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论文_赵伟鹏,姜欣,黄金昶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鼠,免疫,重症,缺陷,模型,动物,肿瘤。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论文文献综述

赵伟鹏,姜欣,黄金昶[1](2015)在《加味乌梅丸抑制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胰腺癌移植瘤的蛋白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研究加味乌梅丸治疗胰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对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es,NO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SCID)小鼠接种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复制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将20只荷胰腺癌移植瘤的NOD/SCID小鼠分为对照组、加味乌梅丸组,每组10只。加味乌梅丸组每日灌胃加味乌梅丸煎剂,对照组每日给予等容积无菌注射用水。给药20d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组织,提取细胞总蛋白,运用iTRAQ技术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加味乌梅丸组有1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0个表达下调,2个表达上调,这些蛋白按照功能可分为细胞骨架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硒结合蛋白、酶类物质等。结论加味乌梅丸抑瘤是多靶点、多途径的,肌球蛋白调节轻链2、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碳酸酐酶3、硒结合蛋白、高迁移率蛋白-17可能是其最主要的作用靶点。(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罗冲[2](2011)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内毒素血症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外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全球脓毒症患者总病例数约为1800万/年,美国患病人数为75万/年,欧洲为13.5万/年。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1.4万/天,美国21.5万/年,并成为美国非心脏ICU死亡的主因。目前对脓毒症的认识及治疗措施有所改进,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已成为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根本原因源于脓毒症的根本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故而缺乏早期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是脓毒症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固有免疫细胞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其异常活化可导致失控炎症反应的发生。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及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重症H1N1等高致死性流行病毒感染性疾病,其病理生理特点亦为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上疾病存在着固有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于何种原因导致固有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需要进一步研究。近年的研究显示了固有免疫细胞与适应性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T细胞缺陷裸鼠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后,炎症反应重于野生型小鼠,提示T细胞可能抑制炎症反应发生。Kim的研究显示炎症早期,淋巴细胞可抑制固有免疫细胞活化。由此,我们推测,脓毒症,IAHS及SARS等的发生可能与机体体内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功能缺陷导致固有免疫细胞异常活化相关。若能对淋巴细胞缺陷动物脓毒症中固有免疫细胞活化及功能特征进行研究,也许能为以上疾病的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内毒素在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甚至细菌血培养阴性时,也存在内毒素血症,提示内毒素血症可是脓毒血症的单独致病因素。内毒素具有极广泛而又复杂的生物学效应,脓毒症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失控炎症反应、免疫机能紊乱、高代谢状态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均可由内毒素直接或间接触发。淋巴细胞缺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模型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取决于细菌的持续繁殖扩散和宿主的免疫反应。这一模型给研究单一免疫反应带来困难。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拟采用脂多糖(LPS)腹腔注射诱导T、B细胞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内毒素血症,通过观察SCID小鼠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从而揭示淋巴细胞缺陷对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在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基础上,比较两种小鼠炎症反应的差异,观察淋巴细胞缺陷对固有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LPS腹腔注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及存活率。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和32只雄性SCI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注射后3 h,6 h和12 h组。取小鼠的血清,肝脏及肺脏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种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尿素氮(BUN)水平;用H.E染色,双盲法评估肝脏,肺脏的炎症病理损伤;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检测两种小鼠血清TNF-α, IFN-γ, IL-10, IL-6及MCP-1的水平;用ELISA检测两种小鼠血清IL-12, IL-4及IL-17的水平及肝组织匀浆TNF-α及IL-10的水平。结果LPS诱导内毒素血症后,SCID小鼠于12~24 h均死亡(8/8),BALB/c小鼠仅1只死亡(1/8);LPS注射后12 h,SCID小鼠血清ALT、AST均高于BALB/c小鼠,两种小鼠BUN无显着差异;SCID小鼠肝脏、肺脏病理评分均高于BALB/c小鼠;LPS注射后,两种小鼠血清TNF-α,IFN-γ,IL-10,IL-6,MCP-1及IL-4的水平均显着升高,且SCID小鼠以上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LPS注射后3 h,SCID小鼠肝组织匀浆TNF-α水平高于BALB/c小鼠,注射后6 h,IL-10水平高于BALB/c小鼠。结论LPS诱导小鼠内毒素血症后,与野生型BALB/c小鼠比较,SCID小鼠分泌过量的炎性及抗炎细胞因子,出现失控的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的脏器损伤,是SCID小鼠死亡的重要原因。固有免疫应答在缺乏淋巴细胞的状态下异常增强,可能是发生危及生命的重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第二部分脂多糖诱导的BALB/c小鼠与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及功能的比较目的在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基础上,比较BALB/c小鼠及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及功能的差异。观察淋巴细胞缺陷对巨噬细胞活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和40只雄性SCID小鼠各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注射后1 h,3 h,6 h和12 h组。取小鼠的腹腔灌洗液,腹腔巨噬细胞和小鼠脾脏NK细胞;用ELISA检测腹腔灌洗液TNF-α和IL-10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0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ALB/c小鼠及SCID小鼠正常对照组及LPS注射后3 h组腹腔巨噬细胞TLR4,MHC-II,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及LPS注射后12 h脾脏NK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γ水平;鸡红细胞吞噬实验检测两种小鼠正常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提取两种小鼠正常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体外LPS刺激培养,测定上清中TNF-α, IL-6, IL-10, IL-17及IFN-γ的水平。结果LPS注射后1 h,SCID小鼠腹腔灌洗液TNF-α水平高于BALB/c小鼠,注射后3 h,IL-10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正常对照组及LPS注射后3 h,6 h和12 h组,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mRNA表达高于BALB/c小鼠;正常对照组及LPS注射后各时间点,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0 mRNA表达均低于BALB/c小鼠。