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厌氧消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烷,污泥,垃圾,秸秆,沼气,废弃物,气量。
混合厌氧消化论文文献综述
尹世军[1](2019)在《碱剂预处理秸秆与活性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经碱预处理后进行中温混合厌氧消化表现出典型的水解酸化和甲烷化过程,碱预处理秸秆的厌氧消化周期在27 d左右,未预处理的秸秆在试验的33 d内未有明显的厌氧消化反应发生,碱预处理秸秆缩短了其厌氧消化周期。从产气率、产气量分析,NaOH预处理试验组好于氨水预处理试验组。(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罗娟,赵立欣,姚宗路,孟海波,李秀金[2](2019)在《NaOH预处理甘蔗叶与猪粪-牛粪混合厌氧消化工艺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Na OH预处理甘蔗叶与猪粪、牛粪混合厌氧消化性能,该文在研究甘蔗叶分别与猪粪、牛粪不同配比厌氧消化性能及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开展3种物料混合厌氧消化试验,并运用响应曲面法模拟和优化温度、混配比、C/N 3个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甘蔗叶与动物粪便混合厌氧消化时产生了协同作用,累积沼气产量比假设未产生协同作用的理论计算值提高了8.13%~15.01%;修正的Gompertz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2种物料混合厌氧消化的动力学过程,相关度系数大于0.998;甘蔗叶与猪粪/牛粪(1:1)混合(甘蔗叶与粪比为1)厌氧消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36.5℃,C/N比27∶1,该条件下混合物料的单位干物质产沼气量实测值为337.5m L/g,与预测值(331.92 mL/g)非常接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冰洁,王金辉,黄怡然,涂凌波,黄安娜[3](2019)在《餐厨垃圾固相物料与厨余垃圾混合中温厌氧消化工程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有效容积为4 m~3的全混式反应器,在中温(35℃)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单一餐厨垃圾固相物料(S1)、餐厨垃圾固相物料(S1)与厨余垃圾(S2)的混合物料(S3)(混合比为2∶1)厌氧消化工程中试。结果表明,单一餐厨垃圾固相物料(S1)厌氧消化最佳运行工况为进料有机负荷(OLR)为80 kg·d~(-1),停留时间(HRT)为50 d;当OLR增至115 kg·d~(-1)时,其平均容积产气率由2.04 m~3·m~(-3)d~(-1)降至2.02 m~3·m~(-3)d~(-1),气体甲烷含量由61.1%降至38.4%。混合物料(S3)日进料量由80 kg提升至120 kg时,平均容积产气率由2.11 m~3·m~(-3)d~(-1)升高至2.30 m~3·m~(-3)d~(-1),甲烷含量亦由61.9%升高至63.8%。因此,将餐厨垃圾固相物料与厨余垃圾进行混合可以有效改善物料厌氧性能,其有机负荷以及甲烷产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9年01期)
魏芳,马欢,刘伟伟,杨智良,王强[4](2018)在《超市生物质废弃物混合原料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超市生物质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途径,文章以腐烂、变质或过期的香蕉、土豆、鱼和酸奶等为原料,研究其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中温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结果表明:与粪污、秸秆、餐厨废弃物等常规原料相比,超市生物质废弃物具有极佳的产沼气能力,在发酵原料:接种物总固体(TS)比例约1∶3条件下,TS和VS产气率分别达1077.9 mL·g-1和1147.1 mL·g-1,TS和VS降解率最高,分别为57.5%和67.7%,产气平均CH4体积分数55.7%。表明超市生物质废弃物可作为有潜力的厌氧消化原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8年06期)
宁静,朱葛夫,吕楠,潘小芳,汪涛[5](2018)在《碳氮比对猪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共消化是解决当前单一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中因碳氮元素比例不平衡而造成系统产能不高的问题的有效途径。该研究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底物在连续搅拌厌氧消化反应器中进行中温厌氧共消化联产气肥,调控底物C/N分别为13.45(完全以猪粪为底物)、20、25、30、35和300(完全以玉米秸秆为底物),考察了底物C/N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底物C/N为25时,厌氧共消化反应系统运行稳定,气肥联产性能最优,其中比产气率、甲烷体积分数和总养分质量浓度分别为514.75 mL/(g·d)、64.01%和660.26 mg/L。