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论文_张顺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德育,课程,德育教育,理论,绍兴,文理学院,技校。

德育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张顺祥[1](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课堂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新的教学理念开始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来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巧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20年02期)

周宏彬[2](2019)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不断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将会面临更多挑战。此项工作不仅重要,更加长期艰苦,要求细致,同时也是摆在每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需要看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本文旨在探究有效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36期)

张海花[3](2019)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职业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技工院校的高度重视。德育课程教学作为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责任。创新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对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4期)

周乐,庄莉莉,马爽[4](2019)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高贯通一体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因是异地异校培养,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中高职贯通德育工作必须在内容以及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叁圈叁全十育人"为手段,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通过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高贯通德育工作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从制度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朋辈教育及互联网平台利用等方面进行德育创新,探索中高职贯通德育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5期)

赵晓蓉[5](2019)在《关于在技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就是德育课,不仅是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而怎样在基础课程中将德育教育融会贯通是现在技工学校重点的研究课题,基于此学校应在积极摸索全新的德育课教学方法,尽可能实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进而提升德育教学的实际效用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会以计算机课程为着眼点,简析实现德育教育渗透的基本方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12期)

贾昂[6](2019)在《新时代校本德育课程创新设计与演绎——以杭州市A中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的校本德育课程须面向新时代生活,立足学生生活和学校已有生活基础,明晰课程建设思路;激活学校已有德育资源,精选课程内容,从而激活社区生活的德育价值,进而创新课程实施方式,促进师生在亲历体验新时代生活中,创生新的学习与成长方式;并以评价过程即成长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借助多元评价深化学生的道德成长。(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9年12期)

吕智愚,韩敏,于聪聪[7](2019)在《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研究生理论课程德育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德育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所培育人才的道德品质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然而,目前高校的德育教育大多还停留在专门为思想品德或学术道德规范而开设的课程,通过课程的评价也是由考卷和分数决定的。这种方式效率低,很难使学生真正领会德育的真正内容,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本文就如何将传统工科理论课程与德育教育建设联系到一起进行探讨,并以研究生电类理论课为例,从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改革方面入手,一方面使用价值澄清理论构建一套整体的德育建设架构,另一方面使用知识点与德育例子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其道德修养、学术规范、道德观与价值观一并提高,全面增强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陆健,严红枫[8](2019)在《绍兴文理学院: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内容:孝心、上进、诚实、认真;教学方法:显性插播、隐性植入……”“C语言”课程专业教师沈红卫教授完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并详细阐释、工整批注,然后认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张3页纸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蕴含着一位专业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9-12-06)

张华[9](2019)在《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很多的初中学生中间,都存在德育缺失这一不良的现象。因此,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水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通过开发并实施德育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进而能够深入地解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48期)

陈怡帆,易连云[10](2019)在《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思维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媒体"在传媒界成了"热词",该词也在教育界成了"新词"。到底何为"全媒体"?全媒体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课程应如何转变实施思维推进德育工作落实?本文将围绕这叁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一、"全媒体"概念及"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全媒体"由于是一个新概念,因此在概念追溯和内涵解析方面都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有人从国外的词源追溯"全媒体"概念,作为专有名词最早出现于1999年10月美国成立的一家名为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Martha Stewart Living(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9年34期)

德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不断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将会面临更多挑战。此项工作不仅重要,更加长期艰苦,要求细致,同时也是摆在每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需要看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本文旨在探究有效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育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张顺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

[2].周宏彬.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课程[J].当代家庭教育.2019

[3].张海花.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19

[4].周乐,庄莉莉,马爽.“课程思政”背景下中高贯通一体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

[5].赵晓蓉.关于在技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6].贾昂.新时代校本德育课程创新设计与演绎——以杭州市A中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9

[7].吕智愚,韩敏,于聪聪.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研究生理论课程德育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8].陆健,严红枫.绍兴文理学院: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N].光明日报.2019

[9].张华.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我见[J].科普童话.2019

[10].陈怡帆,易连云.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思维转向[J].新教育.2019

论文知识图

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要素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高校德育课程执行情况2-3:学生对《德育》课程内容偏爱程度...对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总体效果评价...对德育课程教学的班级规模的看法...

标签:;  ;  ;  ;  ;  ;  ;  

德育课程论文_张顺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