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

一、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杜立娟[1](2020)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辛开苦降、补泻同施、化痰行瘀功效。前期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体外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实验结合体内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半夏泻心汤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与体外实验(MIN6细胞)相结合,观察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Decoction,BX)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过氧叔丁醇(t-butyl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MIN6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高脂饲料饲喂8周后腹腔注射STZ 55mg/kg,持续注射3天进行造模。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组(Con)、模型组(Mod)、二甲双胍组(MET)、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BXL)、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BXM)、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BXH)。连续灌胃7周,每2周监测体重,于给药第0周、3周、7周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 周后取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血脂四项(TC、TG、HDL-C、LDL-C),并取胰腺置于-80℃保存备用。各组小鼠干预7周末测定FBG后,予2g/kg葡萄糖溶液灌胃,分别于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测定血糖值,根据各时间点血糖值绘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曲线,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胰腺HE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胰腺组织匀浆MDA、SOD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2.细胞实验:取对数生长期MIN6细胞,0.25%胰酶消化后加入高糖DMEM培养液,PBS吹打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并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单细胞悬液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半夏泻心汤(0.1、0.5、1、1.5、2.5、5、10mg/ml)孵育12h后进行MTT实验,酶标仪检测OD值,并计算细胞活力以确定半夏泻心汤的浓度范围。细胞贴壁生长后加入半夏泻心汤(0.25、0.5、1mg/ml)预处理细胞12h,药物孵育结束后加入100μM的TBHP孵育2h。TBHP处理结束后弃去孔内液体进行MTT实验,用酶标仪检测OD值,以筛选半夏泻心汤的最终孵育浓度。实验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Con,DMEM高糖培养液)、模型组(Mod,DMEM高糖培养液+TBHP)、半夏泻心汤组(BX,DMEM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的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抑制剂组(BX+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 的半夏泻心汤+LY294002(100μM))、抑制剂组(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LY294002(100μM))。Hoechst 33342法与TUNEL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实验),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胰岛素水平。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SOD、GSH-Px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体重的影响:小鼠自造模成功始,模型组小鼠体重低于其他各组。对照组小鼠体重逐渐增加。至第7周灌胃结束后,对照组小鼠体重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和各药物干预组(P>0.05);模型组小鼠与各药物干预组小鼠之间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2)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灌胃第3周及第7周后,模型组血糖显着高于对照组血糖(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LDL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HDL含量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含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含量显着增加(P<0.05)。(4)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素分泌及HOMA-β指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均有明显提高。(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葡萄糖耐量及AUCOGTT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灌胃葡萄糖前后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OGTT O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狐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OGTT 30min时,各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OGTT 6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开始显着下降(P<0.05)。OGTT 12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UCOGTT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AUCOGTT均有显着下降(P<0.05)。(6)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腺形态的影响(HE染色法):正常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团,胞团大小不一,结构完整、规则、边缘清晰,散布于胰腺腺泡之间,细胞团数量较多,胰岛内β细胞丰富、大小均匀、饱满充盈、排列紧密;而模型组小鼠胰岛细胞团数量减少,胰岛面积萎缩、形态各异不规整、胰岛边缘不清、结构紊乱,胰岛内β细胞肿胀、变形,细胞质染色变浅或呈空泡化现象,核固缩或核缺失现象明显,且部分胰腺外分泌腺腺泡深入胰岛内部;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胰岛及胰岛内细胞数目增加,形态结构有所改善。(7)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8)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提高(P<0.05)。(9)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剂量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2.细胞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毒性的影响:当半夏泻心汤浓度≥2.5 mg/ml时,MIN6细胞活力显着下降。因此,后续实验选择0.25、0.5、1.0 mg/ml 3个浓度进行。(2)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细胞活力显着增加(P<0.05),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BX0.5剂量组细胞活力略高,故最终选择半夏泻心汤0.5 mg/ml剂量组为半夏泻心汤药物干预组。(3)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完整,其细胞核均匀染色。在TBHP刺激后,细胞不规则地固缩并聚集,显示出致密的浓染,细胞核分裂成碎片。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核固缩、致密浓染和细胞碎片减少,细胞形态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可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4)半夏泻心汤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的分泌的影响:模型组MIN6细胞的功能受损,与2.8mM模型组相比,16.7mM模型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未见明显增加(P>0.05)。而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后16.7mM半夏泻心汤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改善了胰岛细胞的功能(P<0.05)。(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及GSH-Px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减少(P<0.05);SOD 及 GSH-Px 含量显着增加(P<0.05)。(6)半夏泻心汤对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而加入PI3K抑制剂后半夏泻心汤提高p-AKT/AKT 比值表达的作用被抵消。结论:1.半夏泻心汤具有显着改善DM小鼠糖脂代谢、胰岛功能、胰腺组织结构损害的作用,可明显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2.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MIN6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MIN6细胞的作用。3.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和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有关。创新点:1.本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可改善DM小鼠和MIN6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为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2.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证实半夏泻心汤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杜旭勤[2](2020)在《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研究选用GK大鼠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模型动物,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探索养阴益气活血法干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从差异m 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通过阻断“代谢记忆”,调控免疫炎症微环境途径来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研究。100只空腹血糖≥11.1mmol/l的7-8周龄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给予高脂饲料饲养4周,维持高血糖状态以模拟糖尿病高血糖“代谢记忆”过程来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造模成功后,将10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参高组、参中组、参低组,每组各20只GK大鼠,另设20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西药组给以二甲双胍灌胃干预,参高组、参中组、参低组分别予以参芪复方高、中、低剂量灌胃干预,模型组与空白组均予以蒸馏水灌胃干预12周。实验灌胃干预期间密切观察六组大鼠一般状况,每周测体重和空腹血糖。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CHOL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LR4、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学改变情况,TUNEL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凋亡情况。第二部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m RNA表达谱的影响研究。实验大鼠造模、分组和给药方法均同第一部分。干预结束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每组随机选取的4个胸主动脉组织样本进行m RNA表达谱检测,对筛选出的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GO富集分析,以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本实验成功建立了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GK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缓,懒动,体重升高缓慢,存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和免疫炎症紊乱;胸主动脉HE染色显示血管内皮损伤严重,TUNEL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凋亡率增高,以上均符合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2、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效果确切:经过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治疗后,参芪复方各组大鼠精神状态逐渐变好,血糖、血脂水平下降,TLR4表达减少,促炎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下降,抗炎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增加,血管内皮损伤恢复至接近正常,胸主动脉组织细胞凋亡减少,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血脂和免疫炎症介质水平变化,以及胸主动脉病理、细胞凋亡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干预。