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泽义[1](2021)在《A型肉毒毒素对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预防及对MC1R与α-MSH含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对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ound UltraViolet B Light,NB-UVB)所致的花色豚鼠背部皮肤色素沉着的预防效果,主要通过观察表皮中黑色素颗粒、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 1-receptor,MC1R)和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三个因子的变化趋势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对10只健康花色豚鼠背部分为8个直径1cm的圆形区域,随机选取4个作为实验组,另外4个作为对照组。用紫外线光疗仪以900mJ/cm2/次的剂量每周照射豚鼠背部皮肤1次,连续照射3周。于第一次照射后给予实验组肉毒毒素皮内注射,对照组生理盐水皮内注射。自第一次照射开始时即取材,每隔一周取材一次,总计取材4次。取材前拍摄照片,然后将切取组织放入固定液中备用行黑色素颗粒染色及MC1R与α-MS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最后进行数据分析,观察肉毒毒素对色素沉着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机制。结果:(1)大体观察评价:随取样次数增加,皮肤逐渐由表面光滑,颜色均一呈浅褐色至出现色素沉着斑,且沉着逐渐加深。自第三次取样开始,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颜色可见相对淡化表现。(2)黑色素颗粒的变化:对正常皮肤进行Masson-Fontana染色,照射前仅见微量黑色素颗粒在表皮基底细胞层和棘层,而经紫外线光疗仪照射后,可见对照组黑色素颗粒合成明显增多;自第三次取样开始,实验组黑色素颗粒较对照组减少,此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评价:紫外线光疗仪照射后,对照组皮肤组织中MC1R的表达量增加,而实验组表达量虽亦增加,但始终低于同期对照组MC1R的表达水平,且从第三次取样开始,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组织中α-MSH的表达量趋于稳定,而实验组表达量不断降低且始终低于对照组,且从第三次取样开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型肉毒毒素对NB-UVB所致的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有预防作用。(2)本实验通过给予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发现,其可减少黑色素颗粒的生成,并对MC1R与α-MSH的表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刘英琦,解扬子,任志鑫,马兵,常谨[2](2021)在《A型肉毒素在皮肤整形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A型肉毒毒素是一种细菌外毒素,它能够抑制肌肉的运动继而使面部皱纹减少,改善肌肉轮廓等,因此成为了皮肤美容抗衰界不可或缺的药物,且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其安全性较高,效果确切,过敏率相对较低,创伤较小,大众接受度高。它还能够抑制腺体分泌,治疗多汗症,给轻度腋臭患者带来了福音;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非常明显,因此也可以作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药物。学者们对A型肉毒毒素的作用原理及临床疗效的研究在进一步深入,在文中将其主要功能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刘兰婷,吴琳,于波[3](2021)在《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毒毒素注射在皮肤美容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动态纹及肌肉肥大的改善等。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其他生物学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如其他亚型肉毒毒素制剂和外用剂型等)以及其他皮肤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对肉毒毒素新产品及其在皮肤科中的新应用进行综述。
王静,胡建武,左卫堂,韦光伟,尹永珊[4](2021)在《A型肉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A型肉毒素是由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其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细菌外毒素,可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松弛,在整形外科、神经内科、眼科等多个科室均有应用。随着医学实践及科研实验的不断深入,发现A型肉毒素还具有抑制纤维细胞增生、阻止支配汗腺的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阻断相关疼痛介质的释放或传导及抑制炎性神经递质等作用,在防疤、止汗、止痛、抗瘙痒、减少皮脂腺分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基于此,文章从美容医疗及疾病治疗两方面分析A型肉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杨文倩,陈华,周晴,段小娟,祁敏[5](2020)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肉毒毒素注射因其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成为目前矫正咬肌肥大、调整下面部轮廓首选的治疗方法,已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报道,该文对肉毒毒素注射位点、安全范围、深度、剂量以及术后效果与并发症,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总结,与广大医学美容工作者分享最近进展。
杨文倩,陈华,周晴,段小娟,祁敏[6](2020)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肉毒毒素注射因其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成为目前矫正咬肌肥大、调整下面部轮廓首选的治疗方法, 已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报道, 该文对肉毒毒素注射位点、安全范围、深度、剂量以及术后效果与并发症, 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总结, 与广大医学美容工作者分享最近进展。
