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山系论文_郭家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岷山山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山系,自然保护区,岷山,大熊猫,金丝猴,种群,黑熊。

岷山山系论文文献综述

郭家强[1](2018)在《岷山山系两个川金丝猴种群间活动节律与活动时间分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地区动物的生境各异,动物会采取不同的行为适应策略。川金丝猴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然而迄今为止,作为其主要分布区之一的岷山山系的相关研究甚为缺乏。为深入了解该区域不同地理种群的生存策略,我们于2015年7月到2017年10月,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两个川金丝猴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二者的活动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的结果如下:1.唐家河川金丝猴在上午的8:00~10:00和下午的14:00~16:00各有一个取食高峰,中午12:00~13:00有一个休息高峰;在上午的10:00~11:00和下午的15:00~17:00各有一个移动高峰。白河川金丝猴在上午的8:00~10:00和下午的15:00~18:00各有一个取食高峰,中午12:00~13:30有一个休息高峰,在下午的14:00~16:00有一个移动高峰。两地川金丝猴其他行为类型的节律均没有明显的峰值。不同季节间活动节律有所不同,但没有改变全年日活动节律的总体趋势。对比发现,两地川金丝猴移动和休息的活动节律差异不大,但白河川金丝猴上午的取食峰值出现较唐家河更早,而下午较唐家河更迟,其他行为类型的节律也有所不同。2.唐家河川金丝猴全年平均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占40.80%,其次是移动,占30.90%,平均用于休息的时间占23.67%,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最少,仅占4.63%。不同季节之间,用于取食和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分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取食时间冬季最多,占48.55%,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夏季最多,占7.03%。移动和休息的时间分配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不大(P>0.05)。白河川金丝猴也是全年平均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占41.54%,其次是移动的时间,占32.90%,用于休息的时间较少,占22.71%,用于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最少,仅占2.85%。不同季节之间,用于移动、取食及休息的时间分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移动时间在春季最多,占37.19%,休息时间在夏季最多,占32.68%,取食时间在冬季最多,占48.99%,分配于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在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3.两地川金丝猴全年的活动时间分配仅在其他行为类型上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春、夏、秋叁季,白河川金丝猴分配在其他行为类型上的时间均显着性较唐家河的低(P<0.05);秋季,白河川金丝猴分配分配在取食行为上的时间(占45.90%)较唐家河的(占36.44%)明显更多(P<0.05);冬季,两地川金丝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差异不显着(P>0.05)。4.川金丝猴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有所不同。其中,两地川金丝猴成年雌性用于取食的时间明显多于其他个体(P<0.05),唐家河的占28.53%,白河的占44.14%。青年猴、婴幼猴在移动行为上所花费的时间明显多于成年组的(P<0.05),尤以青年组所占的比例最大,唐家河的占48.76%,白河的占46.14%。青年组和婴幼猴从事其他类行为的时间较成年组的也更多。成年雌性分配用于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较成年雄性也更多。成年组个体较未成年组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以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带来的能量损失。此外,不同季节之间,两地川金丝猴同一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也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范元英,黎大勇,黄小富,李艳红,谌利民[2](2015)在《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特点,于2014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岷山山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辅助投食成功的一个川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该猴群共有138只个体,包括16只成年雄性,48只成年雌性,11只亚成年雌性,3只亚成年雄性,36只青少年猴以及24只婴幼猴;猴群中成年个体与未成年个体的比例为0.86∶1。唐家河川金丝猴群具有典型的重层社会结构:即由11个一雄多雌单元(one-male units,OMUs)组成2个繁殖分队(breeding band),并分别与1个密切联系的全雄单元(all-male unit,AMU)共同构成。其中,每个OMU分别由6~15只个体组成,平均为10.64只±2.77只;AMU共21只个体,以青少年个体最多,占61.9%。方差分析表明:2个繁殖分队中的OMU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5年06期)

