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细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微细,混凝土,作用,微观,力学,微结构。
微细观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邓华锋,支永艳,段玲玲,潘登,李建林[1](2019)在《水-岩作用下砂岩力学特性及微细观结构损伤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库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库岸边坡消落带部分岩体处于浸泡―风干循环状态,其力学特性的劣化将直接影响库岸边坡的变形稳定。以叁峡库区库岸边坡消落带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并进行了考虑浸泡―风干循环和水压力升降变化的水-岩作用试验。结合SEM电镜扫描,分析了水-岩作用对砂岩微细观结构的影响,采用PFC~(2D)离散元软件对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劣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效应明显,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总体呈现先陡后缓的劣化趋势,其中前6次的浸泡―风干循环作用导致的劣化效应尤为明显。(2)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特征明显,由较致密的孔隙式胶结结构逐渐向不规则的蜂窝状结构发展,宏观上就导致了砂岩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劣化。(3)由PFC~(2D)离散元模拟分析发现:水-岩作用导致岩石内部颗粒强度和颗粒间黏结强度逐渐劣化,非均匀性增强,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局部化特征逐渐明显,整体承载能力逐渐降低,破坏模式由典型的张拉破坏逐渐转变为剪切破坏。(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范鹏凯[2](2018)在《胶结充填体微细观结构演化规律及强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填体对采场进行支护,可以很好的解决地压问题,保证井下高率运作、安全生产,减少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需要开展对胶结充填体微细观结构演化规律及强度模型研究。通过对灰砂比1:6、1:8、1:10,浓度65%、70%,龄期7d、28d的胶结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实验。运用电子显微镜及颗粒流软PFC对胶结充填体进行微细观下的结构演化规律及强度模型研究。通过对胶结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实验,运用电子显微镜对胶结充填体微观形态的扫描图,结合胶结充填体各配比、浓度、龄期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曲线,分析其对胶结充填体强度及其他力学特性影响的本质,发现试样内部的胶结产物的存在数量及形态直接影响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及其它力学性质。应用灰砂比1:6、浓度70%、龄期28d的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力学特性曲线对比得出数值模拟试样细观力学参数赋值。对细观力学参数进行敏感性及细观结构破坏模式影响的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实验进行试样随循环加载次数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研究,得到数值模拟试样破坏的实质是随加载进行数值模拟试样内部粘结破坏数累积量变达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对照数值模拟实验的力学特性曲线将数值模拟试样的破坏分为了线弹性、粘结破坏扩展、破坏叁个阶段,当粘结破坏数量增加快速升高时是判断试样将达到应力峰值的一个预测标准。运用粘结破坏重新定义损伤变量并构建损伤强度模型,理论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792。胶结充填体微细观结构演化规律及强度模型研究能一定程度预测与指导设计胶结充填体强度,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保障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意义。图24幅;表10个;参66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2)
钱程[3](2018)在《冻融作用下黑方台黄土力学特性及微细观结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方台是典型的黄土台塬,属于季节性冻土区。季节性冻融作用对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后者关系到黄土区斜坡的稳定性和灌渠等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研究冻融作用下黑方台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微细观结构变化对黑方台斜坡稳定性分析,冻融期黄土滑坡的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土工试验、CT扫描、扫描电镜(SEM)、图像分析等手段,对黑方台黄土的物理性质,未冻融、冻结及冻融循环下黄土的强度特性,冻胀特性,冻融作用下微细观结构变化及其与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常规土工试验结果表明,非冻融状态下,随着含水率增加,非饱和黄土的内摩擦角呈直线趋势下降,粘聚力呈幂函数曲线趋势下降;干密度越大,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越大;原状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含水率增大呈负对数函数曲线趋势下降。(2)冻融循环和叁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对封闭系统中黄土试样含水率的影响极小;冻融循环对高饱和度的黄土粘聚力有较明显的弱化作用,对低饱和度的黄土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影响不大。冻融循环对粘聚力c的影响较内摩擦角φ大。饱和度对冻融作用的效果有重要影响。(3)对冻结状态下黄土的单轴抗压强度研究表明,-10℃~-15℃之间冻结黄土的单轴抗压强度比未冻结黄土的大10倍左右;干密度、初始含水率、低温对冻结黄土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作用。(4)冻胀率及冻胀力试验结果表明,高饱和度的黄土更容易发生冻胀变形;初始含水率高于19%时,线冻胀率增速将增大。含水率越大,冻胀应力越大,高含水率时冻胀应力大于原状黄土或重塑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线冻胀率与弹性约束下冻胀应力呈二次函数关系,且正相关。水分迁移和土体冻胀破坏都是冻融期黄土滑坡的影响因素。(5)基于CT的细观孔隙特征研究表明,冻融作用下孔隙度、孔隙数、孔隙平均面积、孔隙成圆度、孔隙各向异性度、孔隙面积分维等参数总体上朝着不利于结构强度的方向变化;冻结时孔隙参数朝着有利于结构强度的方向变化;部分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6)基于SEM的微结构定量分析表明,原状土和重塑土的颗粒参数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冻融作用下重塑土颗粒逐渐趋于均匀化、简单化,不利于颗粒间的咬合力和阻力;冻融作用下微观孔隙形态更加复杂。