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操纵论文_贺亚楠,张信东,郝盼盼

导读:本文包含了业绩操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盈余,深交所,业绩,商誉,损益,利益,年报。

业绩操纵论文文献综述

贺亚楠,张信东,郝盼盼[1](2019)在《管理者短视下R&D操纵与业绩兼顾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检验管理者面临亏损、利润下降的业绩压力时,对R&D投资进行操纵的同时是否还会兼顾长期业绩,结果发现:两类业绩压力下,管理者均倾向于降低费用化的R&D支出数额以提高利润;所不同的是,当企业面临利润下降时,还会增加资本性支出,这使得其总投资并未受到此业绩压力的影响,且增加的资本性支出主要表现为对非R&D活动的投资;对经济后果的检验表明,控制其他因素后,处于亏损压力下的企业未来价值显着较低,而处于利润下降压力中的企业未来价值并未明显折损。(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谢德仁,张新一,崔宸瑜[2](2019)在《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来自业绩型股权激励“踩线”达标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型股权激励实践,研究公司是否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分类操纵。本文发现,近20%的观测(公司方案—年)在待权期内年度业绩考核时"踩线"达标行权业绩条件;而这些"踩线"达标公司的异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抑或管理层现金报酬更低时,分类操纵行为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更可能在首个业绩考核年度中使用损益分类操纵,而在后续的业绩考核年度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多期考核情境下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收益做出了综合考量。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识别难度更大的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类操纵。(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吴少龙[3](2019)在《深交所严打操纵业绩行为 制定周密年报审查计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深交所打出监管“组合拳”,建立了提醒警示、风险监测、调查追踪和违规处分等立体化的监管体系。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帷幕拉开,如何以年报为窗口,强化对市场的全局监管,一直是一线监管的重要课题之一。证券时报记者从深交所获悉,针对部分上市公司(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02-16)

姜楠[4](2019)在《深交所严厉打击操纵业绩行为 以“组合拳”破除“障眼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岁末年初时间点的到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拉开帷幕。根据近年来年报披露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深交所深入研究业绩操纵相关典型案例和惯用手段,破除 “障眼法”,打出 “组合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践中,滥用会计判断调节利润、非公允交易、虚假(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02-16)

黄灵灵[5](2019)在《深交所严厉打击操纵业绩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为达到实现承诺业绩或完成业绩指标等目的,不惜采取多种手段操纵业绩,严重误导投资者。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深交所打出监管“组合拳”,建立提醒警示、风险监测、调查追踪和违规处分等立体化监管体系,有力打击操纵业绩的违法违规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02-16)

