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乙型肝炎论文_吴燕玉,陈红敏,徐秋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妊娠期乙型肝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妊娠期,胆汁,病毒,结局,病毒感染,糖尿病。

妊娠期乙型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吴燕玉,陈红敏,徐秋霞[1](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149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HBV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ICP合并HBV感染,46例)和对照组(单纯ICP,103例)。对比两组ICP发病时间、分娩时间及肝功能指标甘胆酸、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水平,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ICP发病时间、分娩时间显着早于对照组(P<0.05),分娩前及分娩1周后甘胆酸、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ICP比较,ICP合并HBV感染者分娩时间明显提前,肝功能损害较严重,且早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增高。(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1期)

周学士,黄利华[2](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其中母婴传播和儿童幼年时期和感染者的接触传播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虽然国内已经全面对新生儿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预防,但是妊娠期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母婴阻断失败的风险仍很高。所以降低妊娠期HBV载量是降低母婴传播的重要预防途径,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1期)

陈光恒,陈莉娜,吴翠英[3](2019)在《妊娠期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80例乙型肝炎孕妇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治疗,两组婴儿出生后注射1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用药第五周、分娩前孕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婴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及出生12个月时HbsAg例数。以及治疗期间产妇不良反应、胎儿早产、流产、畸形情况发生。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HBV-DNA、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用药第五周、分娩前孕妇HBV-DNA、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及出生12个月时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产妇轻度贫血、妊娠合并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早产、流产、胎儿发育缺陷发生率与正常孕妇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对妊娠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给予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量,改善肝功能,降低了母婴传播率,减少妊娠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郭严,王风燕[4](2019)在《乙型肝炎携带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对母婴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携带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中山大学第叁附属医院和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携带合并ICP产妇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上述医院收治的正常妊娠产妇40例为正常组,统计两组妊娠结局,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及出生阿氏(Apgar)评分,新生儿宫内及出生后病理相关情况,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早产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胎龄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宫内羊水Ⅱ度及以上污染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出生时胎儿窘迫比例及出生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出生后1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携带合并ICP产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加强产前检查,发生新生儿不良预后率增高,积极干预适时终止妊娠。(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周俊燕[5](2019)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5例GDM患者为A组,选择同期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65例为B组,妊娠期糖尿病同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60例为C组。就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对孕妇不良影响的结果显示,C组产妇胎膜早破发生率显着高于A、B组。对围生儿影响的结果显示,C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着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显着增加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4期)

吕锦珍,杨大国,王欣[6](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妊娠期女性肝损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巨细胞病毒(CMV)是引起人类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可以引起发热、肺炎、肝炎、脑炎、脊髓炎、肠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1]。CMV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对于免疫相对健全的无器质性疾病的年轻人较少见。我科最近收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成人CMV感染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4岁,因"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10年,乏力、恶心4d",于2018年(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陈川英,陈芳,程全红,涂相林,戴颖[7](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期替诺福韦酯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妇女妊娠早期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母婴阻断有效性。方法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早期妇女164例,HBsAg、HBeAg阳性,且HBVDNA≥2.0×106IU/ml,有肝炎活动表现,血清ALT≥5×ULN,无终止妊娠意愿,其中治疗组80例在妊娠早期使用TDF治疗。选择84例在妊娠期拒绝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所生的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观察两组孕妇孕期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尿常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检测婴儿出生时、6个月及12月时HBsAg、HBVDNA,评价新生儿HBV感染情况及母婴阻断、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并进行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妊娠18W、24W、36W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0.7%vs34.9%(p<0.05),70.0%vs41.3%(p<0.05),88.8%vs58.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是62.5%vs0%(p<0.05),78.8%vs0%(p<0.05),91.3%vs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所生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及HBVDNA阳性率为0%vs.9.5%(p<0.05),0%vs.8.3%(p<0.05),6个月及12个月HBsAg阳性率及HBVDNA阳性率均为0%vs.8.3%(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长发育指标均在正常婴儿范围内。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早期开始使用替诺福韦酯不仅能使肝功能稳定恢复;并可安全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5-16)

毛宝宏,邵亚雯,王燕侠,李静,王文第[8](2019)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早产的交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对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围产医学中心建卡就诊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表面病毒抗原(HBs Ag)及总胆汁酸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及ICP对早产的发生风险,并用相乘与相加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结果与正常孕妇相比,妊娠期感染HBV不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妊娠期患有ICP使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了1. 78倍(OR=1. 78,95%CI:1. 47~2. 16),适度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1. 97倍(OR=1. 97,95%CI:1. 63~2. 39),自发性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了2. 13倍(OR=2. 13,95%CI:1. 73~2. 63)。妊娠期HBV感染合并ICP孕妇,其子代发生早产、适度早产及自发性早产的风险增加2倍以上(OR=2. 34,95%CI:1. 85~2. 96; OR=2. 45,95%CI:1. 93~3. 11; OR=2. 64,95%CI:2. 07~3. 38)。HBV感染与ICP对早产、适度早产及自发性早产存在相乘与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妊娠期HBV感染合并ICP显着增加了早产的发生风险,怀孕后积极防治HBV感染与ICP可降低适度早产与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09期)

陈美玉[9](2019)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伴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50例患者设为肝炎病毒合并组,将不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50例患者设为妊糖组,另外选取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妊娠结局。结果肝炎病毒合并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高于妊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肝炎病毒合并组巨大儿、胎儿窘迫出现率均高于妊糖组和对照组,早产率高于妊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病毒合并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妊糖组,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明显影响妊娠结局,临床应该做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控制,以提升妊娠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07期)

李洁[10](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影响。方法选取5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是否感染HBV(乙型肝炎病毒)作为依据,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感染HBV,共50例,乙组未感染HBV,共508例,对比两组孕妇IC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情况、瘙痒出现时间、妊娠结局、肝功能情况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情况。结果甲组孕妇ICP发生率为16%,明显高于乙组的2.95%,差异明显(P<0.05);甲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均高于乙组,差异明显(P<0.05);与乙组对比,甲组孕妇瘙痒出现时间更短,AST、AL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明显(P<0.05);与乙组对比,甲组孕妇TNF-α、IL-12、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ICP发生发展过程中,HBV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参与作用,临床要积极防治HBV合并ICP,以便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妊娠期乙型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其中母婴传播和儿童幼年时期和感染者的接触传播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虽然国内已经全面对新生儿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预防,但是妊娠期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母婴阻断失败的风险仍很高。所以降低妊娠期HBV载量是降低母婴传播的重要预防途径,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妊娠期乙型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1].吴燕玉,陈红敏,徐秋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肝脏.2019

[2].周学士,黄利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19

[3].陈光恒,陈莉娜,吴翠英.妊娠期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

[4].郭严,王风燕.乙型肝炎携带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对母婴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

[5].周俊燕.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人人健康.2019

[6].吕锦珍,杨大国,王欣.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妊娠期女性肝损伤1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7].陈川英,陈芳,程全红,涂相林,戴颖.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期替诺福韦酯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观察[C].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2019

[8].毛宝宏,邵亚雯,王燕侠,李静,王文第.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早产的交互作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9].陈美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10].李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患者住院期间尿量监测情况2高龄孕妇孕期高危妊娠发生率趋势

标签:;  ;  ;  ;  ;  ;  ;  

妊娠期乙型肝炎论文_吴燕玉,陈红敏,徐秋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