3、养阴益气活血法可通过降低TLR4水平,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代谢记忆”,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经过参芪复方治疗后,血清TLR4表达减少,Th1类特征性促炎因子IFN-γ的表达减少,Th2类特征性抗炎因子IL-4的表达增加,IFN-γ/IL-4水平下降,胸主动脉组织细胞凋亡减少,以上体现出养阴益气活血法可通过降低TLR4水平,使Th1/Th2免疫平衡向Th2细胞偏移,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代谢记忆”,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第二部分:1、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广泛调控GK大鼠胸主动脉差异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GK大鼠胸主动脉m RNA差异表达明显,此决定了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在病理形态上的差异表现;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参中组差异m RNA以上调为主,且参高组上调趋势更明显;参低组差异m RNA以下调为主。2、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广泛调控GK大鼠胸主动脉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明显,此提示免疫炎症过程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参中组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m RNA以上调为主,且参高组上调趋势更明显;参低组差异m RNA以下调为主;在排序前十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m RNA中,参芪复方可逆向调节的差异m RNA是Irf7、Mx2、Ccl21、Adrb2。3、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GK大鼠蛋白互作网络关键基因的表达:参芪复方治疗后大鼠胸主动脉组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差异基因Il6、Socs3、Ccl2、Cxcl1编码蛋白的网络节点度最高,这些基因可能是参芪复方调控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免疫炎症反应过程的关键基因。4、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差异m RNA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GO富集分析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可逆向调节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 Mx2、Irf7、Adrb2、Ccl21,以及免疫炎症相关的关键基因Il6、Ccl2、Cxcl1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与免疫炎症反应过程密切相关。5、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TLR信号通路和NLR信号通路: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参芪复方调控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涉及的信号通路中最为显着(q-value<0.05)的是TLR信号通路和NLR信号通路。6、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影响TLR信号通路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TLR信号通路差异基因统计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有4个显着性差异基因Irf7、Il6、Fos、Nfkbia,推测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调控Irf7、Il6、Fos、Nfkbia基因的表达,影响TLR信号通路,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法能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GK大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调整Th1/Th2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大鼠血管内皮损伤,阻断“代谢记忆”;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TLR信号通路、NLR信号通路及Irf7、Mx2、Ccl21、Adrb2、Il6、Socs3等基因,达到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作用;其中调控TLR信号通路,是调整Th1/Th2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可能机制。体现了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整体治疗,防治结合,少火生气以扶正祛邪的中医优势。

刘燕[3](2020)在《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组以糖脂代谢紊乱、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产生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长期的高血糖可以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肾脏是主要的靶器官。大约40%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有许多方法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包括降糖、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抗氧化、抗炎等,但这些方法的单一防治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需要不断寻找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AKT信号转导通路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存活的重要通路。该通路既是药物保护肾脏细胞的重要作用靶点,又是调节抑制细胞凋亡的上游通路。水飞蓟素是从乳蓟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它由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亭等组成,其中水飞蓟宾是生物活性最高的成分。据报道,它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脂肪生成、保肝、抗菌、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近年来,水飞蓟素在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方面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尽管有报道称水飞蓟素对链脲佐菌素及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但水飞蓟素对db/db糖尿病小鼠生化参数变化和肾脏损伤的影响,特别是水飞蓟素对db/db小鼠生物学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评估了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1.通过检测db/db小鼠体重、生化参数及肾脏损伤指标的变化评估水飞蓟宾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2.通过检测db/db小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AKT信号通路指标探讨水飞蓟宾肾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3.进一步评价水飞蓟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临床应用的疗效,通过检测生化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实验一:C57BL/Ks J db/db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野生型非糖尿病(db/m)小鼠为对照组。将血糖超过11.1mmol/l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三组:db/db小鼠、db/db小鼠+水飞蓟宾(15mg/kg/day)、db/db小鼠+水飞蓟宾(30mg/kg/day)。治疗10周后,采集血液,收集尿液,并测量小鼠体重及生化参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肌酐及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组织病理学分析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评估肾脏损伤情况。2.实验二:动物造模及分组同实验一。检测血清和肾脏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AKT、p-GSK3β、GSK3β、Bax、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3.实验三:选择了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水飞蓟素组及安慰剂组。水飞蓟素组接受水飞蓟素胶囊(140mg/次,每日3次,N=40),安慰剂组(N=40)接受相同剂量的安慰剂,持续12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血清生化参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氧化应激指标。研究结果:1.实验一: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显着升高。水飞蓟宾治疗可以阻止体重增加,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尿素氮、肌酐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损伤指数明显升高,水飞蓟素治疗可使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损伤指数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实验二: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血清及肾脏中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降低,给予水飞蓟宾治疗后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p-AKT水平下降,p-GSK-3β水平增加,下游蛋白Bax和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水飞蓟宾治疗使p-AKT水平增加,并且阻止了db/db小鼠p-GSK-3β、Bax和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的升高。3.实验三:两组间比较,治疗前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蛋白肌酐比值均无显着差异。治疗后两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飞蓟素组较安慰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丙二醛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着升高。两组内比较,水飞蓟素组治疗前后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丙二醛水平治疗后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及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着升高。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的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素氮、肌酐及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无显着差异。研究结论:水飞蓟宾可以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改善肾小球和小管间质损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水飞蓟宾可预防db/db小鼠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水飞蓟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同样显示出肾脏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改善氧化应激及调脂作用。水飞蓟素肾脏保护作用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其活化AKT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和调脂等有关。但是需要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干预时间的进一步研究,以确认水飞蓟素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有益作用,并探讨确切的肾脏保护机制。