该研究为开发农业生物质废弃物高效发酵气肥联产工艺提供了技术参数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李慧莉,刘鹏程,陈志强,厚建伟,任南琪[6](2018)在《沼液回流对秸秆与污泥混合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秸秆与市政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的消化产率,以秸秆污泥混合物作为底物,在批次实验中研究不同沼液回流对中温(35℃)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实验采用0%、20%、30%、40%、50%和60%等6种不同的沼液回流量,分析不同沼液回流量下产气量、甲烷含量、发酵过程氨氮含量、sCOD、总挥发酸(VFAs)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0%的沼液回流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均最大,分别是1 645 m L和797.5 mL,TS和VS去除率达到17.5%和47.8%,单位VS甲烷产量为613.45 mL·g-1,较未加沼液的发酵瓶提高了37.7%,且无VFAs积累。过高的沼液回流量提升了厌氧反应的氨氮浓度,对厌氧产气过程产生了抑制。50%沼液回流量可以作为秸秆污泥混合厌氧消化最佳回流量。(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长青,肖丽君,金秋燕,薛珊,李晓东[7](2018)在《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混合比对污水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和干湿绿化废弃物(Gd,Gw)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温(35℃)共厌氧消化的方法,研究了干湿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S)VS混合比分别为1∶2,1∶3时,与单纯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相比,在产甲烷量和溶解性有机物转化率上的差异,明确添加绿化废弃物对污水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VS条件下,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混合体系的甲烷产量与有机物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污水污泥体系;不同混合比对绿化废弃物和污水污泥共厌氧消化的甲烷产量有明显影响,且相同VS混合比的湿绿化废弃物较干绿化废弃物产甲烷量高;湿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VS混合比为1∶2时,混合体系单位VS累积产甲烷量最高,达291.58m L·g-1VS,较污泥单独厌氧消化提高了14.29%,较相同VS混合比干绿化废弃物提高了6.27%;最优产气工况Gw∶S为1∶2时,SCOD和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溶解性蛋白质和VS的转化率较污泥单独厌氧消化分别提高了2.28%,10.22%,16.89%和14.70%。由于添加绿化废弃物后,混合体系相比单独污水污泥系统,提高了有机物转化效率,是其产甲烷量较高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8年03期)
李金平,崔维栋,黄娟娟,王春龙,刘润[8](2018)在《多元混合物料协同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农牧废弃物多元混合物料协同厌氧消化对产甲烷性能的影响,文章以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分别设定了单一原料、两种及3种混合原料发酵组,在中温(37℃±1℃)和固体质量分数为12%条件下进行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厌氧消化的协同作用贡献率为25.84%~39.83%,显着提高了产甲烷能力。叁物料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明显优于两种混合物料,当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为1∶0.4∶0.6时,累计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20713 m L,比其他单一物料和混合物料厌氧消化甲烷产量提高了11.86%~23.65%。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较好反映物料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拟合结果的R2在0.9872~0.9986之间。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废弃物多元混合物料厌氧消化产沼气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8年03期)
崔维栋[9](2018)在《混合物料协同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消化产沼气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效利用和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规模化沼气工程需要稳定的原料供应和高效稳定的产气,但单一原料厌氧发酵存在营养不均衡、供给量难于满足大型沼气工程需求等问题。混合物料协同厌氧消化有助于实现发酵底物营养均衡,并提高产甲烷性能。为确定混合物料对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协同作用,本文在中温(37±1)℃、固体质量分数为12%时,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比例牛粪和番茄茎叶混合厌氧消化过程,不同比例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混合后的厌氧消化过程,分析了原料配比对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物料最佳混合比例和协同效应,最后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了甲烷生产的动力学过程。