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压盖工装,包括:用于分别支撑轴承外圈端面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滑道,两个滑道在外力作用下可升降;设于两个滑道之间的底部的底模,底模的顶面用于在滑道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与轴承悬空的外圈端面贴合接触,底模的中心部设有用于当轴承下降时让位轴承的内圈外周部的让位槽。当两个滑道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两个滑道与底模的顶面共同形成与轴承外圈端面完全贴合的承压面,以在轴承压力机的模具压力作用下为轴承外圈端面提供均匀的抵抗力,从而保证轴承外圈的受力均匀性,减小轴承外圈的变形,提高轴承压盖工序的合格率;同时避免压坏密封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轴承压盖工装的轴承压盖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别支撑轴承(01)外圈端面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滑道(1),两个所述滑道(1)在外力作用下可升降;设于两个所述滑道(1)之间的底部的底模(2),所述底模(2)的顶面用于在所述滑道(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与所述轴承(01)悬空的外圈端面贴合接触,所述底模(2)的中心部设有用于当所述轴承(01)下降时让位所述轴承(01)的内圈外周部的让位槽(21)。
设计方案
1.一种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分别支撑轴承(01)外圈端面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滑道(1),两个所述滑道(1)在外力作用下可升降;
设于两个所述滑道(1)之间的底部的底模(2),所述底模(2)的顶面用于在所述滑道(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与所述轴承(01)悬空的外圈端面贴合接触,所述底模(2)的中心部设有用于当所述轴承(01)下降时让位所述轴承(01)的内圈外周部的让位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道(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3)相连,所述连接板(3)设有用于让位所述底模(2)的让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所述底模(2)的底板(4),所述底板(4)与所述连接板(3)之间设有用于对所述滑道(1)进行升降导向的导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设于所述底板(4)的至少一个导向套(51);
设于所述连接板(3)的底部、用于与所述导向套(51)一一滑动套接的导向柱(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和所述底板(4)之间设有用于驱使两个所述滑道(1)复位的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6),所述压缩弹簧(6)套设于所述导向组件的外周部。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两个所述滑道(1)的外侧进行侧向限位的限位块(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块(41)的顶部分别设有用于对轴承(01)外圈的外周部进行侧向限位的挡板(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板(7)中至少一者的位置可调,以调节两个所述挡板(7)之间的距离。
10.一种轴承压盖机,包括轴承压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压盖工装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压盖工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制造工艺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承压盖工装。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轴承压盖工装的轴承压盖机。
背景技术
轴承自动压盖工位被设置在轴承加工的自动流水线上,在轴承的生产过程中,轴承在轴承工装上定位后,沿自动流水线两侧的导轨被输送至轴承自动压盖工位,通过轴承压盖机直接对轴承进行压密封盖。
然而,现有技术中,轴承工装包括两个分别与流水线两侧导轨一一对应的滑块,滑块可沿对应的滑轨滑动,轴承在轴承工装上定位后,轴承夹设在两个滑块之间。由于两个滑块之间具有间隙,轴承外圈端面的两侧分别支撑在两侧滑块上,而轴承外圈端面在两个滑块之间的部位悬空,因此,在压轴承密封盖的过程中,轴承外圈容易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同时,密封盖容易被压坏,导致产品合格率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轴承外圈变形、降低轴承自动压盖工序的不合格率的轴承压盖工装,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压盖工装,其可以减小压轴承密封盖时轴承外圈的变形,避免压坏密封盖,提高压盖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轴承压盖工装的轴承压盖机,可保证压盖过程中轴承外圈受力的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压盖工装,包括:
用于分别支撑轴承外圈端面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滑道,两个所述滑道在外力作用下可升降;
设于两个所述滑道之间的底部的底模,所述底模的顶面用于在所述滑道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与所述轴承悬空的外圈端面贴合接触,所述底模的中心部设有用于当所述轴承下降时让位所述轴承的内圈外周部的让位槽。