毕明磊[7](2020)在《探讨多种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别探讨瘢痕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维拉帕米、皮质类固醇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经典双臂荟萃分析的方法,选取瘢痕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做对比,分别探讨瘢痕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维拉帕米、皮质类固醇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检索三大权威中文数据库和四大权威英文数据库,即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限定时间为196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文关键字是“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皮质类固醇”、“A型肉毒毒素”、“维拉帕米”、“5-氟尿嘧啶”,英文关键字是“hypertrophic scars”、“keloids”、“corticosteroids”、“botulinum toxin type A”、“verapamil”、“5-fluorouracil”。检索策略为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法,检索利用以上四种方式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相关文献。制定合理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并对所有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纳入与排除。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四项结局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标准。利用Stata 15.0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经典双臂荟萃分析,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将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最终得出结果并讨论。结果:初步检索到5463篇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16篇临床研究共包括871位患者纳入本次荟萃分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与皮质类固醇组进行比较时,A型肉毒毒素组的有效率较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95%CI=0.70to 0.96),并且A型肉毒毒素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分值(VAS评分)明显较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95%CI=-4.44 to-4.16)。2、与皮质类固醇组进行比较时,维拉帕米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分值(VSS评分)较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95%CI=-6.75 to-1.68),但维拉帕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3,95%CI=1.40 to 4.90)。3、与皮质类固醇组进行比较时,皮质类固醇+5-氟尿嘧啶组的有效率明显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5%CI=1.22 to 1.71),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01,95%CI=2.61 to 11.28)。结论:瘢痕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和瘢痕内注射皮质类固醇+5-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瘢痕内注射维拉帕米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欠佳,需加以改进。
范琳婵[8](2020)在《射频联合A型肉毒毒素改善下面部松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射频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改善下面部松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45例要求改善下面部松弛的求美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颈阔肌注射治疗,试验组采用下面部射频治疗联合A型肉毒毒素颈阔肌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及6月对求美者进行标准化摄影,采用Photoshop CS6软件及“虹膜直径尺”测量两组治疗前后下面部提升的距离和角度(鼻下缘水平线与下颌缘交点B到鼻翼点P的距离BP;口裂水平线与下颌缘交点A到鼻翼点P的距离AP;眼外眦点垂线与下颌缘交点C到鼻翼点P的距离CP;口裂水平线与下颌缘交点A与颏下点D连线和颏下点水平线交角∠ADE;眼外眦点垂线与下颌缘交点C与颏下点D连线和颏下点水平线交角∠CDF),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45例求美者40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对照组3例失访,随访20例求美者,试验组2例失访,随访20例求美者。1、BP、AP、CP:同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月、3月、6月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6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E、∠CDF:同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月、3月、6月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6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月对照组求美者满意率为90%,试验组求美者满意率为90%;治疗后3月对照组求美者满意率为60%,试验组求美者满意率为90%;治疗后6月对照组求美者满意率为30%,试验组求美者满意率为70%。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6月求美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射频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与单一使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均可改善下面部松弛及轮廓;2、射频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改善下面部松弛较单一使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提高远期疗效,且疗效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怡蓓[9](2020)在《A型肉毒毒素多点皮内微量注射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包括持久性红斑、反复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等,皮肤受累范围不一,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四种亚型,很大程度上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痛苦。目前玫瑰痤疮的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无法治愈,仍需寻找新的治疗手段。