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原料混合比例显着影响了厌氧发酵产甲烷速率和系统稳定性。当底物中牛粪含量占较高比例时,系统缓冲能力强,产甲烷速率迅速上升;当番茄茎叶含量较高时,系统缓冲能力下降,产甲烷速率明显降低,延迟了甲烷生产的高峰期。牛粪与番茄茎叶VS比例为3:1时甲烷产量和累计甲烷产量最高,分别为224.23m L/g VS和14352m L。牛粪和番茄茎叶混合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协同效应范围为-9.97%~34.19%,牛粪与番茄茎叶VS比例为1:3时,产甲烷过程出现了拮抗现象,甲烷产量降低了9.97%。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牛粪与番茄茎叶厌氧消化累计产甲烷过程,拟合系数R2在0.9855~0.9989之间。牛粪与番茄茎叶VS配比为3:1时,延滞时间λ最短,最大产甲烷速率Rm最高,分别为4.51 d和9.26 m L/(d·g)。(2)一定比例的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效果优于单一原料以及两种原料混合的发酵效果。叁种物料混合发酵均衡了营养成分,促进了产甲烷过程,混合厌氧消化性能指数范围为1.33~1.92,贡献效果显着(P<0.05)。当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比例为1:0.4:0.6时,产甲烷性能最佳,具有最高的累计甲烷产量20470 m L,比单一牛粪、蔬菜废弃物及玉米秸秆累计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47.83%、180.03%和67.79%;比牛粪和玉米秸秆VS配比1:1混合发酵累计甲烷产量提高了12.81%。叁种物料混合发酵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原料生物降解性能,促进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当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配比为1:0.4:0.6时,VS去除率和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63%和282.62m L/g VS,比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单一原料厌氧消化VS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6.11%、23.97%和42.62%。(3)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够较好的模拟物料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拟合系数R2在0.9838~0.9976之间。物料混合厌氧发酵提高了产甲烷潜力,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单独发酵最大产甲烷速率Rm分别为11.32、7.20和7.71m L/(d·g);牛粪和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为1:1时Rm最高,为14.52m L/(d·g),比牛粪单独发酵增加了28.27%;叁种物料混合发酵时,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比例为1:0.4:0.6时具有最大产甲烷速率17.29m L/(d·g),比牛粪单独厌氧消化、牛粪与玉米秸秆VS配比1:1混合发酵Rm值分别提高了52.74%和19.08%。本课题的创新点:揭示了混合物料对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和有机物降解效率的协同效应,获得了原料最佳混合比例。(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杜薇[10](2018)在《果蔬和餐厨垃圾混合干式厌氧消化性能及污泥流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餐厨和果蔬垃圾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导向的厌氧消化技术是处理这两类有机垃圾的最佳解决办法,而在厌氧消化技术中干式厌氧消化又以其独特优势在近年来备受青睐。因此为探析果蔬和餐厨垃圾混合干式厌氧消化的最佳混合比,揭示半连续推流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特点以及流变特性对不同半连续干式厌氧消化反应器(推流以及完全混合)运行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开展了序批次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下果蔬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反应器效率、过程稳定性及流变行为的响应,明确了最佳混合比和剪切速率;然后在以Dranco工艺为原型的自制推流干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内,在最佳混合比条件下,开展果蔬和餐厨垃圾半连续式厌氧消化,进一步探析干式厌氧消化反应器的产气性能、稳定性能和流变行为随厌氧消化进行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批式以及半连续推流式反应器运行性能的比较,明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揭示半连续推流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特点。