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式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两种手术方式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赵丽丽单鲲赵妍萍(新疆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儿童中耳炎病例,采用鼻内镜下经鼻(A组)、经口(B组)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回顾性分析随访3~6个月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各组各频率听阈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为24.00%,B组较低,为4.00%。仅1例发生听力下降,但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0,P>0.05)。两组治疗后听力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满意疗效,并发症发生少,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具有手术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而以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效果优于经鼻治疗,因此,两种术式中以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鼻内镜

【中图分类号】R7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99-01

分泌性中耳炎(SOM)属于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是以传导性耳聋、鼓室积液和化脓性疾病为主要特征[1]。而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鼻窦炎的主要病因,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2]。目前,各个医院均能开展腺样体肥大手术,但由于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手术方法不同,疗效也有差别[3]。腺样体刮除术是多年来的传统术式,但是设备比较落后,在切除腺样体过程中容易引起出血,同时腺样体切除不干净,容易残留;并且容易损伤周围组织。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经内镜下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已成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方法。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分别采用鼻内镜下经口、经鼻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两种术式的疗效比较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保守治疗无效而在我科住院需接受腺样体切除术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男29例,女21例;年龄2~13岁,平均(7.3±1.2)岁。病例入选标准:经鼻咽侧位片证实有腺样体肥大,负压水平超过-200daPa的C型和所有B型曲线的诊断为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病例排除标准:排除合并鼻咽部和中耳其他疾病。双侧34例(68耳),单侧16例(16耳),病程0.5~2年,平均病程11.9个月。50例患儿中,鼻塞者44例,睡眠打鼾者34例,听力下降者12例,行声阻抗检查,曲线显示为B、C型;纯音测听或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听阈为25~40dBHL,平均气骨导差20dB。

1.2手术方法50例分别采用鼻内镜下经鼻(A组)、经口(B组)腺样体切除术,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根据病情做扁桃体切除、鼓膜置管等治疗。A组采用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B组采用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取仰卧位,采用1%地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行双侧鼻腔黏膜收敛、麻醉,用细管插入,牵拉,暴露视野,检查鼻腔及鼻咽部情况,辨认腺样体、咽鼓管咽口、圆枕等结构,A组经鼻腔导入0°电动负压切割器,B组经口导入70°电动负压切割器。切割时注意从腺样体下极开始,逐渐由两侧向中央包围。术腔以浸有地卡因肾上腺素的棉条经鼻腔压迫创面止血。

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膜颜色恢复正常,活动情况良好,鼓室积液全部吸收,声阻抗检查为A型图,电测听气导≤20dB;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听力有一定恢复,鼓膜颜色及活动均尚可,平均气导阈值提高>10dB,声阻抗检查为B型;无效:自觉症状无变化,鼓膜内陷,活动度差,电测听、声阻抗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别。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疗效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术后两组疗效比较,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随访3~6个月,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高,为24.00%,B组低,为4.00%。仅1例发生听力下降,但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P>0.05)。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频率听阈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各听力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儿童抵抗力低下,咽鼓管内径宽,管腔短,且鼓室口的位置低,咽部的分泌物易经此途径进入鼓室,咽鼓管咽口邻近扁桃体、腺样体下鼻甲,这些部位的急慢性炎性均可引起中耳积液,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以往采用的方法为腺样体刮除术,属传统术式,易残留淋巴组织导致复发,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该手术方法已被所属医院淘汰。而鼻内镜下动力系统下的腺样体切除,可以在内镜直视下干净、彻底地切除腺样体组织,不易残留复发,且创伤小,恢复快,使得腺样体肥大的手术疗效提高。本研究分别采用鼻内镜下经口、经鼻治疗腺样体,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及疗效,以期为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找到一种最佳术式。

本组资料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优于经鼻切除术。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两组治疗后各听阈均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结果都能有效切除病变,缓解症状,两种术式中以经口进行治疗的患者的综合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并发症,与许成利等[4]、韩乃刚等[5]报道一致。

本组资料显示,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优于经鼻切除术,但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也不能一味地都采用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笔者在工作中体会到,对于初经鼻腔0°镜操作相对于经口咽70°镜操作更为简单,70°镜像不如0°镜像直观,对鼻咽腔的结构不好把握,70°刀头如何能有效暴露于腺样体表面,尤其是突入后鼻孔的腺样体表面,并彻底切除突入鼻腔的病变组织,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和训练。另外70°刀头较0°刀头易损坏,相对造价较高。因此,应结合术者的实际操作经验采取合适的方式。

总之,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医生应该权衡利弊,在熟练的鼻内镜手术基础上,首选内镜辅助经口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

参考文献:

[1]郭玉德.现代小儿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8-304.

[2]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60.

[3]杨国存,胡建文,曾一民.鼻内镜下用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979-984.

[4]许成利,梁建平,陆秋天.鼻内镜下2种腺样体手术方式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1):519-520.

[5]韩乃刚,陈重.经口与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59-2600.

标签:;  ;  ;  

两种手术方式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