优选地,两个所述滑道的底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设有用于让位所述底模的让位孔。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设置所述底模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用于对所述滑道进行升降导向的导向组件。
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设于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个导向套;
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用于与所述导向套一一滑动套接的导向柱。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用于驱使两个所述滑道复位的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组件的外周部。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两个所述滑道的外侧进行侧向限位的限位块。
优选地,两个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分别设有用于对轴承外圈的外周部进行侧向限位的挡板。
优选地,两个所述挡板中至少一者的位置可调,以调节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
一种轴承压盖机,包括轴承压盖工装,所述轴承压盖工装为上述任意一种轴承压盖工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压盖工装,由于两个滑道可升降,且在两个滑道之间的底部设有底模,因此,使用时,可通过使两个滑道下降,使轴承悬空的外圈端面与底模顶面贴合接触,从而在压轴承密封盖时,使轴承外圈端面均匀受力。也即,当两个滑道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两个滑道与底模的顶面共同形成与轴承外圈端面完全贴合的承压面,以在轴承压力机的模具压力作用下为轴承外圈端面提供均匀的抵抗力,从而保证轴承外圈的受力均匀性,减小轴承外圈的变形,提高轴承压盖工序的合格率;同时避免压坏密封盖。
当将该轴承压盖工装设置在轴承装配自动流水线上时,可提高轴承自动压盖工位的合格率,保证轴承装配自动流水线的顺利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压盖机,包括上述轴承压盖工装,可保证压盖过程中轴承外圈受力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承压盖工装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轴承压盖工装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轴承压盖工装的侧视图。
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滑道、2为底模、21为让位槽、3为连接板、4为底板、41为限位块、51为导向套、52为导向柱、6为压缩弹簧、7为挡板、8为安装基板、01为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轴承压盖工装,其可以减小压轴承密封盖时轴承外圈的变形,避免压坏密封盖,提高压盖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轴承压盖工装的轴承压盖机,可保证压盖过程中轴承外圈受力的均匀性。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承压盖工装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轴承压盖工装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轴承压盖工装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压盖工装,主要用于轴承01装配的自动流水线上,用于设置在轴承01自动压盖工位,以在轴承压盖机对轴承01进行压密封盖时确保压盖合格率。
该轴承压盖工装包括用于支撑轴承01的两个滑道1和设于两个滑道1之间的底部的底模2,两个滑道1具有一定间距的平行设置,用于分别支撑轴承01外圈端面相对的两侧;底模2的顶面用于在压轴承01密封盖时与轴承01外圈悬空的端面贴合接触,也即,在压密封盖的过程中,轴承01外圈端面除与滑道1接触的部分之外的部位,均与底模2顶面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滑道1可升降,以在轴承01压力机的模具压力作用下与轴承01一起下降,从而当两个滑道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使底模2的顶面与轴承01的外圈端面贴合接触,以在此位置时,通过轴承01压力机的模具压力实现压密封盖。当压完密封盖时,滑道1可随轴承01压力机的模具一起升起并退回至初始位置,以便于取走压完密封盖的轴承01,或者使压完密封盖的轴承01进入流水线的下一个工序。
本实施例对两个滑道1的具体升降方式不做限定,可参见现有技术,只要能够实现滑道1的升降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该轴承压盖工装设置在轴承01装配流水线上时,两个滑道1分别与流水线两侧的导轨对接,以保证轴承01在轴承01自动压盖工位移动的顺畅性。
可以理解的是,底模2的顶面与两个滑道1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距离,以避免底模2干涉轴承01在轴承01自动压盖工位的移动。
底模2的中心部设有用于当轴承01下降时让位轴承01的内圈外周部的让位槽21。也即,当轴承01下降时,轴承01内圈外周部沿让位槽21的槽壁下降,以使轴承01外圈端面与底模2顶面贴合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压盖工装,由于两个滑道1可升降,且在两个滑道1之间的底部设有底模2,因此,使用时,可通过使两个滑道1下降,使轴承01悬空的外圈端面与底模2顶面贴合接触,从而在压轴承01密封盖时,使轴承01外圈端面均匀受力。也即,当两个滑道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两个滑道1与底模2的顶面共同形成与轴承01外圈端面完全贴合的承压面,以在轴承01压力机的模具压力作用下为轴承01外圈端面提供均匀的抵抗力,从而保证轴承01外圈的受力均匀性,减小轴承01外圈的变形,提高轴承01压盖工序的合格率;同时避免压坏密封盖。
当将该轴承压盖工装设置在轴承01装配自动流水线上时,可提高轴承01自动压盖工位的合格率,保证轴承01装配自动流水线的顺利运行。
