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型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型,鄂温克族,差异,籼稻,脯氨酸,苗期,甘薯。
基因型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李忠正,刘义,姜雪,谢华玉,杨百战[1](2019)在《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稻生产上,氮肥的过量利用致使氮利用效率(NUE)下降,增加氮损失,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降低氮肥投入量、提高作物自身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了解氮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相关性状、品种间差异以及潜藏在这些差异下的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培育高产氮高效水稻品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1期)
刘扬,梁智慧,孙淑珍,田中伟,戴廷波[2](2019)在《小麦种子萌发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小麦萌发期的高铵胁迫临界浓度以及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采用温室水培方法,通过研究不同铵(NH~+_4-N)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时期的形态学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高铵环境的响应,系统评价了24个小麦品种间种子萌发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铵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总根长、根数、株高、胚根干重和胚芽鞘干重逐渐降低;当铵浓度为5.0 mM时,上述指标较对照均显着降低。此外,5.0 mM铵显着降低了萌发种子内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淀粉含量,表明5.0 mM铵抑制萌发种子贮藏物质动员,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形态形成,确定5.0 mM为高铵胁迫临界浓度。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胚根长度与胚芽鞘长度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胚根干重与根冠比和植株干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表明根系对高铵胁迫的响应更敏感。以胚根长度、胚芽鞘长度、植株干重和根冠比耐性指数为筛选指标,将24个小麦品种分为高铵敏感型、中间型和耐高铵型。(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常敏敏,梁莉燕,杨曙,崔馨月,赵尊康[3](2019)在《高锰诱导甘蔗幼苗黄化的基因型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基因型甘蔗对锰毒黄化抗性的差异,为解决甘蔗幼苗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和培养试验,研究锰胁迫下幼苗的黄化、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锰铁含量及基因型差异。[结果]种植在该试验地酸性土壤上的宿根蔗幼苗,新台糖22全部黄化,而其它基因型的黄化率为33.3%~50.0%;赣56-261、F175的SPAD值显着高于粤农75-159、粤糖70-129,斑231的SPAD值也显着高于斑233。经0.5 mMMnCl_2处理的甘蔗,其茎基部再次萌发的幼苗黄化症状中,新台糖22比赣56-261、F175明显。锰处理15 d后新台糖22的生物量显着降低,但其它基因型甘蔗的生物量降低不显着。锰处理后新台糖22的锰吸收量虽然显着低于除赣56-261外的其它基因型,但锰向地上部及叶片的转移系数显着高于其它基因型。锰胁迫下,赣56-261、F175的幼叶片锰含量显着低于新台糖22,而铁含量显着高于粤糖70-129、粤农75-159和新台糖22。然而,幼叶细胞壁中锰含量在不同甘蔗基因型间差异并不显着。2个斑茅基因型植株的锰含量、分布、铁素含量的差异也不显着。[结论]甘蔗对锰毒黄化抗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其中赣56-261和F175为抗性基因型,新台糖22为敏感基因型,而粤糖70-129、粤农75-159介于二者之间;此差异与锰的含量、分布及铁素营养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丹,刘斌,曾钦朦,陈世品,刘宝[4](2019)在《闽楠优良基因型遗传差异的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闽楠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课题组在闽楠天然群体中进行了优树选择,并开展了优树半同胞子代的遗传测定,选出了一批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利用开发的SSR分子标记检测了39个闽楠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差异,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了6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有50个,多态性条带占76.9%,说明这39个优良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UPGMA聚类可以将39个基因型分为3类:第1类包括7个基因型,分别为Jo26、Jo25、Jo21、Jo20、Jo27、Jo23、NP602;第2类包括31个基因型,可分为3个亚类:第1亚类包括Np604、Np603、Np606、Np601、Np605、Np616,第2亚类包括Np622、Np621、Np619、Np620、Np618、Np615、Np607、Np617、Yp602、Jo28,第3亚类包括Mx605、Mx603、Mx602、Mx606、Mx601、Mx604、Sm1、Yx604、Sx05、Sx04、Sx02、Yp603、Yp604、Yx603、Yx602;第3类仅有1个基因型,为Yp60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舒,李玲,张思梦,曹如霞,陈玲玲[5](2019)在《基于隶属函数分析的甘薯薯苗耐冷性基因型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甘薯的耐低温机制,明确影响甘薯薯苗耐低温特性的关键因素,为甘薯薯苗耐冷资源鉴定与筛选及耐低温胁迫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个代表性甘薯品种的薯苗,在4℃低温胁迫处理下,测定其生理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同时观测甘薯薯苗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特性的变化,利用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较耐低温的甘薯品种。