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0519760604XXXX
摘要:混凝土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由于混凝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增强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强化每个环节的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科学有效运用。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便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住户的居住安全,施工团队就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准确应用。但是目前的实际运作中,该项技术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给建筑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威胁。施工企业和单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概念
混凝土属于混合型的建筑材料,其主要由水、水泥、砂石等成分构成。水泥本身具有粘合的特性,因而其主要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来使用,使混凝土内的各种材料能够紧密凝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基本的混凝土材料。简言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是指把已经搅拌充分的材料倒入预先准备好的结构模板中,经过一段时间固化后,制作完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强度较高等优点,因而,目前我国的建筑项目大多采用该项技术。
2建筑混凝土浇筑的方法
混凝土浇筑主要有驳岸加固双管法、小直径钢管法、大直径薄壁预应力输管法等三种方法[1]。首先,采用驳岸加固双管法来浇筑混凝土时,要尽可能避免混凝土与水相接触,这样才能够保证水下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驳岸加固双管法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基础开挖、沉桩、安装固定模板以及水下浇筑混凝土。首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的效率,确保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的质量;其次,小直径钢管法采用了自密实C50混凝土,其可以通过调整混合比例,振捣以及分节浇筑等方法来提高浇筑质量;最后,大直径薄壁预应力输水管整体混凝土浇筑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建筑项目中。并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3.1提高选材质量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混凝土,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配合使用来搭建承重结构,实现建筑的稳固防渗。所以,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想要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则必须要确保混凝土材料的高品质。在项目开始施工之前,工作人员要对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核,所选取的材料必须要符合建筑项目的要求。通过严格的质量把控来避免劣质材料被应用到工程中,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水和砂石混合凝固而形成的。在进行水泥的选材时,要保证其强度大于32.5MPa,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的碱含量要低于2.25kg/m3;在选取砂石方面,要尽可能保证材料的颗粒均匀并且颗粒的大小应控制在31.5mm以内,这样才能减少混凝土中空隙和间距,进而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除此之外,选用细小的砂石还有助于降低收缩性对混凝土的影响,减少裂纹出现的概率。
3.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人员要对模具和设备等进行检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2]:①检查所用模板的尺寸、所处的位置及其强度,确保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②查看钢筋以及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并进行相应的记录,方便后期的检查;③将模板内侧的油污和残留的杂物清除干净,确保其内部的清洁,防止浇筑凝固后的成品出现残缺等质量问题。各部分都检查完成之后,便开始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要保持模板整体具有一定的湿润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法,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浇筑。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以及实际的钢筋配比等各种因素来确定每层的厚度。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浇筑之前需要在模板的底部先加入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砂浆,并且要确保浇筑时不能出现离析的现象。对于高度超过3m的混凝土结构来说,需要采用振动溜管等方式来使混凝土顺畅滑落。除此之外,在浇筑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定期检查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等部分的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3.3混凝土的运输
进行项目施工时,建筑施工地点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且不同的项目施工地的条件和环境也各不相同。例如,某些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处于郊外,相对而言较为偏僻,需要从较远的地方购买原材料,这时不可避免要进行材料的运输。在进行远距离的运输时,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离析现象,这会使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施工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前进行合理的路线规划,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运输,提高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尽可能降低远距离运输对混凝土材料的损坏。
3.4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技术
原材料的选择、外界环境因素、施工水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进而导致建筑表面墙壁以及其他地方出现裂缝[3]。特别是在户外进行施工操作时,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时要时刻关注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以及气候变化,尤其是出现高温和低温时,由于混凝土的结构特性,很可能会因为墙体的收缩和膨胀而造成建筑物墙面出现裂缝的现象。混凝土结构会由于不同的环境而出现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控制裂缝问题上并不能采用统一的方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措施。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监督,通过施工中的措施来预防建筑物出现裂缝,避免后期出现裂缝难以补救的现象。施工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强度的监督控制,从而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3.5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在进行基础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横截面面积较大,混凝土水化过程会放出较多的热量,很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后期使用时出现裂缝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在模板拆除之后,要及时在混凝土表面盖一层塑料薄膜,可以解决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除此之外,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一般与外界环境温度存在差异,而两者之间的温差是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需要经常用测温仪来测量内外部的温度,保证混凝土内部与环境的温差在科学的范围内。当两者的温差超过20℃时,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温差,例如在混凝土结构外部搭建全封闭保护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养护。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对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实际收益,更重要的是还关系着入住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建筑企业以及施工人员一定要提高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视程度,确保施工技术的科学运用,对于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进而保障整个项目工程的高质量,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庭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31):251.
[2]兰云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6,36(3):12-14.
[3]陈绪锋.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J].工程技术,2016,8(11):147.
[4]洪剑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福建建材,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