考虑到滑道1升降驱动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两个滑道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3相连,连接板3设有用于让位底模2的让位孔。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连接板3将两个滑道1连接为一体结构,因此,可通过驱动连接板3升降来带动两个滑道1一起升降。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板3设有让位底模2的让位孔,以使底模2的顶面裸露,避免干涉压密封盖时轴承01外圈端面与底模2顶面的接触。
优选地,底模2包括设有让位槽21的柱环状让位部和设于该柱环状让位部的顶端、且凸出于柱环状让位部的外周面的凸缘。优选地,该凸缘位于连接板3的上端,柱环状让位部穿设于该让位孔,且柱环状让位部与让位孔间隙配合。
考虑到两个滑道1升降的平稳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用于设置底模2的底板4,底板4与连接板3之间设有用于对滑道1进行升降导向的导向组件。
考虑到导向组件具体结构的简单及便于实现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套51和导向柱52,导向柱52设于连接板3的底部,导向套51设于底板4的顶部,导向柱52插设于导向套51内,且两者滑动套接。也即,当两个滑道1升降时,导向柱52在导向套51内滑动,导向套51确保了导向柱52的移动轨迹,从而保证了连接板3升降的垂直度及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柱52与导向套51一一配对,两者形成一个配套组件,本实施例对导向套51与导向柱52的配套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为了进一步提高两个滑道1升降的稳定性,优选地,导向柱52与导向套51的配套组件至少为两个。
本实施例对多个导向柱52与导向套51的配套组件的具体分布方式不做限定,优选地,所有导向柱52在连接板3上均匀分布或并排间隔分布,相应地,导向套51在底板4上与导向柱52一一对应设置。
考虑到滑道1升降方式的简单及便于实现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连接板3和底板4之间设有用于驱使两个滑道1复位的弹性件。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借助轴承01压力机的模具压力,使滑道1与轴承01一起下压,在下压过程中,弹性件被压缩变形,产生弹性恢复力,在压完密封盖后,轴承01压力机的模具升起,这时,弹性件恢复形变,将连接板3顶起,驱使连接板3带动滑道1及轴承01复位。
考虑到弹性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弹性件为压缩弹簧6,压缩弹簧6套设于导向组件的外周部。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压缩弹簧6驱使滑道1及轴承01复位。为了避免压缩弹簧6在滑道1下压过程中倾斜等,优选将压缩弹簧6套设在导向组件的外周部。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滑道1在下降过程中侧向错位,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底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两个滑道1的外侧进行侧向限位的限位块41。
也就是说,两个限位块41起到导向作用,使两个滑道1及连接板3在两个限位块41之间升降。
考虑到底模2及导向套51固定的方便性、以及整个轴承压盖工装的固定问题,优选地,底板4的底部设有安装基板8,安装基板8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机架固定的安装孔,优选为螺纹孔。
优选地,安装基板8的顶面与底板4的底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沉槽,用于设置导向套51的底座,导向套51的底座夹设于安装基板8与底板4之间,导向套51穿设于底板4。
优选地,安装基板8设有T型槽,用于穿设T形固定板,T形固定板穿设于T型槽后,分别在T形固定板的两端固设与之垂直的连接侧板;在底板4的限位块41上靠近连接侧板的位置开设与连接侧板平行的条型腔;使连接侧板与条形腔的侧壁固定相连。
为了避免轴承01从滑道1两侧脱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两个限位块41的顶部分别设有用于对轴承01外圈的外周部进行侧向限位的挡板7。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挡板7对轴承01进行侧向限位,避免由于振动等因素导致轴承01从滑道1脱落。
考虑到该轴承压盖工装的通用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两个挡板7中至少一者的位置可调,以调节两个挡板7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说,当更换轴承01型号时,可通过调整挡板7的位置来对应调节两个挡板7之间的间距,以对不同型号的轴承01进行侧向限位。
除了上述轴承压盖工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轴承压盖工装的轴承压盖机,该轴承压盖机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承压盖工装及轴承压盖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2997.2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223531U
授权时间:20190809
主分类号:B23P 19/02
专利分类号:B23P19/02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23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工业区
发明人:洪文彬
第一发明人:洪文彬
当前权利人: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满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轴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