肖静,崔莉,李俊清[3](2016)在《基于ZONATION的岷山山系多物种保护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优化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以岷山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25种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MAXENT与ZONATION模型模拟,鉴别出岷山地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优先区,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空间选址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在物种出现点记录较少的情况下,MAXENT模型依然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物种的分布状况;(2)目前建立的保护区对25个物种的平均保护比例为51.8%;(3)通过ZONATION鉴定的优先区总面积为19958.7 km~2,岷山地区现有的29个自然保护区只保护了目标优先区的47.1%,九寨沟中部与南部,平武北部,平武与北川的交界处,北川西北部等地都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在保护空缺的6个地方新建或扩建自然保护区,并在规划时考虑这些区域内部的优先次序。新提出的保护体系能将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比例提高至77.9%。研究结果对于岷山及全国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保护体系的规划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蔡炳城,李建国,李青文,李裕,张玲[4](2012)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四川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北部的岷山山系是中国野生大熊猫最主要的活动区域。调查表明,四川岷山山系12个县市有森林面积21 659.6 km~2,其中集体林面积10 500 km~2;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851 824.0 hm~2,建有22个保护区,共有528 888 hm~2的大熊猫栖息地和400只野生大熊猫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集体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190 064.6 hm~2,占大熊猫栖息地的22.3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难度。本文提出了要尽快制定《大熊猫保护法》;协调好跨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置换、赎买、移民搬迁等方式,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要落实相关政策,实施生态补偿;要发动社会力量采取建立保护小区、协议保护等参与大熊猫的保护;林下开发利用要避开大熊猫发情和孕育期,达到既有效保护大熊猫,又使林农生产生活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期刊2012年02期)

陈家德,高天雷,张文[5](2011)在《岷山山系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理论,根据土地岭区域前后两期森林分布信息和大量的野生动植物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详细分析了土地岭区域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植被分布格局、斑块结构、廊道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岭区域植被符合大熊猫栖息地建设条件。残余班块分布连续,占据区域森林植被的主体,有利于廊道栖息地恢复。引进斑块面积大,质量差,是廊道栖息地建设的主要改造类型。在众多的社区活动影响中,采笋的负面影响最大,最值得重点关注。基于一些主要因素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在土地岭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关键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古晓东,王鸿加,刘富文[6](2005)在《岷山山系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3年生物多样性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岷山山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种群和面积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到2 0 0 3年底,在该地区已建立了2 0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从2 0 0 3年开始,岷山1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实施了野外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通过监测,了解了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人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情况,以及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情况,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监测活动还提高了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建议今后将自然保护区监测工作纳入自然保护区日常工作中。(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05年02期)

