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510640
摘要:我国的交通建设已得到极大的发展,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我国当前的高铁建设项目在道路交通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也是由高铁运输的高速性及高效性决定的。由于高铁运输速度极快,就需要路基的性能能够满足列车的高速运行,相对于普通铁路路基而言,高铁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力求完美,以规范的技术以及标准的操作保证墩身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高铁桥梁;墩身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已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事业也得以进步。尤其在铁路建设中,高速铁路的建设被列入了我国交通建设的重点项目中。因而在建设高速铁路过程中,必须将建设标准予以提高,特别需要针对桥梁墩身建设标准予以严格。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高铁建设中桥墩施工技术的分析,提出一些施工技术提高建议,以此推进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高铁桥梁墩身的测量放样定位
在进行墩身施工的前期,要先确定承台的定位。定位一定要准确无误,因此要求对水准点、导线点通过核准测量。在得出准确的结果后才可以开始进行承台的混凝土浇筑操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再进行拆模。拆模后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墩身的放样工作。墩身的外轮廓可依据墩身的纵横方向的中线与整个墩身的几何尺寸来进行确定。承台上部的高程测量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核准测量,再通过支垫的方法实现墩身模板地板的水平。
二、墩身模板设计安装的技术要求
模板的质量直接影响桥梁墩身的混凝土外观及质量好坏,所以无论是模板的选择还是安装都要保正良好的质量。在模板设计时,在板材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外观光洁、内在质量过硬的板材,这样模板的强度和硬度方面才有基础上的保证,才能经得起混凝土浇筑是所产生的冲击作用,不会造成模板的变形和弯曲。在对墩身模板进行安装时,先对照图纸进行模板规格和尺寸的复核,确定是否与图纸相符。然后检查模板是否平整,连接处和错台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模板的准确无误。检查完毕对模板进行试验性的拼装,错台误差控制在2mm内。这些工作完毕后,接下就对模板开始处理,包括打磨抛光、板漆的涂刷和脱模剂喷涂等工序。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对模板进行安装。首先在模板连接处进行接缝平整处理,密封时采用双面胶带,双面胶带规格应为厚2mm,宽30mm。先一款模板的连接螺栓的地方用双面胶粘住,将另一块模对位后撕掉防粘纸进行两块模板的完全粘贴,对接成功后再将螺栓用力拧紧。双面胶受到螺栓的压力会粘贴更牢靠,密封效果会更好。安装后的模板要进行位置上的校正,以保证模板的拼接完全吻合。然后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垃圾等残渣,做好清洁工作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浇筑。
三、墩身混凝土的生产和浇筑技术要求
高架桥的墩身浇筑所用的混凝土要求较高,其强度要在C35以上。在混凝土的配比上,将胶凝使用量设定为370kg/m~380kg/m,再加上适合的浇筑施工工艺,使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上有所保证。在对混凝土的拌合工艺上运用二次投料法较合适,搅拌时间控制在130s~170s为宜,这样工艺拌合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稠度与和易性。在混凝土的运输上,要注意运输车罐的清洁,转动要控制好速度的均匀性,尽量做到缓慢平稳。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也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扩展度和塌落度都要进行检查试验,将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量与确定,保证结果的合格无误在进行浇筑的操作。为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要将塌落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混凝土的高抛度要控制在2m内,在浇筑时也可采用辅助方法如溜槽、导管等,确保混凝土浇筑符合和易性的要求。再加以人工运筑的方法对墩身的边角进行补填修正。混凝土在墩身的布料工作要尽可能在模板四周进行多点位的均匀分布。布料在单个串筒上的量要有所限制,不宜过多,根据振捣情况和分层的厚度状况加以考虑具体量的使用。严格禁止运用振捣棒纪念性混凝土的长距离导送浇筑,以避免离析现象在导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
四、墩身混凝土的振捣技术
混凝土的振捣现已采用机械化的操作。工作时振捣器垂直导入混凝土前一层的深度,深度在60mm~90mm较适宜。对振捣棒插入的落点进行梅花桩的控制,速度要快,位置要准。各点之间紧密相连不留空隙,避免漏振的发生。对振动的时间要进行有效控制。插入时要快速,拔出时要缓慢。根据之前的检测来进行每个振捣落点的时间标准的确定,但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时间调整。先进行周围的振捣,再进行中间的振捣,有序进行。在进行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操作时,每层厚底要控制在振动棒长度的1.25倍内。对层间接缝处的进行消除处理,在操作时注意振捣棒插入时尽量深入一些,以插入到4cm~6cm为宜,每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s上下。如果混凝土浆液停止冒气泡,下沉也不再明显时,说明已振捣到位,可将振动棒拔出。混凝土浇筑要做到一气呵成,以确保墩身外观的连贯平均。
五、墩身混凝土的养护和拆模技术
养护工作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养护能够顺利完成工程,使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养护主要包括拆模技术及对墩身的结构养护。
养护工作由于其特殊性,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大气状况及气候变化,因此在养护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对其质量影响相当大,例如湿度及温度等条件。若天气干燥,在进行养护时就需要通过洒水,给结构补充水分,从而保证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湿度均匀。若在冬季,则需要对混凝土结构继续拧保温措施,使混凝土处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中。若是气温条件过低,则需要采用养护鹏,通过搭建该类设施,在棚内对温度进行调整、控制。养护工作的开始时间是混凝土结构凝结成型后。将墩身从上至下采用专业的养护套进行严密包裹,并且为了保证结构环境湿度恒定,还需要定期进行洒水,连续养护14d。待结构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拆模处理。并且拆模需要自上而下,先拆圆端,后拆平面,另外在拆模过程中不得以暴力手段拆除。
结束语:在具体的高架桥墩身施工中必须要将每一步的工作认真谨慎的做好,对墩身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才能有效保证高架桥墩身的施工质量,进一步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在墩身施工中还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从而使高架桥建设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余绍宾,张克.高铁桥梁设计及施工[J].钢结构,2011(2):176-177.
[2]姚军军.大体积墩身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J].铁道建筑.2012(03)
[3]李俊.变截面高墩身外观质量问题及控制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
[4]曾耀华.浅谈水中桩基、承台及墩身的施工技术[J].今日科苑,2012(19).
[5]韩振宇,高峰.浅谈高铁桥梁墩身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