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力量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力量

高君

(西山煤电屯兰矿后勤服务中心幼儿园,山西太原030206)

孔子在两千年前对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对发展人类的好奇心、增加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解决问题的预见性、秩序感、合理性和多元性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告诉我们:“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或愚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的习惯是一种力量。儿童思维习惯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开端。爱因斯坦认为:好奇心、决心和努力工作是他工作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未知欲,他的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困惑:“世界上有没有绿色的肉?”“为什么小鸟会飞我却不会飞?”因此,幼儿老师们在孩子提出的哪怕在成人眼里滑稽可笑的问题时,也要耐心地予以聆听。如果我们能立即回答孩子的疑问就认真解答或装作不懂,帮助孩子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果我们不清楚问题的答案,要诚实地告诉孩子: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老师现在也不清楚,老师要从书里寻找答案或请教别人。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孩子对书的兴趣,同时又身教孩子诚实的美德。

二、鼓励孩子质疑的勇气

质疑是创造的第一步。作为幼儿老师要肯定孩子质疑的品格。除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要孩子遵守外,诸如“饭前洗手”“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喜欢都不能拿”等,老师不要用自己头脑中的标准答案要求孩子。如果人类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合理的、完善的,那就不可能产生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的想法,也就谈不上任何创造了。所以我们要经常鼓励孩子所谓的“胡说八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观点的一千多年中,人们都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谁也不曾对此结论有怀疑。可是,物理学家伽利略对此结论大胆质疑,并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本身重量无关。“地心学”也在哥白尼之前错误地主宰了人类很多年。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用发散思维取代定向思维,这样孩子的思路才能开阔。幼儿老师要给孩子灌输“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观念。鼓励孩子养成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经常问一问孩子类似“砖有什么用途?”的问题。我们知道砖除了可以用来造房子外,还可以用来铺路、砌花坛、敲钉子、垒长城等等。老师们最好有意识地问一问孩子“几加几等于10?”“几减几等于2?”等类似的问题,不要在意孩子给出的答案是否标准,而要注重孩子思考的整个过程。同时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也要提高孩子用多种方式表达事物的能力。比如:xxx,你先喝二分之一杯水?吃0.5个苹果等等同一内涵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四、开通孩子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要把问题倒过来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老师们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逆向思维的成功案例,例如:我国汉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司马光运用的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方式,他小小年纪就认识到救人不仅仅可以让人离开水,还可以让水离开人。童话“乌鸦喝水”的故事也是逆向思维的常用范例。当乌鸦的喙够不到瓶子里的水时,它想到了如何让水漫上来的思路,然后借助石头喝到了水。老师们可以和孩子玩相向运动的游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如你想和老师握手,你可以独自走向老师,老师也可以独自走向你,你可以和老师迎面而行。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师要善于挖掘。

五、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空间能力。一个人在小时候想像力得不到发展,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也难以成为建筑家、科学家、法律学家、数学家。想像力就是运用联想和类比,在对多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思考中得到启发的一种智能,“曹冲称象”就是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的益智故事。仿生学也是人类充分运用想像力逐渐形成典型学科:科学家受到鱼的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看到鸟,发明了飞机等。老师一方面要让孩子听一些看不到图形和实物的故事磁带;另一方面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精彩处,最好戛然而止,让孩子自己去编故事的结局。即使是荒诞不经,老师都要给孩子及时的赏识与肯定。

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意识的感知。观察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触角”。老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和花草树木亲密接触;另一方面老师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尤其是孩子在观察类似“蚂蚁搬家”这样的情景时,老师切不可随意打断孩子的“事业”。专注力是观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出足够空间让孩子尽情尽兴玩他感兴趣的游戏是培养专注力、持久性的有效途径。教无定法,老师也可以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予以观察,比如问孩子“月亮像什么呀?”孩子不管是回答香蕉、柳叶,还是眉毛、嘴唇,老师都要以赞赏的口吻肯定孩子的答案。也可以让孩子寻找周围生活中存在的不足,激发孩子创造的热情。

总之,教师们要善于观察,找到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领域。孩子们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很容易把自己模糊的、可疑的、矛盾的假想通过一步步的探究和试验确定为逐渐条理的、清晰的、确定的情景。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加,孩子们才能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加适应社会,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标签:;  ;  ;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力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