【结果】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薯苗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与低温胁迫之前相比,所有薯苗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苏薯16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最大,高达40.16%,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是辽薯15,高达3.66μg·g~(-1)FW;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呈上升趋势;30个品种薯苗,MDA含量增加变化最大的是苏渝303;所有薯苗SOD活性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增加变化最大的是渝薯17,胁迫前后变化高达27.59 U·g~(-1)FW,但宁紫薯1号、商徐紫1号、紫罗兰薯苗处于萎蔫濒死状态,SOD活性变化呈现负值;所有薯苗P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最高的是赣10-20,高达29.21 U·(g·min)~(-1),紫罗兰POD含量变化呈现负值;CAT活性上升最大的是红香蕉;APX活性变化呈上升趋势,烟薯25、红香蕉、龙紫薯6号变化最大,普薯32、商薯8号、紫罗兰变化最小;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是辽薯15,高达3.66,是商徐紫1号的5倍。甘薯薯苗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可知,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与薯苗的耐冷性呈负相关,SOD、POD、CAT、APX活性与薯苗耐冷性呈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薯苗耐冷性呈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薯苗耐冷性由强到弱:龙薯515>赣10-20>南薯010>红香蕉>广薯87>苏薯8号>渝薯17>龙紫薯6号>烟薯25>浙薯13>遗字138>甘薯166-7>秦紫薯2号>徐薯55-2>辽薯19>辽薯15>龙薯14>徐薯22>商薯19>普薯32>宁紫薯2号>龙薯9号>商薯8号>徐紫薯8号>红东>苏薯16>台湾英沟>商徐紫1号>苏渝303>紫罗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马佳,范晓燕,刘恩才[6](2019)在《本地区鄂温克与汉族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种族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本地区鄂温克族及汉族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种族差异。方法收集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族和汉族HBsAg阳性血清共720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法检测HBV基因型,根据分型结果探讨本地区鄂温克、汉族HBV基因型分布是否具有种族差异。结果 720例标本中,680例分型成功,40例因HBV DNA定量低于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未能分型。鄂温克族标本330例分型成功,其中B型90例,C型240例;汉族标本350例分型成功,其中B型100例,C型250例。结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族及汉族HBV基因型均为B型和C型,两者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基因型为C型。(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4期)
魏克强,杨俊仙,李娟娟,宋欣[7](2019)在《基于~1H-NMR的不同基因型烟草的差异代谢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对烟草远缘杂交新品种曼陀罗烟及其亲本烤烟78-04进行化学成分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确定二者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核磁共振(NMR)图谱共指认出18个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曼陀罗烟与78-04能明显区分,其化学差异主要涉及γ-氨基丁酸、β-葡萄糖、α-葡萄糖、脯氨酸、苏氨酸、谷氨酰胺、异亮氨酸、甘氨酸等8个代谢物。研究结果可为指导烟草品质的遗传改良、评价烟气的毒理学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春萍,张世才,黄启中,唐荣莉,李怡斐[8](2019)在《辣椒苗期耐低氮基因型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25个辣椒品种为材料,通过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个处理的苗期水培试验,以15个形态和生理指标的相对值(低氮处理测定值/正常供氮测定值)为依据,对辣椒苗期耐低氮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受低氮影响程度不同,表明辣椒苗期耐低氮性存在基因型差异;叶面积、干重(茎叶,根,植株)和根冠比是辣椒苗期耐低氮的核心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可将25个辣椒品种划分为3大类:耐低氮型(4份)、中间型(16份)和低氮敏感型(5份);加工型辣椒整体比鲜食辣椒耐低氮性强,可能是不同栽培方式长期驯化的结果。筛选出的ZC、J1310、489-10-1和489-2-10-1等强耐低氮品种可用于耐低氮新品种培育或耐低氮关键基因发掘。(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4期)