侯万儒[7](2003)在《岷山山系黑熊种群生存力分析及黑熊分子生物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黑熊,也称亚洲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英文名称:Asiatic Black bear.别名:狗熊、黑瞎子、狗驼子、西藏黑熊、喜马拉雅黑熊、月牙熊、黑娃子。黑熊是一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大型林栖兽类。黑熊过去没有被列入保护动物,在山区一般还将它列为害兽,由于它的经济价值高,常被人类过度猎杀。加上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黑熊栖息地缩小并被分割为破碎的小块,一些地方的熊类已濒临灭绝。国际上根据它的受危害严重性,将它列为保护对象。我国已将它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国际上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国际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对黑熊的研究。 事实上,保护黑熊资源既是广大公众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保护工作者们紧迫的课题。而对黑熊的有效保护涉及到它的种群生存力、种群遗传学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且不系统,对黑熊保护工作极为不利。为此,本研究从保护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岷山山系黑熊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并对黑熊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1.对岷山山系黑熊种群生存力进行分析的结果: 岷山山系蜿蜒于川、甘两省边境,北起甘肃岷县,南止四川都江堰市,西从松潘郎木寺与毛尔盖,东到甘肃岩昌与武都及四川青川一线。行政区划包括甘肃的文县、康县、成县、两当;四川的平武、青川、北川、安县、什邡、绵竹的全部,以及甘肃的武都和四川的九寨沟两县南部,四川松潘、茂汶两县东部,汶川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和北部地区。总面积为56000km~2,其中黑熊栖息地面积有16412km~2。经野外调查,估计现有黑熊1605只。根据黑熊的巢域面积和食物供应量两方面粗略估计黑熊的环境容纳量为5282只。在已收集的各项参数和环境资料的基础上,以岷山山系内各县所辖区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vertex软件,对没有近亲繁殖和近亲繁殖致死等价系数为3.14、食物欠收和人类诱捕为灾变因子等影响下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食物欠收一般每10年发生一次,繁殖失败率和死亡率均为5%;在四川农耕区允许捕捉计划为2%,繁殖失败率和死亡率均为2%;同时我们也模拟了人为诱捕在3%和5%时的种群动态情况,人为诱捕在3%和5%时繁殖失败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和5%。以从2002年开始的100年为限,每隔10年给出一次预测报告,每次预测报告重复模拟500-1000次。经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1 在比较理想的状态条件下(没有近亲繁殖、没有灾变影响),内禀增长率r=0.046,λ=1.047,净生殖率R_0=1.644,雌体平均世代时间T=10.80,雄体平均世代时间T=11.70,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并稳定地维持在环境容纳量下;基因杂合率在100年内略有降低在100年内其种群数量和基因杂合率动态分别为(每隔10年给出一次报告,下同):2829只,0.997±0.001;4014只,0.982±0.016;4763只,0.971±0.027;5068只,0.962±0.037;5165只,0.957±0.042;5202只,0.951±0.046;5210只,0.946±0.048;5218只,0.942±0.049;5226只,0.938±0.052;5229只,0.934±0.054。 1.2 在加入近亲繁殖时,100年内种群数量和基因杂合率动态分别为:2802只,0.997±0.002;3807只,0.986±0.013;4639只,0.975±0.024;4949只,0.967±0.031;5063只,0.960±0.038;5105只,0.954±0.043;5110只,0.949±0.047;5127只,0.944±0.050 5130只,0.937±0.053 5140只,0.934±0.056。 1.3 在近亲繁殖、食物欠收影响下,100年内种群数量和基因杂合率动态分别为:2653只,0.997±0.002;3649只,0.985±0.014;4281只,0.975±0.024;4743只,0.965±0.034;4912只,0.958±0.039;4974只,0.951±0.046;5012只,0.946±0.049;5020只,0.941±0.053;5037只,0.936±0.054;5041只,0.932±0.055。 1.4 在近亲繁殖、人类捕捉2%影响下,100年内种群数量和基因杂合率动态分别为:2264只,0.997±0.002;2810只,0.984±0.014;3281只,0.970±0.027;3665只,0.958±0.039;3925只,0.949±0.045;4123只,0.940±0.053;4234只,0.932±0.056;4330只,0.926±差异,这种差异在功能上有什么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 扩增产物经Blast检索,IDH3GstSG47410引物在黑熊中所扩增的DNA片段(558bp)(序列9)与许多生物的DNA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初步说明黑熊的这一序列(序列9)在其进化上有较高的保守性。SSX4一st沈545 12和ALTE一RH38668引物在黑熊中所扩增的DNA片段(序列7)和(序列8)在Blast检索中未能找到其片段全序的同源序列,所以也可以初步认为具有黑熊的特异性,因此可以作为黑熊的标记序列,暂时分别命名为:Black bear STSG54512、Black bearRH38668。(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5)

