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形成论文-黄筱雪,宋瑱,易玉玲,雍江堰,李燕

生物膜形成论文-黄筱雪,宋瑱,易玉玲,雍江堰,李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膜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盐酸小檗碱,白假丝酵母,生物膜

生物膜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黄筱雪,宋瑱,易玉玲,雍江堰,李燕[1](2019)在《盐酸小檗碱对白假丝酵母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白假丝酵母生物膜表型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实时定量PCR(RT-qPCR)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作用下白假丝酵母生物膜膜内细胞代谢活性、微观形态结构、厚度和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28μg/ml和32μg/ml盐酸小檗碱对白假丝酵母标准菌株ATCC 10231生物膜膜内细胞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88.4%和34.3%(4 h),96.3%和47.6%(6 h),对白假丝酵母临床菌株CA 2119的抑制率分别为:77.2%和29.8%(4 h),72.8%和43.2%(6 h);对ATCC 10231生物膜厚度的抑制率分别为:61.4%和41.03%(4 h),53.49%和39.53%(6 h),对CA 2119的抑制率分别为:45.45%和27.27%(4 h),45%和25%(6 h);而8μg/ml盐酸小檗碱抑制效果较差。128μg/ml盐酸小檗碱抑制作用优于4μg/ml氟康唑(P<0.05),但对CA 2119生物膜的抑制效果不及ATCC 10231;RT-qPCR结果表明高浓度和中浓度盐酸小檗碱均能明显抑制ATCC 10231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的表达(P<0.05),但对CA 2119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差。结论盐酸小檗碱通过杀死生物膜中的细胞并破坏其结构来抑制白假丝酵母ATCC 10231和CA 2119早期生物膜的形成,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的表达,从而延缓白假丝酵母的形态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汪天明,邸磊,施高翔,刘慧敏,汪长中[2](2019)在《桑黄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桑黄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Phellinus igniarius decoction,BAEP)体外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标准株SC5314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BAEP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抑制50%生物膜形成的最低浓度(sessil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50);采用XTT还原法测定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的影响;固体培养基上观察BAEP对白念珠菌菌落形态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与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与活性的影响;扫描电镜下观察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ALS1和HWP1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为1 024μg/mL;菌落形态实验观察结果显示,1 024μg/mL BAEP可影响白念珠菌菌落;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下显示1 024μg/mL BAEP可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和活性;扫描电镜下显示1 024μg/mL 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qRT-PCR检测结果显示BAEP可明显下调HWP1的表达水平和上调ALS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BAEP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台喜荣,冯骞,孙亚青,郭文,葛冉[3](2019)在《胞外DNA在生物膜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是微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特殊的微生物聚合体,包括微生物细胞和胞外聚合物(EPS)等。胞外DNA(eDNA)是EPS的关键组成成分之一。它通过细菌主动分泌、细胞溶菌作用等释放到胞外,吸附在细菌细胞表面并开始向外延伸,从而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另外,它可以为细菌代谢提供营养物质,作为基因水平传递的"基因仓库",与胞外蛋白及胞外多糖等交联,维持生物膜空间结构。因此,关于生物膜中eDNA的研究,对水处理、生物冶金、医学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性地综述了eDNA的产生途径、调节机制、功能及目前研究的局限性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汤纯,史云娇,卞欢,孙芝兰,刘芳[4](2019)在《食源性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膜形成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新鲜鸭血中的优势腐败菌及其生物膜成膜特性,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分离获得59株腐败菌,经16S rRNA序列鉴定发现肠杆菌是其中的优势菌,并且克雷伯氏菌是其中的优势腐败菌。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了所分离肠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发现1株克雷伯氏菌K6的成膜能力最强。通过分析该菌在不同培养阶段生物膜内的菌数及胞外多糖含量变化,发现该菌在培养3 d和5 d时其生物膜内菌数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达到最高值,进一步证实了克雷伯氏菌较强的成膜特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鸭血加工过程中应该对克雷伯氏菌进行重点控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崔天琦,白凤翎,孙梦桐,吕欣然,李学鹏[5](2019)在《面包乳杆菌ZHG 2-1作为一种新型的群体感应淬灭菌减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毒力因子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首次评估了面包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ustorum)ZHG 2-1对食源性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活性。琼脂扩散法表明ZHG 2-1粗提物浓度为1.0,2.0和3.0 mg/mL时显着降解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信号分子37.1-87.6%,GC-MS进一步证实了降解活性。通过96孔板法测定单独使用ZHG 2-1粗提物以及组合阿奇霉素时对生物膜的抑制率以及对预先形成生物膜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ZHG 2-1粗提物可以显着提高阿奇霉素对生物膜的敏感性,叁个亚最小抑制浓度(MIC)处理时的抑制率为58.4-90.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表明,ZHG2-1粗提物与阿奇霉素组合使用可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减少预先形成生物膜的厚度。qRT-PCR分析表明,调控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的基因lasI/R和rhlI/R的表达下调。此外,此外,LasI/R介导的LasA蛋白酶和几丁质酶,RhlI/R介导的绿脓菌素,胞外多糖和鼠李糖脂等毒力因子的产生也被显着抑制。以上所有效果均显示出剂量依赖性。这些结果证明了面包乳杆菌ZHG2-1可以作为对抗食源性致病细菌的新型潜在QQ细菌。(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吕欣然,颉宇,林洋,孙梦桐,张柏林[6](2019)在《植物乳杆菌XCT-1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从辽宁葫芦岛农家腌芥菜中获得对温和气单胞群体感应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XCT-1,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4 mg/mL菌株XCT-1代谢产物的粗提物对温和气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率为38%,显微镜观察显示其粗提物能够减少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XCT-1粗提物不仅降低了温和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量,而且使其生物膜结构疏松。菌株XCT-1粗提物经100℃30 min后其抑制活性保持不变,但经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完全丧失。初步确定菌株XCT-1粗提物中的群体感应抑制成分为蛋白类物质,且具有热稳定性。