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静论文-陈汉锋

刘仁静论文-陈汉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刘仁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仁静,恽代英,共产主义小组

刘仁静论文文献综述

陈汉锋[1](2019)在《恽代英和刘仁静亲疏转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恽代英和刘仁静都出生于湖北,都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早期青年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党早期成立时的重要组织者。随着两人各自对革命事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却在革命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及至最终分道扬镳,走向革命的两端……六聚六散二人从1917年湖北相识到1929年党派恽代英去找刘仁静谈话共经历6次别离,10余年间互相帮助、影响,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本文来源于《党史文汇》期刊2019年06期)

王瑄[2](2018)在《刘仁静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贡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仁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年轻的代表,同样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逐步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由于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学生领袖。五四运动之后,刘仁静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着,积极投身到马克思主义着作的翻译工作,参加到与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的论战之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创办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份刊物——《先驱》,向广大青年介绍苏俄十月革命及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他被选为团中央中央局委员长,主持团的工作,协助创办《中国青年》,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把重心从学生运动转为工人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刘仁静一生坎坷,但在早期,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了贡献,对当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8-05-30)

马晴,臧子明,宋业臻[3](2017)在《论李汉俊、刘仁静建党观念的分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因"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代表李汉俊和刘仁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本文以此冲突为切入点分析两种建党观念的异同,并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产生冲突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7年07期)

刘斌[4](2015)在《刘仁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研究(1919-1927)》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仁静是党的创建者之一,也是早期党内重要的理论工作者。在北大求学期间,刘仁静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逐渐完成由激进爱国青年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一大”以后,刘仁静一方面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另一方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刘仁静在理论战线上的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分析了刘仁静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背景和主观条件,重回历史现场探寻刘仁静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并投身革命斗争的原因。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苏俄十月革命的现实启示以及良师益友的提携帮助构成了刘仁静皈依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条件;其本人怀抱赤诚之心,探寻救亡之道,并且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刘仁静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理论上,他积极介绍十月革命,宣传劳工运动和社会革命观;实践上,刘仁静以宣传媒介为手段活跃在理论战线上,积极办刊、撰稿,并且参与理论论战。值得一提是,刘仁静不仅参与建党,并且还是团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并且在共产国际“四大”上代表中共进行发言。刘仁静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坚定坚持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并且还有开阔的国际眼光。当然他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马克思主义系统性认识不足、实践经验的不足,这是当时情境下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仁静以其青年人的锐气和活力奉献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其人生历程的不少闪光时刻与中共党史的重要事件相契合。本文探讨刘仁静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一方面可以探寻那个时代的先进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种种探索,另一方面也能以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个体为视角来观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具体进程和演变,因此对当前形势下继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以及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楠[5](2015)在《刘仁静曲折的人生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仁静曾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一大"13位代表中,刘仁静当年只有19岁,是最年轻的一个。这位来自湖北应城的热血男儿,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美好向往,投身滚滚的革命洪流。然而,在这滚滚的洪流中,他人生的航船却偏离了航向……大学以前的经历1902年3月,刘仁静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城关。小时候,在应城小学读书,1914年春,考入武昌博文书院,两年后升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就读。在此期间,刘仁静阅读了一些当时比较进步的刊物,如《新青年》、《甲寅》、《科学》等。刘仁静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特(本文来源于《工会信息》期刊2015年08期)

[6](2015)在《最年轻和最后去世的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最年轻的叫刘仁静,一大召开时,他年仅19岁。1926年9月,刘仁静赴莫斯科学习,倾向托洛茨基的观点,成了托的信徒。回国后,刘仁静公然鼓吹托洛茨基的理论,顽固坚持托派思想。1929年刘仁静被开除党籍。之后,刘仁静因其阶级调和的思想亦被托派开除。抗战前,他倒向了国民党,倒向叁青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刘仁静携妻儿跟随逃难,逃到西安。(本文来源于《百年潮》期刊2015年03期)

薛海玲,张冰[7](2014)在《略论刘仁静的思想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早年是北京大学的才子,他在北京大学先后就读物理系、哲学系和英语系,因为跨系科学习和其他原因,他虽然没有取得北京大学的毕业证书,但与张国焘、邓中夏并称为"北大叁杰"。刘仁静是中国托派的领军人物之一,托派影响了他的一生。考察刘仁静一生的思想轨迹,有两个节点值得注意:一是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二是1929年单枪匹马到欧洲寻访托洛茨基。尤其是第二个节点,几乎改变了刘仁静的一生。(本文来源于《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徐光寿[8](2013)在《刘仁静对陈独秀的追随和离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仁静,1902年生于湖北应城县,与陈独秀次子陈乔年同年,是陈独秀理所当然的晚辈。从14岁起,刘仁静就开始接受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开始对陈独秀的思想追随。而行动的追随始自北京大学,刘仁静1918年考入北大,参加以陈独秀为"总司令"的着名的五四运动。此后,刘仁静加入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共一大,且与各地代表公推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开始了组织上的追随。1922年底,刘仁静(本文来源于《党史纵览》期刊2013年09期)

田子渝[9](2012)在《刘仁静在《先驱》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1922年1月15日创刊的《先驱》,学界对它的定位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个刊物。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全面。因为这个时期,中共没有全国性的刊物,中共中央刊物《新青年》1921年底出版到第9卷第5号后,一度休刊,直到1922年7月出版第9卷第6号,而此前《共产党》月刊已停刊,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也才与读者见面。也就是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中共中央没有宣传刊物,在这样的"真空"时段,《先驱》实际上起(本文来源于《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马建萍[10](2012)在《刘仁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仁静,这位曾经北大的高材生,昔日中共"一大"的最年轻代表,在他饱浸风雨的人生道路上,有过中流击水置身时代前列的光辉岁月,也有过人生航船一度迷惘偏离了方向的黯淡时光。深入认识刘仁静的历史处境及其身在其中所做出的历史选择,不难发现他始终未曾轻易地改变和放弃自己的理想。年少有志的刘仁静在武昌、在北京,呼吸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新空气,接触到了闻所(本文来源于《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刘仁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仁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年轻的代表,同样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逐步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由于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学生领袖。五四运动之后,刘仁静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着,积极投身到马克思主义着作的翻译工作,参加到与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的论战之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创办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份刊物——《先驱》,向广大青年介绍苏俄十月革命及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他被选为团中央中央局委员长,主持团的工作,协助创办《中国青年》,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把重心从学生运动转为工人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刘仁静一生坎坷,但在早期,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了贡献,对当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仁静论文参考文献

[1].陈汉锋.恽代英和刘仁静亲疏转变探析[J].党史文汇.2019

[2].王瑄.刘仁静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贡献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8

[3].马晴,臧子明,宋业臻.论李汉俊、刘仁静建党观念的分歧[J].世纪桥.2017

[4].刘斌.刘仁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研究(1919-1927)[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5].王楠.刘仁静曲折的人生路[J].工会信息.2015

[6]..最年轻和最后去世的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J].百年潮.2015

[7].薛海玲,张冰.略论刘仁静的思想轨迹[J].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2014

[8].徐光寿.刘仁静对陈独秀的追随和离弃[J].党史纵览.2013

[9].田子渝.刘仁静在《先驱》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J].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2012

[10].马建萍.刘仁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2012

标签:;  ;  ;  

刘仁静论文-陈汉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