胡锦矗[8](2002)在《岷山山系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岷山山系处于多地理要素的交汇处 ,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陆栖脊椎动物有 2 7目 90科 2 6 3属 45 3种 ,占四川省总数的 42 %。动物的区系组成十分复杂 :古北界成分有 16 7种 ,占该山系总数的 37% ;东洋界成分有 2 48种 ,占总数的 5 5 %。该山系还保留孑遗、特有动物 71种 ,占四川省该类动物的 40 %。列入国家、I UCN和CITES保护的物种有 79种 ,占该山系总数的 17%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 6 5种 ,占四川省的44 %。这些珍稀特有、濒危动物主要分布在该山系境内 19个国家和省级保护区内 ,面积 776 7km2 ,占该山系总面积的 16 %。导致众多物种濒危的原因 ,主要是过度采伐猎杀等。(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02年06期)

鲁庆彬,胡锦矗[9](2002)在《岷山山系黑熊的种群数量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paper reports the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elenarctos thibelanus in the Minshan mountains of Sichuan in 1998.Five surveyed counties (cities) occupy 40.1% of total area.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average density of Selenarctos thibelanus is 0.0214~0.0289km 2,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Selenarctos thibelanus is estimated as 395 in the Minshan mountains.The distribution center of Selenarctos thibelanus is Qingchuan,Beichuan and southeast of Pingwu.The density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center towards all directions.(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欧阳维鍑,邓建新[10](1999)在《岷山山系动植物博物馆落成剪彩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暨保护发展研讨会在毛香坝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家河的9月秋高气爽,百兽啼鸣,鸟语花香,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20周年华诞.1998年9月26日在管理处本部一毛香坝举行了保护区成立20周年暨保护发展研讨会.前来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林业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师范学院、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等53个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150余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欧阳维(钅复)在会上回顾了保护区创建的历程和2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省政府、省林业厅等单位的领导致词并发言,充分肯定了保护区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为保护区今后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并为在保护事业中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保(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期刊1999年01期)

岷山山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特点,于2014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岷山山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辅助投食成功的一个川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该猴群共有138只个体,包括16只成年雄性,48只成年雌性,11只亚成年雌性,3只亚成年雄性,36只青少年猴以及24只婴幼猴;猴群中成年个体与未成年个体的比例为0.86∶1。唐家河川金丝猴群具有典型的重层社会结构:即由11个一雄多雌单元(one-male units,OMUs)组成2个繁殖分队(breeding band),并分别与1个密切联系的全雄单元(all-male unit,AMU)共同构成。其中,每个OMU分别由6~15只个体组成,平均为10.64只±2.77只;AMU共21只个体,以青少年个体最多,占61.9%。方差分析表明:2个繁殖分队中的OMU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岷山山系论文参考文献

[1].郭家强.岷山山系两个川金丝猴种群间活动节律与活动时间分配的比较[D].西华师范大学.2018

[2].范元英,黎大勇,黄小富,李艳红,谌利民.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为例[J].四川动物.2015

[3].肖静,崔莉,李俊清.基于ZONATION的岷山山系多物种保护规划[J].生态学报.2016

[4].蔡炳城,李建国,李青文,李裕,张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四川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与对策[J].野生动物.2012

[5].陈家德,高天雷,张文.岷山山系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1

[6].古晓东,王鸿加,刘富文.岷山山系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3年生物多样性监测[J].四川动物.2005

[7].侯万儒.岷山山系黑熊种群生存力分析及黑熊分子生物学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03

[8].胡锦矗.岷山山系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J].动物学研究.2002

[9].鲁庆彬,胡锦矗.岷山山系黑熊的种群数量及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2

[10].欧阳维鍑,邓建新.岷山山系动植物博物馆落成剪彩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暨保护发展研讨会在毛香坝举行[J].野生动物.1999

论文知识图

1975年岷山山系和1983年邛崃山系...四川唐家河和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 四川地区猕猴分析样品的分布图3: 岷山山系保护万象洞地理区位Figure2.1.1Geograp...1 木皮乡地理位置及海拔分布

标签:;  ;  ;  ;  ;  ;  ;  

岷山山系论文_郭家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