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招呼语论文_张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招呼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招呼,英语,结构,变体,学习者,课本,社交。

英语招呼语论文文献综述

张飞[1](2016)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大学生英语招呼语语用能力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目前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语言能力,本文对大学生(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招呼语语用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招呼语的使用方面,能力均不强;两组不同语法能力的学生在语用语言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6年02期)

南海丹[2](2015)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招呼语言语行为的反向概念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向概念迁移作为迁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概念迁移的提出标志着对迁移本质的探究已超越语言知识层面而进入认知层面,从而使研究者开始从概念发展的角度,思考语际影响产生的原因。这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些词汇、语法则,更重要的是内化规则所表征的认知模式,从而改变母语习惯思维,学会用外语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言表达不地道的问题。本文研究了70名大学生,在两种特定情境下,在实施打招呼这一言语行为时是否有差异、学习者在实施这一行为时是否发生了反向概念迁移。本文的研究问题是:(1)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汉语专业学习者,在打招呼时有不同吗?(2)英语专业学习者、汉语专业学习者,打招呼时发生了反向概念迁移吗?本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反向概念迁移研究的现状及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理论框架构成了本文的第叁部分,第叁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概念迁移和招呼语的理论。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介绍了被试,测量工具和操作步骤等情况。本研究采用两个请求情景的话语完成测试,以及根据语篇完成测试,设计的八个问题组成的问卷,并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第五本分为结果和对其进行的相关讨论。本文通过平均数和标准差,总体分析了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汉语专业学习者在招呼语方面的差异。基于以上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汉语专业学习者在两种特定情景中的招呼语是有差异的;(2)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打招呼时,由于受到英语的影响时间较汉语专业学生受英语的影响时间长,因而发生反向概念迁移的程度比汉语专业学生深些。这种有限的反向概念迁移可能和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学习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影响。第六部分由重要发现和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组成。(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号召[3](2011)在《从“招呼语”谈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下面从常见的"招呼语"入手,分析语用失误原因,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具体对策。(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贾丽媛,刘陈艳[4](2011)在《英语“招呼语”语用失误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招呼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招呼语使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文中指出,英汉语言中的招呼语在用词、内容和语用原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英语招呼语语用失误的出现主要受母语负迁移、语言水平能力、交际地位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邹学兵[5](2011)在《英语的招呼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与人寒暄的最常用的一句话是:How are you doing?这也是美国人的口头禅,或在前加个Hi,即亲切又活泼。回答往往是:I'm(doing)fine.Thank you.And you?如果关系比较熟的,可说:Fine/OK/Good/Not(本文来源于《宜春日报》期刊2011-07-08)

曲卫国[6](2008)在《英语招呼语的历时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及相应礼貌理念和习俗的变化,英语招呼语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部分招呼语被历史选择性地淘汰。本课题试图通过整理17世纪前后的招呼语,找出现代英语早期的招呼语基本类型,以作为对比以后英语招呼语变化发展的参照体系。我们认为,直接导致礼貌理念变化的两大因素是英国社会关系重组和世俗化。许多17世纪招呼语种类的出局,正是这两大因素所促成的变化结果。(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08年01期)

张圆圆[7](2008)在《中国学生编写的英语“招呼语”之会话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收集了二十个中国学生编写的英语会话,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打招呼这一言语事件。通过对招呼语之会话结构分析,发现中国人编的对话包括四个序列:招呼及称呼序列、问候序列、询问对方动向序列及闲聊序列,揭示了中国人在言语交际中采取的礼貌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08年05期)

张圆圆[8](2008)在《英语“招呼语”之会话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收集了叁十六个英语会话,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打招呼这一言语事件。通过对招呼语之会话结构分析,发现操英语本族语人士编的对话包括叁个序列:招呼及称呼序列,问候序列以及闲聊,揭示了英美人在言语交际中采取的礼貌策略。(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8年06期)

柯丹[9](2006)在《高校专科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招呼语语用能力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跨文化交际和中介语语用学的角度,对某高校专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施为性言语行为的招呼语语用能力进行的调查显示,由于价值观,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学生在用词、话题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礼貌程度上出现了较大困难。学生语言掌握程度与语用能力关系不成正比.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期刊2006年Z1期)

童喜英[10](2004)在《从Jennifer语言网看英语招呼语的变体及语用价值——如何与21世纪初的英语国家人打招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 Jennifer’s Language Page语言网及作者近一年来英国旅居生活等层面考察了英语招呼语Hello,Thank you和Good-bye的变体,阐述了其语用价值。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以下启示:①在教学中力争做到Usage和Use相结合;②重视英语语言的语用价值;③加强国家间的语言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大学英语(学术版)》期刊2004年00期)

英语招呼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反向概念迁移作为迁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概念迁移的提出标志着对迁移本质的探究已超越语言知识层面而进入认知层面,从而使研究者开始从概念发展的角度,思考语际影响产生的原因。这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些词汇、语法则,更重要的是内化规则所表征的认知模式,从而改变母语习惯思维,学会用外语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言表达不地道的问题。本文研究了70名大学生,在两种特定情境下,在实施打招呼这一言语行为时是否有差异、学习者在实施这一行为时是否发生了反向概念迁移。本文的研究问题是:(1)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汉语专业学习者,在打招呼时有不同吗?(2)英语专业学习者、汉语专业学习者,打招呼时发生了反向概念迁移吗?本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反向概念迁移研究的现状及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理论框架构成了本文的第叁部分,第叁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概念迁移和招呼语的理论。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介绍了被试,测量工具和操作步骤等情况。本研究采用两个请求情景的话语完成测试,以及根据语篇完成测试,设计的八个问题组成的问卷,并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第五本分为结果和对其进行的相关讨论。本文通过平均数和标准差,总体分析了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汉语专业学习者在招呼语方面的差异。基于以上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汉语专业学习者在两种特定情景中的招呼语是有差异的;(2)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打招呼时,由于受到英语的影响时间较汉语专业学生受英语的影响时间长,因而发生反向概念迁移的程度比汉语专业学生深些。这种有限的反向概念迁移可能和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学习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影响。第六部分由重要发现和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组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招呼语论文参考文献

[1].张飞.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大学生英语招呼语语用能力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

[2].南海丹.中国英语学习者招呼语言语行为的反向概念迁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张号召.从“招呼语”谈英语语用能力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11

[4].贾丽媛,刘陈艳.英语“招呼语”语用失误原因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5].邹学兵.英语的招呼语[N].宜春日报.2011

[6].曲卫国.英语招呼语的历时语用研究[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

[7].张圆圆.中国学生编写的英语“招呼语”之会话结构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

[8].张圆圆.英语“招呼语”之会话结构分析[J].考试周刊.2008

[9].柯丹.高校专科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招呼语语用能力调查[J].读与写.2006

[10].童喜英.从Jennifer语言网看英语招呼语的变体及语用价值——如何与21世纪初的英语国家人打招呼[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4

论文知识图

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招呼语使用类别DudeI...

标签:;  ;  ;  ;  ;  ;  ;  

英语招呼语论文_张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