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熟种植模式论文_俞春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熟种植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水稻,作物,红壤。

多熟种植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俞春涛[1](2019)在《特粮特经作物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粮特经作物由于生育期短、种植模式多样、对土壤要求不严等原因,种植面积正逐年加大。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追求,消费各种特粮特经产品也日益增加。但特粮特经作物存在品种多乱杂、种植模式过于单一、比较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技术以"绿色、优质、高效"为目标,通过系列高效种植模式优良品种筛选,形成适(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14期)

屈会娟,刘莉莎,沈学善,黄涛,王平[2](2018)在《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年平均值上,"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但其总产值和纯收益均显着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16%和53.25%,且其劳动净产率比对照高14.85%;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均显着高于对照,但其纯收益和劳动净产率分别较对照低20.32%和17.07%。2个新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均低于对照。综合比较,"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可作为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替代方案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0期)

苏姗[3](2018)在《稻田多熟制种植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田多熟制种植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稻田复种指数以及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双季稻为基础,通过冬闲季种植油菜、黑麦草、紫云英、马铃薯等作物,形成不同多熟制种植模式,分别为早稻-晚稻-油菜(稻稻油)、早稻-晚稻-黑麦草(稻稻草)、早稻-晚稻-紫云英(稻稻肥)、早稻-晚稻-马铃薯(稻稻薯)、以及早稻-再生稻-油菜(稻再生稻油),并以冬闲为对照即早稻-晚稻-冬闲(稻稻闲)分析不同冬种作物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早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为湖南双季稻区多熟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冬季作物还田对早稻产量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对晚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综合来看,在短期内,5个冬季作物处理的水稻周年总产量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相比,其中以稻稻油的增产效果最好,为16217.17kg/hm~2,比稻稻闲对照增加了10.00%;其次是稻稻薯处理(14868.49 kg/hm~2),增加了0.86%,其他处理增产效果不显着。(2)冬种作物还田短期内增加了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稻稻闲相比,冬种作物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CH_4和CO_2的排放量。其中稻稻草的CH_4排放量最高,比对照增加145.66%,稻稻肥次之,增加幅度为71.44%,稻稻油、稻再生稻油和稻稻薯处理则分别增加了17.31%、8.31%和4.20%。稻稻草CO_2排放量最大,与对照相比提高27.60%,其次是稻稻油和稻稻肥,分别提高20.93%和17.45%,稻稻薯增幅最低,仅提高5.85%。试验期间N_2O的排放量整体较低,与稻稻闲对照相比,稻再生稻油、稻稻油和稻稻薯增加N_2O排放量,增加幅度分别为7.81%、7.43%和6.42%。(3)短期内冬种作物还田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无明显影响。短期内,各处理的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顺序依次为稻稻草(2.63)>稻稻肥(1.98)>稻再生稻油(1.43)>稻稻油(1.30)>稻稻闲(1.19)>稻稻薯(1.14),其中稻稻薯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着低于其他处理,表明冬种马铃薯秸秆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是较好的还田作物。(4)冬种作物还田促进土壤有机碳(SOC)的累积。与稻稻闲对照相比,各冬种作物还田处理均提高了SOC含量,其中以稻再生稻油处理最高,含量为27.60g/kg,增加了8.36%,其次是稻稻草、稻稻肥和稻稻薯处理,分别增加7.32%、6.60%和5.70%,稻稻油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积累效应最差,仅比对照增加1.63%。(5)冬种作物还田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LOC)含量。与对照相比,不同冬种作物秸秆还田增加了不同土层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稻稻油处理含量最高,含量为6.11g/kg,增加了27.58%,其次是稻稻草、稻稻肥和稻稻薯处理,分别增加了13.83%、10.02%和0.23%,稻再生稻油处理含量最低。(6)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处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呈递减的趋势,同时随着试验的进行,与稻稻闲对照相比,不同冬季作物秸秆还田处理有效提高碳库管理指数,以稻稻油处理效果最佳,提高了54.99%,稻稻草、稻稻肥、稻稻薯处理效果次之,分别增加了28.35%、22.11%、8.63%,稻再生稻油处理效果最差。(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兰[4](2018)在《红壤旱地以玉米和大豆为主体的多熟种植模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省是我国南方红壤面积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旱地发展多熟种植制度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优势耕作制度之一,在旱地资源优化配置、作物稳产、养地、节肥、农民增收、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开展的田间试验,以传统的单作玉米、单作大豆模式为对照,设计了5种多熟种植模式,研究红壤旱地基于玉米和大豆的多熟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养分利用、资源利用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从作物产量来看,红壤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相比单作模式,具有促进系统增产的优越性,更充分的利用了周年光、温、水资源,实现了周年产量效益。其中“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模式表现最好,“油菜—夏玉米‖夏大豆”模式次之。但间套作系统中玉米、大豆的籽粒产量均低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的籽粒产量。2.红壤旱地各多熟种植模式中,玉米、大豆收获期地上部植株氮素积累量相比单作,均有所降低,但是多熟种植系统中玉米的氮素收获指数高于单作玉米,大豆的氮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大豆,而整个种植系统的氮素收获指数高于单作玉米低于单作大豆。另外,红壤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系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低于单作玉米高于单作大豆。“冬闲—春玉米”模式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其次是“油菜—夏玉米‖夏大豆”模式。3.从资源利用率来看,红壤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周年光能利用率、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周年降水利用率均高于单作模式。其中,“油菜—夏玉米‖夏大豆”周年光能利用率以及周年降水利用率最高,在周年物质生产上具有优势,表现最好,“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模式的周年降水利用率仅次于“油菜—夏玉米‖夏大豆”模式,而“紫云英—春玉米/夏大豆”模式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最高。4.红壤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相比单作模式,作物多样性指数更高。另外,红壤旱地多熟种植模式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促进土壤速效N、P、K的释放,“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模式表现最好。红壤旱地多熟种植模式还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以及“紫云英—春玉米/夏大豆”模式表现较好,而且这两种模式还能提高土壤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有较好的固碳效果。5.红壤旱地各处理的综合效益加权关联度排序为:“油菜—夏玉米‖夏大豆”>“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冬闲—春玉米‖春大豆”>“冬闲—春玉米”>“紫云英—春玉米/夏大豆”>“紫云英—春玉米‖春大豆”>“冬闲—春大豆”,“油菜—夏玉米‖夏大豆”模式的加权关联度最大,能够兼顾叁大效益,是红壤旱地玉米多熟种植系统增产、增收、增效的最优模式;“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次之,对红壤旱地玉米的种植结构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季春梅[5](2018)在《特粮特经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特粮特经作物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但特粮特经作物存在品种多乱杂、种植模式过于单一、比较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技术以"绿色、优质、高效"为目标,通过系列高效种植模式及优良品种筛选,形成适宜不同区域的品种组合,围绕高效复合种植新模式,示范配套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8年02期)

