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落叶松毛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松毛虫,落叶,综合防治,生物防治,膜技术,方法,种群。
落叶松毛虫论文文献综述
侯炳柱[1](2019)在《落叶松毛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落叶松毛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进行阐述,提出了落叶松毛虫预测预报方法及防治技术。(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6期)
宋晋军[2](2019)在《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叶松毛虫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森林食叶害虫,在黑龙江省林区分布非常广泛,也是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主要对象之一。多年来,黑龙江省林业部门采取多种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落叶松毛虫的危害程度,为保护林业生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介绍了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6期)
王志明[3](2019)在《落叶松毛虫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防治落叶松毛虫首先介绍树干围膜技术。先去掉围膜树干部位的老皮、橇皮,使树干光滑,再将塑料薄膜围扎落叶松树干2-3圈。围好后,用钉书器将膜钉牢。然后,将多余的塑料薄膜剪掉。这种防治方法比采用化学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更高,是一种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的好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农村报》期刊2019-07-19)
徐连杰,王亮[4](2019)在《针对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叶松毛虫,又叫做西伯利亚松毛虫,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以及河北等各省县的一种虫害。其除了会对落叶松造成较大危害外,还会给云杉、红松等林作物形成较大的威胁,具有防控难、治理难的特点。落叶松毛虫幼虫体表呈现灰黑色,身躯两侧长有较长的绒毛,呈现灰白色。落叶松毛虫成虫可长至60毫米,1a1代或者2a1代。其幼虫会在树干根部或者树皮中潜藏,在度过冬天的休眠期后,在第二年的叁月份左右,幼虫会爬上树体,危害树体上部。到6月份,幼虫会开始化蛹,7月初破茧成为成虫。成虫主要危害落叶松的松针,在虫害较为严重的年份,大片松针会被啃食殆尽,远看如烧焦一般,其破坏性极强,对林业资源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9年12期)
祝军[5](2019)在《落叶松毛虫发生量的预测及综合防治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松毛虫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松毛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分析了气象等环境因子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从而对落叶松毛虫发生做出准确的预测。根据预测情况进行有效综合防治,收到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于兰忱[6](2019)在《落叶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林区主要植物为落叶松、红松、云杉等,而落叶松毛虫则为该地区最大的害虫,其食害针叶,爆发时会将针叶吃光,使其枝干状如火烧,严重时会导致松林成片枯死。我国现已采用农业、物理、化学及生物防治的防治方法,已取得初步成效。就松毛虫现状,其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提供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01期)
隋立龙,孟军,王太坤,赵全湖,焉琪[7](2019)在《阻隔法防治落叶松毛虫实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落叶松毛虫习性,采取宽10~12 cm不干胶带缠绕树干的方法,实现了阻虫上树,达到免除落叶松毛虫危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孟昭军,林健,王琪,鲁艺芳,王雷[8](2018)在《落叶松毛虫对茉莉酸甲酯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长白落叶松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影响的研究,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的诱导落叶松抗虫作用,为生态防治落叶松食叶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利用昆虫行为测定法,研究落叶松毛虫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2年生长白落叶松苗的行为反应。【结果】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的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虫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迫使其将大量卵产在对照处理松苗上;落叶松毛虫在用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上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7. 21%~77. 03%、43. 18%~55. 46%或71. 80%~80. 08%;落叶松毛虫雌虫对1、5或10 mmol/L MeJA处理松苗的嗅觉反应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9. 24%、59. 71%或43. 68%~61. 24%;而高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落叶松毛虫嗅觉及产卵选择的影响更强。【结论】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长白落叶松明显影响落叶松毛虫雌虫的产卵和嗅觉选择行为,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诱导影响持续3~5 d。(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滕健福[9](2018)在《浅析清原县湾甸子地区落叶松毛虫成灾原因及综合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叶松毛虫是东北地区主要的森林虫害之一。辽宁省清原县湾甸子镇是浑河源发源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森林资源丰富。分析了今年本地区落叶松毛虫暴发的原因及介绍了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其为清原地区的森林生态保护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11期)
邓淑芹[10](2018)在《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防治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防治技术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采摘卵和蛹可有效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发生,但在虫口密度较低时则不适于落叶松毛虫的防治;黑光灯和频振灯均能有效地控制落叶松毛虫幼虫虫口密度,降低其危害程度;化学药剂防治中以利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500倍液可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其平均死亡率达92.23%。(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落叶松毛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落叶松毛虫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森林食叶害虫,在黑龙江省林区分布非常广泛,也是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主要对象之一。多年来,黑龙江省林业部门采取多种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落叶松毛虫的危害程度,为保护林业生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介绍了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落叶松毛虫论文参考文献
[1].侯炳柱.落叶松毛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J].农家参谋.2019
[2].宋晋军.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J].吉林农业.2019
[3].王志明.落叶松毛虫防治技术[N].吉林农村报.2019
[4].徐连杰,王亮.针对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
[5].祝军.落叶松毛虫发生量的预测及综合防治措施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9
[6].于兰忱.落叶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7].隋立龙,孟军,王太坤,赵全湖,焉琪.阻隔法防治落叶松毛虫实用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9
[8].孟昭军,林健,王琪,鲁艺芳,王雷.落叶松毛虫对茉莉酸甲酯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行为反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
[9].滕健福.浅析清原县湾甸子地区落叶松毛虫成灾原因及综合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10].邓淑芹.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防治技术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