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驱动论文_史晓斐,章军,王城坡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催化,图像,曲率,等离子体,机械手,神经网络,高炉。

复合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史晓斐,章军,王城坡[1](2019)在《复合驱动变掌机械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轻工业中复杂对象(形状、尺寸变化范围大)的抓持需求,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复合驱动变掌机械手。课题组介绍了该新型变掌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机械手抓取圆柱体与长方体时的力学模型;研究了抓取圆柱体时半径与机械手指根节转动角度对接触力大小与接触点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机械手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对宽度为0~200 mm的物体的可靠抓取,并可实现对接触力与接触点高度的精确控制。该机械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谢权,何婉楣,刘升卫,李传浩,张金锋[2](2020)在《双功能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驱动人工碳循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陆地、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碳循环维持了大自然碳平衡.随着密集人类活动和高度工业发展,碳燃料、碳化学品和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导致碳排放过量,碳平衡已被严重破坏,碳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问题.例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过量排放到环境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人们陆续开发出各种先进的环境技术,如微生物分解,去除空气和水中的碳基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害CO_2.但是, CO_2本身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早超过了天然碳循环所能维持的环境自洁净能力.基于先进催化技术建立人工碳循环,将有机污染物矿化生成的CO_2进一步转化为有价值的有机化学品(如太阳能燃料)是一种理想的低碳方法.光合作用是自然碳循环中核心过程之一,是降低大气中CO_2浓度的关键.受到光合作用启发,科学家们积极开发人工光合成技术推动CO_2资源化.人工光合成技术本质上基于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基于有氧光催化氧化过程,有机污染物可以矿化生成无毒CO_2.另一方面,基于缺氧光催化还原过程, CO_2可以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太阳能燃料.理论上,结合上述两个过程,为建立人工碳循环奠定基础,但是,至今很少有人成功建立有氧氧化-无氧还原串联光催化工艺,实现人工碳循环.难点在于有机污染物的有氧氧化反应和CO_2的无氧还原反应的操作条件与反应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缺乏同时适用于上述两种反应的双功能光催化剂.本文成功构建了具有双功能的g-C_3N_4/Bi/BiVO_4叁元复合光催化剂,它不仅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有氧光催化氧化性能(以降解染料罗丹明B为例),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缺氧CO_2光催化还原性能.此外,基于"一锅法"厌氧耦合氧化-还原反应, g-C_3N_4/Bi/BiVO_4叁元复合光催化剂成功实现同步罗丹明B降解与太阳能燃料生成,构建了从毒害有机污染物到高品质太阳燃料的碳循环.结合牺牲剂实验分析与密度泛函理论理论计算,作者提出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双功能性与g-C_3N_4与BiVO_4界面内建S-型复合异质结有关.S-型复合异质结既促进界面电荷转移与分离,又维持了最佳电荷氧化还原电位.此外, 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中原位生成的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Bi纳米颗粒具有双重作用,既促进界面电荷定向转移,又促进可见光吸收.本文开发的新型双功能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系统为进一步开发集成式有氧-缺氧光催化碳循环反应系统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1期)

潘劲,潘浩,裴晓飞,陈祯福,张杰[3](2019)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液复合ABS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四轮电机回馈制动力矩和液压制动力矩均独立可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电液复合防抱死制动分层控制策略。上层为基于积分滑模的滑移率控制,下层为基于模式切换的电液制动力矩分配,根据调节系数、力矩调节需求量、最大回馈制动力矩以及液压制动门限值等参数,将力矩分配分为7种模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车速高、低附着路面下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液压制动维持相对稳定值和回馈制动快速补偿剩余值的设想,改善了滑移率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将彬,吴学雷,李洪彪[4](2019)在《机电复合驱动多轴特种车辆能量管理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机电复合驱动多轴特种车辆,根据需求功率、SOC、驱动电机工作效率和动力单元工作效率设计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考虑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设计了基于瞬时最优的能量管理策略。然后构建了GT-SUITE—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采用基于瞬时最优的能量管理策略时,车辆在动力性降低3.06%的条件下燃油经济性提高了5.92%,可以较好地兼顾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期刊2019-10-22)