郝兴顺,姜雨含,吴玉红,田霄鸿,许伟[9](2019)在《汉中地区籼稻锌、铁、锰营养基因型差异及叶面喷锌对籽粒锌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参加汉中地区水稻新品种展示的45个籼稻糙米、精米中锌、铁、锰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同时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喷蒸馏水(CK)、喷Zn、喷Zn+井酮叁环唑3个处理,探讨了锌肥与井酮叁环唑配施对水稻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个水稻品种糙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44 mg/kg、10.99 mg/kg和25.09 mg/kg,精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9 mg/kg、4.14 mg/kg和7.38 mg/kg;糙米中锌、铁、锰含量分别是精米中的1.53倍、2.56倍和3.40倍,即在去糙过程中锌、铁、锰的损失率分别为34.69%、62.33%和70.59%;喷施锌肥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同时增加籽粒锌含量。喷Zn、喷Zn+井酮叁环唑处理使糙米Zn含量由CK的17.63 mg/kg分别提高到22.14 mg/kg和21.50 mg/kg,增幅分别为25.6%和22.0%,精米Zn含量由CK的10.57 mg/kg分别提高到14.08 mg/kg和14.79 mg/kg,增幅分别为33.2%和40.0%。水稻喷施叶面锌肥与农药后不仅能显着增加稻米锌含量,而且有效预防病虫害。因此,喷施锌肥与喷施农药有机结合有望成为缺锌土壤同时满足籽粒富锌和病虫害防治需求的高效农艺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4期)
李敏,单姗,吴晓宁,孔媛媛,欧晓娟[10](2019)在《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差异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评价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VIP数据库截止到2018年11月发表的关于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CHB患者疗效差异的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治疗B基因型CHB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HBeAg清除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以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C基因型CHB患者(比值比分别为2. 95、3. 16、1. 83、2. 59、2. 31,95%可信区间分别为2. 22~3. 91、2. 38~4. 20、1. 44~2. 33、1. 05~6. 38、1. 69~3. 16,P值均<0. 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在B、C基因型CHB患者中的疗效差异不受干扰素种类的影响。结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受到HBV基因型的影响,B基因型抗病毒效果优于C基因型,因此,HBV基因型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基因型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小麦萌发期的高铵胁迫临界浓度以及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采用温室水培方法,通过研究不同铵(NH~+_4-N)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时期的形态学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高铵环境的响应,系统评价了24个小麦品种间种子萌发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铵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总根长、根数、株高、胚根干重和胚芽鞘干重逐渐降低;当铵浓度为5.0 mM时,上述指标较对照均显着降低。此外,5.0 mM铵显着降低了萌发种子内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淀粉含量,表明5.0 mM铵抑制萌发种子贮藏物质动员,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形态形成,确定5.0 mM为高铵胁迫临界浓度。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胚根长度与胚芽鞘长度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胚根干重与根冠比和植株干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表明根系对高铵胁迫的响应更敏感。以胚根长度、胚芽鞘长度、植株干重和根冠比耐性指数为筛选指标,将24个小麦品种分为高铵敏感型、中间型和耐高铵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型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忠正,刘义,姜雪,谢华玉,杨百战.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刘扬,梁智慧,孙淑珍,田中伟,戴廷波.小麦种子萌发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J].麦类作物学报.2019
[3].常敏敏,梁莉燕,杨曙,崔馨月,赵尊康.高锰诱导甘蔗幼苗黄化的基因型差异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4].刘丹,刘斌,曾钦朦,陈世品,刘宝.闽楠优良基因型遗传差异的SSR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
[5].徐舒,李玲,张思梦,曹如霞,陈玲玲.基于隶属函数分析的甘薯薯苗耐冷性基因型差异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9
[6].马佳,范晓燕,刘恩才.本地区鄂温克与汉族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种族差异研究[J].当代医学.2019
[7].魏克强,杨俊仙,李娟娟,宋欣.基于~1H-NMR的不同基因型烟草的差异代谢物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8].王春萍,张世才,黄启中,唐荣莉,李怡斐.辣椒苗期耐低氮基因型差异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9].郝兴顺,姜雨含,吴玉红,田霄鸿,许伟.汉中地区籼稻锌、铁、锰营养基因型差异及叶面喷锌对籽粒锌含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
[10].李敏,单姗,吴晓宁,孔媛媛,欧晓娟.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差异的Meta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