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型脑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炎,病毒,乙脑,日本,感染性,细胞,突变。
乙型脑炎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王春梅[1](2019)在《miR let-7f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神经元细胞中复制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R let-7f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在神经元细胞中复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miRNA芯片检测SH-SY5Y细胞感染JEV后miRNA表达谱,荧光定量RT-PCR检测确认miR let-7f表达情况;实验随机分为miR let-7f mimics组、miR let-7f inhibitor组和miRNA conrol组,分别将miR let-7f mimics、inhibitors和miRNA conrol转染SH-SY5Y细胞后感染JEV,荧光定量RT-PCR和空斑法检测病毒复制变化情况。结果 SH-SY5Y细胞感染JEV后差异表达的miRNA有37个,上调的有28个,下调的有9个,其中miR let-7f表达明显升高(3. 51倍); SH-SY5Y细胞感染JEV 12h后miR let-7f表达明显上升(3. 67倍),与miRNA control组和miR let-7f inhibitor组相比,miR let-7f mimics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降低,细胞内JEV RNA也显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25)。结论 miR let-7f在神经元细胞中能够有效抑制JEV复制,在开发JEV感染的分子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丹华,李玉华[2](2019)在《带荧光素酶基因的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带有荧光素酶基因的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感染性克隆,并通过体外拯救获得恢复病毒,用于乙脑病毒致病机理研究、病毒感染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以及乙脑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高通量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反向遗传学、融合PCR以及无缝拼接等体外重组技术,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插入到乙脑病毒SA14-14-2全长感染性克隆的5'非编码区与C蛋白编码区之间,线性化后体外转录为RNA并转染BHK_(21)细胞,在细胞感染和动物试验分别检测恢复病毒的拯救和F-LUC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带有F-LUC报告基因的SA14-14-2乙脑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并拯救获得了重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细胞与动物水平均证明拯救的病毒可较高水平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结论:本研究构建出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的SA14-14-2感染性克隆,并拯救获得带有荧光素酶的重组乙脑病毒,为乙脑血清中和抗体的高通量筛选、病毒感染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19年11期)
吕玉金,吴凤笋,刘胜利,李文刚[3](2019)在《猪日本乙型脑炎及猪细小病毒复合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与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参考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优化单项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PPV-JEV复合PCR检测方法,可扩增出预期的238 bp和152 bp特异性片段。该方法敏感性高、稳定性好、特异性强,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单项PCR检测结果符合率100%,该方法适合JEV和PPV的联合检测和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冯亚岚,刘超越,李玥珂,黄荣,袁磊[4](2019)在《乙型脑炎病毒野毒株SA14包膜蛋白K279M突变对其神经毒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乙型脑炎病毒野毒株SA14包膜蛋白K279M突变株感染性克隆并拯救病毒,探索K279M突变对其毒力的影响。方法应用重迭延伸PCR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有K279M突变的乙脑突变病毒全长cDNA质粒,经酶切鉴定后,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RNA,电转染BHK21细胞,得到恢复病毒JEV SA14 (K279M)。分别用野毒株JEV SA14和JEV SA14 (K279M)接种BHK21细胞和脑内接种昆明鼠,比较突变株与野毒株的蚀斑大小、生长特点以及对昆明鼠的神经毒力。结果酶切鉴定表明,突变病毒感染性克隆成功构建。病毒蚀斑试验显示,JEV SA14 (K279M)的蚀斑直径约为2~3 mm,大于野毒株蚀斑直径的1~2 mm。突变株病毒LD50为0.21PFU,大于野毒株病毒LD_(50)的0.05PFU。结论乙脑包膜蛋白K279M突变增大了病毒的蚀斑,但降低了病毒的脑内神经毒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双双,赵红梅,周丹娜,蔡行,耿超[5](2019)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NS3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的复制机制及其蛋白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试验以GenBank中收录的JEV HW1株NS3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经PCR扩增获得NS3基因序列后,采用ClonExpress克隆技术将NS3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3上,将得到的产物pEGFP-C3-NS3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使用X-tremeGENE HP DNA Transfection Reagent体外转染幼地鼠肾细胞(BHK21细胞),观察24 h后应用Western-blot和IFA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CR克隆获得的基因片段大小约为1 370 bp,NS3基因片段与HW1株同源性为100%; BHK21细胞密度在70%~80%时质粒转染效果最佳,质粒质量与转染试剂体积的比例为1∶3; Western-blot鉴定融合蛋白成功表达,分子质量约为79 ku; IFA鉴定融合蛋白成功表达,24 h为转染高峰期,绿色荧光最强,pEGFP-C3-NS3与NS3阳性血清反应显红色荧光。说明在BHK21细胞中成功表达出NS3蛋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7期)
耿超,赵红梅,周丹娜,蔡行,王双双[6](2019)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NS5rdrp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的复制机理和研制以JEV复制复合体为靶标的药物,试验以GenBank中收录的JEV HW1株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针对NS5rdrp的特异性引物,提取JEV RNA,反转录得到cDNA,以其为模板使用PCR方法克隆得到NS5rdrp基因片段;利用T4DNA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NS5rdrp,并对产物测序;提取去除内毒素的重组质粒,用转染试剂X-tremeGENE HP DNA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BHK21细胞,转染24 h后观察结果;最后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NS5r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920 bp的NS5rdrp基因片段;测序结果经NCBI上BLAST比对分析,克隆得到的NS5rdrp基因与HW1株的同源性为100%;转染时细胞的最佳密度区间为70%~80%,转染试剂与转染质粒的比例为3∶1;经过Western-blot检测,重组质粒在细胞内正常表达,NS5rdrp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7 ku。说明试验通过真核表达成功获得NS5rdrp蛋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5期)
