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衰退病论文-赵如娜

柑橘衰退病论文-赵如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柑橘衰退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柑橘衰退病毒,柑橘有翅蚜,取食行为,病毒传播

柑橘衰退病论文文献综述

赵如娜[1](2017)在《基于EPG分析柑橘衰退病对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衰退病(Tristeza)是由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CTV)引起的,在田间主要通过褐色橘蚜Toxoptera citricida(Kirkaldy)、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等进行传播的,是对柑橘最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病害之一。介体蚜虫以及柑橘衰退病的强毒株系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柑橘产区,对全国内外的柑橘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植物病毒的介体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以及植物病原,病毒侵染又会对介体昆虫及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介体昆虫和病毒的传播。为探究CTV与柑橘蚜虫及其寄主植物柑橘之间的互作关系,本文采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监测褐色橘蚜有翅无翅型,棉蚜有翅无翅型,绣线菊蚜有翅无翅型成蚜分别在健康和感染CTV4的温州蜜柑的取食行为,分析柑橘衰退病对柑橘蚜虫无翅型和有翅型取食行为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如下:1 CTV对褐色橘蚜无翅型和有翅型取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刺吸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监测褐色橘蚜无翅型和有翅型分别在健康植株和感染CTV4植株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a)褐色橘蚜无翅型在健康植株的np波的总持续时间显着小于有翅型。(b)在感病植株上,非韧皮部阶段,褐色橘蚜无翅型的刺探次数、pd波的次数均显着高于健康植株,但总刺探时间显着短于健康植株,褐色橘蚜无翅型的np波总持续时间、C波的总持续时间极显着高于在健康植株。韧皮部参数包括与唾液分泌相关的E1波和吸食植物汁液相关E2波参数。褐色橘蚜无翅型在健康植株上的E1波次数、E1波的总持续时间和E2波次数与在感病植株上相比无差异,但E2波的总持续时间差异极显着,且健康植株上的295.06±9.99 min大于感病植株上231.30±21.78 min,E2波的平均持续时间显着大于感病植株。(c)与健康植株相比,褐色橘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上E2波所占总时间的比例有所下降,即健康植株上为84.51%,在感病植株上为69.11%,二者间差异极显着。结果表明:褐色橘蚜无翅型较有翅型取食效率高;感病植株可降低寄主对褐色橘蚜无翅型的适合度,褐色橘蚜无翅型蚜虫偏好健康植株上取食,而褐色橘蚜有翅型对健康植株和感病植株取食无显着差异。2 CTV对棉蚜无翅型和有翅型取食行为的影响通过EPG监测棉蚜无翅型和有翅型分别在健康植株和感染CTV4植株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a)在健康植株,棉蚜有翅型在非韧皮部阶段刺探次数、np波的总持续时间极显着高于无翅型,但刺探的总持续时间相反,第一次E波之后的刺探次数显着大于无翅型;棉蚜有翅型的口针刺探次数为19.16次,显着高于无翅型的9.38次。棉蚜有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np波的总持续时间、C波的总持续时间、pd波的次数均显着大于无翅型。棉蚜有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刺探的次数均极显着大于无翅型。其他非韧皮部参数均差异不显着。(b)感病状态对非韧皮部和非韧皮部的17个参数中均无显着影响。(c)棉蚜无翅型、有翅型在健康植株和CTV植株上取食行为相关波形参数所占比例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在健康及感病植株,棉蚜有翅型比无翅型取食效率低;柑橘衰退病对棉蚜无翅型和有翅型差异不显着。3 CTV对绣线菊蚜无翅型和有翅型取食行为的影响通过EPG监测绣线菊蚜无翅型和有翅型分别在健康植株和感染CTV4植株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a)在健康植株上,绣线菊蚜有翅型非韧皮部阶段刺探次数,第一次E波之后的刺探次数显着高于无翅型,第一次E波之前的刺探次数极显着多余无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绣线菊蚜有翅型非韧皮部阶段刺探次数和第一次E波之前的刺探次数显着高于无翅型。其他非韧皮部参数均差异不显着。蚜虫口针到达韧皮部,开始分泌唾液,吸食汁液。绣线菊蚜无翅型和有翅型的唾液分泌的持续时间、取食韧皮部汁液的持续时间无显着差异。(b)绣线菊蚜有翅型在感病植株的第一次E波之前的刺探次数显着大于健康植株。(c)绣线菊蚜无翅型、有翅型在健康植株和CTV植株上取食行为相关波形参数所占比例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在健康植株及感病植株上,无翅型均较有翅型有取食行为优势;与健康植株相比,绣线菊蚜无翅型的第一次E波之前的刺探次数显着小于感病植株,可能绣线菊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需要多次刺探才能到达韧皮部。(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6-01)