张斯阳[5](2019)在《一种纵弯复合单驱动足超声波电动机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纵弯复合单驱动足超声波电动机,并设计了压电振子的极化方向和电路连接。对纵弯复合单驱动足超声波电动机的10个结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电机的纵振模态、弯振模态以及频率差值的影响,并进行了纵弯简并,得到了优化后的结构参数。(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9年09期)

冯桂莲[6](2019)在《曲率驱动扩散图像边缘形态复合滤波方法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方法图像边缘滤波效果差、滤波耗时长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阈值的曲率驱动扩散图像边缘形态复合滤波方法。利用高斯算子微分构建曲率驱动扩散图像边缘形态检测算子,得到图像边缘角度,并对输入的曲率驱动扩散图像卷积,获得图像边缘角度方向的图像边缘响应。利用图像边缘角度的数量等条件计算图像的梯度,通过设定滤波器的尺寸来分析图像边缘滤波的抗噪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图像边缘的最大候选阈值计算图像的高、低阈值,并对图像的梯度做归一化处理,利用图像灰度级的中心距计算相对的峰度和偏度,并对灰度级相对的图像类间方差展开计算可以得到候选图像边缘阈值,通过对图像阈值的自适应选择,最终实现对曲率驱动扩散图像边缘的形态复合滤波。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对图像边缘形态复合滤波时,不仅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所用的滤波耗时也较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9期)

陈文倩,李琳悦,李林,裘文慧,唐量[7](2019)在《用于环境催化的MoS_2/ZIF-8复合材料——太阳能驱动的抗生素降解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催化净水是一种有效的环保方法,可用于消除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然而,目前使用的TiO_2基催化剂仅吸收紫外(UV)区域中的小部分太阳光谱,导致效率降低。在本文中,我们提供了一种MoS_2/ZIF-8复合光催化剂,它可以使环丙沙星(CIP)和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率分别达到1T/2H-MoS_2的1.21倍和1.07倍。初步确定了催化过程中CIP和TC的转化产物,金属有机骨架(MOF)被认为是主要的活性物种,其中空穴被认为是MOF中主要的活性物种。MoS_2/ZIF-8纳米复合材料的产氢率是MoS_2的1.79倍。这项工作通过优化表面纳米异质结结构的构造,为探索原始和高效的1T/2H-MoS_2/MOF基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发现复合光催化剂经久耐用,其催化性能在稳定性测试下得以保持。因此,1T/2H-MoS_2/MOF基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生素降解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4期)

李阿为,郗梦璐,李玲,马翔宇,刘家豪[8](2019)在《一种复合驱动指关节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机驱动功重比较低、驱动反应速度较慢等问题,结合人手的运动机理,设计了一种复合驱动指关节。采用SMA-电机复合驱动系统。电机驱动通过皮带轮和联动轴实现指关节的弯曲功能; SMA驱动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通电加热收缩产生驱动力矩,由连接块的移动转变为关节的转动。最后,通过运动仿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MA驱动的加载速度明显优于电机驱动,为复合驱动关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徐化岩,马家琳[9](2019)在《基于数据驱动的高炉煤气复合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系统科学准确的预测,可以为煤气的合理调度提供依据,对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煤气放散和环境污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系统设备工况复杂、煤气量波动频繁、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依据小波分析方法、BP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性质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高炉煤气的复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高炉煤气系统生产计划和检修计划,对高炉煤气系统的产耗用户在不同工况下分别建立训练数据集,利用多组模型参数预测高炉煤气产生量、消耗量和缓冲量。利用某大型钢铁企业实际数据进行测试,该模型能够结合设备的实际生产工况变化,实现煤气的准确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4.95%,对变工况煤气系统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7期)