研究表明菌株XCT-1粗提物中的蛋白类物质主要通过干扰温和气单胞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娄茜,杨翼,刘大鹏,胡小芳,张茹芳[7](2019)在《五倍子水煎剂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证实五倍子水煎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亚胺培南敏感及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各5株,测定五倍子水煎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株菌分为Control组,1/4MIC组及MIC组,Control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绘制生长曲线及结晶紫染色方法观察五倍子水煎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及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对生物膜抑制作用最强的鲍曼不动杆菌-1和鲍曼不动杆菌-8菌株,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五倍子水煎剂对其生物膜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绘制的生长曲线显示无论是亚胺培南敏感还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随着五倍子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生长作用越明显。结晶紫染色实验显示五倍子对亚胺培南耐药株生物膜的抑制能力强于敏感株,随五倍子浓度增大,生物膜抑制作用越强。RT-PCR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1与对照组相比,abaI相对表达量为(0.57±0.14)(P=0.007,t=5.08),abaR相对表达量为(0.63±0.14)(P=0.010,t=4.13),bfmR相对表达量为(0.53±0.10)(P=0.003,t=6.19),bfmS相对表达量为(0.66±0.17)(P=0.032,t=3.22),BAP相对表达量为(0.72±0.09)(P=0.013,t=4.26);鲍曼不动杆菌-8与对照组相比,abaI相对表达量为(0.71±0.03)(P=0.000,t=11.78),abaR相对表达量为(0.68±0.04)(P=0.000,t=10.19),bfmR相对表达量为(0.64±0.04)(P=0.000,t=11.13),bfmS相对表达量为(0.64±0.06)(P=0.002,t=7.09),BAP相对表达量为(0.65±0.03)(P=0.000,t=9.07)。结论五倍子不仅能够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还能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对亚胺培南耐药株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强于敏感株,并随五倍子浓度增大,生物膜抑制作用越强;可能通过下调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bfmS、bfmR、abaI、abaR、BAP的表达发挥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冯礼尚[8](2019)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条件致病菌,极易形成生物膜,导致其耐药性增强,逃逸宿主免疫攻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结构主要由铜绿假单胞菌和其分泌的胞外基质(包括eDNA、Pel和Psl多糖、藻酸盐、蛋白质)构成,胞外基质成分对于生物膜的形成和发育具有结构组织和调控作用。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外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和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黄乔木,吕中[9](2019)在《Ag_2O/TiO_2微球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状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导致龋齿的主要细菌,为抑制该细菌,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Ag_2O/TiO_2复合物,并以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透射电镜对所合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抑菌圈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Ag_2O/TiO_2对Streptococcus mutans的抗菌活性,此外Ag_2O/TiO_2对Streptococcus mutans生物膜形成、产酸和胞外多糖(EPS)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所合成的Ag_2O/TiO_2复合物为直径2~3 mm的微球,其中Ag_2O在Ag_2O/TiO_2中所占质量分数为24.80%。Ag_2O/TiO_2对浮游状Streptococcus mutans的MIC值为64 mg/L,且能显着抑制Streptococcus mutans产酸。125 mg/L Ag_2O/TiO_2能减少61.9%生物膜形成,水可溶性的EPS和水不可溶性的EPS的产生分别减少56.1%和69.5%。结果表明Ag_2O/TiO_2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龋齿材料。(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洪曼,黄铮铮,李天牧,高伟,李倩[10](2019)在《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因素及干预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广泛,占临床非发酵菌检出率首位,属于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固有耐药性,近年来其多重耐药性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对其耐药性的增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导致临床治疗更加困难。本文就近年来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生成具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生成的相关药物进行综述,为临床进行更有效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生物膜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桑黄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Phellinus igniarius decoction,BAEP)体外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标准株SC5314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BAEP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抑制50%生物膜形成的最低浓度(sessil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50);采用XTT还原法测定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的影响;固体培养基上观察BAEP对白念珠菌菌落形态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与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与活性的影响;扫描电镜下观察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ALS1和HWP1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为1 024μg/mL;菌落形态实验观察结果显示,1 024μg/mL BAEP可影响白念珠菌菌落;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下显示1 024μg/mL BAEP可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和活性;扫描电镜下显示1 024μg/mL BAEP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qRT-PCR检测结果显示BAEP可明显下调HWP1的表达水平和上调ALS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BAEP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膜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黄筱雪,宋瑱,易玉玲,雍江堰,李燕.盐酸小檗碱对白假丝酵母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2].汪天明,邸磊,施高翔,刘慧敏,汪长中.桑黄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台喜荣,冯骞,孙亚青,郭文,葛冉.胞外DNA在生物膜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净水技术.2019

[4].汤纯,史云娇,卞欢,孙芝兰,刘芳.食源性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膜形成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9

[5].崔天琦,白凤翎,孙梦桐,吕欣然,李学鹏.面包乳杆菌ZHG2-1作为一种新型的群体感应淬灭菌减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毒力因子的作用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吕欣然,颉宇,林洋,孙梦桐,张柏林.植物乳杆菌XCT-1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娄茜,杨翼,刘大鹏,胡小芳,张茹芳.五倍子水煎剂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8].冯礼尚.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生物化工.2019

[9].黄乔木,吕中.Ag_2O/TiO_2微球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10].王洪曼,黄铮铮,李天牧,高伟,李倩.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因素及干预药物的研究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标签:;  ;  ;  

生物膜形成论文-黄筱雪,宋瑱,易玉玲,雍江堰,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