鲁卓越[2](2015)在《褐色橘蚜取食行为对传播柑橘衰退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衰退病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是柑橘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给世界各地的柑橘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害,褐色橘蚜Toxoptera ctricida(Kirkaldy)、棉蚜Aphid gossypii Glover、绣线橘蚜(Aphis citricola)、橘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x(Boyer de Fonscolombe)是CTV的叁大媒介蚜虫,其中,褐色橘蚜是CTV的最有效传播介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最为广泛。褐色橘蚜以非循回型半持久方式进行CTV传播,目前对其的传播机理不清楚。在植物——病毒——蚜虫叁者的相互关系中,病毒能够影响蚜虫的行为;蚜虫的活动和行为对植物病毒的流行速度和发展范围又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以柑橘蚜虫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褐色橘蚜的取食行为对传播CTV间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褐色橘蚜、棉蚜、绣线橘蚜在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上的取食行为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口针到达韧皮部之前的刺探阶段,以及韧皮部取食阶段。此外,蚜虫更偏爱吸食感病植株的韧皮部汁液,到达韧皮部接触植物病毒的机会更多,因而获得病毒的机会也更多。2、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较两种感病植株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韧皮部取食,而且更偏爱取食感染衰退病病毒的植株。感染不同株系的植株对褐色橘蚜的取食行为影响不大。3、携带CTV14的褐色橘蚜在CTV14植株上取食时,CTV14能够抑制凝胶唾液鞘的形成阻止口针到达韧皮部进行取食,加速了带毒的褐色橘蚜转移至其他植株上;在CTV11植株和健康植株上取食则表现为促进口针到达韧皮部。韧皮部阶段的参数均显示出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取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增加,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的食物利用率较高,向植株韧皮部分泌唾液时释放病毒颗粒增加了传播病毒的机会。携CTV14的褐色橘蚜不喜在两种感病植株上取食,尤其是CTV14植株。4、携带CTV11病毒的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到达韧皮部所花费的次数和都较短时间,并且两种感病植株间没有差异,韧皮部阶段参数差异性不大,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较早开始第一次的韧皮部吸食,显示出一定的喜食性,对两种感病植株的喜食性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5-06-01)

周彦[3](2014)在《交叉保护防治柑橘衰退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衰退病毒引起的茎陷点型和速衰型衰退病对世界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交叉保护是防治茎陷点型衰退病最有效的方法,也用于酸橙砧木速衰型衰退病的防治。从各国防治经验、弱毒株筛选方法、防治机理等方面对交叉保护防治柑橘衰退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作出综述,同时就现有交叉保护防治技术的不足和解决途径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为更好地防治柑橘衰退病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程春振,钟云,吴波,阳佳位,贝学军[4](2013)在《枳感染柑橘衰退病病毒后的应答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枳(Poncirus trifoliata L.)高抗柑橘衰退病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但相关抗性机理仍不为人所知。以嫁接健康枝条的无毒枳作为对照,用Affymetrix柑橘基因芯片分析了感染CTV后枳叶片中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共检测到表达量差异倍数≥2的基因295个,其中216个表达上调,79个表达下调。BLAST2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中与抗逆反应相关的基因最多,乙烯、茉莉酸、赤霉素、脱落酸、生长素、水杨酸等植物激素代谢和调节相关基因为数不少,一些编码细胞壁形成或组分相关蛋白的基因差异表达明显。本研究可为揭示枳抗CTV的机理提供了转录组学线索。(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傅翠娜,肖远辉,陈贵峰[5](2013)在《柑橘衰退病交叉保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衰退病毒(CTV)是世界性的柑橘病毒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柑橘产地,对全世界的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各国研究人员为防治CTV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从CT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株系分化、传播途径和弱毒株系交叉保护综述了国内外的科研进展。(本文来源于《南方园艺》期刊2013年06期)

刘志芳,易龙,高玉霞,卢占军[6](2013)在《柑橘衰退病毒株系分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引起的柑橘衰退病是柑橘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全世界各柑橘产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柑橘衰退病毒分子特性、株系分化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就柑橘衰退病毒在抗病毒基因工程,弱毒株筛选以及弱毒株交叉保护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做进一步展望.(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廖炜,林文力,杨小琴,曾斌,陈鹏[7](2012)在《柑橘衰退病(CTV)检测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柑橘衰退病(CTV)的寄主类别及传播方式、株系分化及表现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CTV检测方法及株系鉴定和防治方法(耐病砧木选取、脱毒处理方法、引入弱毒系交叉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通过交叉保护预防衰退病强毒系的入侵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36期)