戴璐,林黛西[6](2018)在《员工持股计划中的高管认购行为、业绩操纵与审计监督》一文中研究指出员工持股计划中的高管认购行为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问题,但其对于计划中利益分配的顶层设计而言却十分重要。本文基于2014~2016年的政策期间,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高管事前的寻租倾向出发,深入考察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前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计划中高管认购的份额越大;进一步地,高管从计划中获取股份之后,会继续进行盈余管理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各关系中,外部独立审计均扮演着积极的治理角色,对高管谋利行为产生了监督约束作用。本研究加深了对管理层代理问题、盈余管理、外部独立审计的认识,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和实施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审计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余音,江嘉骏[7](2018)在《共同基金业绩操纵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存在于共同基金市场上的两种业绩操纵手段:基金拉抬尾市和投资组合窗饰行为进行详细讨论。以往文献证明了这两种业绩操纵手段存在于美国等发达金融市场和国内基金市场中。文章对这两种基金业绩操纵手段的动机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对证券和基金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是否能够识别基金的业绩操纵,最后,针对我国基金市场上存在拉抬尾市和窗饰的现象,提出了监管机构有效应对的两种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孙蔓莉,肖芸,申世宏[8](2018)在《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的“复合式”操纵研究——以厦华电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揭示并描绘出厦华电子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下,同步运用自利性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实现业绩信息披露操控的脉络和全景。案例公司首先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达到业绩扭亏目标,再利用自利性业绩归因来掩蔽盈余管理,同时将公司业绩改善引向成本控制和研发投入等方面的管理绩效,诱导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产生乐观预期。研究显示,两种操纵手段的复合式运用对上市公司业绩信息质量产生了迭加的损害效果。(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邱新颜[9](2018)在《定向增发前大股东业绩操纵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上市公司进一步稀释股权,实现更多融资的主流方式,其初衷是为了拓展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让公司能够获得充足资金并注入优质资产,改善治理环境,进而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但由于上市公司股东间信息不对称和大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存在,加上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大股东往往会利用增发过程中自己隐蔽性和便捷性的优势来侵占小股东权益。当前学术界还没有专门针对大股东行为在资金注入和关联交易方面的研究,对增发前大股东的操纵行为研究较为不足,落后于定向增发实践中的需要。所以,对大股东定增之前的操纵行为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依据定向增发过程中各类股东的财富收益模型,遵循财富最大化的前提,在原本完全信息的条件下,逐渐增加信息不对称和控制权收益两个限制条件,对模型进行深入的数理推导,从理论上论述了大股东利用定向增发进行利益侵占的动机。同时运用2012至2014年进行定向增发的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根据所提出的假设,利用数理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计算出大股东在参与和不参与两种情况下的可操纵应计利润,通过0均值检验和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验证了大股东在定向增发前的业绩操纵存在性。增发后超额收益和增发前业绩操纵的相关关系,通过差异性检验和多元回归方程的分析,推测大股东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业绩操纵的动机。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无论大股东是否参与了定向增发,都会在增发前进行负向的业绩操纵。且事前的业绩操纵会给增发后的短期超额收益带来正面影响,对长期超额收益的影响则较为波动。大股东自身参与定向增发时进行的业绩操纵主要是满足个人的利益需求,而大股东不参与定向增发时进行的业绩操纵则是一种与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合谋行为。(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01-01)

吴德胜,王栋[10](2015)在《中国业绩型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操纵》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激励可能会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股权激励不但达不到激励高管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代理问题。本文以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操纵进行了分析。采用考虑生命周期和成长性的应计模型发现,在股权计划草案公告前操控性应计显着为负并有下降的趋势,表明激励公司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以达到降低股票期权行权条件或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本文来源于《审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业绩操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型股权激励实践,研究公司是否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分类操纵。本文发现,近20%的观测(公司方案—年)在待权期内年度业绩考核时"踩线"达标行权业绩条件;而这些"踩线"达标公司的异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抑或管理层现金报酬更低时,分类操纵行为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更可能在首个业绩考核年度中使用损益分类操纵,而在后续的业绩考核年度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多期考核情境下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收益做出了综合考量。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识别难度更大的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类操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业绩操纵论文参考文献

[1].贺亚楠,张信东,郝盼盼.管理者短视下R&D操纵与业绩兼顾行为[J].财经论丛.2019

[2].谢德仁,张新一,崔宸瑜.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来自业绩型股权激励“踩线”达标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9

[3].吴少龙.深交所严打操纵业绩行为制定周密年报审查计划[N].证券时报.2019

[4].姜楠.深交所严厉打击操纵业绩行为以“组合拳”破除“障眼法”[N].证券日报.2019

[5].黄灵灵.深交所严厉打击操纵业绩行为[N].中国证券报.2019

[6].戴璐,林黛西.员工持股计划中的高管认购行为、业绩操纵与审计监督[J].审计研究.2018

[7].余音,江嘉骏.共同基金业绩操纵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8

[8].孙蔓莉,肖芸,申世宏.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的“复合式”操纵研究——以厦华电子为例[J].会计研究.2018

[9].邱新颜.定向增发前大股东业绩操纵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10].吴德胜,王栋.中国业绩型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操纵[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

论文知识图

银行业绩操纵与监管的动态博弈图商业银行业绩操纵与市场监管的博...2001年上海、深圳交易所A股净资产收益...2002年上海、深圳交易所A股净资产收益...亏损公司调整业绩与操纵性应计对比图一2年一t+2年操纵性应计(DA)的均值趋势...

标签:;  ;  ;  ;  ;  ;  ;  

业绩操纵论文_贺亚楠,张信东,郝盼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