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解释学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解释学,海德格尔,马赫,方法论,思想,结构,历史。
解释学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何卫平[1](2019)在《解释学循环与美诺悖论——来自海德格尔思想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诺悖论构成了解释学与知识论的一个重要联结点,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诺悖论的探讨大都集中于认识论或知识论,然而站在今天欧陆哲学、尤其是海德格尔的立场,解释学与知识论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但它们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源生与衍生的关系。如此看来,解释学同样要面对美诺悖论。解释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解释学循环,而解释学循环发展到海德格尔阶段产生了重要的转折,进入到存在论-生存论的层次,它可为理解乃至化解美诺悖论提供一个很好的、富于启发性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11期)
何卫平[2](2019)在《略论伽达默尔对“解释学循环”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解释学循环的反思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在古典解释学和现代新解释学那里得到了凸显。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都为之作出重要贡献,但伽达默尔在这方面的独特贡献鲜有人提及,实际上他在这方面是有着重要推进的,这主要表现为他明确提出的"完满性的先把握"(完满性的先见),以一种具体、独有的方式继承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并努力走出解释学循环的内在性,这同海德格尔后期力图走出现象学的内在性是一致的,并导向"成人"之"教化"。(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1期)
邓国宏[3](2018)在《戴震哲学方法论新探——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解释学循环"理论来考察和评论戴震的哲学方法论,学界已有之阐述还存在层次不明和理解偏失的问题。通过梳理和区分"解释学循环"的叁重含义,以此对照考察戴震的哲学方法论论述,可知其一方面有与现代哲学解释学相通的地方,另一方面亦有自身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对比,戴震哲学方法论的合理价值、独有特色及其不足,亦得以明白彰显。(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项秉光[4](2017)在《克服解释学循环的叁种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启蒙运动之后,原来作为一种文本技艺的解释学,受自然科学进步和方法论意识的影响,试图在人文领域找到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文本的普遍性方法。但是现代解释学的这个普遍方法论进程,在它的开端就碰到了个别和整体之间的矛盾问题,我们只能通过整体领悟个别,同时又只能通(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2-28)
冯德浩[5](2016)在《进入开放而螺旋上升的循环——浅析海德格尔存在论视阈下的解释学循环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海德格尔从追问存在出发,将解释学上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从而使解释学从人文科学的一般方法变成具有普遍本体论意义的哲学,实现了解释学发展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哲学解释学的基础。解释学是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解释学循环理论亦是其解释学理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海德格尔反对传统认识论模式下的解释学循环,把理解作为"此在"存在的方式,由此出发,海德格尔阐明了自己的解释学循环问题。(本文来源于《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黎明[6](2016)在《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研究的“解释学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释学循环"是解决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问题的重要路径。这一路径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中的自身意义循环,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中理解者对自我存在意义的理解循环,以及中国教育学者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其"前理解"之间的循环达成的。(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谭明冉[7](2014)在《王夫之儒家经典诠释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释学循环既是发生于词语、句子与整篇文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发生于作者、作品与他们所处时代之间的互动。这个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王夫之的解经特色。一方面,作为一个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主要是在诠释儒家经典和评论以前注疏的基础上发挥他的思想。另一方面,他虽然注重义理的阐发,但是也不自觉地受到他所处的时代思潮的影响。这表现在,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同时代人具有共同的话语主体,像经世致用和批判宋明理学。但是,作为宋明理学的卫道者,他又多方地吸收了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以建立其庞杂的集大成体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何卫平[8](2014)在《历史意识与解释学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历史意识的发展同解释学循环有一定的关系,从浪漫主义到历史学派再到狄尔泰的有关思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狄尔泰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解释学循环被明确应用于历史世界之中,从而真正实现了解释学循环从语法解释到心理解释再到历史解释的转变。它所出现的问题引发了海德格尔将解释学循环向本体论的推进,而伽达默尔则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循环,并且与之相应建立了一种效果历史原则,从而实现了一种真正的历史意识或历史主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张清涛[9](2013)在《从《存在与时间》对解释学循环的回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发问起初,解释学作为人文学科方法论的提出就碰到了一个难题-施莱尔马赫:有的事物只能被理解却不能被解释,因为解释意味着用其他事物来解释。例如如文学中此时此刻这朵独一无二的花朵。对这种独一无二的事物,对其同样独一无二的见识Erleben显然也构成了难题。知识如果能解释一切的话,独一无二的见识和独一无二的事物如何解释啦?它到底能不能被解释呐?这是问题1解释学循环,这一难题随后就成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主要问题。解释学它要求极端的整体论,为了不迷失于细节中,(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18期)
朱连增[10](2013)在《“解释学循环”与理解理论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伽达默尔把解释学循环拆解为前理解和主题理解之间的关系;前理解和主题理解之间并非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在社会历史的运动中进行着辩证转换;意义预期并不直接来自于理解者的前见,而是在创造物的逻辑空间内进行的意义拓展;理解过程中创造物意义的生成同时也意味着其意义的回归。(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解释学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解释学循环的反思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在古典解释学和现代新解释学那里得到了凸显。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都为之作出重要贡献,但伽达默尔在这方面的独特贡献鲜有人提及,实际上他在这方面是有着重要推进的,这主要表现为他明确提出的"完满性的先把握"(完满性的先见),以一种具体、独有的方式继承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并努力走出解释学循环的内在性,这同海德格尔后期力图走出现象学的内在性是一致的,并导向"成人"之"教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释学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何卫平.解释学循环与美诺悖论——来自海德格尔思想的启示[J].学术月刊.2019
[2].何卫平.略论伽达默尔对“解释学循环”的贡献[J].社会科学战线.2019
[3].邓国宏.戴震哲学方法论新探——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的观察[J].孔子研究.2018
[4].项秉光.克服解释学循环的叁种尝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5].冯德浩.进入开放而螺旋上升的循环——浅析海德格尔存在论视阈下的解释学循环思想[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
[6].刘黎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研究的“解释学循环”[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谭明冉.王夫之儒家经典诠释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8].何卫平.历史意识与解释学循环[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
[9].张清涛.从《存在与时间》对解释学循环的回答[J].才智.2013
[10].朱连增.“解释学循环”与理解理论的重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