d值的增加;端基受电子基团的取代可以导致光谱蓝移和d值下降。这些取代和修饰不影响探针螯合Zn~(2+)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所设计分子T-1和T-3具有比GBC分子更大的TPA响应;T-6分子与T-6-Zn~(2+)分子具有相同的最大TPA波长,这有利于Zn~(2+)的识别以及简化实验方法。4.理论设计与研究了一个活体细胞内Cu(II)FRET机制的比率型双光子荧光探针2a,验证了该探针可通过F?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实现荧光成像的过程,并分析了FRET的效率。新的探针分子2a在450 nm处有OPA峰,并且在500 nm处有荧光发射。随着Cu~(2+)的加入,探针2a被Cu~(2+)催化水解,酰肼环开环形成2b分子,其发射光谱从500nm红移到630nm,荧光信号的明显变化显示了Cu~(2+)的识别。FRET效率的分析表明,2a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因此判定探针2a是更有效的基于FRET机制检测Cu~(2+)的比率型荧光探针。更重要的是,我们预测新的探针分子2a在近红外光区域有一个大的TPA峰。因此,可以推断探针2a是双光子激发的FRET比率型Cu~(2+)荧光探针,并验证了用于单光子探针的传感机制在双光子模式中同样有效。我们希望详细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合成Cu~(2+)响应的双光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比率型荧光生物成像试剂提供一份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刘凯[9](2016)在《过渡金属催化重氮化合物的有机串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氮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现在的有机化学合成中。其经过过渡金属催化可形成金属卡宾,并继续参与一系列化学反应。另外,过渡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合成高效性等特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在过渡金属催化重氮化合物的串联反应中,人们可以从相对简单易得的非环状原料出发,在高效地合成可能具有潜在一定生物活性的分子方面起到无法比拟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铜和铑进行催化重氮和炔胺类的化合物串联环化反应,立体多样性的合成五元氮杂环类化合物(2,3-二氢吡咯,2-亚甲基吡咯烷和3-亚甲基吡咯烷)进行展开的。在反应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对原位生成的中间体的捕捉。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发现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合成方法,来制备2,3-二氢吡咯和2-亚甲基吡咯类衍生物。这种方法是以炔胺和重氮化合物为底物,在CuCl催化下经过联烯酸酯中间体,并且随后发生氢胺化反应的过程。同之前文献报道相比,氨基联烯酸酯中间体会发生分子内的氢胺化反应,并且可以形成不同的环化产物。第二部分,我们又研究了铑催化的N-H键插入与Conia-ene环化的串联反应,反应可以合成多种不同取代基的3-亚甲基吡咯烷类化合物。我们也成功的在反应中分离到N-H键插入中间体,并且验证了此反应过程。(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孙肖朋[10](2016)在《有机膦酸构筑的多钼氧簇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膦酸兼具有机物柔软、可修饰和自身高熔点、高强度等特性,在医药、材料和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多金属氧簇也称多酸,其阴离子具有丰富的表面氧原子,表现出较强的配位能力,已逐渐成为构筑结构新颖、性能优良化合物的无机构筑块。近年来,关于有机膦酸构筑的多金属氧簇的研究已经成为多酸的热点研究方向。本论文以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有机膦酸构筑的多钼氧簇过渡金属化合物为研究内容,成功制备出叁个系列有机膦酸构筑的多钼氧簇过渡金属化合物,并对合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稳定性、磁学性质以及部分化合物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化合物主要晶体学数据如下:选取草甘膦配体,与钼酸钠和过渡金属盐等反应,成功合成出叁例草甘膦构筑的杂多钼氧酸盐过渡金属化合物:1.CsNa_9[H_2{Ni_3O_2(H_2O)_6}(PMo_6O_21)_2{Ni(OOCCH_2NHCH_2PO_3)_2}_3]·21H_2O(1)单斜晶系,C_2/c空间群,a=14.8247(8)?,b=45.237(2)?,c=18.8324(9)?,β=103.371(10)°,Z=4,V=12287.1(11)?3,R1=0.0439,w R2=0.1332[I>2σ(I)].2.Cs_2Na_8[H_6{Co(H_2O)_4}3(SeMo_6O_21)_2{Co(OOCCH_2NCH_2PO_3)_2}_3]·15H_2O(2)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4.7461(15)?,b=30.373(2)?,c=19.1068(12)?,β=108.427(10)°,Z=4,V=13624.5(15)?3,R1=0.0801,w R2=0.2159[I>2σ(I)].3.Cs_2Na_9H_3[H_6{Ni(H_2O)_4}(SeMo_6O_21)_2{Ni(OOCCH_2NCH_2PO_3)_2}_3]·18H_2O(3)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4.636(13)?,b=29.597(15)?,c=18.719(9)?,β=107.282(8)°,Z=4,V=13032(11)?3,R1=0.0953,w R2=0.2417[I>2σ(I)].