刘闯[4](2019)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报道,2017 全世界大约有 4.25 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高达6.28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的代谢紊乱最终可导致多系统损伤,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从而导致患者致盲、致残,甚至死亡。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相比较于西医单靶标治疗策略,中医药多成分-多靶标的治疗策略显示出一定优势,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在“辨证论治”理念的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熊曼琪教授为核心的团队提出“瘀热互结、气阴两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确立了“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基本治法。结合临床实践,拟出加味桃核承气汤,并对组方不断进行优化,进行拆方和不同配伍研究,最后制成了院内制剂“降糖三黄片”。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证实降糖三黄片能够改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对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胃肠病变等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然而,降糖三黄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机制尚未阐明,因此研究降糖三黄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和去分化均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机制。胰岛β细胞去分化是指成熟的β细胞失去成熟细胞的特征,丧失部分或全部胰岛素分泌能力。近年来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去分化可能较细胞凋亡在T2DM发生过程中更为重要,并且去分化在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早期就已经发生。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1(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1,Pdx-1)是一种转录因子,可以诱导胰岛素(Insulin)、GLUT2、GK、IAPP的表达,这些蛋白都是成熟的胰岛β细胞的特征性基因。MafA基因也同样参与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和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的标志。Fox01可抑制胰岛α细胞向β细胞转化、保护β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维持β细胞终末分化状态以及抑制胰腺祖细胞分化为β细胞。Fox01可以在细胞核内竞争结合在Pdx-1基因的启动子上游抑制其转录过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动物胰腺组织Fox01、MafA、Pdx-1和Insulin的表达情况,可以据此推测降糖三黄片是否通过抑制去分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蛋白质组学是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物基因组在细胞中表达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的学科。蛋白质芯片是蛋白质组学常用的检测工具。本实验我们采用了蛋白质芯片的方法对SD大鼠的血清进行分析,寻找各组别大鼠的分子差异,对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以探讨可能的机制。同时,为了保证蛋白质芯片结果的准确性,并对部分差异因子进行elisa验证。分析实验动物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据此探讨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可能病理机制以及降糖三黄片可能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目的:1.观察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2.观察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3.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4.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降糖三黄片组。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降糖三黄片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同时,降糖三黄片组予675mg/(kg ·d)降糖三黄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的无菌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80天,所有组别大鼠自由饮水。每日观察大鼠的饮水、饮食活动,每周测量1次体重。在干预第90天时,各组别大鼠经乙醚麻醉后,采用眼眶后静脉丛采血。连续干预第180天,末次给药后,各组别大鼠,按照45mg/kg体重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腹主动脉采血。采血前均禁食不禁水12小时以上,血液离心后得到血清,测量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水平。大鼠解剖后,检查腹部脂肪堆积情况。2.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测量第90天、180天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各组别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3.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为了探讨降糖三黄片对胰岛细胞去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别胰腺组织中Fox01、MafA、Pdx-1和Insulin的表达情况。4.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蛋白质芯片分析各组别大鼠血清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可能涉及差异的细胞因子,并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elisa验证。对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结果:1.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从各组别大鼠体重变化趋势来看,各组别大鼠体重都在不断增加。第30天,各组别大鼠体重增加趋势基本一致。从60天开始,模型组大鼠平均体重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大鼠体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解剖提示模型组大鼠腹部脂肪较多、腹股沟脂肪堆积,而降糖三黄片组脂肪堆积情况较模型组大鼠有所改善。在第90天时,各组别大鼠糖脂代谢就出现了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FBG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C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TC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TG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DL-C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DL-C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L-C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LDL-C降低(P<0.05)。在第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BG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大鼠FBG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C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TC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TG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HDL-C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DL-C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DL-C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LDL-C降低(P<0.01)。2.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第9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FINS分泌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FINS分泌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OMA-IR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OMA-IR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OMA-β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的HOMA-β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ISI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ISI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FINS分泌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降低了 FINS的分泌(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OMA-IR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OMA-IR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OMA-β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OMA-β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ISI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ISI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组织病理检测显示,对照组:2例动物胰腺组织可见少量的胰岛体积增大、细胞团块状增生、胰岛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其余8例动物胰腺组织结构完好、未见异常变化。模型组:9例动物胰腺组织镜下可见大量胰岛体积增大、边界模糊,胰岛细胞增生及间质纤维组织纤维化。其余1例动物胰腺组织结构完好、未见异常变化。降糖三黄片组:10例动物胰腺组织可见部分胰岛体积增大、边界模糊,胰岛细胞增生及间质纤维组织纤维化。从程度上来看,降糖三黄片组大鼠的胰岛体积增大和胰岛细胞增生程度较模型组有改善。3.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Insulin表达位点位于胞浆,各组胰岛细胞可见弱至中等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下调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有上调趋势(P<0.05)。Pdx-1表达位点位于胞浆或胞核,呈现棕黄色,各组胰岛细胞可见弱至中等阳性表达。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下调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有上调趋势(P<0.05)。Fox01表达位点位于胞浆或胞核,呈现棕黄色,所有胰岛细胞胞可见中度至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对模型组有上调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有下调趋势(P<0.05)。所有胰岛细胞可见MafA蛋白中度至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下调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有上调趋势(P<0.05)。4.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蛋白质芯片共筛选出14种差异因子,分别为ICAM-1、TIMP-1、CNTF、Activin A、Eotaxin、Galectin-3、Gas 1、IL-13、LIX、Neuropilin-2、TWEAK R、Decorin、Erythropoietin、Galectin-1。其中模型组与降糖三黄片组有差异的有Activin A、Eotaxin、Galectin-3、CNTF这4种蛋白。模型组与对照组有差异的有ICAM-1、TIMP-1、Activin A、Eotaxin、Galectin-3、Gas 1、IL-13、LIX、Neuropilin-2、TWEAK R、Decorin、Erythropoietin、Galectin-1共13种蛋白。对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进行PPI、GO和KEGG分析。PPI分析提示有10个蛋白靶点有相互作用,其中以TIMP-1居于核心地位。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主要涉及对脂多糖反应、细菌源分子反应、凋亡信号通路调节、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调节、钙离子转运调节、淋巴细胞活性调节、白细胞细胞间粘附、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反应、免疫球蛋白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涉及了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外基质集合、层粘连蛋白结合、趋化因子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激素活性、生长因子活性、信号素受体活性;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基质、免疫突触。KEGG富集分析提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涉及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GF-β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为保证蛋白质芯片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选取了 Galectin-3、ICAM-1、NRP2、TIMP-1这4种差异蛋白进行了验证,Elisa验证结果与蛋白芯片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Galectin-3(P-0.00)、ICAM-1(P=0.00)、NRP2(P=0.02)、TIMP-1(P=0.00)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Galectin-3(P=0.00)、TIMP-1(P=0.00)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AM-1、NRP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糖高脂饮食可以导致SD大鼠体重增加、糖脂代谢的紊乱、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伤。2.降糖三黄片可以改善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减缓体重的增加,减少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3.降糖三黄片可以上调Insulin的表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是通过下调胰岛β细胞Fox01表达,上调MafA、Pdx-1的表达,从而抑制胰岛β细胞去分化,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4.降糖三黄片还可能通过下调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血清中Galectin-3、TIMP-1蛋白表达,改善炎症反应、胰腺纤维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周秀娟[5](2019)在《参芪复方的靶点网络构建及改善胰岛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参芪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并以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对参芪复方改善胰岛微循环进行疗效评价与机制探索。