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料组成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沥青,道路,工程,透水,固化剂,空隙,地热。
混合料组成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姚俊鹏[1](2019)在《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和相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彩色改性沥青颗粒,拌和沥青混合料;采用体积法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对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性能进行验证;设计的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低温弯曲、水稳定性性能良好,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江苏建材》期刊2019年05期)
黄敏新,赵承伟[2](2019)在《一种沥青混合料AC-10的组成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设计一种未掺配纤维、与SMA-10高低温性能和弯曲变形能力性能相当的AC-10,按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的分散、胶浆理论,以空隙率≤2.5%为设计要求,按沥青混合料最紧密嵌挤状态(即矿料间隙率VMA达到最小时)、析漏损失率陡增拐点、小梁弯曲试验破坏应变、动稳定度确定油石比。结果表明:改进的AC-10的关键筛孔2.36mm、0.075mm的通过率宜为(27±3)%、(8.0±0.5)%,4.75mm的通过率为35%~55%,油石比为5.8%~6.6%,60℃动稳定度≥2 000次/mm,0℃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5 000με,具有很好的抗变形能力及延展性能。(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李向阳[3](2019)在《寒冷地区AC-20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沥青路面下面层混合料AC-20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确定材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进行不同成型温度下的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从而确定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成型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寒冷地区AC-20的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为4.7%,适用于寒冷地区AC-20沥青混合料的适宜压实温度为140~170℃间,低温界定温度110℃,低于此成型温度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下降速度很迅速。(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杜文彬[4](2019)在《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非透水性铺装材料的大量使用,使得城市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地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水”问题。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透水性沥青材料因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安全性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为依托,对透水沥青混合料(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简称PAC)的组成及应用展开了研究。首先,参考国内外现有规范中对PAC原材料技术指标的要求,结合我国气候、环境以及交通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的PAC原材料技术指标和要求,并通过室内试验,对本次工程所用原材料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所选集料均符合要求。其次,利用正交试验与回归分析建立了公称最大粒径为16mm时PAC空隙率与各主要筛孔通过率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了 PAC-16的关键筛孔为2.36mm。采用改进的日本级配设计方法进行PAC-13与PAC-16的配合比设计:首先通过试验确定了目标空隙率为20%时PAC-13与PAC-16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分别为14.3%和12.1%;然后以0.3%的析漏损失和15%的飞散损失作为控制标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范围,由经验公式算得PAC-13与PAC-16的最佳沥青用量分别为4.67%和4.49%;最后根据确定的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制备试件,检验PAC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AC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所依托工程中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叁维模型,分析了Ⅰ型路面结构组合在动静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以及各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验算了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各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另外,本文也研究了路桥过渡段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并分析了在车速、载重和楔形搭板的混凝土等级不同时过渡段路面结构各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这3种因素对各力学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载重对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的各力学指标影响最大,车速次之,楔形搭板的混凝土等级影响程度最低。(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6)
梁高荣,欧锦石,罗桂银[5](2019)在《就地热再生13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广西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离心分离法对旧沥青路面SAM-13、KH-13进行抽提试验,对回收沥青添加0%、3%、5%、7%再生剂后的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了评价,旧SAM-13的RAP与新拌沥青混合料按70%:30%的比例设计,旧KH-13的RAP与新拌沥青混合料按80%:20%的比例设计。结果表明:再生剂掺量为5%时,再生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在再生SMA-13(KH-13)中4.75 mm、2.36 mm、0.075 mm的通过率分别约为33%、25%、10%(42.5%、32%、7%),再生SMA-13(KH-13)的最佳油石比为6.1%(5.0%),其高温稳定性检验均>6 000次/mm、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均>90%,就地热再生SMA-13(KH-13)的现场空隙率≤6%,沥青路面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陈帆,张秀芹,吴冬生,王昭勇,王文峰[6](2019)在《冷拌冷铺混合料组成设计与强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固化剂、油石比和含水率对冷拌冷铺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掺固化剂的冷拌冷铺混合料的微观结构和硬化机理。结果表明:含硫铝酸钙型固化剂的冷拌冷铺混合料比掺PO52. 5水泥的冷拌冷铺混合料的性能优越,前者4 h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是后者的2倍和1. 6倍,两者皆以固化剂掺量5. 5%、油石比5. 5%、含水率4%为最佳配合比;与PO52. 5水泥相比,含硫铝酸钙型固化剂形成钙矾石固相可吸收更多水分,从而加速乳化沥青破乳,其水化产物能改善冷拌冷铺混合料的微观网络结构。(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瑜,郭强[7](2018)在《掺加复合型融雪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面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道路通行安全性。