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期损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失,模型,商业银行,金融工具,信用,贷款,资产减值。
预期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忠[1](2019)在《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一般企业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简称"新准则")变更了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由"秋后算账"改为"未雨绸缪",以解决减值失确认滞后的弊端,但因相应减值模型实际操作难度大,难免盈余操纵,本文拟对此予以归纳,希望对企业的实务操作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财会学习》期刊2019年34期)
李洪,拓亚芬[2](2019)在《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法”及其应用案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金融工具准则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金融资产减值,不再使用"已发生损失法",预期信用损失的估算是目前实务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预期信用损失的内涵及其与已发生损失法的区别入手,就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减值计量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以案例形式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具体运用。(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9年21期)
周磊[3](2019)在《预期损失法对券商行业顺周期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部2017年引入了预期损失法作为金融工具减值计量的基础,本文以券商行业数据为实例,分析了这一方法对券商行业顺周期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这一方法符合监管机构建立逆周期管理制度的要求,但要实现逆周期效果还需要解决客观标准和模型质量的问题,因此最后提出了应对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20期)
刘瑛,庄天琦[4](2019)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否有助于企业风险控制——以中信证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值准备的计提一方面影响资产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影响企业的损益,因此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转变了金融工具减值损失的计量理念。为探究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能否实现对金融工具风险的控制,本文选取券商行业中市值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对金融工具减值计量与披露的影响及其对风险控制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合作》期刊2019年05期)
冯利红,崔生,陈阳,赵岩,李建平[5](2019)在《重污染天气PM_(2.5)中多环芳烃健康风险及预期寿命损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6年天津市重污染(AQI>200)天气下,PM_(2.5)中多环芳烃健康风险及预期寿命损失。方法冬季采暖期对天津市红桥区和宝坻区大气进行采样,共159份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6种多环芳烃测定。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已发表文献分析多环芳烃带来的健康风险及预期寿命损失。结果 AQI>200的天气PM_(2.5)平均质量浓度最大值为0.588mg/m~3,超过国家标准二级浓度限值7.8倍;市区和市郊PM_(2.5)中多环芳烃浓度均以苯并[b]荧蒽、和苯并[a]芘、荧蒽、芘为主,苯并[b]荧蒽含量最高,市郊高于市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市区和市郊多环芳烃总毒性等效浓度分别为9.237 ng/m~3和28.039 ng/m~3,均以苯并[a]芘占比最高;市郊致癌多环芳烃对成人及儿童产生的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6.67×10~(-6)和3.00×10~(-6)均比市区(分别为2.18×10~(-6)和0.98×10~(-6))大,但均处可接受水平;市郊对成人及儿童产生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41.5min和13.6min比市区(分别为18.6 min和6.1min)大。结论重污染天气下,市郊环境PM_(2.5)中多环芳烃造成预期寿命损失比市区高,提醒相关部门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时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春林[6](2019)在《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在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的模型问题、压力问题。然后基于修正模型、配套改革两个层面,探究具体的计量措施。目的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预期损失模型的合理性,并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23期)
隰竑晔[7](2019)在《预期损失模型在BD农信社贷款减值损失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我国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在准则中十分关键的一项调整就是引入了金融工具预期损失减值模型代替已发生减值损失模型,并将在2019年开始在我国金融领域开始实行。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主要区别在于预期损失模型不需要减值客观证据触发,且计算实际利率时需要考虑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本文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这一重大变革为契机,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以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金融工具在减值处理上的发展情况,能够更好地认清减值的本质,改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让理论体系的建设更加完善。而从实践来看,商业性银行属于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我国金融领域的会计调整政策,研究减值模型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案例企业贷款减值处理的困境,得出实施推行新模型所需要的改变和建设新机制,也能够对金融工具不断提高效能与水平提供推动作用,增强商业银行在管理工作上的科学化水平。由于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境内逐步开始执行,为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新模型,首先,在阐析清楚预期损失模型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以BD农信社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前金融贷款已发生损失模型在贷款减值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减值计提的滞后、减值计量缺乏准确度、难以协调监管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冲突等。其次,以BD农信社为例,分别在理想状态下和实际情况下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模拟应用,计算叁阶段金融工具的违约可能性,按照预期损失模型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的相关会计处理。再次,结合会计处理结果,将新的预期损失减值模型和旧的已发生减值损失模型两类减值计提模型进行效果对比,发现预期损失模型能够更早反映信用风险、更接近真实违约情况、可以平滑当期收益、平缓计提准备金金额等结论。最后,提出来金融机构应用好预期损失模型的相关保障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6)
张恭莽[8](2019)在《预期损失模型下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稳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巴塞尔协议的制约,商业银行要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同时又要满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导致商业银行贷款减值损失计提行为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特征。这种顺周期的特征可能会对整体的经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损失反应了贷款的预期损失或者平均损失,这种损失是债务人发生信用风险而遭受的损失。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损失是否能够准确的覆盖预期损失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过度计提会影响到银行的利润盈余和资本的利用效率,计提不足短期内并无太大问题,但是如果信用风险集中爆发,贷款减值损失的集中计提不仅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甚至可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017年3月,我国财政部对金融工具22号准则进行修订,采用国际上呼声较高的预期损失模型替代旧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以此计提贷款等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全面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IFRS 9。新减值准则考虑了未来12个月或者整个存续期内的现金流量,通过判断信用质量的变化状况以及资产信用风险状况将减值计提过程划分为叁阶段,分阶段处理计算金融资产在不同违约风险情况下的预期损失及利息收入。目前我国A+H股上市的商业银行已经于2018年1月1日起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来进行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新模型较旧模型在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都有较大的变化。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日常交易涉及大量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信贷资产又在金融资产中占比超50%,因此贷款减值模型的变化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商业银行某笔贷款未来5年的减值损失计提过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的方式,通过研究可以得出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有效缓解了贷款减值计提存在的顺周期问题,前瞻性的贷款减值计提,可以有效反映信用风险的动态变动,更好的帮助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的管理。同时提出商业银行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韩艳芬[9](2019)在《论预期信用损失法对银行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促使《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文中简称"新准则")于2017年修订完成并颁布实施,备受金融企业的关注。本文着重分析该准则的第八章金融工具的减值对银行业的影响,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法对银行业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10期)
宋平[10](2019)在《论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从银行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范金融工具可能的风险和完善金融工具减值理论,我们有必要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理论进行研究以帮助模型在实务中的运用,分析和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获得和使用的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评价实施该模型所能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准确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产生的原因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内容特点,总结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全国流通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预期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金融工具准则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金融资产减值,不再使用"已发生损失法",预期信用损失的估算是目前实务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预期信用损失的内涵及其与已发生损失法的区别入手,就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减值计量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以案例形式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具体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期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忠.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一般企业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9
[2].李洪,拓亚芬.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法”及其应用案例探析[J].商业会计.2019
[3].周磊.预期损失法对券商行业顺周期效应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
[4].刘瑛,庄天琦.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否有助于企业风险控制——以中信证券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9
[5].冯利红,崔生,陈阳,赵岩,李建平.重污染天气PM_(2.5)中多环芳烃健康风险及预期寿命损失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
[6].李春林.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分析[J].商讯.2019
[7].隰竑晔.预期损失模型在BD农信社贷款减值损失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8].张恭莽.预期损失模型下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研究[D].河南大学.2019
[9].韩艳芬.论预期信用损失法对银行业的影响[J].大众投资指南.2019
[10].宋平.论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从银行角度[J].全国流通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