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和颗粒大小特征参数对粘聚力的影响较大;孔隙和颗粒形态特征参数对内摩擦角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胡玉,邓华锋,李建林,张吟钗,王伟[4](2018)在《水-岩作用下砂岩微细观结构变化特性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较好地分析水-岩作用下库岸边坡消落带岩体的劣化机理,设计进行了考虑库水压力升降变化和浸泡-风干循环的水-岩作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岩作用过程中,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劣化趋势明显,其中前6期抗压强度劣化趋势较为显着,6次水-岩作用之后,岩样的强度劣化趋势逐渐趋于缓慢。(2)随着水-岩作用周期的增加,岩石内部孔隙、裂隙逐渐发育、汇集,矿物颗粒逐渐软化、分解,使得岩石微观结构逐渐趋于松散。(3)水-岩作用下砂岩劣化的进程中,首先是岩样中胶结物的溶解、溶蚀,然后是失去胶结物包裹的矿物颗粒表面发生水-岩物理化学作用,最后是矿物颗粒本身软化、分解。(4)水-岩作用过程中,岩样内部胶结物的溶解、溶蚀对水-岩作用前期的宏观力学性质影响明显,岩石矿物颗粒本身的软化、分解对水-岩作用后期的力学性质影响明显。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库岸边坡消落带水-岩作用机理分析提供较好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鑫[5](2016)在《基于微细观结构特征的IC10合金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高温合金IC10由于具有比刚度高、屈服应力高、熔点高以及高温下抗蠕变、抗疲劳等优点,使其在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上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其微细观结构特征影响较大,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IC10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对其微细观结构特征的的研究比较少。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分析了IC10合金的微细观结构特征,研究了其典型微观几何特征参量的统计分布规律,并运用完全随机以及组合单胞式方法建立了其代表性体积单元;结合晶体塑性理论,分别从单胞(unit cell)尺度和代表体积单元(RVE)尺度这两个不同尺度上建立了考虑位错密度以及微观结构特征的微细观本构模型,并发展了相应的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微观几何特征参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开展了IC10合金的微细观结构特征的观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提出运用叁个微观几何特征参量(强化相的体积分数w_p、强化相大小l_p以及强化相形状参数n_p)来表征材料晶粒内部的微细观结构几何特征,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IC10合金强化相体积分数w_p的大小以及强化相大小l_p和强化相形状参数n_p的统计分布规律。2.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同时考虑材料微观g¢/g相结构和变形过程中各位错演化规律,以包含材料基本组成相的单胞模型(unit cell)为对象,建立了基于单胞的微观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了IC10合金在600℃下受单向拉伸载荷时的应力-应变曲线,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构模型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单胞模型分析研究了典型微观几何特征参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3.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建立了基于RVE的微观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并运用完全随机和组合单胞式方法,以材料微细观几何特征参量的统计分布规律为基础建立用于有限元分析的代表体积单元(RVE),研究了强化相不均匀分布时材料内部的应力-应变关系,探究了各个微观几何特征参量的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化相γ′相的应力水平整体上要高于基体相γ相的应力水平,应力最大处位于γ′/γ界面处,小的强化相其应力水平要比大的强化相应力水平高;在基体通道中,狭长的基体通道应力值要大于开阔处基体通道的应力值。(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12-01)
崔亚楠,韩吉伟,冯蕾,李嘉迪,王乐[6](2017)在《盐冻循环条件下改性沥青微细观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内蒙古地区道路工程常用沥青(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盐冻循环前、后的细观结构变化,分析了改性剂与沥青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EM和AFM可以相互补充,能更好地反映沥青在不同状态下细观结构的变化。在冻融循环后,各种沥青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老化,特别是盐冻循环后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中出现盐晶粒,沥青膜破坏明显;而胶粉改性沥青中胶粉颗粒抑制盐晶粒的生长,且胶粉颗粒本身具有弹性,低温性能虽有下降,但多次冻融循环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刘新荣,李栋梁,张梁,王震[7](2016)在《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力学特性及其微细观结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取自叁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叁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泥质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SEM电镜扫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泥质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随干湿循环次数(1~20)的增加,泥质砂岩的峰值应力、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都逐渐降低,峰值应变表现出下降、稳定两个阶段。其微细观结构变化总体上可归纳为整齐致密状、多孔团絮状和开裂紊流状3个阶段。基于离散元软件PFC~(2D),研究了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颗粒的接触网络,力链分布和裂纹分布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的泥质砂岩的莫尔–库仑强度理论表达式进行了修正。