对于沥青路面,冬季积雪结冰现象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并有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故路面积雪问题的处理时道路管理部门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介绍一种掺加复合融雪剂的沥青路面混合料,借助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将复合融雪剂掺入混合料中,得到相关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相关的成型工艺。试验结果发现,复合融雪剂的掺入对沥青混合料各性能指标的影响有限,但可明显提升混合料的融雪能力及高温稳定性。因此,针对沥青路面在冬季下雪结冰的问题,建议掺入复合型融雪剂,为减小沥青路面交通事故概率的发生提供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周纯[8](2018)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在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路已进入大规模的养护维修期,路面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在我国,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已成为公路养护、维修改造的首选。本文借助江西省省道S214(均流段)大修的便利,进行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探索了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应用于道路下面层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分析了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用于道路下面层时,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裂性、抗车辙性、水稳定性,而且还具有相当大的经济环境效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S214均流段的原沥青路面的病害调查,提出了其大修的处治方案为20cm再生水稳下基层+18cm水稳上基层+8cm沥青再生下面层+4cm沥青上面层。(2)、将RAP(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抽提,分析了RAP抽提前后的级配组成。并对分离出的沥青做了相关的性能试验,得知沥青老化严重;在此还分析了乳化沥青强度形成机理、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原理、早强水泥-乳化沥青强度形成原理。(3)、通过筛分试验对比了新、旧集料合成级配曲线,设计出了新、旧集料比为20:80;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了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为6.5%;通过劈裂确定了混合料添加2%PO42.5R最佳、最佳乳化沥青含量为5%。(4)、将以分别添加0%PO42.5、1%PO42.5、2%PO42.5、2%PO42.5R、2%PO52.5R水泥的乳化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添加2%PO42.5R水泥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的成型试件不仅远超规范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抗车辙性、水稳定性。(5)、通过铺筑试验段,分析了现场制备试件、取芯试件的抗裂性、抗车辙性、水稳定性。同时进行了经济环境效益分析,得知了本次大修使用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节约碎石约4万吨、减少标准煤消耗量约为347.67t、碳及其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减少了的排放量依次约为1103.16t、2572.758t和2955.758t。共计节省工程造价约428万元,因此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期刊2018-10-10)
欧毅,李光,李佳庆[9](2018)在《岩沥青AC-25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及性能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关于岩沥青改性AC-25沥青混合料用于路面结构下面层研究较少且不够完善的问题,结合南方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岩沥青AC-25下面层试验路修筑实践,对岩沥青AC-25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材料组成设计,并通过室内试验对其主要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荐AC-25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靠近级配范围的下限,确定岩沥青改性AC-25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3.8%;通过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检验,推荐改性AC-25沥青混合料时岩沥青最佳掺量为2.25%。研究成果可供岩沥青用于我国南方地区沥青路面下面层的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郑东辉[10](2018)在《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分析及组成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最大密度曲线和粒子干涉两大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并对富勒(W.B.Fuller)理论、泰波理论、我国规范所采用的连续级配理论以及魏矛斯(G.A.Wegmouth)粒子干涉理论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数解法、图解法、计算机求解法以及正规方程法可进行矿质混合料配比设计。(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混合料组成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设计一种未掺配纤维、与SMA-10高低温性能和弯曲变形能力性能相当的AC-10,按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的分散、胶浆理论,以空隙率≤2.5%为设计要求,按沥青混合料最紧密嵌挤状态(即矿料间隙率VMA达到最小时)、析漏损失率陡增拐点、小梁弯曲试验破坏应变、动稳定度确定油石比。结果表明:改进的AC-10的关键筛孔2.36mm、0.075mm的通过率宜为(27±3)%、(8.0±0.5)%,4.75mm的通过率为35%~55%,油石比为5.8%~6.6%,60℃动稳定度≥2 000次/mm,0℃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5 000με,具有很好的抗变形能力及延展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料组成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姚俊鹏.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和相关性能研究[J].江苏建材.2019
[2].黄敏新,赵承伟.一种沥青混合料AC-10的组成设计及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9
[3].李向阳.寒冷地区AC-20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性能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
[4].杜文彬.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梁高荣,欧锦石,罗桂银.就地热再生13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9
[6].陈帆,张秀芹,吴冬生,王昭勇,王文峰.冷拌冷铺混合料组成设计与强度关系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9
[7].王瑜,郭强.掺加复合型融雪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J].四川建筑.2018
[8].周纯.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在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8
[9].欧毅,李光,李佳庆.岩沥青AC-25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及性能检验[J].湖南交通科技.2018
[10].郑东辉.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分析及组成设计方法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