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均高于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LPS注射后,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 MHC-II, CD80, CD86表达均明显升高,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 MHC-II, CD86表达无明显变化,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40及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80,CD40均明显下降;SCID小鼠NK细胞胞内IFN-γ平均荧光值高于BALB/c小鼠NK细胞。体外实验LPS刺激20h后,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较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更多的TNF-α,IL-6,但IL-10的分泌明显偏少。结论与野生型BALB/c小鼠比较,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自发性增高,吞噬功能明显下降。经LPS刺激后,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MHC-II和CD80、CD86分子表达无增高,但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显着增加,且NK细胞胞内IFN-γ水平增高。以上表现是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炎症反应失控的主要特点。第叁部分MKP-1在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活化调控中的作用目的在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基础上,筛选出可能参与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活化调控的信号分子。于体外建立单独腹腔巨噬细胞组及腹腔巨噬细胞+pan-T细胞混合培养组模型,采用LPS刺激后,明确所筛选出分子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和40只雄性SCID小鼠各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注射后1 h,3 h,6 h和12 h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腹腔巨噬细胞SOCS1, SOCS3及MKP-1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腹腔巨噬细胞MKP-1蛋白表达。提取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脾脏pan-T细胞建立单独腹腔巨噬细胞组及腹腔巨噬细胞+pan-T细胞混合培养组模型;LPS刺激后,提取贴壁腹腔巨噬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K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腹腔巨噬细胞MKP-1蛋白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在LPS注射后3 h及6 h,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SOCS1 mRNA表达明显高于BALB/c小鼠;在LPS注射后1 h及12 h,BALB/c小鼠SOCS3表达明显高于SCID小鼠。正常对照组及LPS注射后, 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KP-1 mRNA的表达均高于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实验,LPS刺激后,腹腔巨噬细胞与pan-T细胞共培养细胞中腹腔巨噬细胞MKP-1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单独培养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单独培养巨噬细胞,IL-10水平无显着差异。结论内毒素血症小鼠淋巴细胞并非通过SOCS1和SOCS3信号分子调控巨噬细胞活化。Pan-T细胞可抑制LPS刺激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在LPS诱导炎症反应小鼠模型中淋巴细胞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KP-1表达,抑制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罗冲,杨锡强,李欣,刘玮,王莉佳[3](2011)在《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炎症反应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BALB/c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炎症反应的差异。方法:建立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3h、6h、12h,取小鼠的血清及诱导后12h小鼠的肝脏、肺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种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评价肝脏、肺脏的炎症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两种小鼠血清TNF-α、IFN-γ、IL-6及MCP-1的水平。结果:(1)LPS诱导内毒素血症后,SCID小鼠于12~24h均死亡(8/8),BALB/c小鼠仅1只死亡(1/8)。(2)LPS诱导后12h,BALB/c小鼠及SCID小鼠血清ALT、AST、BUN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CID小鼠前两项均高于BALB/c小鼠(P<0.05),但BUN两种小鼠无显着差异。(3)肺脏,肝脏炎症盲法的病理评分,SCID小鼠均高于BALB/c小鼠(P<0.05)。(4)SCID小鼠和BALB/c小鼠LPS诱导后3h、6h、12h,血清TNF-α,IFN-γ的水平,诱导后12h,IL-6,MCP-1的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SCID小鼠明显高于BALB/c小鼠(P<0.05)。结论:LPS刺激SCID小鼠后,可分泌过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导致更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和脏器损伤,是造成小鼠死亡的重要原因。结果提示,缺乏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调控的情况下,异常增强的固有免疫应答,可能是危及机体生命的重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赖颖晖,赖永榕,王明月,杨高晖[4](2009)在《人骨髓及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构建人源化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可以提高其人源化水平吗》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人源化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NOD/SCID)小鼠模型在生物及医学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而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中的人源化水平是研究者的迫切需要。目的:探讨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人源化水平的措施。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1/2009-01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雄性NOD/SCID小鼠14只,体质量(25.0±1.5)g;1例骨髓标本约6mL(多部位分层次采集)取自健康志愿者;1例足月脐带血标本大约90mL,取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为健康产妇。方法:无菌抗凝的正常骨髓及足月脐带血样本均在采集后6h内处理。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将14只小鼠标号电脑随机分为5组:全身照射/环磷酰胺骨髓移植组(n=3),全身照射/环磷酰胺脐血移植组(n=3),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n=3),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n=3),空白对照组(n=2)。将人骨髓或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移植给经不同方案和剂量预处理的各组小鼠,移植后给小鼠腹腔注射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输注的细胞数,小鼠存活情况并计算死亡率,移植6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及外周血人CD45+细胞比例。结果:全身照射/环磷酰胺骨髓移植组、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和全身照射/环磷酰胺脐血移植组、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小鼠输注人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0.6560±0.0089)×106和(4.0775±0.8450)×106。全身照射/环磷酰胺组死亡率均为100%,全身照射组死亡率均为33.3%。全身照射后再加环磷酰胺,小鼠不能耐受;而全身照射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达400cGy时,死亡率100%。存活小鼠移植6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中人CD45+细胞的比例,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13号和6号小鼠分别为59.61%和21.46%,而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2号和8号小鼠其比例均为0,空白对照组小鼠比例均为0。而在13号小鼠骨髓细胞中,CD33+细胞比例为13.13%,GlyA+CD45-细胞比例为20.21%。结论:要建立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所输入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一定要达到阈剂量,而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预处理的强度,并使用人细胞因子可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的人源化比例。(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32期)

