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失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如何在培养学生对新闻法规实务中迅速判断鉴别力方面有所突破是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的瓶颈,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发现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在各种实践教学方法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关 键 词]模拟法庭;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以下简称新闻法规)是本科独立院校新闻方向的选修课程,这门课程概括新闻传播法规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两大内容。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新闻传播媒体的行政管理、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公序良俗的关系、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及相关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准与专业素养。但相对于新闻学、传播学、新闻采访学等核心课程,新闻法规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教学内容糅合新闻法学与职业道德规范两门可单独设立的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过多的理论知识、相应的新闻法规条文及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讲授,难以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闻法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4)当企业导师和学徒都努力工作时,通过企业考核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此时收益分别为(1+α1)I-ε1和(1+β1)R -γ1,其中 α1(α1>α0>0)和 β1(β1>β0>0)分别是此时企业导师和学徒收益增加的比例。
一、新闻法规课程授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
笔者所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在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居前的独立院校,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化专业(新闻采编)方向,新闻法规为新闻采编方向的选修课程,笔者一直担任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主讲教师,选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内容涉及新闻学与法学两大板块,作为新闻专业的教师,在讲授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新闻传播与公共利益等偏重于新闻学理论知识时可轻车熟路驾驭,但在讲授新闻出版法、广播电视法、网络传播法等偏重于法学理论知识时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新闻采编方向学生而言,大一、大二为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大学英语等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和新闻采访学、新闻学、传播学、新闻摄影等专业必修课程两大类课程的学习时段,大三才开设新闻法规、新闻媒介管理、广播电视概论等专业选修课程。据笔者在所教班级投放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显示,72%的学生认为专业必修课程重要于选修课程,因此对新闻法规的学习,没能引起自身足够的重视。此外,86%的学生认为,新闻法规课程理论知识过多,学习内容比较枯燥,难以熟练掌握知识点,实际操作性及未来职业应用性不强。
(二)教学过程
在新闻法规课程教学中,限于缺乏一定的法学课程知识的铺垫及积累,笔者发现,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由于学生相应新闻法学知识结构的欠缺,学生的专注力及对教学内容的专注度不高,教学效果表现为“完全听不懂”或“不能完全听懂”。在课后教学效果调查中,笔者发现以“新闻传播媒体的行政管理”章节内容为例,学生对目前新闻传媒媒体的行政机构设置缺乏了解,对如何管理更加无从理解,需要教师从我国基本的行政架构开始介绍,逐步讲解新闻传媒媒体的行政机构设置,再重点讲述新闻传播媒体的行政管理,学生才能基本理解。
中频电炉的温度检测范围较高,因此采用K型热电偶,为使测量准确,采用电桥补偿法自动补偿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采用典型的仪用放大电路放大热电偶的差动输入信号,将热电偶的输入信号调整为0-5V的模拟电压信号。
二、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概述
在长年的新闻法规教学教改探索中,笔者发现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在各种实践教学方法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模拟法庭(moot court)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法学专业学生辩论、实践训练而设立的虚拟法庭。模拟法庭复原了案件从开庭到审判的完整过程,实施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方法后,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从角色的确定、角色说词、角色代入都全身心投入,开庭前做足了功课,在庭审现场熟稔运用理论知识,辩护律师掌握证据充分,说词逻辑性强,表现出较强的职业水准,而公诉人丝丝入扣、逻辑缜密地陈述词表现出一定的司法素养。庭审现场,经典语句频出,气氛十分活跃。
在近两年模拟法庭应用于新闻法规课程的实践探索中,每一场模拟法庭很难做到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参与模拟法庭提升自身实操能力的学生人数十分有限。在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时,旁观席上非参与人员因无关乎自身切身利益,对模拟法庭的关注度不高,专注力容易被分散。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不仅要求教师需具有深厚的新闻法规专业造诣,还要求教师需有扎实的新闻法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法学实践经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指导教师需建立教学评估指标和体系。
三、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反思
(一)模拟法庭配套设施应完善
与其他新闻与传播类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不同的是,模拟法庭上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估结果占比为期末考核总分的40%。具体而言,评估体系分为两个层次:(1)为庭审中、后对具体每个参与人员的细化评价。庭审中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是否按照真实法庭流程进行;程序是否合法;环节操作是否规范化与专业化;是否灵活准确使用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庭审陈述或辩论时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说辞是否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及严谨性;所有参与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法律文书的写作是否规范,是否体现了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全员参与度
正向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母语的作用是以正迁移还是负迁移为主,有许多学者从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做了以下的研究,有学者们认为以正迁移为主。