并且通过结合前期实验运行结果,将本推流式反应器与高粘度完全混合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运行性能进行比较,明确了流变特性对不同半连续厌氧消化反应器运行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3:7干式厌氧消化系统具有较好的产气性能,其甲烷产率为0.471LCH4·gVS~(-1)_(added),比2:8、4:6厌氧消化系统分别高12.13%、18.13%。(2)对于TS含量为20%~16%的厌氧消化系统,综合考虑流变性和能耗,将搅拌装置的剪切速率控制在10.4S~(-1)~20.9S~(-1)之间是合适的。(3)较高TS含量(20%)的粘稠(表观粘度为12766~843mpa.s(γ=2.09S~(-1)~41.8S~(-1))污泥在较大高径比的无搅拌反应器中产生的气体较难从其中排出,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对于参照Dranco工艺运行的推流干式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设计,其高径比应尽量该控制在3.917以下。同时应考虑预留一定的污泥膨胀安全高度,预留高度应该不低于实际计划接种污泥高度的0.3倍(此预留高度不包括顶空排气预留高度)。(4)本推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具有较为严格的推流性质,在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中各个常规指标随推流位置的变化与批式厌氧消化系统随消化时间的变化基本相似。半连续推流厌氧消化系统可以看作是由多个不同厌氧消化阶段的批式厌氧消化系统串联组建而成。(5)对于较高固体含量的污泥混合液,消化过程中TS含量和水量分布的改变可能是消化污泥流变特性变化的直接原因,而其他稳定性指标,例如SCOD、VFA、TAN、pH、PA对厌氧消化系统流变特性的影响可能较小。(6)相比于完全混合厌氧消化系统,推流式厌氧消化系统可以运行的初始固体含量可能更高。(7)表观粘度(固体含量)对厌氧消化系统的高效性以及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污泥混合液的表观粘度越高(固体含量越大),系统的传质效率越差,有机物的水解速率以及中间产物TVFA的消耗速率越慢。同时表观粘度越高(固体含量越大),含水率越低,中间产物的浓度越高,消化系统的均质化越差,越容易引起中间产物的局部积累,造成厌氧消化系统活性降低。(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混合厌氧消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Na OH预处理甘蔗叶与猪粪、牛粪混合厌氧消化性能,该文在研究甘蔗叶分别与猪粪、牛粪不同配比厌氧消化性能及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开展3种物料混合厌氧消化试验,并运用响应曲面法模拟和优化温度、混配比、C/N 3个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甘蔗叶与动物粪便混合厌氧消化时产生了协同作用,累积沼气产量比假设未产生协同作用的理论计算值提高了8.13%~15.01%;修正的Gompertz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2种物料混合厌氧消化的动力学过程,相关度系数大于0.998;甘蔗叶与猪粪/牛粪(1:1)混合(甘蔗叶与粪比为1)厌氧消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36.5℃,C/N比27∶1,该条件下混合物料的单位干物质产沼气量实测值为337.5m L/g,与预测值(331.92 mL/g)非常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厌氧消化论文参考文献
[1].尹世军.碱剂预处理秸秆与活性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试验研究[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9
[2].罗娟,赵立欣,姚宗路,孟海波,李秀金.NaOH预处理甘蔗叶与猪粪-牛粪混合厌氧消化工艺参数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王冰洁,王金辉,黄怡然,涂凌波,黄安娜.餐厨垃圾固相物料与厨余垃圾混合中温厌氧消化工程中试研究[J].中国沼气.2019
[4].魏芳,马欢,刘伟伟,杨智良,王强.超市生物质废弃物混合原料厌氧消化实验研究[J].中国沼气.2018
[5].宁静,朱葛夫,吕楠,潘小芳,汪涛.碳氮比对猪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6].李慧莉,刘鹏程,陈志强,厚建伟,任南琪.沼液回流对秸秆与污泥混合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8
[7].刘长青,肖丽君,金秋燕,薛珊,李晓东.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混合比对污水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J].中国沼气.2018
[8].李金平,崔维栋,黄娟娟,王春龙,刘润.多元混合物料协同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研究[J].中国沼气.2018
[9].崔维栋.混合物料协同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10].杜薇.果蔬和餐厨垃圾混合干式厌氧消化性能及污泥流变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