喻传明,王孝全,黄敏,陈贵兰[6](2016)在《重庆市永川区粮经作物多熟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2014年、2015年在重庆市永川区进行了粮经作物多熟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多熟轮作模式中,平均667 m~2纯收入以"油菜-高粱-莴笋"最高,达3804.6元,"油菜//萝卜-糯玉米"也较高,为3431.6元,均比"油菜-高粱-再生高粱"高出1倍以上。多熟与单熟比较,"油菜-高粱-莴笋"模式,平均667 m~2纯收入比单种油菜增加2936.0元,比单种高粱增加2508.0元,比单种莴笋增加1604.0元;"油菜//萝卜-糯玉米"模式,平均667 m~2纯收入比单种油菜增加2470.0元,比单种萝卜增加2931.0元,比单种糯玉米增加1431.0元。"油菜//萝卜"套作新模式要求在油菜机撒播的同时将萝卜种子与油菜种子一起混播。并提出了实施过程需注意的事项。(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6年22期)

高倩文,饶应巧,邓菲,高志强[7](2016)在《稻油多熟种植类家庭农场运行模式研究——基于湖南省990户的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稻油多熟种植类家族农场运行模式及其量化指标,利用湖南省22县990个粮油种植类家庭农场的网络实时上报数据和项目组实地调研考察的135个家庭农场的数据资源,全面分析了稻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情况,按照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资源的家庭农场发展思路,设计了稻油多熟种植类家庭农场运行模式,提出了自有农机类家庭农场经营9 hm~2和机械作业服务外包类家庭农场经营11 hm~2耕地的量化设计方案,为南方稻油多熟种植类家庭农场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17期)

易礼美,刘克荣,谭建国,郑守贵,刘云发[8](2016)在《马铃薯-玉米-薯(红薯)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展薯-玉-薯(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示范13.33hm2,该模式栽培667 m2产量(纯粮)1 831.8 kg,667 m2产值5 271.0元,除去种子、肥料和农药投入,667 m2纯收入4 021.0元。(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6年04期)

段维东[9](2015)在《浅谈新疆一年多熟种植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一年多熟种植模式发展现状、所需环境条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新疆地区当地有利的环境条件,重点介绍了一年多熟种植作物的品种选择,分析了一年多熟种植模式的社会、经济效应,建议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32期)

田孟强[10](2014)在《尼勒克县多熟制种植栽培技术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疆尼勒克县现有的经济模式现状,详细说明了在全县大力开展多熟制种植栽培技术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介绍了尼勒克县现有的几种新型多熟制种植栽培技术模式方向,从而能够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模式方向依据,使全县经济得到腾飞,使广大农民实现创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4年01期)

多熟种植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年平均值上,"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但其总产值和纯收益均显着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16%和53.25%,且其劳动净产率比对照高14.85%;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均显着高于对照,但其纯收益和劳动净产率分别较对照低20.32%和17.07%。2个新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均低于对照。综合比较,"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可作为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替代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熟种植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俞春涛.特粮特经作物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J].农家致富.2019

[2].屈会娟,刘莉莎,沈学善,黄涛,王平.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

[3].苏姗.稻田多熟制种植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

[4].王兰.红壤旱地以玉米和大豆为主体的多熟种植模式优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5].季春梅.特粮特经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J].农家致富.2018

[6].喻传明,王孝全,黄敏,陈贵兰.重庆市永川区粮经作物多熟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示范[J].南方农业.2016

[7].高倩文,饶应巧,邓菲,高志强.稻油多熟种植类家庭农场运行模式研究——基于湖南省990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学通报.2016

[8].易礼美,刘克荣,谭建国,郑守贵,刘云发.马铃薯-玉米-薯(红薯)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总结[J].北京农业.2016

[9].段维东.浅谈新疆一年多熟种植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5

[10].田孟强.尼勒克县多熟制种植栽培技术模式[J].中国农业信息.2014

论文知识图

稻田多熟种植模式生态服务价值...稻田多熟种植模式涵养水源功能...稻田多熟种植模式调节大气成分...稻田多熟种植模式的社会保障价...稻田多熟种植模式保持、积累土...

标签:;  ;  ;  ;  ;  ;  ;  

多熟种植模式论文_俞春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