方法:1、以参芪复方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借助TCMSP数据库筛选参芪复方的化学组分及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3.6.1对其“组分—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官方名称校正及基因代码转换;其次,借助CTD/TTD/Drug Bank等数据库获取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关联分析,获取参芪复方与2型糖尿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借助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其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参芪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2、7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中药高剂量组(SH)、中药中剂量组(SM)、中药低剂量组(SL)、格华止组(G);此后连续8周每周2天定时予以皮下注射超短效胰岛素3U及腹腔注射250g/L葡萄糖溶液0.38g/(kg·d),制备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另设10只普通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各组大鼠进行血糖波动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药物干预期间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每周测试1日5点血糖水平,计算各项血糖波动指数(MBG、SDBG、LABG);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肾素、血管紧张素II(Ang II)、醛固酮(ALD);采集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胰岛病理形态改变、检测胰岛微血管数量与密度、胰岛微血管管壁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胰岛α细胞、β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情况;高通量测序法对胰岛微血管进行Affymetrix WT表达谱芯片测序,借助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QPCR技术检测胰岛ACE2、IRS-1、AKT1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胰岛ACE2、Mas1、IRS-1、pan-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1)参芪复方药物配伍后,共计获得152个活性化合物组分,对应278个靶标蛋白;T2DM“疾病-靶点”共计26924个;将“药物—靶点”及“疾病—靶点”进行关联分析后,获得方剂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共计261个,其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家族、蛋白激酶B(AKT)家族是其核心靶点群,与代谢、炎症相关通路等密切相关。(2)“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通路共计182条;经文献比对,其中52条通路与T2DM密切相关,包括氧化应激(AGE-RAGE信号通路)、炎症反应(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等多条信号通路。(3)将上述靶点及通路与文献信息比对,预测参与胰岛微循环的靶标蛋白约35个,包括蛋白激酶B(AKT)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2、ANG2、ACE)等。2、实验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及胰岛病理结果显示:治疗后,中药三组大鼠整体情况较佳,毛色光亮,精神状态良好。M组与G组大鼠在造模后体质量不断下降,但中药三组(SH、SM、SL)大鼠体质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与M组及G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p<0.05);造模后各组大鼠摄食量及饮水量均明显增加,与M组比较,中药三组(SH、SM、SL)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尿病多食、多饮情况(p<0.01)。各组大鼠胰岛病理损伤严重程度依次为:M>SH>G>SM>SL>C。(2)胰岛内分泌细胞及糖调节激素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胰岛α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而β细胞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与M组比较,SL组胰岛β细胞增加(p<0.05);与M组比较,中药三组(SH、SM、SL)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细胞凋亡(p<0.01,p<0.05);与M组比较,SH组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胰岛素水平(p<0.05)。(3)胰岛微循环各组分结构显示:治疗后,与M组比较,中药三组(SH组、SM组、SL组)大鼠胰岛微血管管壁增厚情况明显改善(p<0.01);与M组比较,SM组胰岛微血管数量增加(p<0.05),SL组、SM组胰岛微血管密度增加(p<0.05)。(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素结果显示: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肾素(Renin)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与M组比较,中药三组(SH、SM、SL)血管紧张素II(Ang II)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与M组、G组比较,SL组大鼠血清醛固酮水平降低(p<0.05)。(5)胰岛微血管Affymetrix WT表达谱芯片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组间存在基因的显着差异表达:(1)模型组(M)与空白组(C)比较,获得差异基因共183个,其中上调基因59个(32.24%),下调基因124个(67.76%);GO富集获得99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44条(44.4%),主要涉及胰岛素分泌参与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16条,包括淀粉和蔗糖的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代谢途径等。(2)中药组(SL)与模型组(M)比较,差异基因共321个,其中上调基因239个(74.45%),下调基因82个(25.55%);GO富集获得93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59条(63.4%),主要涉及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血管生成、血管形态发生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9条,包括核糖体,代谢途径等。(3)格华止组(G)与模型组(M)比较,差异基因共301个,其中上调基因183个(60.80%),下调基因118个(39.20%);GO富集获得74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50条(67.6%),主要涉及钙调节通路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15条,包括Wnt信号通路,m TOR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6)胰岛微循环关键调控靶点蛋白及m RNA表达情况显示:治疗后,与M组比较,中药组(SL组)ACE2、IRS-1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AKT1 m RNA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SH组、SL组)ACE2、Mas1、IRS-1、pan-AKT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1,p<0.05)。结论:1、参芪复方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可通过调节多个靶标蛋白及信号通路起到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2、参芪复方具有改善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胰岛微循环的功效。参芪复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及胰岛病理形态,并且改善胰岛细胞凋亡,恢复糖调节激素水平,降低RAS激素的血管损伤,改善胰岛微血管血供,从而改善胰岛微循环。3、2型糖尿病胰岛微循环障碍具有多基因、多途径的特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是参与胰岛微循环的重要环节,参芪复方改善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胰岛微循环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RAS旁路途径(ACE2/Mas轴),促进IRS-1及AKT表达而实现。

艾盼[6](2019)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2型糖尿病造模过程中心肌α-SMA、血清VEGF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高糖高脂膳食联合注射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施加不同强度运动干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大鼠T2DM造模过程中心肌形态结构及心肌α-SMA、血清VEGF、心肌miR-133a的影响。方法:将50只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NC组(健康对照组)、DM组(糖尿病造模组)、LE组(小强度运动组)、ME组(中等强度运动组)、HE组(大强度运动组)。NC组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食饮水,DM、LE、ME、HE组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食饮水。NC、DM组笼中自由活动,LE、ME、HE组在高糖高脂膳食喂养的同时分别给予8周的小强度、中等强度、大强度运动干预。运动干预8周末,隔夜禁食不禁水12h,NC组一次性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DM、LE、ME、HE组一次性腹腔注射2%的STZ溶液,注射STZ第7天,称体重后,测随机血糖,隔夜禁食不禁水10-12h,测空腹血糖、血清VEGF,开胸取心脏称重后横行切断大鼠心脏,将心室部分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测左心室室壁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α-SMA的表达。取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qRT-PCR法检测miR-133a的表达。结果:1.NC组大鼠精神状态好,反应灵敏,皮毛光滑柔顺有色泽;DM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皮毛发黄污秽;LE组大鼠精神状态不佳,反应一般,皮毛干黄;ME组大鼠精神状态尚可,反应佳,皮毛欠光泽;HE组大鼠精神欠佳,反应一般,皮毛粗糙。2.在各组大鼠初始分组时,各组的空腹血糖无显着性差异;在注射STZ第7天后,与初始血糖相比,DM、LE、ME、HE组的空腹血糖都有显着性增加(P<0.05),而NC组空腹血糖无显着性变化;在注射STZ第7天后,与NC组相比,DM、LE、ME、HE组的空腹血糖都有显着性增加(P<0.05),而ME、HE组空腹血糖显着低于DM、LE组(P<0.05),ME、HE组之间的空腹血糖无显着性差异。3.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3.1心脏重量指数:与NC组相比,DM、HE组的心脏重量指数有显着性增加(P<0.05),而LE、ME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DM组相比,LE、ME、HE组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与LE组相比,HE组的心脏重量指数有显着性增加(P<0.05);ME、HE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2心肌HE染色:NC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清晰,细胞核大小均匀,呈椭圆形,核膜完整,胞浆染色均匀;DM组心肌细胞排列疏松、紊乱,细胞核明显增大,核形不规则,染色质凝聚、趋边。胞浆崩解,可见明显脂肪空泡;LE组心肌细胞排列轻微紊乱,染色质浑浊,可见少量脂肪空泡;ME组大部分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心肌断裂,无明显脂肪空泡,胞浆染色较为均匀;HE组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有少量核增大表现,可见少量脂肪空泡,胞浆染色较为均匀。3.3左心室室壁厚度:与NC组相比,DM、LE、ME、HE组都有显着性增加(P<0.05);与DM组相比,LE、ME、HE组都有显着性下降(P<0.05),而LE、ME、HE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在NC组心肌组织中,α-SMA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较少,淡棕色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均匀、稀疏;在DM组心肌组织中,α-SMA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有较多表达,淡棕色染色阳性颗粒分布浓密;LE、ME、HE组心肌组织中,α-SMA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较少,淡棕色染色阳性颗粒较DM组明显稀疏。各组累计光密度值结果显示为:与NC组相比,DM、LE、ME、HE组α-SMA的表达量都有显着性增加(P<0.05);与DM组相比,LE、ME、HE组α-SMA的表达量都有显着性下降(P<0.05),而LE、ME、HE组间α-SMA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与NC组相比,ME、HE组大鼠的血清VEGF有显着性降低(P<0.05),DM、LE组大鼠的血清VEGF与NC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DM组相比,ME组大鼠的血清VEGF有显着性降低(P<0.05),LE、HE组大鼠的血清VEGF无显着性差异(P>0.05)。LE、ME、HE组之间的血清VEGF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6.各组miR-133a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在大鼠T2DM造模过程中,中等、大强度运动更好地降低血糖,不同强度运动均降低左心室室壁的增厚,而小、中等强度运动可更好地控制心脏重量指数的增加。2.在大鼠T2DM造模过程中,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均可降低心肌组织中α-SMA的表达,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可以降低血清VEGF的含量,但均没有引起心肌miR-133a表达的改变。