选取利塞膦酸配体,与Na_2HPMo_12O_40·14H_2O和过渡金属盐等反应,成功合成出六例利塞膦酸构筑的同多钼氧酸盐过渡金属化合物:4.Cs_4Na_2[{NiO(H_2O)_2}(Mo_2O_5L)]2·14H_2O(4)叁斜晶系,P-1空间群,a=9.5342(5)?,b=9.9664(5)?,c=15.7346(9)?,α=79.292(10)°,β=77.093(10)°,γ=81.612(10)°,Z=1,V=1423.45(13)?3,R1=0.0340,w R2=0.0840[I>2σ(I)].5.Cs_4Na_2[{CoO(H_2O)_2}(Mo_2O_5L)]2·14H_2O(5)叁斜晶系,P-1空间群,a=9.532(8)?,b=9.9786(9)?,c=15.7475(13)?,α=79.448(2)°,β=77.460(2)°,γ=81.538(2)°,Z=1,V=1428.4(2)?3,R1=0.0485,w R2=0.1087[I>2σ(I)].6.Cs_2Na_2H[(CrO_2){(Mo_2O_5)(HL)}2]·15H_2O(6)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0.701(2)?,b=20.168(4)?,c=12.199(2)?,β=96.240(3)°,Z=2,V=2617.1(9)?3,R1=0.0991,w R2=0.2681[I>2σ(I)].7.Cs_(10)Na_4H_8[MnⅣO_2{HL(Mo_2O_5)MnⅡO_2(H_2O)(Mo2O4)L}2]2·26H_2O(7)叁斜晶系,P-1空间群,a=13.2365(14)?,b=15.2994(16)?,c=31.481(3)?,α=103.360(2)°,β=96.556(2)°,γ=101.389(2)°,Z=1,V=5994.7(11)?3,R1=0.1026,w R2=0.2798[I>2σ(I)].8.Na_6H[(Mn O_2){(Mo_2O_5)L}2]·16H_2O(8)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0.727(12)?,b=20.853(2)?,c=12.309(14)?,β=96.729(2)°,Z=2,V=2734.4(5)?3,R1=0.0786,w R2=0.2176[I>2σ(I)].9.Cs_5Na_2[(CrO_2){(Mo_2O_5)L}2]·15H_2O(9)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6.3213(18)?,b=17.5156(18)?,c=18.3267(19)?,β=93.470(2)°,Z=4,V=5229.6(10)?3,R1=0.0416,w R2=0.1041[I>2σ(I)].选取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配体,与Na_2HPMo_12O_40·14H_2O和过渡金属氯化物等反应,成功合成出两例HEDP构筑的同多钼氧酸盐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例HEDP构筑的同多钼氧酸盐:10.Na_7H[NiO_2{Mo_2O_5(O_3PCH_3C(O)PO_3)}_2]·28H_2O(10)叁斜晶系,P-1空间群,a=9.2505(9)?,b=10.8049(11)?,c=14.3226(13)?,α=84.259(2)°,β=84.085(2)°,γ=65.298(10)°,Z=1,V=1291.1(2)?3,R1=0.0373,wR2=0.0959[I>2σ(I)].11.Na_8[CoO_2{Mo_2O_5(O_3PCH_3C(O)PO_3)}_2]·24H_2O(11)单斜晶系,C_2/c空间群,a=23.594(16)?,b=9.8626(6)?,c=21.1105(14)?,β=90.840(10)°,Z=4,V=4911.8(6)?3,R1=0.0386,wR_2=0.0954[I>2σ(I)].12.Na_5[(Mo_2O_6)(O_3PCH_3C(O)PO_3)]·14H_2O(12)叁斜晶系,P-1空间群,a=8.5603(17)?,b=9.5009(19)?,c=16.695(3)?,α=84.052(3)°,β=82.825(3)°,γ=82.084(3)°,Z=2,V=1329.2(5)?3,R1=0.0604,w R2=0.1854[I>2σ(I)].(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6-06-01)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界利用并固定太阳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光合作用。光合系统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固定CO_2产生氧气的重要作用方式,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固定太阳能和人工催化水氧化产生O_2。因此,合成具有优良性能的水氧化催化剂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具有半夹心结构的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由于空间结构新颖,便于修饰,易于溶解,还能够调节氧化还原性能而受到广大研究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已有很多报道都有力的说明半夹心结构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水氧化的能力。