易灿明,余海东,王皓[10](2019)在《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压电驱动复合结构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体机器人的驱动一般由较硬的驱动元件与柔性介质复合而成,两相材料耦合大变形的精确描述是驱动部件结构设计与运动控制的关键.针对复合柔性板结构大变形的特点,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通过变形协调条件将梁和板单元进行耦合,同时引入压电驱动材料本构方程,建立带压电材料驱动器的复合柔性板结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参数对该动力学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悬臂板结构在压电驱动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变形量及板末端位移随驱动电压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增大规律,且板结构弹性模量越小则该变形量增大的程度越大;随着弹性模量减小,板结构产生的周期性振动幅度增大,周期变长.(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复合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期以来,陆地、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碳循环维持了大自然碳平衡.随着密集人类活动和高度工业发展,碳燃料、碳化学品和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导致碳排放过量,碳平衡已被严重破坏,碳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问题.例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过量排放到环境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人们陆续开发出各种先进的环境技术,如微生物分解,去除空气和水中的碳基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害CO_2.但是, CO_2本身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早超过了天然碳循环所能维持的环境自洁净能力.基于先进催化技术建立人工碳循环,将有机污染物矿化生成的CO_2进一步转化为有价值的有机化学品(如太阳能燃料)是一种理想的低碳方法.光合作用是自然碳循环中核心过程之一,是降低大气中CO_2浓度的关键.受到光合作用启发,科学家们积极开发人工光合成技术推动CO_2资源化.人工光合成技术本质上基于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基于有氧光催化氧化过程,有机污染物可以矿化生成无毒CO_2.另一方面,基于缺氧光催化还原过程, CO_2可以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太阳能燃料.理论上,结合上述两个过程,为建立人工碳循环奠定基础,但是,至今很少有人成功建立有氧氧化-无氧还原串联光催化工艺,实现人工碳循环.难点在于有机污染物的有氧氧化反应和CO_2的无氧还原反应的操作条件与反应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缺乏同时适用于上述两种反应的双功能光催化剂.本文成功构建了具有双功能的g-C_3N_4/Bi/BiVO_4叁元复合光催化剂,它不仅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有氧光催化氧化性能(以降解染料罗丹明B为例),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缺氧CO_2光催化还原性能.此外,基于"一锅法"厌氧耦合氧化-还原反应, g-C_3N_4/Bi/BiVO_4叁元复合光催化剂成功实现同步罗丹明B降解与太阳能燃料生成,构建了从毒害有机污染物到高品质太阳燃料的碳循环.结合牺牲剂实验分析与密度泛函理论理论计算,作者提出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双功能性与g-C_3N_4与BiVO_4界面内建S-型复合异质结有关.S-型复合异质结既促进界面电荷转移与分离,又维持了最佳电荷氧化还原电位.此外, 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中原位生成的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Bi纳米颗粒具有双重作用,既促进界面电荷定向转移,又促进可见光吸收.本文开发的新型双功能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系统为进一步开发集成式有氧-缺氧光催化碳循环反应系统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史晓斐,章军,王城坡.复合驱动变掌机械手[J].轻工机械.2019

[2].谢权,何婉楣,刘升卫,李传浩,张金锋.双功能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驱动人工碳循环(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3].潘劲,潘浩,裴晓飞,陈祯福,张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液复合ABS控制研究[J].汽车技术.2019

[4].李将彬,吴学雷,李洪彪.机电复合驱动多轴特种车辆能量管理策略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2019

[5].张斯阳.一种纵弯复合单驱动足超声波电动机的设计[J].微特电机.2019

[6].冯桂莲.曲率驱动扩散图像边缘形态复合滤波方法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7].陈文倩,李琳悦,李林,裘文慧,唐量.用于环境催化的MoS_2/ZIF-8复合材料——太阳能驱动的抗生素降解工程[J].Engineering.2019

[8].李阿为,郗梦璐,李玲,马翔宇,刘家豪.一种复合驱动指关节设计与仿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9].徐化岩,马家琳.基于数据驱动的高炉煤气复合预测模型[J].中国冶金.2019

[10].易灿明,余海东,王皓.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压电驱动复合结构动力学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复合词语义中心模型(CompoundAcceptat...复合膜(实线)和PPy/Au...复合驱动式内燃动车与传统内燃动...1复合驱动伺服冲床机构简图Fig...复合驱动工作台同步控制原理框图

标签:;  ;  ;  ;  ;  ;  ;  

复合驱动论文_史晓斐,章军,王城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