陈思华[7](2019)在《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渴方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渴方对气阴两虚血瘀脉络型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丰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思路。方法: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渴方免煎颗粒内服。试验周期为8周,主要观察指标为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踝肱指数(ABI)和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对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指标比较:(1)治疗组FBG、P2hBG、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的FBG、P2hB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HbA1c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BG、P2hBG、HbA1c下降更明显(P<0.05),表明治疗组在控制血糖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TC、TG、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血脂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3)两组ABI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BI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改善ABI指数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指标比较: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正常。结论: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渴方治疗气阴两虚血瘀脉络型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踝肱指数水平,疗效安全确切,无不良反应。

程双丽[8](2019)在《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火热炽盛证)的血糖波动、胰岛素使用总量、强化治疗天数、住院总天数、中医证候等的影响,探讨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属火热炽盛证血糖波动及改善中医证候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符合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除基础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等)外,对照组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方。观察两组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血糖波动、胰岛素总用量、强化治疗天数、住院总天数、中医证候积分等的变化,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白虎加人参汤对T2DM火热炽盛证患者中医证候有改善作用,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31例中,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7%;在对照组32例中,显效1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两组相比,试验组中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血糖波动:治疗后,两组治疗方案均具有降低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的作用,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平均血糖值(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在改善MBG、LAGE等方面作用明显。(3)胰岛素总用量、强化治疗天数、住院总天数: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胰岛素总用量、强化治疗天数、住院总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均未见异常,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整个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研究结论:导师岳仁宋教授使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患者,不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平稳控制血糖,改善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总用量,缩短强化治疗天数及住院总天数以节省患者医疗费用,与单纯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李玲玲[9](2019)在《从血液流变学及CIMT角度评价参芪复方序贯疗法防止2型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参芪复方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参芪复方序贯疗法对“虚”“痰”“瘀”三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从而评价参芪复方序贯疗法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损伤的作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气阴两虚证(“虚”期)、气阴两虚夹痰证(“痰”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瘀”期)各44例,每个证型病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即每个证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2型糖尿病基础治疗,而治疗组根据“虚”“痰”“瘀”三期证型分别加用参芪复方一、二、三号方汤剂口服,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各类血液流变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虚”、“痰”、“瘀”三期治疗组的全血粘度切变率1、全血粘度切变率200、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1);(2)“虚”、“痰”、“瘀”三期治疗组的全血粘度切变率5、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优势(P<0.05);(3)“虚”、“痰”、“瘀”三期治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较优势显着(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加用参芪复方序贯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类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综上,说明参芪复方序贯疗法具有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损伤的作用。

尹江宁[10](2018)在《二至方逆转糖尿病并发肾脏损伤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是世界三大慢性病之一,截至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达9840万,已经成为全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成年人口发病率达11.6%。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引起的的并发症,却能让患者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甚至是以此结束生命。糖尿病肾病(DN)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以微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致死、致残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有30%-45%的患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DN患者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及昂贵的医疗费用。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药的治疗可达到满意效果。《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糖尿病的主要表现、病因病机的系统论述,认为它们属于中医学“消渴”疾病范畴。而DN则是消渴病的变证,是在阴津亏损、燥热偏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DN病机的关键是脾肾两虚,东汉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了“脾能伤肾”理论,认为水谷精微匮乏,肾精失养引起肾阴亏虚,致肝肾相火亢盛,此心火、肝肾相火的亢盛便是“阴火”的直接来源之一。二至方(EZF)记载于明代医家王三才所着的《医便》:“清上补下第一方,价廉而功极大”,是治疗肝肾阴虚的要药。女贞子与旱莲草相配,能滋肝肾。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表明,EZF具有显着的调节肾功能作用。若将EZF应用于降糖方案中,不仅可以调节血糖血脂,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防治DN。对比西药,还具有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效果佳,治疗费用低的优势。本研究将以EZF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色谱分析方法,解析EZF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合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技术方法探讨其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考察EZF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单体的抗DN作用机理。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对EZF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效部位/有效单体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数据。第一部分基于药代动力学探究二至方抗糖尿病肾病药效物质基础第一篇二至方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目的:测定二至方(EZF)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阐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构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EZF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将此方法优化后应用于大鼠血清和靶组织(肾脏)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定量分析,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 2.0软件计算各成分药动学参数。结果: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047×103 X-24.550(R2=0.9998)、Y=6.512 X+2.181(R2=0.9998)、Y=5.412 X–1.627(R2=0.9998),线性范围均在在0.5-50.0μg/m L,定量限(LOD)分别为0.53、1.24和1.26mg/kg;EZF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8.8%、99.8%和102.1%,血浆样品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2.15%、82.15%和83.73%;7个批次的EZF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范围分别为在0.10-0.56%、0.67-4.26%和0.21-1.19%;伞形花内酯在肝、心、脾、肺和肾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7.32、12.30、21.19、84.95、和111.36 mg/L,齐墩果酸在肝、心、脾、肺和肾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1.10、43.70、11.70、197.60和40.10 mg/L,熊果酸在肝、心、脾、肺和肾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37.90、307.50、61.80、92.90和301.30 mg/L;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Tmax均为0.5 h,Cmax分别为111.33±10.50和153.72±3.35 mg/L,AUC(0-)∞分别为342.44±10.15和589.79±9.49 mg/L*h,t1/2z分别为2.93±0.03和3.19±0.02 h;伞形花内酯的Cmax为100.30±3.81 mg/L,AUC(0-)∞为316.89±15.01 mg/L*h,t1/2z为2.87±0.37。结果表明:EZF中各成分含量为齐墩果酸>熊果酸>伞形花内酯;口服入血后的Cmax和AUC(0-∞)均为熊果酸>齐墩果酸>伞形花内酯;在肾脏中为熊果酸>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结论: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均能吸收入血,且能够分布至肾脏组织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其中熊果酸和伞形花内酯在靶组织(肾脏)中的分布较高,值得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第二篇二至方中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阐明EZF中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的含量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首次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EZF及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的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利用DAS 2.0软件计算其重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3.408+181.663 X(R2=0.9999)、Y=92127.2+3822.94 X(R2=0.9987),线性范围在25-1000μg/L,LOD分别为2.04,2.60μg/L,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1.2%和100.3%;二至方中特女贞苷的含量范围在0.27-9.79%,蟛蜞菊内酯的含量范围在0.16-0.61%;特女贞苷Tmax=1.50h,蟛蜞菊内酯Tmax=2.0 h,蟛蜞菊内酯的Cmax=30.24±1.65 ug/L,特女贞苷Cmax=6.39±0.05 ug/L,蟛蜞菊内酯的AUC(0-)∞=123.30±2.68 ug/L*h,特女贞苷AUC(0-)∞=16.56±0.98 ug/L*h。