袁磊,唐丽萍,黄荣,冯亚岚,杨会强[7](2019)在《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包膜蛋白K138E回复突变对其神经毒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乙型脑炎疫苗株包膜蛋白(E蛋白)138位氨基酸向野毒株回复突变对其神经毒力与神经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重迭延伸PCR技术扩增含有K138E突变位点的DNA片段,构建乙脑疫苗株E蛋白K138E位氨基酸突变的病毒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病毒RNA,电转染BHK21细胞拯救病毒,绘制病毒生长曲线,采用蚀斑试验与测序鉴定突变病毒,通过动物试验评价突变病毒与疫苗株对昆明小鼠的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结果酶切和测序表明K138E突变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并通过电转染BHK21细胞包装得到K138E突变病毒。蚀斑试验显示突变病毒的蚀斑稍大于疫苗株,两株病毒的生长曲线与神经侵袭力无明显不同,但突变病毒神经毒力显着升高。结论乙脑疫苗株E138位氨基酸回复突变后神经毒力增强,E138位氨基酸是调控疫苗株神经毒力的重要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张元鹏,杨占娜,杨利,李兰,于晓明[8](2019)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猪睾丸细胞的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旨在分析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猪睾丸(ST)细胞和正常ST细胞miRNA差异表达谱,以探索miRNA在JE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正常ST细胞和JEV感染8 h后的ST细胞总R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ST细胞中的miRNA表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使用miRanda软件对表达差异显着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选取6个显着性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RT-qPCR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ST细胞相比,JEV感染后的ST细胞有112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80个miRNA上调表达,32个miRNA下调表达。经RT-qPCR方法验证6个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相对集中在细胞代谢、细胞黏附等生物过程。[结论]检测和分析JEV感染后猪睾丸细胞的miRNA表达谱,获得了大量的与JEV感染相关的miRNA表达谱数据,为揭示JEV感染生殖系统致病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晶,万加武,王骞若,张艳妮,郭韫丽[9](2019)在《乙型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1截短突变体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具备免疫原性,且可诱导免疫保护力。但是,全长NS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不高。为了获得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高效表达的NS1抗原,本研究构建删除NS1蛋白C端两个强疏水区的截短突变体NS1_(△63)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8a-NS1_(△63),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NS1_(△63)在大肠杆菌中能够高效且稳定表达。Ni柱纯化NS1_(△63),免疫BALB/c小鼠2次,3周后,ELISA检测NS1抗血清效价达到1:12150。免疫小鼠的保护力试验表明NS1_(△63)有保护活性。因此,本研究制备的NS1_(△63)蛋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盟2019年学术与教学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7-12)
韩伟,周建民,郝霖雨[10](2019)在《猪乙型脑炎病毒转瓶培养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猪乙型脑炎病毒转瓶中培养的关键技术参数,对猪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转瓶培养工艺进行研究,试验以Vero细胞、3 L转瓶培养病毒,通过对接种时间、接毒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维持液pH值、维持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维持液血清浓度和转瓶机转速9个条件的优化,将繁殖的病毒液冻融一次,采用病毒蚀斑数测定方法测定繁殖病毒效价。结果表明:用3 L转瓶进行培养,将Vero细胞培养至72~96 h进行病毒接种,接种量为1 200万pfu/mL的毒液3 mL,病毒吸附温度为37℃,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后用pH值为7.8、含2%胎牛血清的维持液继续培养,35℃、12 r/h旋转培养至96 h后收获毒液,冻融一次,可获得较高的效价(不低于1×10~7 pfu/mL)。说明上述条件可应用于猪Ⅰ型脑炎病毒的转移培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3期)
乙型脑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带有荧光素酶基因的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感染性克隆,并通过体外拯救获得恢复病毒,用于乙脑病毒致病机理研究、病毒感染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以及乙脑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高通量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反向遗传学、融合PCR以及无缝拼接等体外重组技术,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插入到乙脑病毒SA14-14-2全长感染性克隆的5'非编码区与C蛋白编码区之间,线性化后体外转录为RNA并转染BHK_(21)细胞,在细胞感染和动物试验分别检测恢复病毒的拯救和F-LUC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带有F-LUC报告基因的SA14-14-2乙脑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并拯救获得了重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细胞与动物水平均证明拯救的病毒可较高水平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结论:本研究构建出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的SA14-14-2感染性克隆,并拯救获得带有荧光素酶的重组乙脑病毒,为乙脑血清中和抗体的高通量筛选、病毒感染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型脑炎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王春梅.miRlet-7f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神经元细胞中复制的调控作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9
[2].赵丹华,李玉华.带荧光素酶基因的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药事.2019
[3].吕玉金,吴凤笋,刘胜利,李文刚.猪日本乙型脑炎及猪细小病毒复合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冯亚岚,刘超越,李玥珂,黄荣,袁磊.乙型脑炎病毒野毒株SA14包膜蛋白K279M突变对其神经毒力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5].王双双,赵红梅,周丹娜,蔡行,耿超.日本乙型脑炎病毒NS3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耿超,赵红梅,周丹娜,蔡行,王双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NS5rdrp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7].袁磊,唐丽萍,黄荣,冯亚岚,杨会强.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包膜蛋白K138E回复突变对其神经毒力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8].张元鹏,杨占娜,杨利,李兰,于晓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猪睾丸细胞的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9].徐晶,万加武,王骞若,张艳妮,郭韫丽.乙型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1截短突变体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力分析[C].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盟2019年学术与教学交流会摘要集.2019
[10].韩伟,周建民,郝霖雨.猪乙型脑炎病毒转瓶培养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