费小明,汪承亚,缪扣荣,吴雨洁,杨慧[5](2007)在《建立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并以此移植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建立白血病研究的新动物模型。方法:用含GFP的逆病毒载体将标记基因GFP转入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NOD/SCID小鼠经2.5Gy的γ射线照射后,从尾静脉注射0.5×106个K562-GFP细胞(n=3;第1组);或1×106个K562-GFP细胞(n=3;第2组);或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n=2)。移植后第6周用流式细胞术和PCR检测受鼠体内白血病细胞。结果:外源性GFP基因在K562细胞中稳定表达。移植后6周FCM检测,受鼠骨髓中的人源细胞比例均数分别为12.3%(第1组)和22.6%(第2组),并且外周血和脾脏也可检测白血病细胞。结论:用GFP标记的K562细胞移植NOD/SCID小鼠,成功建立了白血病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10期)

郭海霞,黎阳,邹燕琴,李文益[6](2007)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微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尝试建立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白血病微血管生成模型。方法NOD/SCID小鼠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注射血管内皮细胞(EC)组,C组:建立白血病模型后注射EC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NOD/SCID小鼠骨髓血管生成及全身肿瘤负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C组骨髓微血管密度明显>A、B组,白血病新生的微血管分支多紊乱,管腔较不规则,血管形态幼稚。结论成功建立NOD/SCID小鼠白血病微血管生成模型,可用于抗白血病血管生成及相关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期刊2007年15期)