此外,庭审现场,笔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发现,原告和被告方自身陈述逻辑不够清晰,对案由和争议焦点的概括不够准确。辩护律师对灵活运用证据取得胜诉的话语权经验不足。法官对法庭出现的突发现象处理能力不足。鉴于此,可让学生多观看学习现有的经典法庭庭审现场音像资料。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带领学生多参加观摩各级法院的法庭现场。
(三)构建良性评价体系
具体教学方法为:(1)案例选择:模拟法庭的案件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由指导老师广泛查询经典案例及典型新闻活动中涉及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规范的真实案例,确定最契合本章知识点的案例。如在讲述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的“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章节时,选用的案例为某知名明星被“去世”诉某媒体名誉侵权案等。涉及“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内容讲授时,开庭主题为某媒体机构泄露国家机密案。(2)角色确定:常规设置一名法官、两名书记员,原告与被告根据案情设置各一名或几名,以及相应的诉讼代理人数名,摄影摄像成员数名。值得一提的是,书记员不仅需要对庭审现场进行如实记录,在庭审结束后,还应按照新闻稿的撰写要求,写新闻稿件交给老师,老师在下次课堂上作出对新闻稿件撰写情况的讲解及指导。(3)庭前讨论:给予学生一周的时间,各种角色参与讨论,书记员组全程观察倾听。通过讨论,辩护律师紧扣可以胜诉的关键点,组织逻辑严密的辩词,并做好人证、物证的证据链准备。法官在充分了解双方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寻找相应的理论条规,对案件做一个基本的定性。书记员对整个案件有个详尽的了解,做好庭审初步记录,并着手思考如何站在一个司法线记者的角度来撰写新闻稿件。(4)文案准备:按照真实法庭的流程,在开庭前,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原告组准备起诉书、物证人证等,诉讼代理组准备辩词及证据链,法官则准备正式判决书。书记员组准备记录文稿的大体框架。(5)正式开庭:该环节为模拟法庭所有环节中最关键、最精彩的一环,摄影摄像组全程拍摄摄影。教师以良好的倾听者及旁观者身份,静观每个角色在正式开庭中的表现,记录角色代入时的精彩之处及不足之处,重点倾听整个庭审现场是否扣住了争议焦点,辩护律师是否抓住了对方的纰漏,是否准确地运用了所学新闻法规学科知识于法庭辩论上,法官组是否熟稔现有新闻法规,是否做出了合理合法的公正判决。(6)点评与分析:庭审结束后,指导老师根据庭审现场所做的记录,对整个模拟法庭活动进行每个角色的点评,指出其中需提升之处,总结其中的经验;请法官与参与代表谈谈参与的感受并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7)文案提交:庭审结束后,法官组提交该案例的司法维度思考报告,辩护律师组及原告组、被告组撰写新闻法规参与实践报告,总结自己在模拟法庭活动中的经验及教训。书记员组提交庭审记录及案件新闻稿件。摄影摄像组提供相应的音像文件。通过七个相扣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所有参与人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法学思维能力、撰写法律文书能力,此外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在模拟法庭实操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自身的新闻法规素养及对新闻职业的职业认同感。
在讲授实际操作时,笔者初期的教学设计为讲解主要知识点为主线,穿插案例教授及小组讨论。在案例教授环节,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扎实,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或生搬硬套理论知识于案例解析中,师生对该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率较低。
将法学实践教学手段模拟法庭应用到新闻法规课程教学中,为笔者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目前,模拟法庭在上课教室内进行,没有音响、审判席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参与者未着法官服、律师袍等服装,难以给所有参与者、旁听者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笔者建议,可整合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现有的模拟法庭教学资源,实现学院之间的联动及资源共享。此外,还需本校加大对新闻法规课程模拟法庭的资金及物质支持,按照真实法庭要求设立审判席、原告席、被告席、观众席的标准,加大对多功能现代化教学课室教学设备的建设力度。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舒适度的相关检测是机车车辆发展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利用无线网络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相结合,成功搭建基于无线传输的传感器网络,通过上位机软件实时控制采集车辆运行中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多种振动信号,解决了传统有线车辆检测系统布线复杂,传输速率慢的问题。同时系统通过替换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采集温度,湿度,声音等多种信号,可广泛应用于其他大型多节点的工业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庭审后,每个学生需上交参与文字报告,并对自己参与的角色表现作出自评及对参与的其他学生的庭审表现做出公正评价。教师在参考学生自评和互评中,对每个参与学生做出合理评价,并对整个模拟法庭做全面评价。
(2)评估体系是对每场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测评,以促进新闻法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笔者采用民意测验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测验得出实施模拟法庭前后学生参与热情度比较结果、前后学生能力的比较结果、学生掌握新闻法规实际应用能力比对结果。通过这些测评,可以了解和评价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深入教学实践中予以改进。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采编方向)培养的是掌握新闻采编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独立学院的新闻法规教育还需积极探索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新路径,以促进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方法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勇宾.论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课程实践应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117-118.
[3]胡正昌,倪津.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完善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97-9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27-0028-02
①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革新理念和实践探索”(GDJG201601)的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周文(197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文学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闻理论、新闻业务。
◎编辑 李 静
标签:新闻论文; 法庭论文; 法规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第27期论文;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革新理念和实践探索”(GDJG201601)的最终成果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