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是一种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在诸多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目前已有多项基础研究发现,除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外,BTX-A还有抑制神经肽释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等作用,而乙酰胆碱、神经肽、肥大细胞均在玫瑰痤疮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国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BTX-A可用于治疗玫瑰痤疮,改善患者红斑、潮红等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A型肉毒毒素治疗玫瑰痤疮疗效的相关研究,而国外的文献多采用临床医师评分量表等主观评估方法进行病情评估及疗效监测,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产生观察者间差异,尚需更为直观、客观的评价方法。目的:使用多种评估方法探究多点皮内微量注射BTX-A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VISIA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在玫瑰痤疮病情评估及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接受A型肉毒毒素多点微量注射治疗的玫瑰痤疮患者(每例患者注射总量在15-25U之间)从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19例(13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6例丘疹脓疱型),收集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治疗前后根据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对患者评分,计数丘疹脓疱数目,留取患者VISIA图像,测量VISIA图像红色区分值,并请患者填写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问卷。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评价指标有无显着性差异,同时比较VISIA红色区分值与主观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BTX-A治疗后,患者潮红评分(P=0.000)、红斑评分(P=0.001)、毛细血管扩张评分(P=0.002),标准分级系统总评分(P=0.000),VISIA红色区分值(P=0.000),DLQI得分(P=0.000)均下降,差异有显着性;6例丘疹脓疱型患者中,丘疹脓疱评分(P=0.180)及计数(P=0.068)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着性;患者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2、治疗前后VISIA红色区分值与红斑评分(治疗前:r=0.653,p=0.002;治疗后:r=0.459,p=0.048)、毛细血管扩张评分(治疗前:r=0.614,p=0.005;治疗后:r=0.493,p=0.032)、总评分(治疗前:r=0.873,p=0.000;治疗后:r=0.628,p=0.004)成正相关。结论1、BTX-A微量皮内注射对玫瑰痤疮患者的红斑、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症状及主观刺激症状具有一定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2、VISIA图像分析系统能够用客观的图像和数据展示患者皮损变化,可用于评估玫瑰痤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监测。
宋黎,叶俊儒,陆茂,唐懿,刘彦麟,陈熙茂[10](2020)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预防面部创伤或术后增生性瘢痕: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背景:面部瘢痕主要来源于创伤或术后,非常影响容貌,皮肤科及整形科医生尝试了许多方法来改善瘢痕的外观,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在临床上已有较多的应用,但疗效及安全性颇有争议,需要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预防面部创伤后及手术后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截至2019年11月的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A型肉毒素预防面部瘢痕的随机对照试验,手工检索补充不全资料,经2名医生筛选纳入文献并进行文献评价,最后纳入11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或空白对照。部分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不能用软件分析的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入11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436例患者518个术后切口;结果显示,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改善温哥华量表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瘢痕宽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WMD=-1.61,95%CI=-2.06至-0.26,P=0.02;WMD=1.7,95%CI=0.38-3.02,P=0.01;WMD=-0.17,95%CI=-0.22至-0.12,P <0.000 1);其暂时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8.335,P=0.004),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②目前证据显示A型肉毒毒素注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减小术后瘢痕宽度,改善温哥华量表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但应在术前术后做充分沟通解释工作,并事先做好应对各种不良反应的措施。
二、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A型肉毒毒素对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预防及对MC1R与α-MSH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药物 |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3.1 主要仪器 |
2.3.2 主要试剂 |
2.4 实验方法 |
2.4.1 建立紫外线照射诱导色素沉着的动物模型 |
2.4.2 药物配制 |
2.4.3 分组治疗 |
2.4.4 标本切取 |
2.4.5 标本脱水包埋切片 |
2.4.6 Masson-Fontana染色方法 |
2.4.7 α-MSH与MC1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
2.4.8 黑色素颗粒及免疫组化评分标准 |
2.5 实验结果统计 |
第3章 结果 |
3.1 大体评估 |
3.2 黑色素颗粒评价 |
3.3 MC1R评价 |
3.4 α-MSH评价 |
第4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A型肉毒素在皮肤整形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型肉毒毒素在减少面部动力性皱纹方面的应用 |
2 A型肉毒毒素在改善肌肉轮廓方面的应用 |
3 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提升方面的应用 |
4 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瘢痕方面的应用 |