特女贞苷在肺、肝和肾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8.56、1.52和7.19μg/L,而在脾脏和心脏中均未检出。蟛蜞菊内酯在脾、肺、肾和肝脏中的浓度分别为5.78、0.089、0.20和0.057μg/L,在心脏中未检出。结果表明:EZF中含量为特女贞苷>蟛蜞菊内酯;口服入血后的Cmax和AUC(0-∞)均为蟛蜞菊内酯>特女贞苷;在肾脏中为特女贞苷>蟛蜞菊内酯。结论:该法适用于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中药复方、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均能吸收入血,且能够分布至肾脏组织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第二部分二至方提取物及其活性单体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理研究目的:分别阐明EZF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熊果酸(UA)的抗糖尿病肾病作用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评价,伞形花内酯(UMB)对糖尿病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方法一: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探讨EZF提取物对DN大鼠大鼠血糖、尿蛋白量、肾指数、肾脏中炎症因子和抗氧化指标、肾脏病理结构变化(HE/PAS染色)以及足细胞裂孔膜CD2AP和podocin蛋白表达量,最终阐明EZF可通过保护足细胞而发挥抗DN的作用机制;方法二: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STZ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探讨UA对DN大鼠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量、肾脏指数、血清和肾脏中的抗氧化及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肾组织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蛋白和m RNA表达量,最终阐明UA抗DN的作用机制;方法三:采用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检测UMB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胰岛素、尿酸、肌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组织学水平以及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结果一:采用EZF提取物各剂量治疗8周后,表现出了降糖作用,到第16周,EZF高、中和低剂量组的血糖值均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EZF各剂量组的24 h尿蛋白量均显着降低(p<0.05);EZF能够显着抑制模型组大鼠的体重降低(p<0.05),并能显着抑制肾指数的增加(p<0.05);EZF高、中剂量组均可显着降低大鼠肾脏中IL-β、TNF-α和IL-6的浓度(p<0.05);EZF高、中剂量组均显着降低大鼠肾脏中MDA浓度(p<0.05),且显着提高SOD活力(p<0.05);HE和PAS染色表明,EZF对模型组大鼠的病理变化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作用,肾小球形态基本正常;Western blotting法对DN大鼠肾脏中CD2AP和podocin的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EZF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podocin、CD2AP蛋白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结果二:UA治疗8周后,UA各剂量组均体现出降糖作用;到第16周,与模型组比,UA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血糖值均显着降低(p<0.01);UA的各剂量组均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尿蛋白量,与模型组比,UA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28.65±0.46 mg)的24 h尿蛋白量均显着降低(p<0.05);UA高剂量组能显着抑制模型组大鼠体重的降低(p<0.05),并显着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指数(p<0.05);UA可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和肾脏中IL-1β水平(p<0.05);UA高剂量(33.43±1.24 pg/m L)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和肾脏中IL-6水平(p<0.05)。UA可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和肾脏中TNF-α水平(p<0.01);UA高剂量(21.07±0.76 U/m L)、低剂量组(18.16±0.97 U/m L)均显着增加肾脏SOD活力水平(p<0.01);UA高剂量(57.81±4.83nmol/m L)、UA低剂量组(63.75±4.56 nmol/m L)均能显着升高糖尿病大鼠的肾脏SOD活力水平(p<0.05);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UA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病理变化均有一定程度减轻作用,肾小球形态基本正常,可见基底膜部分增厚,系膜轻度增生,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UA组大鼠肾脏中podocin、CD2AP蛋白和基因表达量均升高(p<0.01)。结果三:UMB(20,40 mg/kg)的干预后,血清胰岛素水平稳定,血糖值有不同程度地降低;UMB(20、40mg/kg)治疗一段时间后,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尿酸、肌酐、TC和TG水平的升高(p<0.05);使用UMB(20 mg/kg,40mg/kg)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失症状得到显着缓解,结果表明UMB对STZ诱导的大鼠肾组织损失具有保护作用;UMB能够显着下调TLR/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2、TLR4、My D88、p-NFk Bp65、NF-k Bp65、p-Ik Bα)的表达(p<0.05),并表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1)二至方可以通过上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CD2AP和podocin表达来降低尿蛋白量、修复糖尿病对肾脏的病理损害,保护肾功能;(2)二至方中主要成分熊果酸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6和IL-1β等炎症因子的生成,而抑制炎症因子的炎性肾损伤。熊果酸可以有效减轻DN大鼠尿蛋白量,显着改善DN大鼠血糖水平;可以上调DN大鼠肾组织裂孔膜CD2AP和podocin蛋白表达而保护DN大鼠的肾脏;(3)二至方中主要成分伞形花内酯可以下调TLR4/NF-κB通路相关的炎症因子而保护糖尿病所致肾脏损伤。全篇结论1.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熊果酸、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均是EZF中的主要成分,且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熊果酸、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均可直接到达靶组织,并达到一定的浓度;2.EZF可以降低高血糖对肾脏的病理损害作用,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可调节足细胞裂孔膜蛋白CD2AP和podocin表达而保护足细胞,进而修复肾功能而抗糖尿病肾病;3.熊果酸可以有效减轻DN大鼠尿蛋白量,显着改善DN大鼠血糖水平;熊果酸可以上调DN大鼠肾组织裂孔膜CD2AP和podocin蛋白表达,该研究表明熊果酸可通过上调podocin和CD2AP的蛋白表达而保护DN大鼠的肾脏。综上所述,熊果酸的降低尿蛋白、降低高血糖对肾脏的病理损害作用、肾功能保护等作用,与其肾脏足细胞保护作用及调节裂孔膜蛋白CD2AP和podocin密切相关;4.伞形花内酯具有抗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作用,能够通过下调TLR4/NF-κB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综上所述,EZF中的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熊果酸、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等多种成分均能吸收入血并转运至肾脏,是EZF发挥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此外,EZF可以通过上调裂孔膜蛋白(CD2AP、podocin)保护足细胞损伤和下调TLR4/NF-κB通路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最终体现出抗糖尿病肾病作用。

二、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干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的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治疗的认识
        3. 半夏泻心汤保护糖尿病胰岛细胞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综述二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糖尿病的病因
        3.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4.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药物干预
        5. 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模型构建
        6.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二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三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四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及饲料
        1.3 实验药品
        1.4 主要仪器及试剂盒
    2.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及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体重变化情况
        3.3 空腹血糖比较
        3.4 血清CHOL水平比较
        3.5 血清TLR4水平比较
        3.6 血清IFN-γ、IL-4、IFN-γ/IL-4水平比较
        3.7 胸主动脉HE染色比较
        3.8 胸主动脉TUNEL染色比较
    4.小结
第二部分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mRNA表达谱的影响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饲料及药品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分组、给药方法、标本采集与处理
        2.2 RNA的抽提与质检
        2.3 测序实验
        2.4 芯片数据分析
    3.芯片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胸主动脉mRNA筛选结果分析
        3.2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3.3 差异mRNA的GO富集分析
        3.4 差异mRNA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3.5 TLR信号通路相关差异基因统计
    4.小结
讨论
    1.中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
        1.1 中医古籍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近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辨证论治
    2.西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
        2.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
        2.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西医治疗
    3.实验药物评价
        3.1 中医“少火壮火”理论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防治中的运用
        3.2 养阴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3.3 参芪复方的组方原则及药理研究
        3.4 参芪复方的前期研究
        3.5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4.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
        4.1 动物种属和造模方法选择
        4.2 本实验动物模型评价
    5.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探讨
        5.1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5.2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5.3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
        5.4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6.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探讨
        6.1 基于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作用机制
        6.2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差异mRNA表达
        6.3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蛋白互作网络关键基因表达
        6.4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IRF7、CCL21、IL-6、SOCS3基因表达
        6.5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免疫炎症相关生物学过程
        6.6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TLR信号通路
        6.7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NLR信号通路
    7.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优势
        7.1 整体治疗,多靶点干预
        7.2 防治结合,治未病