(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李彰[8](2015)在《掺橡胶粉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微细观结构改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掺橡胶粉路面混凝土中集料-水泥石界面及断裂形貌进行表征,并结合混凝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综合分析胶凝体系的水化过程,推测橡胶粉对混凝土微细观结构的改性机理。胶粉的掺入可有效地阻止混凝土裂纹的发展,提高路面混凝土的延性,降低脆性,增强抗裂性等。(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许文祥,陈惠苏,陈文[9](2014)在《颗粒型混凝土微细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理论研究进展I:非球形颗粒随机堆积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典型的粒子型复合材料,混凝土材料在微细观尺度下可看成是由代表不同组分的规则和不规则几何形貌的硬/软化颗粒随机堆积而成,这些堆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内部微细观结构的演化,进而影响其力学和传输性能的演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规则几何形貌粒子的随机堆积模型已经被广泛地研究,然而非球形粒子随机堆积模型在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本文重点综述了非球形粒子随机堆积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非球形粒子随机堆积模型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叁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08-10)
陈玉莲,杨桢,孟巧荣,胡耀青[10](2013)在《微焦点显微CT机在岩石微细观结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焦点尺寸<3μm,分辨率0.5μm,密度分辨率0.3%的显微CT系统,研究岩石微细观结构。研究了煤岩、油页岩、花岗岩在不同温度下的孔裂隙结构和钙芒硝的水溶过程,结果表明:1)随温度的增加,煤体孔隙率、连通团大小呈先增后减变化,逾渗转变发生在230~250℃。2)花岗岩在高温时形成包围花岗岩晶体颗粒的封闭多边形裂纹,裂纹多产生于颗粒之间,有少部分穿晶裂纹,且穿晶裂纹的比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钙芒硝的溶解速度与时间呈反比关系,溶解时间越长,速度越慢。(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3年05期)
微细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充填体对采场进行支护,可以很好的解决地压问题,保证井下高率运作、安全生产,减少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需要开展对胶结充填体微细观结构演化规律及强度模型研究。通过对灰砂比1:6、1:8、1:10,浓度65%、70%,龄期7d、28d的胶结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实验。运用电子显微镜及颗粒流软PFC对胶结充填体进行微细观下的结构演化规律及强度模型研究。通过对胶结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实验,运用电子显微镜对胶结充填体微观形态的扫描图,结合胶结充填体各配比、浓度、龄期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曲线,分析其对胶结充填体强度及其他力学特性影响的本质,发现试样内部的胶结产物的存在数量及形态直接影响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及其它力学性质。应用灰砂比1:6、浓度70%、龄期28d的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力学特性曲线对比得出数值模拟试样细观力学参数赋值。对细观力学参数进行敏感性及细观结构破坏模式影响的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实验进行试样随循环加载次数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研究,得到数值模拟试样破坏的实质是随加载进行数值模拟试样内部粘结破坏数累积量变达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对照数值模拟实验的力学特性曲线将数值模拟试样的破坏分为了线弹性、粘结破坏扩展、破坏叁个阶段,当粘结破坏数量增加快速升高时是判断试样将达到应力峰值的一个预测标准。运用粘结破坏重新定义损伤变量并构建损伤强度模型,理论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792。胶结充填体微细观结构演化规律及强度模型研究能一定程度预测与指导设计胶结充填体强度,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保障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意义。图24幅;表10个;参66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细观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邓华锋,支永艳,段玲玲,潘登,李建林.水-岩作用下砂岩力学特性及微细观结构损伤演化[J].岩土力学.2019
[2].范鹏凯.胶结充填体微细观结构演化规律及强度模型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3].钱程.冻融作用下黑方台黄土力学特性及微细观结构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4].胡玉,邓华锋,李建林,张吟钗,王伟.水-岩作用下砂岩微细观结构变化特性及机理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
[5].李鑫.基于微细观结构特征的IC10合金本构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6].崔亚楠,韩吉伟,冯蕾,李嘉迪,王乐.盐冻循环条件下改性沥青微细观结构[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7].刘新荣,李栋梁,张梁,王震.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力学特性及其微细观结构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
[8].李彰.掺橡胶粉的路面水泥混凝土微细观结构改性机理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许文祥,陈惠苏,陈文.颗粒型混凝土微细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理论研究进展I:非球形颗粒随机堆积模型[C].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叁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2014
[10].陈玉莲,杨桢,孟巧荣,胡耀青.微焦点显微CT机在岩石微细观结构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