姚凤球,赵卫东,王群华,陈峥峥,许恬怡[7](2005)在《人卵巢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腹腔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人卵巢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鼠)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腹水型卵巢癌的实验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ID鼠腹腔,原代移植瘤形成后进行鼠间传代,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腹水形成情况,做腹水细胞学计数、涂片,检测荷瘤鼠血中肿瘤标记物CA125的浓度,肿瘤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3只原代人卵巢癌SCID鼠移植瘤模型,原代移植成功率为37.5%,自第四代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为100%,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移植瘤的成瘤潜伏期及荷瘤鼠的生存期逐渐缩短,荷瘤鼠血中肿瘤标记物的浓度升高,病理组织学证实:移植瘤保持了原卵巢癌生物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卵巢癌SCID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持了原卵巢癌生物学特征,是研究人卵巢癌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许恬怡,凌斌,王群华,陈峥峥,赵卫东[8](2005)在《人正常子宫颈移行上皮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正常子宫颈移行上皮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获取正常子宫颈组织的移行带标本,接种于12只SCID鼠皮下,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2、4、6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检测。结果所有小鼠的移植物均存活,病理证实存在宫颈鳞柱状上皮并具有基底膜结构,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ki-67阳性,HPV DNA检测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人正常子宫颈移行上皮SCID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子宫颈上皮HPV感染致癌变过程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苏娟,李文林,陶欣荣,朱海英,王新民[9](2005)在《人胎肝干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培养肝干细胞,并观察其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方法: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干细胞并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用RT PCR方法检测肝干细胞相关分子标志以及八聚物结合蛋白4(Oct 4)的表达,然后植入经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的SCID小鼠体内,在移植后2、10、17 d分别对受体鼠肝脏冰冻切片进行荧光观察和H E染色。结果:所建立的胎肝细胞系不仅表达二肽水解酶Ⅳ(DPPⅣ)、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CK)19、γ谷氨酰转肽酶(γGT)、CK18、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 met)、干细胞因子受体(c kit)等肝干细胞相关标志,还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Oct 4。在细胞移植后2 d,肝脏冰冻切片未见绿色荧光;移植后10 d和17 d肝脏冰冻切片见散在的绿色荧光。对同一切片做H E染色,发现绿色荧光部位为肝板内的多个成熟肝细胞。结论:从人胚胎肝脏中分离的干细胞能够植入SCID小鼠的损伤肝脏。(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吴建秋,杨云纺,金志军,蔡建明,杨如俊[10](2000)在《人脐血分次移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提高脐血移植效果的新方法 ,进一步了解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内生长特性。方法 以经亚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为动物模型 ,进行冻存人脐血的分次移植。利用人粒 单系祖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仪 ,检测植入小鼠骨髓等器官中人源性细胞。结果与一次移植相比 ,分次移植相同细胞数时 ,小鼠骨髓中人CD45 +、CD34+细胞水平明显提高 ;分次移植细胞数降低到 2 0 %时 ,其造血及部分免疫功能恢复到相近水平。结论 脐血分次移植提高了干细胞的植入率 ,为临床成人脐血移植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期刊2000年04期)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与目的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外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全球脓毒症患者总病例数约为1800万/年,美国患病人数为75万/年,欧洲为13.5万/年。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1.4万/天,美国21.5万/年,并成为美国非心脏ICU死亡的主因。目前对脓毒症的认识及治疗措施有所改进,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已成为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根本原因源于脓毒症的根本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故而缺乏早期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是脓毒症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固有免疫细胞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其异常活化可导致失控炎症反应的发生。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及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重症H1N1等高致死性流行病毒感染性疾病,其病理生理特点亦为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上疾病存在着固有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于何种原因导致固有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需要进一步研究。近年的研究显示了固有免疫细胞与适应性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T细胞缺陷裸鼠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后,炎症反应重于野生型小鼠,提示T细胞可能抑制炎症反应发生。Kim的研究显示炎症早期,淋巴细胞可抑制固有免疫细胞活化。由此,我们推测,脓毒症,IAHS及SARS等的发生可能与机体体内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功能缺陷导致固有免疫细胞异常活化相关。若能对淋巴细胞缺陷动物脓毒症中固有免疫细胞活化及功能特征进行研究,也许能为以上疾病的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内毒素在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甚至细菌血培养阴性时,也存在内毒素血症,提示内毒素血症可是脓毒血症的单独致病因素。内毒素具有极广泛而又复杂的生物学效应,脓毒症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失控炎症反应、免疫机能紊乱、高代谢状态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均可由内毒素直接或间接触发。淋巴细胞缺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模型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取决于细菌的持续繁殖扩散和宿主的免疫反应。这一模型给研究单一免疫反应带来困难。