本文合成了几种过渡金属与有机配体的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结构的设计、合成、表征和性能检测来证明该种类型的化合物更适于作为水氧化催化剂,并能更好的稳定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增加化合物的活性。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一、合成了新的基于金属钌的半夹心化合物[η-6-CyRu(L)(H_2O)](L为配体4-吡啶-2-乙烯基-8羟基喹啉,Cy为对甲基异丙基苯)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到了该化合物的晶体数据以及各项特征数据。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该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能,对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二、用金属有机化合物β-萘酚偶氮对苯磺酸钠(L2)与后过渡金属铜、镍、钴、锰的硝酸盐水合物合成了新的金属偶氮类化合物,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特征,并研究了它们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通过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发现在这四个化合物中,Co的偶氮类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能最好。叁、通过金属铜的硝酸盐与有机化合物3-(2-偶氮吡啶)-2-萘酚(L3)制备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通过核磁、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热重(TGA)、紫外可见(UV-vis)光谱、电化学等手段分别研究了化合物的稳定性,电子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用循环伏安法检测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能,发现在pH=11时该性能最强。另外,将该偶氮类化合物应用于化学水氧化,以Ce(Ⅳ)盐作为氧化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后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催化水氧化领域有着巨大潜力,为进一步探索后过渡金属水氧化催化剂奠定了基础,也为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开发太阳能提供了更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白宝生.有机/无机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2].李秀秀.基于后过渡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水氧化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

[3].祝亚静.稀土和过渡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胡朝文.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结构的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5].杨永权.过渡金属复合材料催化转化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制备有机小分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6].邓维,姚子健.含硫碳硼烷配位的后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及其合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张秀云,姚晓静,王金兰.半有机过渡金属叁明治化合物修饰下的石墨烯的电磁性质[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2016

[8].王丹.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双光子吸收性质和生命过渡金属离子双光子荧光探针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刘凯.过渡金属催化重氮化合物的有机串联反应研究[D].常州大学.2016

[10].孙肖朋.有机膦酸构筑的多钼氧簇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D].河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活泼氢类催化CE和CE自催化固化反应机理...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氰酸酯固化反应...八面体与平面四方形构型的简化能态模...两种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CE固化反应机...不同高阶态对发光叁重态T1的SOC及CI的...

标签:;  ;  ;  ;  ;  ;  ;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论文_白宝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