        7.3 少火生气,扶正祛邪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TLR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水飞蓟宾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主要材料及试剂
        2.3 实验动物
        2.4 实验设计
        2.5 血液和组织标本的收集
        2.6 生化参数测量
        2.6.1 体重的测量
        2.6.2 空腹血糖测量
        2.6.3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6.4 空腹胰岛素测定
        2.6.5 肾功能测定
        2.6.6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定
        2.7 组织学分析
        2.7.1 肾组织石蜡包埋
        2.7.2 PAS染色
        2.7.3 肾小球系膜扩张评分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的代谢参数的影响
        3.1.1 体重
        3.1.2 空腹血糖
        3.1.3 糖化血红蛋白
        3.1.4 空腹胰岛素
        3.2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肾脏功能损伤的影响
        3.2.1 尿素氮
        3.2.2 肌酐
        3.2.3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3.3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3.1 PAS染色结果
        3.3.2 肾小球系膜扩张评分和肾小管损伤评分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4.2 水飞蓟素的特征
        4.3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4.4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作用
        4.4.1 水飞蓟素对体重的影响
        4.4.2 水飞蓟素对血糖的影响
        4.4.3 水飞蓟素对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4.4.4 水飞蓟素对肾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水飞蓟宾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主要材料及试剂
        2.3 动物和处理
        2.4 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4.1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4.2 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5 肾脏组织中AKT信号通路的检测
        2.5.1 组织蛋白提取
        2.5.2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2.5.3 Western Blot操作流程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3.1.1 水飞蓟宾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1.2 水飞蓟宾对肾脏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2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3.2.1 水飞蓟宾对AKT蛋白的影响
        3.2.2 水飞蓟宾对GSK-3β蛋白的影响
        3.2.3 水飞蓟宾对Bax和裂解Caspase-3 蛋白的影响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4.2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
        4.3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机制——抗氧化应激
        4.3.1 糖尿病肾病与氧化应激
        4.3.2 水飞蓟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4.4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机制——抗细胞凋亡
        4.4.1 糖尿病肾病与细胞凋亡
        4.4.2 糖尿病肾病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
        4.4.3 AKT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
        4.4.4 水飞蓟素对肾组织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4.5 水飞蓟素肾脏保护作用的其他机制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水飞蓟素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人群
        2.2 研究方法
        2.3 人体指标测量
        2.4 生化参数指标测定
        2.5 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比较
        3.2 人体测量指标比较
        3.3 生化参数指标比较
        3.4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
        4.2 水飞蓟素的作用及安全性
        4.3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
        4.4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4.5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作用探讨
        4.5.1 水飞蓟素与高血糖
        4.5.2 水飞蓟素与高血压
        4.5.3 水飞蓟素与肥胖
        4.5.4 水飞蓟素与脂质代谢
        4.5.5 水飞蓟素与氧化应激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水飞蓟素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参考文献

(4)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1.1.1 糖尿病国内外流行病学现状
        1.1.2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征
        1.1.3 2型糖尿病的危害
    1.2 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与机制
        1.2.1 发病因素
        1.2.2 病理机制
        1.2.3 高糖高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1.3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1.3.1 脾瘅与消渴
        1.3.2 中医病因病机概述
        1.3.3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的中医诊疗经验
    1.4 降糖三黄片研究进展
        1.4.1 降糖三黄片来源与组方思路
        1.4.2 降糖三黄片的临床研究
        1.4.3 降糖三黄片基础研究
        1.4.4 本课题选题依据
第二章 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2.1 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1.4 实验结果
        2.1.5 讨论
    2.2 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方法
        2.2.4 实验结果
        2.2.5 讨论
    2.3 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材料
        2.3.3 方法
        2.3.4 结果
        2.3.5 讨论
    2.4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2.4.1 实验目的
        2.4.2 实验材料
        2.4.3 实验方法
        2.4.4 实验结果
        2.4.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参芪复方的靶点网络构建及改善胰岛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析
    2 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参芪复方活性化合物提取及筛选
        2.3 参芪复方“组分—靶点”可视化分析
        2.4 2型糖尿病“疾病—靶点”筛选
        2.5 2型糖尿病—参芪复方的共表达网络
        2.6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 PPI分析
        2.7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GO分析
        2.8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 KEGG富集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参芪复方“组分—靶点”构建
        3.2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靶点构建
        3.3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 PPI分析
        3.4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GO分析
        3.5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 KEGG分析
        3.6 参芪复方改善胰岛微循环的靶点与通路预测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参芪复方改善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胰岛微循环的疗效评价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及饲料
        1.3 实验药品
        1.4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造模剂配制
        2.2 造模及分组
        2.3 干预方法
        2.4 标本采集与处理
        2.5 观察指标及检测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血糖波动比较
        3.3 胰岛病理形态学比较
        3.4 胰岛α细胞、β细胞含量比较
        3.5 胰岛细胞凋亡情况比较
        3.6 胰岛微循环情况比较
        3.7 血清ELISA检测比较
        4 小结
    实验二 参芪复方改善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胰岛微循环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及饲料
        1.3 实验药品
        1.4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造模剂配制
        2.2 造模与分组
        2.3 干预方法
        2.4 标本采集与处理
        2.5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2.6 胰岛微血管Affymetrix WT芯片
        2.7 Real-time PCR验证
        2.8 Western blot验证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芯片杂交扫描图
        3.2 组间数据分布集中趋势
        3.3 组间数据差异表达情况
        3.4 非监督层次聚类分析
        3.5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3.6 差异基因GO分析
        3.7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8 胰岛ACE2、IRS-1、AKT1 mRNA表达水平比较
        3.9 胰岛ACE2、Mas1、IRS-1、pan-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4 小结
        4.1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4.2 差异基因GO及KEGG分析
        4.3 RT-PCR及WB验证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消渴“从脾论治”的理论探讨
        1.1 消渴理论探源
        1.2 消渴从脾论治
        1.3 参芪复方方义
    2 糖尿病胰岛微循环的西医认知
        2.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复杂性代谢紊乱性疾病
        2.2 血糖波动是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2.3 胰岛微循环障碍是血糖波动的关键环节
    3 关于本研究中动物实验方案的设计
        3.1 立题依据
        3.2 动物模型的建立
        3.3 检测方法的确定
        3.4 评价指标的选择
    4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4.1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靶点及通路验证
        4.2 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靶点及通路预测
        4.3 参芪复方改善胰岛微循环的靶点及通路预测
    5 参芪复方改善胰岛微循环的作用探讨
        5.1 参芪复方改善胰岛微循环的疗效评价
        5.2 参芪复方改善胰岛微循环的机制探讨
    6 参芪复方改善胰岛微循环的中医解读
        6.1 糖尿病相关因素的中医学考辨
        6.2 参芪复方改善胰岛微循环的探讨
    7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优势
        7.1 执中致和,阴阳平衡
        7.2 务虚求衡,整体辨证
        7.3 养正徐图,调气为先
第四部分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综述 胰岛微循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与述评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2型糖尿病造模过程中心肌α-SMA、血清VEGF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糖尿病
        2.1.1 糖尿病的定义
        2.1.2 糖尿病的分型
        2.1.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2 糖尿病心肌病
        2.2.1 糖尿病心肌病的定义
        2.2.2 糖尿病心肌病所导致的心脏结构的改变