杨方云[8](2012)在《不同致病力柑橘衰退病毒株系诱导甜橙表达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引起的柑橘衰退病是柑橘上一种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病害,可危害甜橙和柚等品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柑橘产区。CTV主要通过感病接穗、苗和蚜虫传播,仅用无病毒苗木和药物不能完全控制该病的流行,应用弱毒株系交叉保护技术可在某些柑橘品种上防御部分强株系的侵入。目前对于CTV的致病机理和弱毒株系交叉保护机理仍然不够清楚。蛋白质是生物体功能的执行单元,从蛋白组学方面深入探讨CTV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不同致病力株系开展CTV诱导甜橙表达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对于了解CTV与寄主柑橘的互作,CTV弱毒株系交叉保护机理,进而为后期开展柑橘衰退病抗病育种和弱毒株系研发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在柑橘病害实验室建立了甜橙叶蛋白质提取和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利用普通双向电泳(2D-PAGE)、向荧光差异电泳(2D-DIG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二级质谱(MALDI-TOF/TOF MS/MS)的方法对CTV强毒株系TRL514和CT32、弱毒株系CT30和CT11A侵染甜橙叶片诱导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分离和鉴定;对差异蛋白表达量进行精确分析;利用KEGG数据库、Brite分类、Pathway通路和Module功能块、GO数据库检索,明确差异蛋白关联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进程信息;明确差异蛋白表达变化与CTV株系致病力的关系;采用RT-qPCR检测技术对来源于柑橘上的差异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初步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甜橙叶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方法的建立通过SDS-PAGE比较了酚提取法、叁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叁氯醋酸-酚结合法提取甜橙叶总蛋白效果,结果表明叁氯醋酸-酚结合法的提取效果最好。以叁氯醋酸-酚结合法提取的甜橙叶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得出:一般7cm胶条上样5-10μL,最高电压8000V条件聚焦30-100kVhr能够较好分离蛋白;13cm胶条上样10-15μL,最高电压8000V条件聚焦80-150kVhrR能够较好分离蛋白。2.4个CTV株系诱导甜橙表达差异蛋白的2D分析利用2D PAGE技术对4个CTV株系(强株系TRL514(?)CT32,弱株系CT30和CT11A)在锦橙叶上诱导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TV诱导表达的差异蛋白主要分布在pH4-7范围内,利用pH4-7范围的13cm胶条更适合分离到最大量的差异蛋白。3.CTV强弱株系诱导甜橙表达差异蛋白的2D-DIGE分析利用2D-DIGE电泳从CTV强毒株系、弱毒株系和健康对照3组样本共10例样品的5张凝胶上获得了15幅不同荧光蛋白图谱。应用DeCyder2DTM软件进行蛋白图谱的胶内差异分析和凝胶间比较分析,在每块凝胶上获得超过3000个蛋白质点的信息。叁组间one-way分析(0≤p≤0.001)结果显示存在82个显着表达差异蛋白,3Dgraph作图直观展示出差异蛋白在3组样本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低。以p<0.05进行两组间差异蛋白t-test检验分析,在相对表达量差异1.2倍和1.5倍水平上,分别发现强毒株系与弱毒株系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点84个和32个,其中强毒株系相对于弱毒株系上调表达蛋白点分别为40个和10个,下调表达蛋白点分别为44个和22个。采用相同方式在1.2倍和1.5倍水平上,分别发现强毒株系与健康对照间的差异蛋白点139个和91个,其中强毒株系相对于对照上调蛋白点81个和56个,下调蛋白点58个和35个;分别发现弱毒株系与健康对照间的差异蛋白点116个和84个,其中弱毒株系相对于对照上调蛋白点79个和57个,下调蛋白点37个和27个。与健康对照比较,CTV强毒株系和弱毒株系样本中上调的差异蛋白点数均多于下调的差异蛋白点数。结果显示,CTV侵染诱导了甜橙更多蛋白的增量表达。