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产沙量论文_倪九派,高明,魏朝富,谢德体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域产沙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域,沙特,效应,黄河,神经网络,雨量,地貌。

流域产沙量论文文献综述

倪九派,高明,魏朝富,谢德体[1](2010)在《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GEOWEPP的流域产沙量估算及其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GEOWEPP,从坡面、子流域和流域3种空间尺度对五桥河流域产沙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考察,流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坡面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和流域尺度,研究区114.6 km2面积上的年产沙总量从3.79×105t减少至1.25×105t和0.84×105t,单位面积年产沙量从33.09 t hm-2减少至10.94 t hm-2和7.29 t hm-2,年均泥沙输移比从1.000减小至0.331和0.220。将GIS与GEOWEPP结合,既能反映流域输出终端的泥沙量,又可以刻画流域内部土壤侵蚀的强度和空间分布,能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布置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随继,冉立山[2](2008)在《无定河流域产沙量变化的淤地坝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定河流域1971~1989年的年均流量、悬移质含沙量及输沙率比1954~1970年的明显变小,而月均水沙过程曲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上述水沙过程的变化受到1970年以来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而淤地坝建设是主因。为探讨淤地坝的减沙效应,提出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这一概念,并拟合了动态变化的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与年份之间的关系,发现该关系曲线与无定河流域各年代产沙量的变化情况相符。自1990年以来无定河流域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呈明显递减趋势,导致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流域的产沙量出现增大现象。为了抑制该流域的产沙量,势必需要加大淤地坝建设的力度。如果想使该流域的产沙量逐渐减少,则至少要使流域内年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逐年增加。(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张先起,刘慧卿,梁川[3](2005)在《流域产沙量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产沙量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于工程设计、水土流失规划与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影响因素多、演变过程复杂,目前,对流域产沙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这就造成了缺乏理论基础及精度不高的缺陷。人工神经网络能以非显式表示产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复杂关系,将其应用到流域产沙量的拟合与预测中,在改进BP网络不足及优化确定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云南楚雄州龙川江流域产沙量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样本的检验,表明其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基本能够反映龙川江流域产沙量的演变规律。(本文来源于《云南水力发电》期刊2005年06期)

赵银岐,郭庆宏[4](2005)在《水土保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我省山区泥沙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规律,分析水保建设、生态建设对流域产沙的影响。通过泥沙减少量,定量分析生态建设在流域治理中的减沙效益。(本文来源于《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2005年02期)

刘西哲,蒋宏伟[5](2005)在《日本应用航测技术调查流域产沙量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土保持设计中,涉及到一个基本概念———允许土壤流失量及实际土壤流失量。对于水土保持设计,其实质就是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达到有效地控制实际土壤流失量小于允许土壤流失量的值。因此,对于流域产沙量的调查,就成为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我国,关于(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科技情报》期刊2005年02期)

李铁军,李晓华[6](2005)在《日本森林采伐迹地营林状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森林采伐后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将产生不同的生态环境效果。日本平松晋也等人根据库区堆沙状况与营林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流域输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将营林状况分为伐后植树与休闲两种情况,植树面积与输沙量呈负相关,休闲面积与堆沙量呈正相关。采伐后休闲状态下,流域产沙呈活跃上升的趋势,而马上栽植树木,则泥沙产生呈抑制下降状态。只单一将森林采伐面积评价水土流失,不能说明流域内的产沙情况。其建立营林状态变化下产沙预测模式,能够再现流域的输沙量,但该模式对于林地采伐后不植树处于休闲状态的研究处理不妥,应将生态修复能力作为一项变化因子加于模式中,可使产沙预测模型更加完善,测试精度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科技情报》期刊2005年02期)

卢金发,刘爱霞,黄秀华[7](2004)在《黄河中游地区流域产沙量与地面物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地面物质是降雨和风侵蚀营力直接作用的对象。不同的地面物质,由于颗粒组成、胶结程度、结构及遇水后的变化特点等性质的差异,其可蚀性各不相同。因而,相似的侵蚀营力作用于不同的地面物质,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侵蚀效果,从而对流域泥沙产生的数量和质量起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期刊2004-02-01)

晋华,孙西欢,李仰斌[8](2004)在《岚河流域产沙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岚河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及降雨、径流、泥沙资料的研究,发现该流域年有效降雨量、有效降雨强度、年洪峰总量与流域产沙量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不仅满足了流域产沙预报的要求,而且还为该流域的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闫志忠,刘金英[9](2002)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流域产沙量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误差逆传播算法是多层前向网络的典型算法 ,但是其平方误差函数超曲面存在许多局部极小值 ,于是给出了基于输出空间的全局优化BP算法 (globaloptimizationbackpropagationalgorithm ,简称GOB PA)。应用GOBPA ,建立黄河某流域年均产沙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用GOBPA训练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能够以很高精度预报年均产沙量(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02年03期)

卢金发[10](2002)在《黄河中游流域地貌形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河中游地区 ,选择了 5 0多个面积约 5 0 0~ 2 5 0 0平方公里的水文测站流域 ,分别代表 6种不同自然地理类型 ,在流域沟壑密度、沟间地坡度小于 15°面积百分比等地貌形态指标量计的基础上 ,进行了流域产沙量与地貌形态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类型流域 ,流域产沙量随流域地貌的变化遵循不同的响应规律 ,而且视流域其它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均一程度 ,其相关程度和响应速率各不相同。受地面物质、植被、地貌发育阶段等流域其它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制约 ,除沟壑密度外 ,流域产沙量与流域地貌形态的关系都没有人们以前所预期的好。(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02年02期)

流域产沙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定河流域1971~1989年的年均流量、悬移质含沙量及输沙率比1954~1970年的明显变小,而月均水沙过程曲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上述水沙过程的变化受到1970年以来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而淤地坝建设是主因。为探讨淤地坝的减沙效应,提出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这一概念,并拟合了动态变化的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与年份之间的关系,发现该关系曲线与无定河流域各年代产沙量的变化情况相符。自1990年以来无定河流域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呈明显递减趋势,导致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流域的产沙量出现增大现象。为了抑制该流域的产沙量,势必需要加大淤地坝建设的力度。如果想使该流域的产沙量逐渐减少,则至少要使流域内年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逐年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域产沙量论文参考文献

[1].倪九派,高明,魏朝富,谢德体.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GEOWEPP的流域产沙量估算及其空间尺度效应研究[J].土壤学报.2010

[2].王随继,冉立山.无定河流域产沙量变化的淤地坝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8

[3].张先起,刘慧卿,梁川.流域产沙量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J].云南水力发电.2005

[4].赵银岐,郭庆宏.水土保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

[5].刘西哲,蒋宏伟.日本应用航测技术调查流域产沙量的方法[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

[6].李铁军,李晓华.日本森林采伐迹地营林状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

[7].卢金发,刘爱霞,黄秀华.黄河中游地区流域产沙量与地面物质的关系[C].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2004

[8].晋华,孙西欢,李仰斌.岚河流域产沙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

[9].闫志忠,刘金英.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流域产沙量预测中的应用[J].世界地质.2002

[10].卢金发.黄河中游流域地貌形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2

论文知识图

D50、Gi对流域产沙量的交互作用Gi、P对流域产沙量的交互作用环境要素对流域产沙量影响的复合...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流域产沙量与降...黄河中游不同类型流域产沙量与流...黄河中游不同类型流域产沙量与沟...

标签:;  ;  ;  ;  ;  ;  ;  

流域产沙量论文_倪九派,高明,魏朝富,谢德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