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拟采用脂多糖(LPS)腹腔注射诱导T、B细胞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内毒素血症,通过观察SCID小鼠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从而揭示淋巴细胞缺陷对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在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基础上,比较两种小鼠炎症反应的差异,观察淋巴细胞缺陷对固有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LPS腹腔注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及存活率。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和32只雄性SCI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注射后3 h,6 h和12 h组。取小鼠的血清,肝脏及肺脏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种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尿素氮(BUN)水平;用H.E染色,双盲法评估肝脏,肺脏的炎症病理损伤;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检测两种小鼠血清TNF-α, IFN-γ, IL-10, IL-6及MCP-1的水平;用ELISA检测两种小鼠血清IL-12, IL-4及IL-17的水平及肝组织匀浆TNF-α及IL-10的水平。结果LPS诱导内毒素血症后,SCID小鼠于12~24 h均死亡(8/8),BALB/c小鼠仅1只死亡(1/8);LPS注射后12 h,SCID小鼠血清ALT、AST均高于BALB/c小鼠,两种小鼠BUN无显着差异;SCID小鼠肝脏、肺脏病理评分均高于BALB/c小鼠;LPS注射后,两种小鼠血清TNF-α,IFN-γ,IL-10,IL-6,MCP-1及IL-4的水平均显着升高,且SCID小鼠以上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LPS注射后3 h,SCID小鼠肝组织匀浆TNF-α水平高于BALB/c小鼠,注射后6 h,IL-10水平高于BALB/c小鼠。结论LPS诱导小鼠内毒素血症后,与野生型BALB/c小鼠比较,SCID小鼠分泌过量的炎性及抗炎细胞因子,出现失控的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的脏器损伤,是SCID小鼠死亡的重要原因。固有免疫应答在缺乏淋巴细胞的状态下异常增强,可能是发生危及生命的重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第二部分脂多糖诱导的BALB/c小鼠与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及功能的比较目的在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基础上,比较BALB/c小鼠及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及功能的差异。观察淋巴细胞缺陷对巨噬细胞活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和40只雄性SCID小鼠各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注射后1 h,3 h,6 h和12 h组。取小鼠的腹腔灌洗液,腹腔巨噬细胞和小鼠脾脏NK细胞;用ELISA检测腹腔灌洗液TNF-α和IL-10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0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ALB/c小鼠及SCID小鼠正常对照组及LPS注射后3 h组腹腔巨噬细胞TLR4,MHC-II,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及LPS注射后12 h脾脏NK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γ水平;鸡红细胞吞噬实验检测两种小鼠正常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提取两种小鼠正常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体外LPS刺激培养,测定上清中TNF-α, IL-6, IL-10, IL-17及IFN-γ的水平。结果LPS注射后1 h,SCID小鼠腹腔灌洗液TNF-α水平高于BALB/c小鼠,注射后3 h,IL-10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正常对照组及LPS注射后3 h,6 h和12 h组,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mRNA表达高于BALB/c小鼠;正常对照组及LPS注射后各时间点,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0 mRNA表达均低于BALB/c小鼠。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均高于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LPS注射后,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 MHC-II, CD80, CD86表达均明显升高,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 MHC-II, CD86表达无明显变化,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40及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80,CD40均明显下降;SCID小鼠NK细胞胞内IFN-γ平均荧光值高于BALB/c小鼠NK细胞。体外实验LPS刺激20h后,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较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更多的TNF-α,IL-6,但IL-10的分泌明显偏少。结论与野生型BALB/c小鼠比较,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自发性增高,吞噬功能明显下降。经LPS刺激后,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MHC-II和CD80、CD86分子表达无增高,但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显着增加,且NK细胞胞内IFN-γ水平增高。以上表现是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炎症反应失控的主要特点。第叁部分MKP-1在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活化调控中的作用目的在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基础上,筛选出可能参与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活化调控的信号分子。于体外建立单独腹腔巨噬细胞组及腹腔巨噬细胞+pan-T细胞混合培养组模型,采用LPS刺激后,明确所筛选出分子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和40只雄性SCID小鼠各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注射后1 h,3 h,6 h和12 h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腹腔巨噬细胞SOCS1, SOCS3及MKP-1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腹腔巨噬细胞MKP-1蛋白表达。提取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脾脏pan-T细胞建立单独腹腔巨噬细胞组及腹腔巨噬细胞+pan-T细胞混合培养组模型;LPS刺激后,提取贴壁腹腔巨噬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K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腹腔巨噬细胞MKP-1蛋白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在LPS注射后3 h及6 h,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SOCS1 mRNA表达明显高于BALB/c小鼠;在LPS注射后1 h及12 h,BALB/c小鼠SOCS3表达明显高于SCID小鼠。正常对照组及LPS注射后, 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KP-1 mRNA的表达均高于SCI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实验,LPS刺激后,腹腔巨噬细胞与pan-T细胞共培养细胞中腹腔巨噬细胞MKP-1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单独培养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单独培养巨噬细胞,IL-10水平无显着差异。结论内毒素血症小鼠淋巴细胞并非通过SOCS1和SOCS3信号分子调控巨噬细胞活化。Pan-T细胞可抑制LPS刺激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在LPS诱导炎症反应小鼠模型中淋巴细胞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KP-1表达,抑制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论文参考文献