        2.2.3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2.3 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2.3.1 运动干预对糖尿病的影响
        2.3.2 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2.4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
    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
    2.6 miR-133a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
    2.7 总结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干预方法
        3.2.2 造模方法
        3.2.3 实验取材及样本处理
        3.2.4 指标的测定方法
        3.2.5 统计方法
        3.2.6 实验流程图
4 实验结果
    4.1 大鼠一般状态
    4.2 空腹血糖
    4.3 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
        4.3.1 心脏重量指数
        4.3.2 心肌HE染色
        4.3.3 左心室室壁厚度
    4.4 α-SMA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4.5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4.6 miR-133a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5 讨论与分析
    5.1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5.2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5.3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影响
        5.3.1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脏重量指数的影响
        5.3.2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细胞的影响
        5.3.3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左心室室壁厚度的影响
    5.4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表达的影响
    5.5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血清VEGF的影响
    5.6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中miR-133a表达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渴方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认识
        1.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辨证论治
        1.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认识
        2.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
        2.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2.3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疗效性指标比较
        3.3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渴方
        1.1 桃红四物汤
        1.2 五味消渴方
        1.3 组方分析
        1.4 单味药研究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2.2 血糖(FBG、P2hBG、HbAlc)比较
        2.3 血脂(TC、TG、LDL-C、HDL-C)比较
        2.4 踝肱指数(ABI)比较
        2.5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2.6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终止试验标准
    2.6 剔除标准
    2.7 脱落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计算及随机分组
    3.2 治疗方法
        3.2.1 基础治疗
        3.2.2 对照组
        3.2.3 试验组
        3.2.4 观察周期
    3.3 技术路线
    3.4 观察指标
        3.4.1 一般指标
        3.4.2 疗效指标
        3.4.3 安全性指标
    3.5 疗效评价标准
        3.5.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3.5.2 降糖疗效评价
    3.6 不良事件的处理与报告
        3.6.1 不良事件的处理
        3.6.2 不良事件的报告
    3.7 数据统计
4.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1.1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完成情况
        4.1.2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脱落、终止原因
    4.2 基线结果分析
    4.3 治疗结果分析
        4.3.1 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
        4.3.2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4.3.3 两组组间比较
    4.4 安全性分析
5.讨论
    5.1 消渴三期辨证
        5.1.1 消渴早期火热炽盛
        5.1.2 消渴中期气阴互损
        5.1.3 消渴晚期阴阳两虚
    5.2 重视消渴早期既病防变
        5.2.1 消渴早期当从火热论治
        5.2.2 火热不除百症由生
    5.3 探析T2DM患者消渴早期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
        5.3.1 西医对血糖波动的认识
        5.3.2 消渴早期血糖波动的病因病机分析
        5.3.3 消渴早期当直折其火热减少波动
    5.4 消渴早期火热炽盛证选用白虎加人参汤的研究意义
        5.4.1 白虎加人参汤为治消渴经典方
        5.4.2 白虎加人参汤方药分析
    5.5 数据分析
        5.5.1 疗效指标数据分析
        5.5.2 安全性指标分析
6.结论
7.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从血液流变学及CIMT角度评价参芪复方序贯疗法防止2型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及脱落情况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背景资料
        4.2 疗效性指标
        4.2.1 血液流变学指标
        4.2.2 CIMT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6 技术路线
    7 结果
        7.1 一般情况
        7.1.1 性别比较(见表1)
        7.1.2 年龄、病程、BMI比较(见表2)
        7.1.3 治疗前各类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3-5)
        7.1.4 治疗前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比较(见表6)
        7.2 治疗前后各类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7-13)
        7.2.1 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切变率1 比较(见表7)
        7.2.2 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切变率5 比较(见表8)
        7.2.3 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切变率200 比较(见表9)
        7.2.4 治疗前后血浆粘度比较(见表10)
        7.2.5 治疗前后血沉方程K值比较(见表11)
        7.2.6 治疗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见表12)
        7.2.7 治疗前后红细胞刚性指数比较(见表13)
        7.3 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见表14)
    8 小结
        8.1 一般情况
        8.2 血液流变学指标
        8.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
    9 讨论
        9.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认识
        9.1.1 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现状研究
        9.1.2 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研究
        9.1.3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9.1.4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预防研究
        9.2 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认识
        9.2.1 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基本认识
        9.2.2 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9.3 糖尿病大血管损伤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研究
        9.3.1 血液流变学指标是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反映指标
        9.3.2 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以加速糖尿病大血管损伤进程
        9.4 糖尿病大血管损伤与CIMT的关系研究
        9.5 观测指标及研究结果分析
        9.5.1 血液流变学指标
        9.5.1.1 宏观流变性指标
        9.5.1.2 微观流变性指标
        9.5.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指标
        9.6 参芪复方分析
        9.6.1 参芪复方组方分析
        9.6.1.1 君药
        9.6.1.2 臣药
        9.6.1.3 佐药
        9.6.2 参芪复方序贯疗法分析
    10 结论
    11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进展
    1 糖尿病现状
    2 现代医学对血液流变学的认识
        2.1 宏观流变性
        2.1.1 全血粘性
        2.1.2 血浆粘性
        2.2 微观流变性
        2.2.1 红细胞聚集性
        2.2.2 红细胞变形能力
    3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现状
        3.1 全血粘度
        3.2 血浆粘度
        3.3 红细胞分布宽度
        3.4 红细胞变形能力
        3.5 红细胞聚集性
    4 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传统医学研究进展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各证型分级量化表
    糖尿病气阴两虚的分级量化表
    糖尿病气阴两虚兼痰浊证的分级量化表
    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分级量化表
附件二 随机分组表
附件三 临床研究受试者知情书
附件四 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批件
附件五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二至方逆转糖尿病并发肾脏损伤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药代动力学探究二至方抗糖尿病肾病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篇 二至方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二至方中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至方提取物及其活性单体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理研究
    第一篇 二至方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熊果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基于TLR/NF-ΚB信号通路的伞形花内酯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理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学习期间学术活动总结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D]. 杜立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D]. 杜旭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4]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 刘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参芪复方的靶点网络构建及改善胰岛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D]. 周秀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2型糖尿病造模过程中心肌α-SMA、血清VEGF的影响[D]. 艾盼.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7]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渴方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D]. 陈思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观察[D]. 程双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从血液流变学及CIMT角度评价参芪复方序贯疗法防止2型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研究[D]. 李玲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10]二至方逆转糖尿病并发肾脏损伤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尹江宁. 苏州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