5 A型肉毒毒素在改善腺体分泌方面的应用 |
6 A型肉毒毒素在皮肤美容方面的应用 |
7 A型肉毒毒可提高移植脂肪的成活率 |
8 A型肉毒毒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
(3)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已上市肉毒毒素及其适应证 |
2 肉毒毒素新产品 |
2.1 DaxibotulinumtoxinA |
2.2 EB001 |
2.3 ANT-1207 |
3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及拓展 |
3.1 肌肉肥大 |
3.1.1 咬肌与腓肠肌 |
3.1.2 斜方肌及其他 |
3.2 多汗症 |
3.2.1 原发性多汗症 |
3.2.2 代偿性多汗症 |
3.2.3 Haily-haily病 |
3.3 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 |
3.4 面部潮红(玫瑰痤疮) |
3.5 雷诺现象 |
4 小结及展望 |
(4)A型肉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在美容医疗方面 |
1.1 除皱 |
1.2 良性咬肌肥大的治疗 |
1.3 小腿肌性肥大的治疗 |
1.4 改善面部皮肤 |
2 在皮肤疾病治疗方面 |
2.1 多汗症的治疗 |
2.2瘢痕的治疗 |
2.3 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
2.4 银屑病的治疗 |
2.5 其他皮肤疾病的治疗 |
3 结论 |
(7)探讨多种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3 基本操作步骤 |
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5 数据的提取 |
6 数据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文献的筛选与纳入 |
2 纳入文献的特征特点 |
3 主要研究结果 |
4 发表偏倚 |
讨论 |
1 A型肉毒毒素组VS皮质类固醇组 |
2 维拉帕米组VS皮质类固醇组 |
3 皮质类固醇+5-氟尿嘧啶组VS皮质类固醇组 |
4 四种瘢痕内药物注射的对比 |
5 本文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8)射频联合A型肉毒毒素改善下面部松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设备及注射用药物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摄影方法 |
2.3 疗效评估 |
2.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下面部测量数据比较 |
3 求美者满意率比较 |
4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射频技术及联合治疗在面部皮肤松弛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A型肉毒毒素多点皮内微量注射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2.1 治疗方法 |
2.2 疗效评估 |
2.3 不良反应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BTX-A治疗效果 |
2.1 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评分 |
2.2 丘疹脓疱计数 |
2.3 VISIA红色区分值 |
2.4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DLQI) |
2.5 不良反应 |
3. VISIA用于疗效评估 |
3.1 VISIA治疗前后各位置标准图像及红色区图像 |
3.2 VISIA红色区分值与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评分的相关性 |
讨论 |
1. BTX-A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 |
2. VISIA评估玫瑰痤疮疗效 |
3. 局限性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肉毒毒素在皮肤病治疗中的非传统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1. DLQI问卷 |
附录2. 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评分表 |
附录3. 中英文名词缩写及对照 |
致谢 |
(10)A型肉毒毒素注射预防面部创伤或术后增生性瘢痕: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研究设计 |
1.2.2 观察对象 |
1.2.3 干预措施 |
1.3 文献质量评价 |
1.4 风险偏倚评估 |
1.5 结局指标 |
1.5.1 主要指标 |
1.5.2 次要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基本检索结果 |
2.2 纳入临床试验特征见表1。 |
2.2.1 样本量 |
2.2.2 研究对象特征 |
2.2.3 干预措施特征 |
2.2.4 疗效判定 |
2.3 纳入临床试验质量分析见表2。 |
2.3.1 随机方法 |
2.3.2 盲法 |
2.3.3 基线一致 |
2.3.4 随访情况 |
2.3.5 等级评价 |
2.4 纳入临床试验偏倚分析 |
2.5 Meta分析结果 |
2.5.1 主要指标 |
2.5.2 次要指标 |
3 讨论Discussion |
四、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A型肉毒毒素对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预防及对MC1R与α-MSH含量的影响[D]. 吴泽义.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A型肉毒素在皮肤整形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J]. 刘英琦,解扬子,任志鑫,马兵,常谨. 中国医疗美容, 2021(04)
- [3]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J]. 刘兰婷,吴琳,于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1(03)
- [4]A型肉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J]. 王静,胡建武,左卫堂,韦光伟,尹永珊. 皮肤病与性病, 2021(01)
- [5]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应用进展[J]. 杨文倩,陈华,周晴,段小娟,祁敏.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11)
- [6]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应用进展[J]. 杨文倩,陈华,周晴,段小娟,祁敏.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08)
- [7]探讨多种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D]. 毕明磊. 青岛大学, 2020(01)
- [8]射频联合A型肉毒毒素改善下面部松弛的临床研究[D]. 范琳婵. 河南大学, 2020(03)
- [9]A型肉毒毒素多点皮内微量注射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研究[D]. 于怡蓓.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A型肉毒毒素注射预防面部创伤或术后增生性瘢痕: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宋黎,叶俊儒,陆茂,唐懿,刘彦麟,陈熙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