[1].赵伟鹏,姜欣,黄金昶.加味乌梅丸抑制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胰腺癌移植瘤的蛋白组学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2].罗冲.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内毒素血症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D].重庆医科大学.2011

[3].罗冲,杨锡强,李欣,刘玮,王莉佳.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炎症反应的比较[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

[4].赖颖晖,赖永榕,王明月,杨高晖.人骨髓及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构建人源化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可以提高其人源化水平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5].费小明,汪承亚,缪扣荣,吴雨洁,杨慧.建立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实验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郭海霞,黎阳,邹燕琴,李文益.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微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

[7].姚凤球,赵卫东,王群华,陈峥峥,许恬怡.人卵巢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腹腔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

[8].许恬怡,凌斌,王群华,陈峥峥,赵卫东.人正常子宫颈移行上皮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

[9].苏娟,李文林,陶欣荣,朱海英,王新民.人胎肝干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

[10].吴建秋,杨云纺,金志军,蔡建明,杨如俊.人脐血分次移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

论文知识图

腹腔注射MSCs在大鼠脾脏中被巨噬细...6 以荧光面积为观察指标为观测指标绘制...两种小鼠肺、肝组织病理切片的比较(H...羊膜上皮干细胞致瘤性鉴定盐霉素的化学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无血清悬浮培养纯化的CD...

标签:;  ;  ;  ;  ;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论文_赵伟鹏,姜欣,黄金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