4.CTV诱导甜橙表达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与功能分析利用二级质谱分析和Mascot软件搜索,成功对12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共获得非重复蛋白质76个。其中,偏酸性蛋白点有82个,偏碱性蛋白点有41个,酸性蛋白点的等电点均在pH4-7的范围内,碱性蛋白点的等电点大部分在pH8-9的范围内:所鉴定蛋白质分子量绝大部分位于10kDa-55kDa之间。利用KEGG工具对76个差异蛋白进行数据库搜索,表明54个差异蛋白质分属于27种KO分类号蛋白类型,22个差异蛋白质没有匹配的KO分类号。27种差异蛋白类型可按8种方式进行归类,其中超过20种属于同源功能蛋白类和酶类,显示出衰退病诱导表达的差异蛋白与多种生物学反应相关。其中6种属于光合作用蛋白类,各有1-2种差异蛋白类型属于肽酶类、蛋白酶体类、分子伴侣和折迭催化酶类、异戊烯基转移酶类或翻译因子类。同源功能蛋白涉及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人类疾病5个方面。通路功能聚类分析表明,组织中普遍含量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途径中找到了较多差异蛋白,神经组织退化疾病与折迭、分选和降解通路中也发现了较多差异蛋白。参与蛋白折迭、分选和降解通路的热激蛋白和蛋白酶体一般都与寄主抗病毒感染或病毒造成寄主致病的机制相关联,推测几种相关差异蛋白类型K13993、K02730、K02732、K01689、K00134和K04565有可能与衰退病诱导甜橙表达差异蛋白的关系密切。特别发现了10种差异蛋白可能具有与衰退病侵染更为密切或某种特别的关系,它们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胞外域和共质体中有表达,影响了生物调控和定位进程,直接参与了疾病通路,可反映出衰退病与甜橙互作中信号传递与致病机制的某些信息;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胞外域中有表达,影响了生物调控进程,直接参与了疾病通路,可反映衰退病与甜橙的互作关系;HSP20家族热激蛋白和烯醇化酶,参与了遗传信息处理通路,可能反映衰退病毒通过干扰甜橙基础遗传信息加工、传递等实现对寄主多方面生物性状的影响;20S蛋白酶体α1亚基和β6亚基,在大分子复合物或胞外域中有表达,参与了两种免疫蛋白酶体功能块,影响了死亡进程、信号发送与免疫系统过程,可反映衰退病的致病机制信息和体现衰退病侵染后甜橙的免疫反应状况;异柠檬酸脱氢酶和I类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在胞外域或共质体中有表达,影响了生物调控或定位进程,参与了较多的通路和功能块,可反映出衰退病与甜橙互作中信号传递与致病机制的某些信息;F型氢离子运送ATP酶β亚基,在大分子复合物中有表达,影响定位进程,参与较多通路和功能块,是唯一具有转运子活性的差异蛋白,可能在衰退病影响甜橙反应中具有比较特别的功能作用;硫氧还蛋白H型5,是所有差异蛋白中唯一表现具有电子载体活性的蛋白质,值得关注是否在衰退病影响甜橙反应中具有某种特别的作用。5.CTV强弱株系诱导甜橙表达差异蛋白的比较分析鉴定到的123个差异蛋白中,匹配到强株系TRL514与健康对照Control(?)的差异点97个,其中61个上调;匹配到弱株系CT11A与健康对照Controll司的差异点89个,其中61个上调;匹配到强株系TRL514与弱株系CT11A间的差异点51个,其中24个上调。对10种比较重要的蛋白类型进行比较,匹配到差异蛋白点14个,CTV强弱株系侵染均诱导上调表达的差异蛋白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20S蛋白酶体α1亚基、20S蛋白酶体β6亚基、F型氢离子运送ATP酶β亚基、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硫氧还蛋白H型5;CTV强弱株系侵染均诱导下调表达的蛋白为HSP20家族热激蛋白、I类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6.CTV诱导差异蛋白表达的RT-qPCR检测利用RT-qPCR方法,成功对差异蛋白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相对表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衰退病强株系侵染时甜橙的JADP-异柠檬酸脱氢酶的表达被抑制,衰退病弱株系侵染时甜橙的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的表达被轻微抑制,暗示感病甜橙植株中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表达量的变化与衰退病毒侵染力密切关联。多数差异蛋白表达没有被成功验证,但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衰退病诱导差异蛋白表达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验证结果总体上仍然支持衰退病不同毒系在诱导甜橙差异表达蛋白的事实。(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10-20)

