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瘤诊断苏金花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诊断苏金花

苏金花

山东安丘市人民医院CT室262100

摘要: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既往曾被不同的称为胰腺实性囊性肿瘤、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或乳头状囊性肿瘤,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在这之后,国内外学者对该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并进一步描述了该肿瘤存在的恶性潜能,2004年WHO在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最终将该肿瘤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并定义为:形态比较一致的细胞形成假乳头结构和实性巢状的上皮性肿瘤,常有出血及囊性变。SPTP的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0.13-2.7%。由于SPTP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不甚明显和肿瘤生物学性质认识上的差异,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SPTP的临床特点,提高SPTP的术前诊断。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及CT特点,提高SPTP的术前诊断。

关键词:胰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计算机体层成像

1.材料与方法

术前诊断SPT,经手术证实病例19例。结果:19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2.3岁(11-48岁)。6例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或腹泻症状,10例因腹部肿块就诊,3例查体发现,所有患者术前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超声表现为胰腺区低回声实性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胰腺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可呈不规则强化,囊性部分增强扫描前后均呈低密度,肿块周围及内部可见不规则钙化,其中1例发现肝内转移灶。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2.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主要见于20-30岁的年轻女性。SPTP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亦无特征性的肿瘤标志物及免疫组化标志物,术前诊断目前主要依靠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但其确诊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综合分析。SPTP的临床病理特点属于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肿瘤局部浸润和转移,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大多数情况手术切除均能治愈,预后良好。CT表现:SPTP是由肿瘤的实性部分和囊性部分不同程度混合而成,部分肿瘤周边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故其表现多样性,结合文献,总结其CT表现的特点:①肿瘤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胰尾部36.4%,胰头部35.5%,胰体部13.4%,胰体尾部12.0%,而异位SPTP占0.4%,可发生于胰腺以外的腹膜后、肠系膜,甚至肝脏等,并多认为是发生于异位胰腺组织所致。②病灶与胰腺组织分界清晰,边缘可见钙化。③肿瘤增强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动态增强实性部分成云絮样自周边向中央部位渐进性强化,且大多数各期扫描强化程度均低于胰腺组织。④肿瘤密度变化较大,与囊性和实性比例不同有关;囊性和实性成分相当时,实性部分呈壁结节时或囊实部分相间分布;实性部分为主时,则囊性部分位于包膜下。⑤增强后显示病灶与胰腺组织间呈“杯口”状分界,有助于提示肿瘤为胰腺来源。

3.讨论

临床与病理:患者多数无特异临床症状和体征,极少出现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少见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本病起病隐匿,病程发展慢,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因此常延误诊断,就诊时肿瘤体积往往巨大。患者多以腹部肿块、腹痛或腹部不适就诊。患者多数为年轻女性,84%<35岁,平均年龄22.3岁,偶发于老年女性、男性。本组19例均为女性,1例年龄较大,1例年龄较小,后者出现腹痛症状。SPTP可发生在胰腺任何部位,偶有报道位于胰腺外的腹膜后,肠系膜甚至肝脏,推测可能来源于异位胰腺,临床上患者多以腹部包块和腹痛就诊,有20%的患者无自觉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本组例1。SPTP组织发生尚不明确,多数有学者推测SPTP并非来源于胰腺组织,有可能来源于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与胰腺原基连接的生殖脊、卵泡原基相关的细胞,因此女性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分类划为未定或交界性有恶变潜能的胰腺肿瘤。肿瘤组织通常与胰腺组织分界清晰,有的肿瘤可有纤维包膜,包膜内可有钙化。肿瘤由囊性和实性结构构成,囊性结构为出血、坏死、液化、囊变而形成。该肿瘤组织组织学上看似良性,生长缓慢,但可变成明显恶性和发生转移,镜下肿瘤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两者的过渡区组成。

参考文献:

[1]赵胜祥,郭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0-1169-01

[2]康文喜,岳秀杰,李建妙,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百度文库

[3]张建伟,白晓枫,王成峰,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9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3):194-196

标签:;  ;  ;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诊断苏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