罗雪,杨云飞,阮涛,王亮[9](2012)在《四川安岳柑橘衰退病病原鉴定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引起四川安岳柑橘衰退病的病原。[方法]利用RT-PCR、克隆、测序等技术对四川安岳地区的柑橘类果树进行柑橘衰退病毒(CTV)检测,并对其外壳蛋白(CP)全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81个疑似CTV侵染的样品中共有18个检测呈阳性,检出率为22.2%,表明安岳地区柑橘类果树衰退病由CTV引起。基于CP全序列同源性比较及进化分析表明,危害该地区柑橘类果树的CTV分属5个组群,亲缘关系较复杂。[结论]为安岳地区CTV的防控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5期)

乔芬,祁鹏志,伏卉,张鹏,吴珊[10](2011)在《柑橘衰退病和碎叶病复合感染病原的脱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带毒柑橘品种为试材,采用植物中药制剂处理与热处理结合、茎尖微芽嫁接与植物中药制剂处理结合,用RT-PCR法检测病原带毒情况,并在药剂处理后1、3、5、7、9 d取样,检测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板蓝根和黄芩混合中药制剂处理8次,结合热处理,在PC板制成的温室(白天40℃(6 h/d),晚上25℃,处理50 d)中,可有效地脱除试验苗木中柑橘衰退病和柑橘碎叶病复合感染病原;对柑橘茎尖微芽嫁接苗进行板蓝根和黄芩混合中药制剂脱毒处理后苗木经RT-PCR法检测表明:85.7%植株可以脱除柑橘衰退病和柑橘碎叶病病毒;药剂处理后PPO、POD、SOD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柑橘衰退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柑橘衰退病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是柑橘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给世界各地的柑橘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害,褐色橘蚜Toxoptera ctricida(Kirkaldy)、棉蚜Aphid gossypii Glover、绣线橘蚜(Aphis citricola)、橘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x(Boyer de Fonscolombe)是CTV的叁大媒介蚜虫,其中,褐色橘蚜是CTV的最有效传播介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最为广泛。褐色橘蚜以非循回型半持久方式进行CTV传播,目前对其的传播机理不清楚。在植物——病毒——蚜虫叁者的相互关系中,病毒能够影响蚜虫的行为;蚜虫的活动和行为对植物病毒的流行速度和发展范围又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以柑橘蚜虫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褐色橘蚜的取食行为对传播CTV间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褐色橘蚜、棉蚜、绣线橘蚜在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上的取食行为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口针到达韧皮部之前的刺探阶段,以及韧皮部取食阶段。此外,蚜虫更偏爱吸食感病植株的韧皮部汁液,到达韧皮部接触植物病毒的机会更多,因而获得病毒的机会也更多。2、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较两种感病植株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韧皮部取食,而且更偏爱取食感染衰退病病毒的植株。感染不同株系的植株对褐色橘蚜的取食行为影响不大。3、携带CTV14的褐色橘蚜在CTV14植株上取食时,CTV14能够抑制凝胶唾液鞘的形成阻止口针到达韧皮部进行取食,加速了带毒的褐色橘蚜转移至其他植株上;在CTV11植株和健康植株上取食则表现为促进口针到达韧皮部。韧皮部阶段的参数均显示出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取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增加,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的食物利用率较高,向植株韧皮部分泌唾液时释放病毒颗粒增加了传播病毒的机会。携CTV14的褐色橘蚜不喜在两种感病植株上取食,尤其是CTV14植株。4、携带CTV11病毒的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到达韧皮部所花费的次数和都较短时间,并且两种感病植株间没有差异,韧皮部阶段参数差异性不大,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较早开始第一次的韧皮部吸食,显示出一定的喜食性,对两种感病植株的喜食性差异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柑橘衰退病论文参考文献

[1].赵如娜.基于EPG分析柑橘衰退病对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7

[2].鲁卓越.褐色橘蚜取食行为对传播柑橘衰退病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5

[3].周彦.交叉保护防治柑橘衰退病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4

[4].程春振,钟云,吴波,阳佳位,贝学军.枳感染柑橘衰退病病毒后的应答基因分析[J].园艺学报.2013

[5].傅翠娜,肖远辉,陈贵峰.柑橘衰退病交叉保护研究进展[J].南方园艺.2013

[6].刘志芳,易龙,高玉霞,卢占军.柑橘衰退病毒株系分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

[7].廖炜,林文力,杨小琴,曾斌,陈鹏.柑橘衰退病(CTV)检测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

[8].杨方云.不同致病力柑橘衰退病毒株系诱导甜橙表达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9].罗雪,杨云飞,阮涛,王亮.四川安岳柑橘衰退病病原鉴定及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

[10].乔芬,祁鹏志,伏卉,张鹏,吴珊.柑橘衰退病和碎叶病复合感染病原的脱毒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

标签:;  ;  ;  ;  

柑橘衰退病论文-赵如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